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63节

汝南王那苍老又沙哑的声音让场面一下子冷下来了。

赵曦看过去……有人在躲闪视线。

原来如此!看来有人告诉汝南王了,告诉他那个谜面的谜底了。

有用吗?早……斩草未除根,可不是说你对我,而是说我对你派的那些杂碎。

赵曦一下子斗志上来了……

“诗以言志,词以抒情。今日元夕吟诗为乐,以嬉戏为主。鄂王爷若有诗句,倒是也可以让诸位同僚欣赏一番。莫言之文华声誉,谈不到。”

得!韩琦如此说,赵曦不得不落下那股斗志了。

他也是觉得斗不出啥来,这堂伯王爷说的冠冕堂皇,自己总不能盘腿骂娘。

可若自己真就这样歇了,不管相公们怎样想,士林再说起来,自己的那份才情怕是得打折扣了。

炫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赵曦搜肠刮肚,总算是找到了应景又特适合自己此时感受的诗句。

自己是娃娃嘛,肯定有心跑大街上跟其他孩童一般,在灯火中穿梭玩乐。

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好!很好!”

又是老韩!你倒是喊个极好呀?

赵曦也奇怪了,虽然曾经文青的他,买不起书,抄录过许多名人诗句,却未曾想,时隔多年会如此记忆犹新。

第45章 未丢掉的一点机会

诗还是背了……真不能说是自己作的,丢不起那人。

不过赵曦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往汝南王那儿瞟一个眼神。

后世有句话,最大的侮辱是无视。赵曦就这样做了,虽然汝南王未必听到过这句话,相信他的感受应该跟后世没两样。

赵曦这首诗,算不得千古名篇,也不是臻上之作,他一直也没借用过名篇,就他这年岁,真要是吟出可以流传千古的诗词,谁也会觉得有作假嫌疑。

这样挺好,不上不下的,应付个场面足够了。他又不想做那个柳三变……老爹也够狠,硬是把那个倒霉孩子摁了十几年。

赵曦打听过,这才知道,那倒霉孩子居然后来又做官了,官声还不错。

元夕夜金吾不禁,说白了就是今日个玩通宵。不知道这些臣工会如何,反正赵曦是没那个可能。

尽管赵曦让皇后有了六亲不认的底气,可到点了一样唤他回内苑了。

再不舍的看一眼街市上无尽的欢乐和闪烁的灯火,赵曦乖乖的跟着爹娘回内苑了。

他之所以可以随意折腾,就是基于他一直听话懂事。

这该是多少年来,第一次让赵祯觉得元夕夜君臣与民同乐很有必要。

他本身没什么才情,历年元夕夜,他都是旁观者,从来没有参与过,就连评判诗文优劣的事儿,都跟他无关,说白了,自己在元夕夜就是个看热闹的。

还因为喜欢看女子摔跤被谏官喷了……你们吟诗作对,我连个喜欢看的都不行。这就是赵祯历年的元夕夜。

今年不同了!韩琦韩稚圭的:好!很好!极好!已经说明,尽管曦儿只有四岁,虽诗文无法与相公们媲美,但风头在元夕夜算是盖过了所有臣工。

所以他美滋滋的回宫了。

“陈琳,曦儿那两个谜底为何?可打听清楚?”

一个谜面韩琦喊了极好,却被人看做是对联,一个谜面却是被相公们直接跳过去了。赵祯回来也云里雾里的没想明白。

“回官家,第一个谜底就是猜谜。”

“猜谜?”

赵祯也不由的用右手的拳头砸了一下左掌……如此谜面,可千古传唱了。

“而另一个被相公们打断的谜底是……斩草未除根。”

这……曦儿这又是何意?

“陈琳,宫内近日之事,曦儿可曾关注?”

赵祯不想让孩子了解那些龌蹉,或者说不想让儿子知道自己的窝囊。

“回官家,秋千绳断之后,王爷曾巡视宫内所有秋千。朱氏溺亡之日,王爷曾遣中正过问了皇城司值守,以及亲从官与诸班看护区域。”

“近日内苑之乱前日,王爷仪仗进学时路过徐氏宫院。”

皇城司……正经事干不了,对于赵曦的关注倒是挺细致。倒也怨不得他们,本来赵曦就是重中之重,赵祯也是如此安排的。

“大伴,汝可认为故事与曦儿相关?”

一声大伴,这就预示着他此时不是皇帝,而是想让陈琳说些体己话了。

很可怜,做皇帝做成了孤家寡人,也只能是孤家寡人。尽管赵祯的行为从来都是宽容的,一样是孤家寡人。

首节 上一节 63/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