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100节

方以仁苦笑不止,不知道该如何脱身。李来亨却心中一动,既然龙沙谶能够忽悠那么多文豪名流,那自己或许也能用来忽悠一下熊耳山中的寨主寨民们?

他主意一出,便让高一功带普祥真人到山寨中喝茶休息。自己则同方以仁跑到一边,偷偷摸摸炮制了一套话术,用来忽悠普祥真人。

高一功给普祥真人摆好茶水后,李来亨便叫方以仁出面,让他来忽悠普祥。方以仁大感头疼,但又实在抵挡不住李来亨的威逼利诱,特别是李来亨答应他,只要事情办成,便为他专门去洛阳购置新书一箱。

思虑一阵后,方以仁还是点下了头,开始发挥他博通杂学的本领,同普祥真人讲道:“真人有所不知,学生也是在游学金陵的时候,有幸看过云笈七笺中所未有的一本《许真君传》,才知道龙沙谶应于河南,而不应于江西啊!”

普祥真人听闻大喜,他学道不精,但知道河南道教名士中确实有流传这种说法——当然流传的原因,更可能是河南的道士们为了招摇撞骗,糊弄钱财,才把江西的龙沙谶编到河南来,骗的多了,便连自己都信啦。

方以仁继续鼓吹说:“许真君望本高阳,高阳即在今杞县西南。他得道于吴猛,吴猛是西安令。这说明八百地仙应该应于河南,得道于陕西人之手啊!”

吴猛也是晋代的著名道士之一,祖籍在河南的濮阳,他虽然做过西安令,但这个西安并非后世之西安,方以仁纯以瞎话忽悠人而已。

可普祥真人学道不精,其他喽啰更没有看过什么云笈七笺,大家听方以仁讲的越来越离奇,都十分神往。讲到后面,方以仁甚至还引入什么丰臣秀吉、努尔哈赤,说丰臣秀吉、努尔哈赤都是蛟子转世,是为灭明应运而生。而八百地仙将如同天罡三十六、地煞七十二一样由秦入豫,出现在河南,斩杀蛟子,肇造新朝。

李来亨听得目瞪口呆,感到方以仁的装神弄鬼水平,简直把历史上的宋献策厉害多了。他临时发挥、引经据典,编造出的这套新龙沙谶,确实比宋献策简单一句“十八子主神器”,更能唬人啊!

不光是普祥真人,连高一功、白旺都觉得大开眼界,郝摇旗更是深信了方以仁的满嘴胡说八道,连连求问,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由秦入豫的八百地仙之一。

方以仁怕他这套说辞惹得河南人不满,又补充说:“这八百地仙,与水浒星宿一样,分成天罡、地煞两批人马。天罡是由秦入豫之人,地煞则将由天罡从河南本地人中,点化而出。”

方以仁在自己手下只教教算学认字,研究一下火药,还真是屈才了!

以他这等胡说八道、乱编设定的能力,给他一本圣经,李来亨觉得方以仁的成就,恐怕绝不会低于洪秀全洪天王了。

果然,普祥真人被方以仁讲的眼热不已,将他紧紧抓住,继续问有关地仙选拔的问题。连郝摇旗这等笨蛋,也不小心上了钩,开始有意无意地给方以仁送殷勤,又是倒茶水、又是送笔墨的,让李来亨额上黑线暴增。

不过好在目的达到,李来亨搞这么一出龙沙谶闹剧。目的有三个:其一,就是借此和朝阳洞山寨建立关系,多拉拢一个熊耳山的山寨,一起来对付于大忠;其二,李家寨士气低落,李好这个人也丧到不行,李来亨感觉很有必要借龙沙谶的宗教意味,来鼓舞李家寨的士气;其三,等这个消息传遍熊耳山和河南的时候,固然智能之士不会在意,但总会有些人相信,就此抵消掉于大忠煽动起来的省籍矛盾,而且还能搅浑水。

毕竟宋献策那个“十八子主神器”的谶纬,都在明末造成了巨大影响。

李来亨的龙沙谶,本来就是连王世懋、徐渭、屠隆、冯梦龙等文坛领袖,都迷信不已的传说。他相信,一定能够造成更大传说,在未来起到意料之外的舆论作用。

不过这个龙沙谶是用来忽悠别人的,李来亨可不想小虎队的人都和郝摇旗一样,自己把自己忽悠瘸了。他让方以仁继续陪同普祥真人讲经,暗示普祥一起参与闯营对付于大忠的战事,同时又嘱咐高一功等人,让将士们在同李家寨交往时,暗中不露声色,慢慢将这传说传播到李家寨那边去。

嗯,至于什么篝火狐鸣、石人一只眼,早都过时了,估计也忽悠不到几个人。

李来亨暗道,反正我的宗旨还是搅混水,打破屏风寨再说!

================================

毛奇龄《国朝鼎革异闻小传》:许旌阳《石凾记》中龙沙期,政在此时。而海内开明?畼之士,亦往往好谭性命,从事大道。邑人传云,吾仙去后一千二百四十年间,中州之境,熊耳山中,当出地仙八百人,其师出于秦而道成于豫,蛟子为害赤县,彼八百人自当诛之。其事岂非应于国朝鼎革之时,则真人龙沙谶诚不我欺!

(《国朝鼎革异闻小传》是毛奇龄搜集明顺鼎革时,种种谶纬异言故事而编成的一本小册子。其意用于吹嘘世祖天命所归,但由于世祖打压谶纬学,嗅觉敏感的毛奇龄自费尽收民间此书,将其全部销毁。幸而在新大陆和瀛洲等省,本书尚有流传,得以一窥明顺鼎革时期的民间谶纬舆论状况。)

第112章 两大寇

从大孤山、小孤山、朝阳洞一带,继续往西,灾情越来越严重,地方上也越来越残破。沿途市镇,都是满目荒凉,处处是烧焦的墙壁,拆掉的门窗,成堆的瓦砾,行人稀少,炊烟断绝,死的人没有人埋,村中和路边的枯草中白骨纵横。

这其中,十之五六是官军“剿匪”时烧的,十之四五则是屏风寨打压异己时烧的。

有的市镇甚至街道上荒草塞路,狐兔乱窜。到处是荒草、乱坟,与小虎寨一带的勃勃生机,真犹如是两个世界了。

李际遇看到路边一群饥民,正在争抢、分食一株半被烧死的古柏,树皮早被吃得干干净净了,现在他们争食的竟然是木屑。

远处渐渐被黄昏的暗影所笼罩,饥民眼中隐隐约约的绿光,和乱坟间忽聚忽散的磷火,让这一带的气氛,显得十分阴森,活像是幽冥地府。

“寨主,于大忠真不是东西!越接近他家屏风寨,这一片地方,越发不像是人间的样子啊!”

李际遇的亲随卫兵穿着罩甲,外套斗篷,天气不热,可他们都被眼前阴森可怖的景象惊出冷汗。

“于大忠得势不饶人,咱们且看他能猖狂到几时,我真要看你几时完!”李际遇冷笑一声,他和于大忠早在争夺永宁、大宋各寨的时候就结了仇,于大忠下手极凶惨,数次偷袭李际遇的玉寨,让他损失很大。

“但屏风寨踞高而建,于大忠的矿徒军又厉害,咱们都吃过他那么多亏。这群新到河南的陕西人,真有那么大的本事,能够打败于大忠吗?”李际遇的亲随面带疑惑,对近来风传的秦寇打败于大忠一事,还是十分怀疑。

李际遇则不以为然,说道:“所以我们才亲自来嵩县这边看看情况嘛!听说于大忠在旧县镇,被陕西人联合李家寨、朝阳寨,吃掉了四百多人。我看咱们都深入嵩县这么远,也没发现屏风寨人马的踪迹,恐怕事情属实,于大忠的兵马都调去熊耳山,顾及不到这边啦。”

旧县镇是嵩县西南四十八里处的一个市镇,唐、宋置伊阳县于此,元初蒙古人大行杀戮,民丁骤减,废县为镇,因此命名为旧县镇。

不久前,从陕西入豫的闯营一部,联合熊耳山中部的土寇山寨李家寨、朝阳寨,集兵千人,征讨熊耳山中附庸于屏风寨的小山寨。于大忠发兵千人救援,但李家寨寨主李好引导秦寇设伏,在旧县镇一带歼灭屏风寨寨兵四百多人,震动熊耳山,使得小虎寨李公子的声名,更加远播。

“于大忠无暇他顾,咱们就要给他来一个两面开花,打他一个措手不及。”李际遇甩甩手说道,“我看再深入嵩县,就要小心遇到屏风寨的兵马。咱们回登封去,如果陕西来的强龙,真能压倒于大忠这条地头蛇,咱们也要去分一杯羹。”

他想了想,又补充说:“回去以后,记得提醒我备一份礼物。不管秦寇能不能打破屏风寨,老子们都有必要和他好好来往一番,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这绝没坏处。”

那亲随听得连连点头,他一脸神往,又对李际遇提起了近来在河南风行的龙沙谶传说,说道:“寨主啊你说这个龙沙谶,大家都说是和成仙有关。我在登封听人说书时,听他们说龙沙谶里讲咱们河南,将要出天罡地煞一百零八将了,这一百零八将里一半是陕西人,一半是河南人。那伙收拾了于大忠的秦寇,是不是就是这一百单八将?”

“去,这种市井谣言,全是假的,我看十有八九就是那些秦寇编出来的。”

李际遇唾了一口,他才不信什么龙沙谶,但也挡不住这个流言的飞速传播。李际遇的起家,就是靠的勒索、洗劫登封少林寺,河南大乱、土寇蜂拥而起后,少林寺也结寨自保,成为登封本地最强的一个豪强武装势力。

那时李际遇装作礼佛,每天都带人到少林寺焚香礼拜,混熟脸后,便趁少林寺不备,夹带兵器入寺,里应外合攻破少林寺,一举成为登封本地最强的民间武装力量。

少林寺至今还被他控制着,来帮他的玉寨赚钱,他怎么会上龙沙谶的当?

但底下小兵们,信这一套的就真是不少了。

不光是李际遇玉寨的寨兵,有不少人相信了李来亨版的龙沙谶传说。就连于大忠屏风寨中的寨兵,也有不少人听信风传的谣言,真的认为自己的敌人对手,就是充满地仙和天罡地煞的人间神兵了。

屏风寨寨墙修得极高,而且依山傍水,建成两重,一重是土墙杂有木墙,一重纯是土墙。它踞高而起,形势险峻,在何复县令和秀才千总刘印月建寨的时候,防守就几乎不比嵩县县城差了。

被于大忠趁乱占据后,更是多次加修防御工事,里里外外、重重叠叠,望楼和箭塔如林而立,远远看去,几乎就像是九边的城堡一般险固。

但险固的山寨却不能制止住屏风寨内越发混乱的人心,旧县镇一战,被秦寇有心算无心打败以后,寨内的士气就更加低落了。大家都说,这一战之所以会惨败,是因为于大王不信真言、不信龙沙谶,惹怒了下凡星宿,咱们肉体凡胎,怎么会是天罡地煞的对手?

于大忠连杀十几人,都不能制止这种流言的传播,反而使得人们更加相信屏风寨气数不利,形势不妙。

屏风寨高耸的望楼上,现在每栋楼楼顶,都悬挂有两三颗人头。毛发丛丛,远远看去,还以为那不是一片塔楼,而是屏风寨中的松柏树。

首节 上一节 100/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