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356节

李来亨向刘体纯慢慢打探起了自己关心的问题,刘体纯则摆摆手答道:

“那怎么会?喝水没鱼是有道理,可也不能因为这样就把追赃助饷全部抛在一边吧?何况咱们日日告诉河南百姓,闯军一到,马上就要开仓放粮,要三年免征,使贫民百姓获得来苏之乐,怎么能够说话不算数呢?小老虎,这个来苏之乐,我没有说错吧?”

来苏之乐典出《尚书》,《尚书·仲虺之诰》里有一句“倏俎之民,室家相庆,曰:‘徯予后,后来其苏。’”。

意思就是说让百姓从疾苦之中获得重生。

李来亨看刘体纯这样引经据典,猜测他应该是直接化用的牛金星或宋献策说过的话,便含笑点了点头。

刘体纯看见李来亨笑着点头,就接着说:“这就是仁政!另外,对于没有干过多少坏事的官绅,只要投降,大元帅也都将他们放过,而且还可以量才而用,这也是仁政。但是,对于罪大恶极的一帮官僚乡绅,像在灵宝屠过城的一帮人,大元帅也好,田二府和过哥也好,都不会轻易饶了这些人!老子不去开棺戮尸,老子要鞭打活人!”

可惜郝摇旗没有跟着李来亨一起回开封,不然刘体纯的这番话,一定会让酷爱夹棍的郝摇旗深感认同,甚至笑出声来。

“我最近在洛阳办追赃的事情,先逼他交出赃银子,再送他上西天,那真是好不痛快!这帮人都他妈是骑在老百姓头上的恶棍,咱们多杀几个人,也是在为老百姓报仇雪恨啊……还是后来……”

“后来?后来怎么了?”

刘体纯耸了耸肩:“后来就是老牛觉得这样杀人太多,实在不好。大元帅才定下了九等追赃助饷的品级,过哥和陈荩又出主意说跟小老虎你一样搞公审,杀的人就少了一些。”

李来亨心中一惊,他没想到李过和陈荩来了湖广一趟以后,把湖广的情况禀明给李自成以后,李自成居然还从中挑选出了一些可以执行的政策,立刻就用到了改良闯军在河南统治的方面上。

而且若如刘体纯所说的,闯军现在定下了总共分为九个等级的追赃助饷之法,那显然闯军在打击士绅的这一个方面上,就比之历史上的闯军,手段要更有章法很多了。

“原来如此。原来义父和王臣已经把湖广公审的制度和策略,教到了河南这边。”李来亨神情上似乎对李过、陈荩的做法没有一丝芥蒂,他眼中甚至还带着笑意,轻声道,“二虎叔,具体河南这边又是怎么办的呢?”

“这东西啊,过哥讲的那一套,实在太麻烦了些。老宋虽然对你们在随州搞的那一套东西,特别赞赏。可是老牛就不大喜欢公审这套东西了,所以现在河南这边,也不是处处都进行公审,还是看人。过哥他喜欢搞这个,所以后营打下的州县,基本上对官绅都会先进行一番公审。其他各营情况就各不相同了,基本上还是看人,总的来说就是过哥一头热,重点是九等追赃助饷,公审是搁在旁边点的一个办法啦。”

听刘体纯这样讲来,看来中原闯军虽然从湖广这边学习了一些体制,而且宋献策对李来亨的一些制度创新还特别欣赏。可是由于牛金星的反对,这些制度并没有在河南彻底推广开来,而只是主要在李过直接管辖的一些州县执行。

李来亨和刘体纯两人说着话间,已经靠近了开封城,虽然还没有望见那巍峨耸立的高大城墙,可是已经能看到道路上行人如织,道路两旁农田密布了。

见到这样多的农田,李来亨也不禁赞赏道:“禾稼茂盛,勃勃生机。才过去了一年,就一点都看不到我离开河南时,那种白骨蔽野、荒榛弥漫的景貌啦。”

其实现在河南一省农业生产的情况,还不能同已经大规模实行营庄制的湖广相比。可是在没有制度创新、技术革新的情况下,只靠着单纯的治理,李自成就在一年时间内,让河南从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状态,恢复到这样“正常”的样子,已经是十分厉害了。

刘体纯则解释说:“自从我们打出三年免征的旗号以后,就有许多流民回到老家认领田地。因为明朝原有的黄册几乎都遗失一空,大元帅就干脆默许了流民自行认领田地,你去认领哪块荒地,哪块荒地就是你的。”

李来亨则问道:“可这样一来,若有人一口气认领个百八十亩田地怎么办?而且三年免征,闯军军资也不可能完全靠追赃助饷维持吧?特别是既然推行了九等助饷之法,想来追赃助饷获得的财物,也没有以前那样一口气都拷来多了。”

第401章 小虎回汴

“军屯当然是不免粮的,籽粒照旧征收。至于民田,若用的是闯军提供的耕牛、农具,则是在原本明朝的基础上,将一应钱粮征收减半。而其他百姓自力开垦的田地,则从崇祯十五年正月起,实行免赋。”

籽粒就是明朝卫所军制下对军屯税赋的称呼,所以李自成的屯田之法,其实只不过是照搬了明朝的卫所军屯。

只是不必说现在崇祯年间的情况,早到一百多年前,大明的卫所军制就已经败坏不堪。不仅屯田往往受到多方的侵占,而且籽粒的征收也很成问题,上面收不到籽粒,下面的军户摊派却越来越重,也不知道钱粮都在中间一层跑去了哪里?

“这是启翁提出的主意吧?他是河南举人,所想的方略都切合中原时局,应时而定,很有见地。我在湖广虽然也有一些规模上的建设,但到底不如启翁这样高屋建瓴。”

中原闯军在河南执行的征粮办法,其实依旧逃脱不出“照旧纳粮”这四个字,在制度规模上,当然不能同湖广方面相比。

不过李来亨想到这一定是李自成和牛金星深思熟虑以后,才想方设法定制出来的方略。李自成只是驿卒出身,牛金星也只是落魄的举人,当然不能要求他们在体制的革新上具有何等的天才。

更何况中原闯军略定河南,也只不过一年而已。即使是真的具有经营天才的孙可望,他在云南真正搞出制度革新,那也是花费了两三年的时间。

而且云南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虽然是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可是这种落后,也就使得旧有的土地制度力量十分脆弱,更便于孙可望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中原地区比之滇黔富庶太多,那它的旧制度于惯性上的力量,当然也就远远在滇黔之上。

所以牛金星虽然几次对李来亨在湖广的经营进行干涉,给他制造了一点点不为足道的小麻烦,但李来亨听完刘体纯的讲述以后,还是夸赞了一番牛金星,又向着开封城的方向拱手说道:

“大元帅天资神武,英明非常,他重用牛启东,才使得今天的闯军、今天的河南,有了这样的一番局面。二虎叔,我到开封以后,一定要先上启翁的门上,好好拜访求教一番。”

刘体纯哈哈笑道:“小老虎,你以前在闯军里说话就是文绉绉的。现如今又在湖广做了一年的节度使,为人气度更加和我们这班老粗人不一样了,嗨,这样的好孩子,过哥真是有福气呀!呐,开封城就要到啦,小老虎,大伙都等着你回家呢!”

开封城曾经是中原最为繁华的一座城市,经过两次激烈的开封攻防战以后,它的元气已经大为损伤。可是因为严云京和黄澍终归没有成功挖掘开黄河,开封没有像历史上那样,遭遇到一场洪水淹没的灭顶之灾,这座城市还算得以保留了较多的民力。

它虽然不比嘉万年间的繁荣,但城内还是房屋栉比,店铺林立,有几处街坊市井几乎可以与燕京、南都媲美,繁盛过于襄阳,不在武昌之下。

因为开封靠近黄河,又是闯军现在的军事中心所在地,作为第一线的要塞城市,这座城市在繁华之外,还散发着浓厚的军事气息。

城外密垒深沟,城厢内外巡逻频繁,盘查紧严。越靠近开封城,探骑和岗哨就越多,气象十分森严,使得这座城池犹如钢铸铁浇一般。

开封曾经是北宋的首都,它的市民拥有一种古怪执着的骄傲。经历了严酷的开封围城战以后,闯军用抄没的周王王府金钱,以工代赈,对残破的开封城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修复、大刷新。

城市的道路都被重新平整了一遍,几条主干道还被加宽,破损的城墙也都被招募来的饥民很快修补完善。虽然仔细观察,还能看出之前那一场围城战争的战火,对这座城市造成的沉痛伤害,可是远远望去,城墙似乎就是焕然一新的,城市内部更是平静安然的。

李来亨在刘体纯的陪同下,来到了开封城的东门之外。李自成虽然没有亲自来迎接,可是李来亨的义父李过已经率领一大批闯军部将、僚属,远出东门好几里路迎接了。

除了李过以外,还有很多李来亨的老熟人,有他的师傅刘芳亮,也有曾和他联手作战过的骑将张洪,还有刘汝魁、马世耀等人,当然还有当年在竹溪县城里,把李来亨带进闯营的大哥李双喜。

张皮绠也见到了很多熟人,他对李来亨雀跃道:“大帅,全是我们的熟人呀!大元帅真是有心了。”

李来亨关注的却是李自成和牛金星两人都没有到此迎接,他心中明白以大元帅现在的身份地位之高,确实没有出城数里迎接自己一人回汴的道理。

可是牛金星也没有来,罗汝才也没有来,事情就比较微妙了。

但李来亨看着众人的神情,李过因为刚和他在襄阳分别不久,还看不出些什么。他的刘师傅刘芳亮,就完全不同了,刘芳亮脸上闪着红光,眼中满满都是长别重逢以后的激动和兴奋,这个闯军里武艺最高超的骁将,若不是被李过按住,现在就已经冲上来把李来亨抱住了。

包括李双喜在内也是一样,闯营诸将对李来亨的归来是非常欢迎的。他们不会轻易忘记一个朋友,不会随便改变对一个朋友曾经有过的良好印象。这群耿直的汉子,他们用着笨拙的,看起来不是那么动情的动作和语言招呼了李来亨,意思却是殷勤的,真正是在欢迎他,好像跟他昨天还在一起,好像他们之间从来没有分过手一样。

这种感觉让李来亨产生了一种异常轻松的喜悦心情,恨不得在拜见过大元帅以后,马上遍跑全城,遍访所有老朋友,重叙旧情。

“来亨!”

“小老虎!”

李来亨终于走到了开封城的城下,城墙高耸巍峨,护城河里的水流泛着光辉,古老的城市闪烁着年轻新奇的魅力。

首节 上一节 356/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