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宋风流

大宋风流 第525节

两个人打招呼的时候,宫内有太监迎了出来,拉着长音大声地喊道:“上朝。”

对于上朝的流程陈庆之自然不会陌生,自己没有官身,只能是排到队伍的最后面,而好巧不巧的是,跟在他身后的就是那顾允明。

隔了这么久,两个人终于重新见了面,陈庆之看着施粉插花的顾允明就有些忍不住想笑,只是一想头上插花的又不止他一个人,只是自己少见多怪罢了。

陈庆之没吱声,但并不代表顾允明就没看出来他脸上流露出来的讽刺,脸上的表情立刻变得有些不自然,不过又一想,自己抄他词的事应该只有一少部分人知道,他初到汴梁,应该还不会知道这件事。

这么一想,自己顿时恢复了底气,没好气地瞪了陈庆之一眼,压低了声音冷笑道:“陈庆之,这一次看你怎么能赢得了我。”

“哦?看来顾公子已经是胜券在握了?”陈庆之只是笑了笑,并没有把顾允明的话放在心上。

似乎觉得陈庆之不曾见过这般的大场面,顾允明得意地笑道:“胜券在握不敢说,不过这种场面在下倒是见识过几回,想必应该能发挥出十成的能力。”

接着又得意地看了陈庆之一眼,不屑道:“不过陈公子可就未必了吧,这次难得进京一回,一定要好好地逛一逛,要是钱不够的话……看在同乡的份上,只要你开口,十贯八贯,我还是能拿得出的。”

十贯八贯?

这哪里是借钱,分明就是在羞辱自己,陈庆之脸上闪过一丝冷笑,淡淡道:“看在顾公子还记得念在同乡之情的份上,一会比试时,在下就让你一次如何?”

我还用你让?

顾允明心里冷哼了一声,那范进虽然脾气臭了些,可是填出来的词还是属于顶尖的那种,虽然比不上陈庆之上次所填,可是自己就不信了,陈庆之每一次都能保持那么高的水准。

话不投机半句多,而且议政的垂拱殿就在眼前,两个人默契的不在说话,进到大殿之后,跟着众位朝臣拜过官家,然后便小心地藏在众臣的身后,等待着人家叫自己的名字。

这么重要的一个早朝,自然不能只处理两个人这一件事,前两次上朝,总是第一个点的自己,而这一次陈庆之也算是大开眼界,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些大臣与官家一问一答。

而他这般的样子在顾允明看来,却是十足的土包子,自己可谓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一次想不赢都不容易。

过了半个时辰之后,宋仁宗总算跟这些臣子处理完该处理的政务,这时顾随从朝班中站了出来,朗声道:“陛下,杭州学子陈庆之与顾随已经带到,请陛下现在出题,让他们二人比试一番。”

“哦?”宋仁宗抬头在人群中找到两个人,接着淡淡地点了点头,然后微微一笑道:“人虽然已经来了,可是这比试的方法却还没有定下,顾大人,依你看,咱们该怎么个比法?”

顾随颇为自信道:“按科举的规矩,两人应该以策论为主,只是朝堂上这么多大臣等不了那么久,所以不如让他们两个人填词如何?”

“填词?嗯,这倒是个好办法,陈庆之、顾允明,你二人意下如何?”

两个人站了出来,齐声道:“全凭陛下做主。”

第699章 不如抓阄吧

“陛下,臣有一言。”

人群中贾昌朝从中走出,朗声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该不该讲。”

“贾爱卿讲来。”

贾昌朝道:“顾大人说的虽然有理,可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两个人若是填出词来,又怎么才能分出高下?总不能顾大人说谁赢,谁就赢吧?”

“这……”宋仁宗一想,贾昌朝说的也挺有道理的,毕竟那顾允明跟顾随之间的关系已经是人所共知,若是让他说得算,未免有失偏颇,想了想,宋仁宗好奇道:“那该怎么办才好?”

贾昌朝继续道:“臣倒是想出一个办法,不如先将二人至于后殿,到时只需将填词的要求提出,两个人写好之后,不分先后递出,谁的词获赞的人多,谁便是胜者,而且为了避免偶然性,为臣以为最少要比试三轮才可以。”

三轮?

这不是问题,反正自己有四首词在手,三首实在是小儿科。

顾允明心里暗喜,冲着顾随的方向微微点了点头。

看到顾允明冲自己点头,顾随心中大定,拱手道:“陛下,臣以为贾大人的要求公平合理,乃是最佳的方法。”

既然他们两个都这么说,那宋仁宗自然也不会否决,点了点头之后,自有太监带两个人下去,至于第一道题,自然交给了宋仁宗。

犹豫了一下,宋仁宗在纸上写了两个字‘清明’。

清明?

一看到这两个字时,顾允明心中就是一惊,那范进的词虽然填得好,可是跟这清明根本就不挨边呀,这下该怎么是好?

想来想去,还是得靠自己吧,现在顾允明也看不到陈庆之,不知他是不是跟自己一样在挠着头,只能是硬着头皮开始想,东拼西凑总算是填了一首词递了出去。

陈庆之,这第一局自己就让你一次,还有两局,自己还是有取胜的机会。

只是过了一刻钟,两个人便已经填完词,两份词一起拿了出来,先递到了宋仁宗的手中。

“呵呵,朕先看一看两位少年俊杰的词作如何。”宋仁宗先拿起上面的一张,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之后,不由缓缓点了点头,感慨道:“果然是少年俊杰,把这清明写得这般凄婉。”

离得这么远,顾随也不知道宋仁宗说得到底是不是顾允明的词,只能是在下面干着急,等到宋仁宗看过第二首词之后,却不像刚刚那样发出感慨,只是把词交到了一旁太监的手中,让他从头到尾给大家念一遍。

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盯着太监手中的那两张纸,看着上下的顺序并没有变,就知道刚刚官家夸的那一首就是上面的那首。

轻轻清了清嗓子,太监朗声念道:“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话音刚落,下面的诸位大臣便齐齐倒吸了口冷气,这首词是哪位填的?就这么一会的功夫,就能填出这般凄风委婉的词来,这水平真的是不一般的高呀。

顾随也拿不准,这词到底是不是顾允明填的,毕竟自己没有亲眼看到纸上的笔迹,可是想想以顾允明的词风,这首《春暮》倒真的挺像他填的。

太监一伸手把刚刚那页翻开,接着念道:“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

这……未免过于直白了些。

光是听到这两句,顾随似乎就已经明白宋仁宗刚刚为何没对这首词进行点评,怕也是觉得这首词太过简单了些,如果这首词是陈庆之所做,那么他肯定输定了。

顾随心中大定,接着认真地听了下去。

首节 上一节 525/8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不求生

下一篇:我的历史聊天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