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407节

“大明、大清既为兄弟之国,东师的战功,就是诸将的战功。这些流贼首级,皆是贼中上马贼老人,贝勒爷知道大明甚重首级之功,便做主把这份功劳,算到诸位的身上。”

诸将见到阿巴泰的善意举动,心下一暖,多少放下了对满洲人的戒心。不过吴三桂却很明白阿巴泰此来的用意,他分析了昨天白沟河激战的情况,已经判断出了阿巴泰迂回分兵的举措,知道他此来,一定是为了说动明军和清军一齐行动救援。

可是吴三桂有自己的一番策略,绝不会甘为阿巴泰做前驱,他低声道:

“洪督师……洪先生思虑周密,东师昨日助战,帮助甚大。只是流贼人多势众,东师大军似多分兵?目下流贼连夜凿冰,大河横亘,南下不便,早前我和高镇台,都派了些兵马尝试南攻,皆为流贼轻易阻住。恐怕……我恐怕,东师分兵之军,情况不为乐观。”

洪承畴淡然苦笑,用汉话说:

“今日局势,你我都很清楚。自从十余年前剿贼军兴以来,除我和白谷以外的督师大臣,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流贼的坚利狡诈,同样是一天胜过一天,李督师,还有长伯,我们都是旧识,我想大可以把话打开说明白。无东师之助,关宁一定不能破闯,东师迂回之兵若败亡,朝廷联虏之策,或亦将有变,到时候又用什么办法来专力剿闯呢?”

洪承畴的话让李建泰和吴三桂都默然无语,高第和李辅明两人也都叹息一声,为朝廷今日尴尬窘迫的处境,感到深深的困惑无望。

只有刘泽清和高起潜两个人,脸上没有表情,心中却暗自笑道:如果朝廷不能剿闯,东师也不能对抗闯军,那我们打不过闯军,干嘛不直接加入他们呢?为谁吃饷还不是一样吃饷,为谁当差还不是一样当差?

“皇上一向用心良苦,洪先生,洪先生只管请东师尽心用力,必可以摧破流贼。”李建泰十分无力地说道,“我观昨日大战,流贼疲态尽显,今日再战,肯定能够摧枯拉朽地获得大捷。”

吴三桂总算实事求是道:“保定是畿辅的门户重地,这一战事关天下成败。东师迂回分兵确实是一着妙手,可是贵军王子用兵之前,却未曾同我们好好沟通过。我等诸将尽皆不知东师用兵的内里奥妙,两军名为联军,其实不过各行其是。这样用兵,如何能够剿贼?”

通译们把李建泰和吴三桂的话翻译给阿巴泰听了以后,他就用满洲话接着说了一通晦涩难懂的话语。

吴三桂长期和满洲人作战,多少能够听清一点,他脸色微变,明白了阿巴泰的用意,对于此战的前景更加没有指望。

洪承畴帮阿巴泰向剩下的明军诸将,解释说:

“贝勒爷说的是,南下做迂回夹击的东师,尽皆是关外少有的精兵。这一支精兵如今活动在流贼的背后,断不会没有取得战功。现在只是因为流贼凿冰断河,切断了南北消息,所以我们才得不到迂回大军取胜的情报。以实际情况论之,东师马多,现在一定正在大掠敌后,抄断流贼粮道,只要我们不畏难、不惧死,两军协力,并力前进,流贼粮道已断,破之必定不难。”

洪承畴的这番话说的缺乏军事经验的李建泰颇为动心,甚至连高第和李辅明两人都为洪承畴口中这支正在流贼背后奋勇作战的迂回部队所蛊惑,满心以为胜券在握。

只有吴三桂和刘泽清两人,他们都对清军的战斗力产生疑虑,更加不愿意拿着自己的兵马实力,去冒险做这样极可能蚀本的买卖。

吴三桂有心拒绝联合作战,强行攻击闯军当面防线的建议,便说:

“洪先生所言正是,可流贼凿冰设防,一夜之间就已经俨然成阵。关宁兵的夜不收已经数次逼到贼兵近处查看,其防线坚固稳健,是很难轻易攻破的。何况现在天气寒冷,利守不利攻,我们冒然强攻流贼防线,只怕会吃大亏。”

洪承畴却挥手道:“不然。贝勒爷的意思是,既然流贼在当面凿冰设防,不便强攻。那我们就干脆向东转移,全军往流贼东翼逼近。这样既可以绕开敌人的防线,又可以迫使流贼移阵,更便于我们和迂回部队重新建立联系。”

清军提出的东进方案,其实连洪承畴自己都很不认可。他已经私下和范文程说明了自己的反对意见,并请范文程向皇太极做说明,把这次用兵的责任全部归结到阿巴泰一人身上。

唯独政治嗅觉十分不灵敏的阿巴泰,还在做着依靠奇兵反败为胜的大梦。他的这招东进之策,让吴三桂等人听来都觉得十分荒唐。

现在天寒地冻,联军突然做这样大的战线变动,极可能在移动过程中遭到敌人的突袭,到时候损失大到什么程度,都是完全可能的。

只是李建泰、高第、李辅明三人,意见却和阿巴泰接近。这其中李建泰是因为缺乏军事经验,以外清军过去竟然那么厉害,那么清军将领的主意一定就是正确的。

高第和李辅明则是不甘心失败,他们都认为保定是畿辅重地,此战如果明军战败,京师就会动摇。所以即便他们两人感到东进之策,风险巨大,可还是出于对清军战斗力的幻想,将最后一分希望,寄托到了阿巴泰的身上。

吴三桂心中暗叹,他正想出言反对的时候,却突然见到刘泽清赞同道:“东师强劲,这是天下人共知的事情。既然贵军王子决定这样用兵,那我自当举双手赞同!”

吴三桂岂会不知道刘泽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他看到刘泽清突然赞同这一风险巨大的用兵方略后,心中突然产生了一分明悟,同样赞同了阿巴泰的意见,说:

“王子既然决策,我也愿和东师戮力齐心,合心破敌。”

洪承畴看着李建泰、高起潜、吴三桂、高第、刘泽清、李辅明几人各不相同的神态表情,心下想的却是应该赶紧和范文程合谋,搞定阿巴泰这个无谋之人。

阿巴泰用兵这样鲁莽,白沟河之败的锅,他是背定了!

倒是吴三桂和刘泽清眼力很好……

虽然阿巴泰的失败,多少影响到了大清的全局谋划,可是洪承畴想到在阿巴泰手下败死的这些将兵,许多人恰是属于多尔衮兄弟镶白旗一系的人马,这某种程度上,又算是重新平衡了砀山之败对皇太极嫡系镶黄旗的打击。

接下来不管白沟河战事如何发展,自己都要首先拉拢好吴三桂和刘泽清这两个聪明人。

洪承畴暗暗想道,皇太极的奇谋一定会惊破天下人的眼眶。与皇太极的手腕相比,面前的流贼,就真的只是草芥一般的人物罢了。

第454章 金戈铁马之象

“明军和东虏态势有变!”

天才刚刚初亮,升腾的朝阳照耀出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红色云霞,闯军将士望着那一轮好像喷薄欲出的红日,好像连身体都更加温暖了几分。

从昨天晚上,一直到今早凌晨,关宁军组织了好几次小规模的试探性进攻。不过陈永福布置的防线极为严密,明军始终未能得手,吴三桂也因此没有继续加码进攻闯军的阵地。

陈永福对于白沟河东北岸的清军,关注最为密切。凿冰断河以后,闯军要观察对岸敌人的态势,也多少受到了一些不方便的影响,但陈永福还是尽力放出夜不收,天亮不久以后,果然发觉到了敌人大规模移营的活动。

“东虏已经拔营向东而去?”

陈永福沉下脸来,他立即把闯军从保定府缴获到的北直隶地图展开,手指着白洋淀的方位,向诸将介绍道:

“白洋淀历为战国燕赵、古时宋辽边界,永定河和滹沱河交汇于此后,自湖东北汇入大清河。这是一处沟通保定和京畿的重要航道,现在天寒地冻,白洋淀已经封冻结冰,敌人东进,目的显而易见,一定是要踏冰白洋淀,好绕开闯军设在白沟河南岸的这道防线。”

被完全冰封起来的白洋淀,就是此前辅国公博和托星夜南下的一条要道。现在闯军凿冰断河,阿巴泰既然不能说服明军和他一起努力打破陈永福设置的防线,唯一的办法,也就只有继续走白洋淀这条道路,绕开闯军主力南下了。

但是明清联军骤然移营,虽然在战略上对闯军诸将造成一定突然性,可毫无疑问,于自身的准备来说,一定是非常不充分的。

张皮绠就断然道:“敌兵骤然移营东向,清兵还不好说,对官兵许多将士来说,一定会造成人心惶惶的情况。谁能知道这突然移营,是要进攻,还是要逃走?明军中一部分的将领作风,是大家人所共知的,他们打仗不一定在行,可是关键时刻抛下友军逃跑,却算得上是一项无人可比的本领。”

陈永福赞同了张皮绠的意见:“的确不错!大帅现在正南下去捕捉敌人的迂回部队,在这种关键时候,明军和东虏突然拔营往东转移,目的肯定是为了救下这一支迂回部队。从全局而言,他们的用兵可以算是被大帅牵着鼻子走了,兵家讲究不能制于人,现在明军、清军的势态却是分明跟着咱们走,胜败形势可说是相当明了。”

“陈将军的看法是?”

方以仁也盯着地图看了好一会儿,他算得上是李来亨留在白沟河大营的代表,虽然没有直接带兵的经验和权力,但发言权一点不低于被李来亨委以重任的陈永福。

方以仁眯起眼睛,对陈永福问道:“将军之意,是我们也该放弃固守防线,东进阻敌吗?但这样用兵,我们自弃阵地,反倒是变成为人所制了吧!”

刘芳亮尚未苏醒过来,他左营麾下的将领刘汝魁和马世泰也赞成方以仁的这句话,两人都跟着说道:“对啊!将士们连夜凿冰断河,掘壕立壁,现在敌人稍微做了一点动作,我们就弃守阵地跑去迎敌,这也太被动了吧!”

首节 上一节 407/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