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713节

该不是朝廷真有这谋划吧?窦卞随口这么一秃噜,才觉得自己有点冒失了。

这是谈判,若自己不小心泄露了军机…~

这时候,不但是萧卓尔脸色煞白,就是窦卞也坐不定了。

这事……若按照保密法令,自己唯有远窜崖州了。

这…~这嘴呀,怎么比心思还快?还没想透彻,居然就出口了。

窦卞硬装着,端了一下茶碗……想起来这是在都亭驿,不是在窦家。喝了一口,润了润有点干巴的嗓子,站起身拍了拍萧卓尔的肩膀,离开了……

萧卓尔满脑子都是从蔚州突破的大宋火器军…~二十万火器军,从蔚州东行,然后南下…~

到时候,现在陈兵与河北道的十几万骑兵,将再次被宋国夹击,重蹈覆辙呀!

这是大灾难……在大辽想不出如何应对火器之前,决不能再与宋国交战!

萧卓尔被吓着了,根本没注意窦卞的异常。

窦卞也被吓着了…~

“富相,下官……下官实在是无意之举,下官并不知朝廷谋划,只是想恐吓萧卓尔才这般揣测的!富相,下官罪该万死!只是,富相,该请朝廷尽快采取措施,防备辽使将此事禀报于北辽朝廷!”

窦卞哆嗦着跟富弼认罪,却不料富弼也被他的想法惊着了。

第546章 暗战

“陛下,窦彦法所言属实?”

富弼也不敢肯定,官家到底是不是真有这样的谋划。

走一步看三步……官家一直如此。

现在想想自开战以来,官家日夜忧思,看着议政厅的沙盘就不离开。

仅仅河东路的战事,看这么久,那些山形水势,早已烙在脑中了,何必如此呢!

赵曦看了看相公们,又看看这一位又是嘉佑二年的进士……

“我考虑过,或者说曾经有过这个打算……”

“陛下,劳师远征呀!万万不可!”

“陛下,新军之利在火器,大军出雁门,工坊城做不到如关内哪般供应军备。陛下,这是置大军于险地呀!”

“陛下,大军出征近一年了,师老兵疲,再起征战恐力所难及!”

得!看你们吓得。

“诸位相公多虑了,若再有二十万新军,此事必定可行。可如今……算了,白瞎了这次大胜的士气!”

想想官家几次提到兵员…~看来官家这次真的是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过看当下的形势,政事堂的诸位也觉得挺可惜。

汴梁只有不到两万新军驻防了,河东路、河北道、环庆、秦州、熙河、鄜延、麟府等整个边境线,全面备战,二十万新军真心不足用。

这还是把荆湖、江南、成都的新军全数北上了。

倘若真的还有二十万新军的机动,增派一半到河东,一半进河北,两向夹击……甚至存在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可能!

可惜了!

相公们不是真的反对征战,而是从心眼里担心新军将士。

新军,让他们看到了开疆扩土的希望;新军,让他们找到撇开武将控制军伍的方法…~若不是这样,没人敢让这近二十万大军一直在外的。

新军离不开军备,这是让朝廷放心的重要原因。

也知道,出雁门关以后,现在在云州一带活动的大军,火器供应相当困难。

这般情况下攻伐蔚州,并于河北道守军汇合……会导致相当大的损失。

还好,官家没因为胜利而失去理智。

“官家,老臣以为,即便朝廷无意令河东大军东进,也应该对都亭驿戒备,并更换馆伴使以示警辽使……”

富弼不喑兵事,可是太熟悉斗争了,特别是是这种尔虞我诈的斗争。

窦卞是无心之举,却有改变大势的作用。从窦卞讲述的情况,在窦卞说出这番话后,就是萧卓尔也被吓着了。

再考虑河东、河北道的形势……这可能性太大了。

而北辽,在入冬之后,河北道边境不断的第次撤军。之所以留下十几万大军,已经没有继续南下的想法,更像是防备大宋的河北道北上……

现在呢?河东路已经平稳,大宋完全有能力抽调大军东进,而偏偏种鄂又是个好战分子,出雁门关后,就没停止过东进……该不是官家当初就预料会这样吧?

富弼深以为然!否则,就没法说清,为什么在出雁门关后,东路向西,西路向东的转换了!

种鄂擅攻,郭逵擅守,这是国朝公认的。

官家,你到底有何等妖孽呀!

官家已经创造了这样的大势,政事堂若不会充分利用,就有点尸位素餐了。

这时候,增兵都亭驿,有防止辽使派人北上的意思。同时,朝廷更换馆伴使,若再有窦卞被贬黜的风声……

“委屈窦彦法了!”

首节 上一节 713/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