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101节

这些血淋淋的人头,有三分之一是被于大忠杀死的本寨寨兵,用于警告寨内不许胡传谣言。另外三分之二,则是“据说”同秦寇有所来往的外寨之人。

于大忠为了压制熊耳山中其他山寨两面骑墙的作风,便不顾一切,只要发现一丁点外寨之人同秦寇往来的蛛丝马迹,就要向这些山寨索要人质,或将其直接杀掉示众,或关押到屏风寨的监牢中做威胁之用。

他手腕酷辣,已经惹了熊耳山三十六寨的众怒,却犹自不知,还在屏风寨中做着说一不二的霸主美梦。

于大忠体格强健高大,生的棱骨硬直,下巴两边的颌角十分突出,一张方脸很有压迫力。他因为秦寇的事情,心烦意乱,今天又喝了很多酒,两眼中布满血丝,显得面色红润,给人以更强的压迫感了。

一名传令的亲兵,小心翼翼走进屋内,他欲言又止,实在不敢在寨主看着心情就很不好的时候,报告上这个火上浇油的坏消息。

于大忠又喝了一大碗酒,然后盯住面前战战栗栗的传令兵,眼睛瞪的像铜铃般大,问道:“快说!是有什么好消息了吗!我发出号令,要求集合起来攻打陕西人的十多家家山寨,已经来了多少家了!”

传令兵浑身颤抖,不敢说出话来,他全身发软,半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般说道:“寨……寨主,不是这个消息……是、是,是熊耳山北麓的三家山寨,也杀了我们的使者!”

啪!的一声,于大忠猛然拍了一下桌子后,双臂将桌上的酒食全部扫飞到地面,然后一脚将桌子整张踹翻。他站起身来,单手提起屁股上的椅子就砸到了传令兵头上,将亲兵砸的头破血流,趴倒在地上。

自从屏风寨在旧县镇被秦寇摆了一道后,他对熊耳山各家山寨的控制力就越发削弱了。原本熊耳山三十六山寨中,有十几家都服从屏风寨的号令,算是他的附庸和小弟。

可这回于大忠发出号令,要集结各家兵马攻打秦寇,却几乎无人响应。不仅如此,随着于大忠性情越发暴烈,对待附庸的山寨缺乏苛刻严格,竟然还有好几家山寨将于大忠派去索要人质的使者斩杀,公开打出旗号,联合秦寇、反抗屏风寨。

当然,这其中很大程度,也是由于李来亨的手腕作祟。李来亨知道屏风寨地势险峻,极难攻打,便决定“先减其枝叶,后伐其主干”。

他一边利用于大忠的暴烈性格与龙沙谶传说的影响,采取怀柔手腕,拉拢各家山寨,给其赠金,劝说他们拒绝于大忠的号令。

对于死硬忠诚屏风寨的一些山寨,李来亨便重点攻打。反正现阶段他也认为还打不下险峻的屏风寨,而于大忠在旧县镇之战后,也不敢再冒然派兵出来野战。那小虎队的兵力,就干脆用来攻打那些亲附屏风寨的小山寨了。

而且李来亨不仅直接用武力解决他们,还截杀屏风寨的使者,制造假消息。让没有认真辨析消息的于大忠,在暴怒中与忠诚他的那些山寨离心离德。

这样多管齐下,屏风寨在熊耳山的暴烈统治,很快就趋于彻底的瓦解。

相反,愿意跟随小虎队,分食屏风寨遗产的山寨则越来越多。除了最初跟着小虎队一起作战的李家寨和朝阳寨两家外,在熊耳山的南北麓,又各有一两家山寨主动加入联军之中。

联军势大,熊耳山三十六寨中的其他山寨,纵使不愿同陕西人联盟。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听从于大忠的命令,拒绝给闯军提供补给、袭击闯军的落单士兵。

李来亨估计,屏风寨的嫡系矿徒军,还有千余人,再加上屏风寨的险固地形,没有个两三千兵马恐怕不能攻破。

但现在以闯军李来亨、高一功、白旺三家为主,熊耳山李好、普祥真人两家为辅的联军,也有了两千左右的兵力。

如果能够顺利运用屏风寨军心的混乱、闯军强于河南土寇的战斗力,那么直接攻打屏风寨的日子,应该也就不远了。

第113章 申靖邦

申靖邦刚到旧县镇,对小虎队的气象十分诧异。他是河南三大土寇之一玉寨寨主李际遇的亲信,去年李际遇被明军游击高谦击败,元气大伤,于大忠趁机抢夺了玉寨许多地盘,双方就此结仇。

这回屏风寨被近来声名鹊起的“李公子”打败,李际遇自然也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派自己最亲信的兄弟之一申靖邦,让他率部带着礼物,抬着猪、羊和烧酒,拿着他的大红帖子去拜见李来亨。

用帖子拜见朋友并不是绿林的规矩,而是士大夫阶层的流行。李际遇用计攻破少林寺,割据登封一带后,自诩一方豪强,也附庸风雅,学了不少上流社会的习惯。他给申靖邦的帖子里,自称还用的是当时士大夫阶层平辈交际的习惯,谦称“侍生”。

以李际遇在河南绿林界的地位和资望,这样对待李来亨,算是给足了面子。

李来亨听说玉寨派人来联络小虎队,也很重视。他早从李好和普祥真人那里,摸清楚了河南绿林的格局,知道李际遇是河南三大土寇之一,而且和屏风寨于大忠结怨很深。这回李际遇派使者到旧县镇联络闯营,无事献殷勤,想来一定和攻打屏风寨的事情有关。

李来亨接到李际遇的大红帖子以后,一看李际遇写的“侍生”,就感到这人不好对付。这位玉寨寨主,显然不是于大忠那种性情暴烈、目空一切的妄人,而是一个放得下身段、厚得起脸皮的狠角色。

他对申靖邦这位玉寨使者自然十分客气,亲自到旧县镇镇外相迎。

而申靖邦作为河南绿林道的头领之一,和本地的杆子打交道多年,见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掌盘子的,熟悉他们的生活。他知道于大忠喜欢说一句话,叫做“夜夜娶亲,天天过年”,而李际遇虽然不像于大忠那般骄奢淫逸,但生活享乐也不比等闲乡绅差。

玉寨占领少林寺以前,便连少林寺的那些名僧主持们,都靠着僧兵武装,雄踞一方。这些僧人依仗武装,也有句话,叫做“有女儿的种水浇地,有好媳妇的种好地,孬媳妇的种孬地,没媳妇的没有地”。

他想,纵然传说中“李公子”是一个如何与河南杆子大不相同的仁义人物,但耳听是虚,眼见是实,他没有亲眼看见,总不肯十分相信。申靖邦心想,传闻这位“李公子”比杆子好些大概问题不大,但能好到何种地步?他觉得起码不会像邑人风传的那样好。

可是等到申靖邦亲眼见到李来亨后,简直感到意外。

第一,是“李公子”虽然叫做公子,但申靖邦却没想到他会这样的年轻。看起来最多十八九岁的样子,或许都还不到。这样一个嘴上没毛的家伙,竟然能够让河南三大土寇中最凶残狠辣的于大忠,吃这样的大亏吗?

第二,是李来亨的穿着竟然如此朴实。不光是李来亨一人,除了李家寨寨主李好穿着锦袍、朝阳寨寨主普祥真人穿着一身缫丝道袍外,那些陕西人,竟然无一例外,都穿着极为朴素。白旺穿着棉布新衣,还有点邑人样子;高一功和郝摇旗的打扮,就简直和庄稼汉差不多。

李来亨本人呢?他也是除了那顶很像水浒里豹子头林冲的帽子外,实在朴实的不像一位大头领。

至于李来亨相貌清秀,儒雅随和,毕竟是被称为“李公子”的人,这点反而不让申靖邦觉得吃惊了。

申靖邦吩咐手下给小虎队及联军众将,每人都送了一份礼单,拱手笑道:“老兄们在旧县镇擒斩屏风寨的土匪四百多人,这消息一下轰动了河南府和南阳府的绿林道。人们都说‘李公子’是真正的仁义之兵,专打于大忠这等龌龊匪类。”

李来亨用眼睛的余光瞄了礼单一眼,隐约看到上面写着粮食、酒肉、纹银若干,马上就堆起笑容,吩咐郝摇旗带人去收礼物,然后说道:“哪里的话!玉寨寨主李际遇的大名,我们都早有耳闻。这所谓的‘李公子’,只是愚民谣传,我哪敢自称啊!贵寨主的雅意,我们也是却之不恭,受之有愧了。”

普祥真人又在旁边添了一句,说:“李际遇寨主是我们河南久负盛名的豪杰,但李公子可是天罡星下凡,这绝非谣传。”

申靖邦听得心中一动,他也知道近来在河南风行甚广的龙沙谶传说,听普祥真人这位道士讲得这样有头有眼的,也相信了好几分。

不过最信这套的并非普祥真人或申靖邦,而是李好。毕竟李来亨最初炮制这桩谣言,原因就是因为李好和李家寨众人士气不振,所以龙沙谶出炉以后,李来亨专门去煽动蛊惑了李好三四天。

现在李好是一听天罡星三个字,就两眼放金光。恨不得立马提枪上马,跟着李公子杀破屏风寨,擒下那魔头于大忠。至于于大忠如何手段狠毒残酷,他就满不在乎,跟着天罡星混,难道还能打败仗吗?

联军不久前在旧县镇附近的山谷,设伏将于大忠派出的矿徒军一部歼灭后,就趁势攻占了这个镇子。自从河南大灾以后,官府对熊耳山山区一带,就属于放任不管的态势,旧县镇的富户与乡绅,或者结寨自保,或者便是搬去洛阳居住。所以李来亨也没花费太大力量,就占领了这个被于大忠洗劫后,残破不堪的小镇。

大家欢迎申靖邦等人进镇后,申靖邦又感到更加吃惊:由于小镇被矿徒军洗劫焚掠一空,居民几乎一扫而空,现在镇内的人全是联军兵员——但奇特的地方就在于,近两千兵马,申靖邦却连一个女人都没看到。

他吃惊问道:“不说压寨夫人,怎么连一个娘们儿都不曾见到?”

李好苦笑一声后,回答了申靖邦的问题,说:“小李公子说他们不是山大王,所以不许带压寨夫人。不光他们的人马不能夹带妇女,连我和普祥的人马,也被小李公子三令五申,不能夹带妇女随军。”

李际遇玉寨的军纪,在河南三大土寇中算是最好的,仅次于河南最著名的流寇小袁营。但申靖邦也知道,玉寨出兵,不光常常夹带妇**乐,而且还会掠夺所过村庄的少女,称之为“花票”。玩乐以后,还要村庄自己出钱将她们赎回去,只因为玉寨不像屏风寨那样好杀,所以竟然被称为纪律井然。

比较下来,李公子确乎是“仁义之兵”了!

当然,李来亨严格管束军纪,除了小虎队和闯营本部这样,商洛大山锻炼出来的兵马外,像李好和普祥真人的寨兵,他们意见还是很大的。只是现在熊耳山的风向在李来亨的身上,大家也都忌惮小虎队的实力强悍,有所顾忌,才只能憋着这些意见。

申靖邦与李好交流几句后,就摸透了情况。他感觉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要点,将来小虎队如果和他们玉寨起了什么纷争矛盾,或许可以建议李际遇从这一点上着手,分化拉拢李来亨的盟友。

首节 上一节 101/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