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898节

西夏发起地在夏州,也就是百年前,从诱杀国朝大将曹光实开始,一直到真宗朝,党项人都只是在银州、夏州、会州一带,慢慢的扩张势力。

党项人在国朝天禧四年,曾大举进军肃州、瓜州、沙州一带,于西州回鹘以及吐蕃作战。虽然阻断了西域诸国对国朝的贡献,却并没有获得河西走廊的控制权。

直到天圣年间,党项李元昊即位后,方再次西征河西走廊,大败西州回鹘与吐蕃,占据了肃州、瓜州、沙州三个战略要地,也从此彻底掌控了河西走廊。

在偏师出征之时,不管是朝廷的评估,还是王韶的自觉,一直认为,河西走廊从凉州往西,对西夏的归心应该不忠诚,应该是存在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局面的。

既定的策略,也就是偏师在沙州处置办法,挑动各方势力在这段权利真空期间的争斗,偏师以裁决者的身份平息,扶持一方势力作为代管者,最终实现国朝顺利接管。

然而,没想到瓜州,仅仅是西夏人一个军司的治所,居然无法从内部找到切入点!

“大帅,瓜州之所以能这般牢固,在章惇看来,这是在清洗的基础上,然后移民才可能达到的效果。”

“以国朝,乃至前朝对于羁縻州的管理,包括前朝南征北战打下的偌大国土变迁考虑,没有一个非本族主导的城池,在几十年内能做到这般牢固。”

“章惇不信,西夏人的治政能力要比国朝强。西夏人是如何治民的,相信大帅也清楚。所以,大帅,有些事没必要愧疚!”

“大帅,讲武堂有专门记录官家在讲武堂各种言辞的,都已经整理成册。官家曾言:对敌人仁慈是最大的犯罪!对待残暴者,唯有比其更残暴,对待慈悲者,唯有比其更慈悲,唯有在对方最擅长的方面超越对方,才能让对方折服!”

“官家当初讲述这番至理时,并不是说战争。但章惇以为,这些话用在偏师如今在瓜州的境况,相当契合!”

王韶能下达杀无赦的军令,章惇能体会他的心情。一个标榜自己以怀柔开拓河湟,文臣出身的武将,并将此作为自律,身体力行的推行。也因为这一点,在河湟各部落中落下偌大的名望,建立了无上的功勋。

现在却不得不下达杀无赦的军令······这对王子纯确实有点难为了。

王韶走进章惇,抬了抬手,最终还是没拍在章惇的肩膀上。他知道他这个同年,在这个时候能说出这番话,足以见他的真诚。

之所以没有把手拍在章惇的肩膀上······王韶从来没有把自己放在章惇上级的角色上。章惇说是同年,严格说也不是。

嘉佑二年,章惇进京,参加科举考试,进士及第,其族侄章衡考中状元,章惇耻于章衡之下,拒不受敕,扔掉敕诰回家······章惇是个不服输的性子,干脆果决。

王韶知道,自己今日所能的成就,只能说是因缘际会。若不是官家有意雪藏,章惇今日地位绝不在自己之下。

这时候,能让章惇发自内心的跟自己说这些,王韶是感激的。更何况,章惇引用的是官家的话!

官家的的话,在现在的国朝,被臣工视为圭皋者,不在少数。这时候,章惇是让自己不必担心,也是在为自己的军令背书。

第710章 高遵裕部危险了

朝廷几路大军的安排,并非随意的。

秦凤路狄青主导,因为秦凤路大军需要与静塞军司和西寿保泰军司对战。种颚主鄜延,正面对抗嘉宁军司和祥佑军司。把高遵裕安排在环庆,其实就是在静塞军司和嘉宁军司之间的交界区域,或者说空档区域也行。

河湟本来并未成军,由于当初备战青塘,偏师出征,在河湟一带部署了大量的军卒。在决定对西夏全面战争时,朝廷派遣折继闵做主帅,他作战的对象是西夏的卓啰和南军司。

郭逵的对手是西夏的精锐之一,左厢神勇军司。将李宪置于麟府,作用是配合郭逵,并牵制西夏的黑山威福军司、右厢朝顺军司以及白马强镇军司的动向。在战略上,作用于偏师北上后等同。

在接到朝廷战略调整之前,折继闵的任务是击溃卓啰和南军司后,向东南折返,辅助狄青完成对西寿保泰军司的牵制,伺机完成围歼。

有句话叫牵一发而动全身,是最适合战场的。朝廷在调整战略后,原本各路大军的作战任务,偏于西边的都需要有所调整。

原本,没有谁想过偏师会有这样的进度。

卓啰和南军司被击溃后,败退的方向肯定是折向东南,向兴庆府退守。如此,狄青部的压了会增大。这时候,高遵裕的环庆部,就需要从直接突进,改变成向左翼调整,配合狄青部作战。

朝廷将调整战略的诏令是针对所有作战队伍的,其中便专门提到了高遵裕部的作战调整。

同时,李宪部也不得不做出调整。偏师突进到肃州后北上,从西夏的黑水镇燕军司折返南下或北上,不管是白马强镇军司,还是黑山威福军司,都需要李宪部给与策应作战。

“希望如此调整,不至于让前方将领陷入混乱吧!”

赵曦是一直反对这种在朝堂对前线指手画脚行为的,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阐述这样的观点。

其实,现在朝廷的战略调整,跟原来的以军阵固定死作战步骤,然后不停的督促、训斥以及限制前方将领是两回事。

即便在后世,战略调整的职责,也是后方总指挥部的事。

“官家,本次战事,朝廷给予前方将帅的邻家、决断之权前所未有。老臣甚至担心出现前朝旧事。朝廷根据战事进展,调整作战方略是应有之义,老臣倒要看看谁有怨言!”

对于官家放任武将临战无限权限的决断,当初在内阁中也是反对者居多,不过是因为官家决意如此,才最终形成的诏令。

就连内阁诸位提到的文臣在特定情况下的否决权,也被官家坚决的拒绝了。

最后,仅仅是保留了各路大军,厢以上的随军文佐官单独上奏的权利······这其实跟平时没多大区别。毕竟军伍中一直有文佐官和监察官存在。

赵曦的原话: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截止目前,战事还算顺利,没有出现多大的意外。这也是内阁大臣还没有诟病前方将帅的基础。至于偏师,虽然有些行为过分,但带给朝廷的惊喜让他们增色不少。

“官家,要说哪路大军会有些觉得仓促,老臣以为唯有高太尉部。由于横山与瀚海的自然屏障,西夏在横山一带的布防相对薄弱,也无法挖壕沟阻挡大军推进。”

“如今高太尉部算得上是高歌猛进了。大军已经过了博乐城,兵临耀德城。此时让其折向西,缓解狄青部对战西夏两大军司的压力,对于高太尉部应该会有些不甘!”

张方平所欣慰的,正好是赵曦所担心的。

的确,按照目前各路大军的推进进度,高遵裕部应该是第一支抵达兴庆府的大军······他们已经可以看见西平府的城墙了,可以说破天大功近在眼前。

这时候朝廷突然下令他们折返,别说高遵裕,估计下面的将领和文佐官、监察官都会有意见。谁面对唾手可得的功劳,突然被朝廷阻断了,都难免有些不舍。

“诸位,如其说朕调整战略是为了保住偏师的战力,让偏师发挥更多的作用,倒不如说朕是在担心高遵裕部!”

“诸位请看,目前除高遵裕部外,其他各部仅仅只是解决了战车推进的难题,而方法是以步兵列阵对战步兵列阵。这是需要不断战斗才可以继续推进的。”

“看如今的双方态势,折继闵与卓啰和南军司相持与卓啰城;狄青部分两部,一部分战会州,一部分抵达韦州;而种颚部决战在洪州周边;郭逵部在银州展开对攻;李宪部也只是清理沿途的营寨。”

“单单高遵裕部已经突进百里开外。朕在想,这会不会是西夏人故意为之。若是朕布署西夏的防御,势必要集中大部力量重点攻击某一支队伍,或者说放某一支队伍深入,从未在西夏境内对其形成围歼之势!”

“无疑,在诸多将帅中,李宪和高遵裕是最适合对付的。李宪部因为突进的区域原因,西夏人在顾全大势的情况下,各军司围歼李宪部属于劳师远征,都需要远离各自的防区。”

首节 上一节 898/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