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651节

赵曦能想到,这里面肯定有相公们的推波助澜,否则绝不可能会有这么大的声势。

最起码司马光撰写文章就让赵曦有点意外。

说真的,要说司马光媚上,就连司马光个人也不信,至于他为什么会用文章响应自己,在赵曦看来,第一个是因为自己文章中倾向于他关于诚为一切之根本的理念。

第二个,应该是自己透露要改官制的原因,特别是关于奖惩贬黜的提醒,这让司马光警觉了。

或许赵曦有些恶意揣度了,但这也不是没可能。

原来朝臣们的贬黜,基本上都是提一级外出,待再次回朝,势必会攀升到另外一个层级。

特别是到了执宰这一层,他们每贬黜一次,就会多一项贴职,加一份俸禄。

所以,执宰们才不介意自请出外,更不介意跟官家怼。

司马光毕竟是刚递了自请出外的折子,虽然被赵曦劝下来了,但赵曦留给他的只是活话,这让他很尴尬。

附和一下自己的文章,缓和一下关系,还能夹带点私货,把自己的学术理念融进去。这对司马光而言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或许是自己多想了,司马光那性子,谁知道是不是如此。

不过赵曦很满意,一篇文章所产生的效果,甚至超过了自己的预料。那怕这段时间都几乎忘记了对市易法褒贬,赵曦也没一点着急。

这篇文章,本来就有为褒贬市易法定原则的意味。

“过犹不及。虽然这一次讨论是正面的,有益的,但还是需要适可而止。”

“关键是市易法是否适合推行,还需要朝臣评判。我的意思是确定个截止时间,诸公以为如何?”

因为这次大讨论的声势,又是开衙不久,朝政都有些懈怠了。

赵曦召集集议,也都是简单的说说近段的朝政,几乎还是围绕着大讨论。

这不合适,赵曦需要叫停。

“陛下,臣以为两月时间截止为善!”王安石恨不得现在就截止了。都忙乎着大讨论,近段时间很少有关于市易法的折子。

“不可。市易一事,关乎国朝全境。而东南一带易货之事更甚于中原。千里路程,那怕是有轨道和漕运,也很难在两月时间让地方官员的奏疏抵达汴梁。臣以为最少应有三月之期。”

韩琦好像积极了。

“臣以为韩相公之言甚善!”

哎呦喂,这文彦博居然也开口说话了。

“官家,如官家所言,褒贬市易法需要以实论证,这就需要臣工们踏实用心去调查,用事例评判市易法的优劣。两月时间确实有些紧迫。”

韩绛在多数情况下都是支持王安石革新的,他也觉得王安石有点过激了。

真要是好的法令,又何必担心被臣工褒贬?再说了,官家定下评判市易法的原则,就已经很偏向新法了。

压缩臣工们调研的时间,反倒是会再次导致那种无根无据的攻击。

就是官家倾向于新法,在群臣的反对下推动,最终也会造成在地方被执行的变了味。

“那就给大家四个月的时间!如此一来,想必能让臣工们有时间把调查做扎实了。明发抵报吧,至五月朔日为期,过期不候!”

第491章 面授机宜

大讨论还在继续,臣工和士林的热情并没有因为朝廷的叫停而真正停止了。

因为人们发现,除了朝廷抵报,蹴鞠快报是个很好的发表自己意见的阵地。

朝廷叫停,只是朝廷抵报不再明发相关文章,但蹴鞠快报并没有停下来。这让士林那股热情有了宣泄的渠道。

原本的庭辩,大多数人是没机会发言的,那怕是同一学派,也只会遴选机变能力较强的同门。但这一次不一样,有了蹴鞠快报这块地,谁都能去划几耙篱。

在蹴鞠快报这地方,不需要官身,也不用担心会不会与自家学派的观点合拍,自己怎样想就可以怎样说。

所以,虽然大讨论官方叫停了,但实际上反响反倒更大了。

蹴鞠快报,本来是一个不上台面的玩意儿,却因为这一次的大讨论,正式的被士林重视了。

“官家,如今士林仍没有停手的意思,反倒把讨论进一步扩大了。不仅限于官家署名文章的讨论,甚至延伸到了国朝诸多弊端的褒贬上。目前除关于个人与集体利益的争论文章,其他的暂时没有刊登。接下来该如何做,还望官家拿个章程。”

曹家二房的老大,身子躬的头快贴地了。

被官家召进宫,他心里忐忑着。接到过命令,让放开刊登,虽然朝廷抵报停了,他因为舍不得蹴鞠快报大好的销量,所以一直没跟随朝廷的步调。

怪自己贪财了,早知道跟朝廷同步就不会有这麻烦。

不管市井还是朝廷怎样评论官家,他是真的害怕。

曹家对官家的所有事迹都是清清楚楚的,他知道官家绝不是表面上朝臣看到的样子。

“夫之,这事好事。之所以没有通知那边停下,就是为达到这样的结果。很好!”

“不过,一直以蹴鞠快报这个名称来刊登时论有点挂羊头卖狗肉,名不符实呀。”

“这样吧……蹴鞠快报重心还是要以蹴鞠赛事为主,捎带一些市井关注度比较大的琐事。至于时论这方面,另外再开一报吧。”

“就叫《时论》。新报面向的群体以士林和官员为主。内容可以是褒贬朝廷施政的,也可以是论述朝廷弊端的,甚至可以专门开辟一版,介绍国朝的新鲜物事和发明创造以及介绍各地风土人情和物产的。”

“凡涉及军备,涉及边防,以及其他对施政倾向性不明的稿件给我拿过来。切记不得盲目刊发,要严格界限。”

早年创立报刊,赵曦的目的很明确,本来就是要掌控喉舌的。

一直没有合适的契机,没想到这一次倒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有些事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要比自己强令强很多。

首节 上一节 651/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