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31节

李来亨甚至能看到那些官兵们脸上惊愕的表情,他们一心遵照纪律,在被弓箭射击后,还勉力维持成严整的阵型。猬集起大量长矛,不断试图击退向战线纵深冲击的闯营战士。

当刘汝魁和郝摇旗从右面山坡冲下来的时候,这些官兵完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他们的右翼完全暴露给了迂回部队,郝摇旗带着手中的钢刀一头冲进敌阵之中,只在瞬间,便将一名侧对着他的长矛官兵斩杀。

郝摇旗很享受被鲜血喷溅一身的感觉,他依仗魁梧高大的身材,居高临下,一刀又将另一名官兵的臂膀斩伤。他在敌阵之中冲杀的模样,让李来亨想起来了郝摇旗平常偷吃打鸣公鸡的那副神情——对郝摇旗来说,战场中的杀戮,和他在老营杀一只鸡来吃,似乎毫无区别。

对勇武过人的郝摇旗来说,或许那些乡勇官兵,的确脆弱得同一只鸡没有太大分别。

李来亨感到自己对郝摇旗似乎有加深了一些了解。过去他只觉得,郝摇旗是个头脑简单、爱偷吃东西的莽夫而已。可现在看来,郝摇旗比李来亨所预料的,要凶残许多——他的凶残在于,在他眼中,杀人与杀鸡毫无区别,都只是像在戏耍而已。

这种心态某种程度上甚至让李来亨感到一阵不寒而栗,他知道左良玉的楚军,就很喜欢杀戮百姓,甚至将婴儿贯穿在长矛上来戏弄、取乐。郝摇旗那种将杀戮当做游戏的样子,不加以控制的话,说不定就会发展到左良玉麾下兽军的那种地步了。

也难怪后世历史中的郝摇旗,会成为明军督师何腾蛟的心腹了……

李来亨心中一边腹诽着,一边也跟着冲进了敌阵之中。他的武勇不能同刘汝魁、郝摇旗两人相提并论。但此时官军对右翼毫无防备,大部分人都侧对着他们,在发觉右翼遭到攻击后,又试图将长枪阵的方向转到右侧,可这就又让正面的闯营主力攻击更加顺利——结果就是官兵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甚至还未真正全面接战,就有不少人丢下长矛,开始逃窜了。

李来亨一刀将面前来不及转身的官兵砍倒,跟在他身后白旺所部其他士卒,便顺势一拥而上。他们从刘汝魁和郝摇旗撕开的战线缝隙上,一举冲入了官军长枪大阵的内部,这样便使得那些长枪兵处处束手,难以猬集起来进行刺击了。

长枪纯队其实是一种问题极多的战术,它实在太过呆板,缺乏灵活性,地形的适应性也极差。除了李来亨想到的迂回山坡外,闯营如果能引诱长枪纯队的官军进入到更加复杂和崎岖地形里,将其大阵分割开,同样能够轻易歼灭官兵。

本来长枪纯队的战法,就必须搭配有力的火器部队一起使用,才比较有战斗力。而且这种火器部队,还需要是本身携带短兵器,兼具刀牌手功能位置的火器部队。

艾国彬枉为明军都司,他出身将门,居然不懂得这些兵法。显然便是连戚继光《纪效新书》那样的兵书,也没有好好读过。否则也不会把当年李来亨在米脂训练出来的这队长枪兵,当成什么宝了。

李来亨当时训练长枪纯队,不过是以米脂乡勇的条件来说,长枪兵在装备上更加便宜,训练也比较简单,而且可以较快成型。小老虎自己也知道,简单的长枪纯队并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复杂战场。哪怕长枪阵再搭配上有力的火器部队,像西班牙人那样摆出空心方阵,同样需要搭配一定数量剑戟手和骑兵,才具有实战意义。

单纯的长枪阵,或者什么空心大方阵,它的战场适应性都是非常低的。

就像此时官军的长枪纯队,受到闯营的侧翼突袭一样。立刻便陷入了混乱之中,阵列大乱,其溃乱的速度,甚至比起训练更加糟糕的土寇之流还要快。

艾国彬真是愚钝无能至极了,世代将门的都司,对兵略都无知到这种程度。李来亨也就对后世历史中,明朝迅速的崩溃和瓦解,不再感到疑惑了。

当然,明朝并不是没有真正了解兵事的人,这些人也并不是没有机会占据要职。但此时明朝的体制,即便让那些有才干的人物,占据要津高位。也不过是让更多的腐肉和淤泥,将他们拖下水去,要么一起沉沦,要么就只能被淤泥拖累着,走向毁灭了。

“顶住!顶住!援兵来了!”

官军倒也不是完全呆板挨打,毫不还手。艾国彬的那名亲兵李思全,此时就在官军大阵里面大呼小叫着。他和另外几名千总,正在竭力调动后方的部队,顶上前来,试图挡下闯营的侧翼突袭。

这些援兵中一些是艾国彬的家丁,一些是此前郑国栋所部溃败下来的部队。此时他们被临时抱佛脚的艾国彬和李思全,又顶上了前线——这些部队不是长枪纯队,装备、编制和阵列都十分混乱,也只能先硬着头皮顶上去了。艾国彬考虑的,可能还是这些人能顶多久是多久,如果能顶到他逃回龙驹寨,那就再好不过了。

第34章 破阵军岭川(五)

刘汝魁和郝摇旗这两个猛将打开官军的战线后,刘芳亮便也跟着杀了进去。这个白净俊朗的闯营大将,平常用惯了长矛,此时只拿一只单刀,却还是有着可怕的破坏力。

刘芳亮在战场上的模样,同他私底下完全不同。如果说郝摇旗是将战场上的敌军当做小鸡一样、将杀戮当做游戏,那么刘芳亮则是可以清醒认识到这是赌上性命的生死搏杀,但又同时沉醉乃至于沉迷其中。

他平常总是一脸冷酷的模样,此时杀入官军长枪阵中,却满脸快意。同时手中的动作,还是既有力,又十分节制。刘芳亮不像郝摇旗那般大开大合,他绝不浪费任何体力在多余的动作里,每一刀都在狠辣的同时,兼具了极高的杀戮效率。

刘芳亮专门冲向那些佩戴有短兵武器的官兵,或者在他们拔出腰刀一类短兵前将他们杀死,或者在他们集结成阵前,带着部众将其围杀。他在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同时,还有余力指挥身边的一批士卒,在混乱的战场厮杀中,巧妙进行指挥,调动部众,在局部上形成以多打少的优势局面。

这种在冲锋陷阵的同时,从容指挥部众结阵的能力,真让李来亨为之瞠目结舌了。小老虎心中,除了记住今后有空闲时,应当多向刘芳亮请教请教临阵决机的本领外。又想到,这个白面的年轻将领,自己起初觉得他是个有类赵云一般的战将,现在看来,刘芳亮的战场风格,可比赵云残忍许多。

他高度理性的冷酷和十足的杀戮效率,让李来亨想起了南北朝时,第二次邙山之战中大放异彩的兰陵王高长恭。李来亨甚至想出了个主意,刘芳亮这张俊俏的脸蛋,与历史上素称俊美的高长恭一样,在战场上缺乏威慑力。或许应该让刘芳亮模仿高长恭,带上一张鬼面具。李来亨甚至都为刘芳亮想好了新的绰号,就叫赛兰陵……

刘芳亮反手持刀,用刀柄磕开面前一名官兵砍过来的武器。刀锋的那侧,则随即向后刺穿了另一名官兵的脖颈。他动作毫无迟滞,迅疾又将刀尖抽出。在喷涌的血花之中,手挽一个刀花,将反手持刀改为了正手持刀,一个箭步,又杀死了正面的那名官兵。

李来亨投入闯营时间还不久,他虽然经常向义父李过和部将郝摇旗请教武艺,但短时间内还很难有什么太大进步。何况小老虎也知道自己的优势绝不在战场武勇方面,而更多在于大战略经营和建设的方面。

因此李来亨对于自己武勇不彰,也不以为意。他勉力跟在郝摇旗身后,砍伤两名猝不及防的官兵后,便很快被艾国彬和李思全投入的一股援兵,砍伤一臂。

李来亨自知他的勇力远不及刘芳亮、郝摇旗、刘汝魁这些人物,便向白旺靠拢。白旺的勇力也十分平常,但混乱的战线之中,永远需要一些负责协调的组织者。

现在李来亨和白旺担任的角色,就是这样的组织者。他们从容调整着迂回部队的战线,当最前面的官军阵列被刘芳亮为首的斗将们撕开缺口后。他们便及时将后排的战士,填充到前线里,扩大成果,彻底摧毁官军长枪阵的阵列。

而在官军正面的闯营主力,现在也趁着官兵们的混乱,全力进攻。特别是李自成亲自率领的右翼精兵,他们集中力量,试图将官军的战线完全打穿。与从右侧山坡冲击下来的迂回部队,会师于一处。

李自成手提那口锋锐的花马剑,冲在最前面。老掌盘有一段时间没有亲上前线杀敌了,但他的身手还是那般高超,一点都没有退步。

花马剑左右突刺几下,便将好几名因右翼遭到迂回而慌张不已的官兵杀死。李自成一点不顾自己作为老掌盘的领袖身份,他身先士卒、陷阵于前,几乎和一个最普通的闯营将士,没有任何区别——这种做法自然也极大鼓舞了闯军战士们的斗志和勇气,人人奋勇争先。

李自成左右的李双喜和党守素,年纪都很轻。他们思想较为单纯,见到老掌盘亲自提剑杀敌、浴血奋战,立即便热血上涌。领头带着精锐的夜不收和亲兵卫士,护住李自成的两侧,抵挡官军的围攻。

闯营的攻势越发顺利,无论是迂回部队,还是正面强攻的主力部队,均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官军大阵的整个右翼,已经处于完全崩溃的边缘了。

在官军阵列后方的艾国彬,已经急的焦头烂额。他追悔不及,恨透了李思全这个狗奴才,全怪他胡乱提议。说什么在军岭川山谷里头,摆出一个长枪阵,就可以痛击流贼。结果不仅未能如何杀伤流贼,还断送了自己逃生的机会。

“狗奴才!等老爷回到龙驹寨,非剥了你的皮不可!”

艾国彬痛骂了李思全一声,他见前方官军战线即将崩溃的样子,再升不起一点斗志。心里头全都是赶紧渡河,逃回龙驹寨的想法。

艾都司甚至顾不上正在前方苦战的官军主力,只带着身旁的十来个家丁,便扭头往渡口的方向跑去。

正在官军大阵之中指挥反击的李思全,这时候见到艾国彬的中军大旗突然倒下。再仔细一看,艾都司身边的亲信家丁也都不见了人影。立即便反应了过来,这个狗老爷已经不顾大家的主奴情分,硬是要“壮士断腕”,抛下他们这些官兵,断尾求生了。

“狗老爷!他以为我们完蛋了,他一个人逃回去,就能有活路吗!”

李思全胸中怒火燃烧。当年艾都司打算陷害米脂李家,游手好闲的李思全,便受了艾都司的贿赂,到衙门出首状告李家交通流寇。

靠着这份功劳,李思全自以为自己算是跻身艾老爷心腹奴才的行列了。这以后他更积极为艾国彬出谋划策,将他在李重二身边听到的一点半点方略,全无保留的告诉了艾国彬。

却没想到一到战局危急的时候,艾国彬准备逃跑时,根本看都不看他一眼。只当李思全是一个随时可以丢弃的走狗而已——李思全可以接受自己是个走狗奴才,却不能接受自己是个级别如此之低的走狗奴才。

他心生愤恨,而且和艾国彬一样,李思全也想活命。李思全出卖米脂李家后,在艾国彬手下又能混得风生水起,自然也有几分急智。他当即便心生一计,突然大声呼喊起来,不断叫嚷着“都司老爷跑回渡口了”、“都司老爷跑回渡口了”。试图将闯军的注意力,吸引到逃窜的艾国彬身上,为自己趁乱逃命制造机会。

其他官兵听到这句话后,又看了看周围。他们一看,不光艾老爷的中军大旗不见了,连他最亲信的那些家丁人影也都消失了。于是人人便都知道,艾国彬肯定是丢下大部队,带着自己心腹家丁,独自逃命去了。

本来官军里头许多人,便是被艾国彬强取豪夺,强行收编到麾下的米脂乡勇。他们对于艾国彬实在谈不上什么效忠心,既然上峰长官自己都逃命了,他们又凭什么还要继续打下去呢?

不知道是谁第一个将武器丢下,但这很快便形成一股风潮。此前郑国栋所部全军崩溃时的场景,又在军岭川重演了一遍。官兵们争先恐后丢下长矛、脱下布面甲和罩衣,像潮水一般向渡口的方向逃去。

首节 上一节 31/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