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217节

一万两?二万两?还是五万两?

“就四万两吧!”

萧维崧心里大大喘了一口气,他怎么也没想到宋一鹤关注的点会在钱的数额上面,只能在心里苦笑,还真是高估了这位“不十年秉节钺”的封疆大臣。

宋一鹤终于将计划定下,他又考虑一会儿后,决定先派人到麻城沈家庄去,以备乱兵费的名义,向梅之焕索要军费四万两。

若梅之焕当场就把钱叫出来,那就再从长计议;若梅之焕找一些借口,不肯交钱,那就要将其不法之事尽数揭露出来,败坏其乡里名声,最后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把沈庄军缴械收编,将梅之焕逮京问罪。

以红队近来探听到的梅家家产情况,梅之焕的家资绝对不低于四万两,但他散尽家产、支撑沈庄军,要在短时间内拿出四万两现银,是绝对没有一丁点可能的。

当然,也不排除梅之焕可以利用他在黄麻的威望,向其他搢绅借款来应付宋一鹤。可是他要那么做的话,岂不正是印证了接纳豪杰、收买人心的不轨意图吗?

自从崇祯七年高迎祥攻入黄陂、黄安、麻城、黄州、蕲水、广济一带以来,义军连绵纵横,罗汝才曾破英山、罗田,张献忠也曾在麻城阴山畈大败官军。

梅之焕召众结寨自保,苦心经营,起蕲黄寨兵,成沈庄军之兵势,三次将张献忠、革里眼、左金王等部驱出麻城。

他怎能料想到自己不败于流寇之手,而将败于朝廷之手呢?

为了更进一步添把火,萧维崧又暗中嘱咐红队人马,提前将宋一鹤要派遣官吏到麻城索贿的消息散播出去,更添油加醋说宋一鹤的目的就是要用索贿,逼使梅之焕负气起兵,好借口镇压,尽夺梅家家产。

之前沈庄军好几次向武昌方面请求增援和支持,都被宋一鹤所拒绝,双方本就矛盾丛生,麻城士民自然对这个谣言十分关注。

等到宋一鹤索要军费的使者官吏真的到麻城要钱后,人们就更加相信谣言坐实,宋巡抚确实是要图谋梅家家产。

即便梅之焕养气功夫很高,不相信贵为一方疆吏巡抚的宋一鹤做事会如此下作。可是梅家其他年轻子弟,还有梅之焕为了保卫乡里所接纳的那一批豪杰亡命之徒,脾气可就没这么好了,他们当即便将索贿使者捆绑挂到麻城城门口示众。

梅之焕劝阻不能,情知大事不妙,而宋一鹤听到这个消息后,更断定梅之焕即将起兵生乱,马上便移文黄安、麻城两县官吏,令其将梅之焕先行拘捕收押起来。

可是梅之焕在黄麻等地人脉极广,宋一鹤要求当地官吏逮捕梅之焕的官文才到黄安,梅家就已经获得了这条消息。

现在沈庄军上下更是觉得宋一鹤阴谋已经完全暴露,其意图谋夺官绅家产的野心完全坐实,天下间怎么会有如此无耻无赖之人?

众人本就负气在胸,虽然梅之焕千劝万阻,可他这段时间卧病在床,不能经常省事,沈庄军的事务大部分都交给本家年轻子弟处置,此时即便想要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激化发展,也无能为力。

麻城县的知县知道自己那些捕快根本不可能把梅之焕抓起来,又听说梅家子弟带了一群亡命之徒正在城中搜查宋一鹤派来的官吏,心生恐惧,便带着县衙印信逃往黄州。

正在武昌的宋一鹤听到知县逃亡黄州的消息,大感震惊,终于确信梅之焕造反之事是确凿无误之事,当即便调遣兵力,将湖广本就不多的抚标机动兵力,乃至于一些州县的分守之兵都调往黄麻,准备恢剿。

而梅家子弟通过各种官场故交的关系,获悉宋一鹤已在调集官军准备围剿沈庄军的消息后,自知骑虎难下,便在十一月初四甲子日,于麻城沈家庄聚众万人,以“诛贪官、去鸟贼(宋一鹤自署其名曰“一鸟”之事,素为楚人传笑)”为名发奋举兵。

第251章 席卷黄麻

梅家在黄麻一带影响力深厚,当地寨民又久沐战斗之风,质朴强悍,旬日间便聚众数万人,几成燎原之势。

本来梅之焕并无任何起兵造乱的想法,他好歹也是官场中人,也做过封疆大吏,连阉党的冯铨都是他的朋友,只要给朝中大佬写信请求调解,实在并不惧怕宋一鹤的为难。

可梅之焕早在今年年初就病入膏肓,不能理事,根本控制不住本家的年轻子弟冲动行事。而梅家的晚辈们,也很担心若梅之焕一死,他们根本没有号召力来聚众对抗宋一鹤,到时候沈庄梅氏岂非任宋一鹤揉捏了?

这些年轻后生,做惯了世家子,纨绔成习,根本不把朝廷法度放在眼中。所以才打定主意,不顾病床上的老父哀呼劝阻,依旧一意孤行,聚众奋兵。

其实明末这种情况实在并不罕见,像东林大佬侯恂的儿子侯方域,就仗着自己老爹的权势敢于直接攻打府衙。他们倒并不是真心想要酿乱造反,而是觉得自己贵为世家名门,朝廷的法度根本约束不到自己,最后无非大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罢了,所以行事毫无顾忌。

等梅之焕在病榻上听到沈庄军因湖广巡抚宋一鹤逼迫,居然真的举兵酿乱后,终于吐血数升,就此药石无医,一命呜呼,暴死当场。

梅家子弟则因为刚刚起兵梅之焕便暴死,便令沈庄军用白布缠头,自号“白头军”。

当时黄麻一带,诸城皆无守备,全靠沈庄军维持治安,而沈庄军中又多搢绅子弟,在各县城中人脉关系广泛,影响力深厚,所以进军之处无不披靡,转眼间便攻破黄安、麻城、黄陂、罗田数县之地,进围黄州府府城黄冈。

沈庄军所向披靡,全楚为之震动,连杀道臣、守备、典史十余人,又在黄冈城东大败黄州府分守兵,抬铳架炮,日夜攻打,飞铅熔铁,人心震骇。

正在武昌调兵准备图谋梅之焕的宋一鹤,这时候接到沈庄军提前一步聚众生变的消息,一边是感叹自己有先见之明,早早就看出梅之焕心怀不轨的图谋,一边也是悔恨不已,只恨自己对梅之焕抱有同僚之情,没有尽快下手,致使沈庄军现在纵横汉东,席卷黄州,令局势难以收场。

湖广官军的机动兵力本就不多,此时应急无方,只好抽调襄阳、汉阳、安陆等处的分守兵,甚至于向郧阳抚治借调兵马,以求增援黄州,堵防沈庄军。

治兵调发遍于三楚,可是由于事发突然,宋一鹤依旧感到官军弹压恢剿的兵力捉襟见肘。再加上沈庄军并非一般的无籍之农民,其中或仍力田、或业商贩,甚则称诸生、大者至荐绅,皆不计其数。

这些“弃青衿”而奋起举兵的士绅子弟,大多家财富裕,令进剿的湖广官兵大为眼红。

沈庄军兵围黄冈,救援的官军便先前进到新生洲一带驰援,沿途焚杀抄劫,所过屠掠,本来就有结寨自保风气的黄麻百姓便纷纷各保乡寨据敌。

官军因此进退失据,本是来镇压反叛,结果却成为了反叛者和当地各乡民众共同的敌人,因此连遭败绩。

慌了手脚的宋一鹤,这才急忙增派兵力。他将原本驻守在襄阳和武昌的抚标精兵,全部调往黄冈解围,又许以将领便行剿抚的权力,实际上就是暗示他们得胜之后可以随意抢掠那些士绅的家产。

终于激发官军士气,在黄冈附近的团风镇打败了沈庄军,解除黄冈之围。

在湖广官军的大力围剿下,沈庄军的实力渐渐被削弱。作为士绅团练武装联合作战的一支部队,其统帅权不集中、内部矛盾丛生的弱点也一一显现,宋一鹤遂攻势一转,连续收复黄陂、罗田两县,兵锋直指麻城。

这时候原本在随州积极调兵遣将,集中兵力准备征讨枣阳的李来亨,早已把目光投到了黄州府的乱局之中。

他很早就从萧维崧和恳德记那里收到了沈庄军事变的具体消息,只是闯军大多以为宋一鹤和梅之焕的这场内讧,至多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沈庄军的实力,完全没有料到最终居然会发展到湖广官军和沈庄军大打出手的地步。

前一段时间李来亨完全将注意力放在枣阳方面,兵力的部署也全都以枣阳为优先,甚至还把经略大别山山区的郭君镇也调了回来。

等他了解到沈庄军变乱的情况后,才苦笑不止,先是自嘲一番,然后又同郭君镇道歉,向他表示:“不料宋一鸟激变致乱如此!谁能想到这厮的本领这么大,硬生生能把沈庄军全部逼反?如今黄州府局势已经成为一锅乱粥,雄丽(郭君镇原名雄丽,以字行,君镇是他的表字),现在也只好再麻烦你一趟,咱们还是要从大别山南麓重新杀回黄州府。”

方以仁则摇扇大笑道:“官军和团练自相残杀,据红队回报,如今黄州府已乱成一团,各州县俱无守兵,城墙亦多遭损坏。府主此时操兵直入黄麻,趁宋一鹤与沈庄军鏖战不休之际,或许可收得虎牢之捷。”

方以仁所说“虎牢之捷”就是隋唐时李世民的虎牢关之战,李世民在虎牢之役中一次性消灭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争霸诸侯的主力武装,奠定了李唐一统天下的基础。

不过在明末,最近似于虎牢之战的,反而是让满洲人奠定江山的一片石之役吧……

“据说宋一鹤已解黄冈之围,沈庄军在团风镇遭到官军重击,兵力折损不少,只好暂时撤出黄陂和罗田两县,退守黄麻一带据寨自守。”白旺也分析道,“如此则说明沈庄军兵势已衰,他们本来就不是真心起义,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很有可能被宋一鹤以招抚之策迅速平定。”

“对。”高一功点点头应声说,“宋一鹤若以抚为主,很可能不需要花费旷日持久的功夫去攻打麻城,而可以只用很短时间就解决沈庄军。我们若不赶紧抓住战机,恐怕时机稍纵即逝。”

李来亨知道大家这是在暗示他放弃进攻枣阳的计划,先行以出兵干涉黄麻为优先事项。

首节 上一节 217/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