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宋风流

大宋风流 第526节

“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庭院静,空相忆。无处说,闲悉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这……

等到顾随把这首词听完之后,脸上早已经变得不像刚刚那样的自信,这首词的前面虽说浅显直白,可是后面的转折却是令自己有些措手不及,而且词中包含的深意只比刚刚那首《春暮》有过之,而无不及,若是让自己评判的话,自己一定会选择第二首。

可是到底哪一首才是顾允明所做?自己真的拿不定主意。

心里不由暗骂那贾昌朝,居然使这么一手阴招,害得自己不知该怎么选择才是。

朝堂之上似乎有些安静,所有人都在揣摩着这两首词到底是何人所写,上面的宋仁宗也没有轻易的表态,淡淡笑道:“众位爱卿,现在可以选择了,到底是喜欢哪首词的人更多些?”

一咬牙,顾随先把手举了起来:“陛下,臣以为第二首词词意更加的委婉,所以臣选择第二首。”

顾随一系的人一看他做出了选择,立刻也都赞同地把手举了起来,一时间,居然超过了一半。

眼看胜利在握,顾随不由冲着贾昌朝笑道:“贾大人,该你了,你觉得哪一首要更好?”

“我?”贾昌朝笑了笑,接着道:“在下也觉得这第二首更好呀,所以我也选择第二首。”

呃?

顾随脸上的笑容顿时变得有些茫然,自己不是听错了吧,他贾昌朝怎么会跟自己选择得一样?他不应该是站到自己对面吗?还是说他能确定那第二首词是陈庆之所做?

一时间,顾随觉得脑袋有些不太够用,自己也有些拿不定了主意。

这第一轮的结果已经是显而易见,接下来也就不在继续下去,至于这第二轮的题目,宋仁宗则给了顾随一个面子,让他来拟订。

顾随想到的,却是顾允明曾经跟自己说过的那首词,自己笑道:“陛下,今年的中元节乃是汴梁城历年最热闹的,不如咱们就让他们以元夕为题,填词一首如何?”

“嗯,朕准了。”

第700章 可怜不由己

顾随的想法很好,自己之所以以中元节为题,就是因为自己听到顾允明念过这首词,只要他再把那首《临江仙》拿出来,自己就知道该选哪一首。

太监拿着这次的题目进到了里面,当顾允明看到题目时,自己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自己哪还不知这首词是叔爷特意为自己所出,可是那原作者陈庆之就在旁边,就算打死自己,自己也不敢这么明目张胆地抄人家的诗呀,不过倒是有一点让自己欣慰的地方,那范进给自己的四首词中,恰好就有一首写中元节的。

装模作样的想了想,顾允明立刻把那首词给抄到了纸上面,然后递了出来。

这一次,自己应该稳赢不输了吧。

似乎陈庆之那边也没有什么犹豫,又是一刻钟过去了,两个人的词全都被端了出来。

两首词同时放到了宋仁宗的面前,只是他脸上那阴晴不定的表情却让下面的大臣好一阵的揣摩,这到底代表了什么意思呢?

良久,宋仁宗终于叹了口气,轻声感叹道:“果然都是少年俊杰,居然能填出这等妙词,只留一个未免太残酷了些,不如这样,朕开个特例,这次就允许他们两个全都过县试,至于这头名之争……还是交给诸位来判定吧。”

顾随心里不由一阵遗憾,要知道错过了这次县试不光是接下来的府试与州试都不能参加,若是一路顺利,明年的会试也没办法参加,这就相当于无形之中,自己替顾允明排除掉一个竞争对手。

只是看宋仁宗那惋惜的表情,顾随已经到了嘴边的话立刻咽了下去,竖着耳朵认真地听着,怎么着也得把这头名给顾允明争过来才行。

依旧是刚刚那个老太监,恭敬地拿起第一张,清了清嗓子,大声念了起来:“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一首折桂令,顿时将上元夜的热闹与心中的得意变成一幅画面清晰地展示到众人面前,听过之后,大殿中却是一阵难言的沉默,就连上面的宋仁宗脸上也露出一丝异样,奇怪道:“众位卿家为何一直不说话?难道这首词填得不好吗?”

下面还是无声。

宋仁宗没有办法,只能是点名道:“顾爱卿,你以为这首词填得怎么样?”

顾随脸上露出一丝尴尬,不是这首词写得不好,而是这首词他并不是自己侄孙所做,所以哪怕这首词再好,自己都不会鼓掌,既然官家问起,自己连忙回道:“禀陛下,微臣以为这首折桂令还有些不妥之处。”

“哦?哪里不妥?”宋仁宗奇道。

“嗯……”顾随哪里挑得出什么毛病,既然官家问起,自己也只能是鸡蛋里挑骨头道:“陛下,这首词前半阙意境倒是不错,将上元节的热闹与繁华写得清清楚楚,只是这下半阙……”

“下半阙有何毛病?”

“嗯,就拿怕的是灯暗光芒这句来说,心里是不是太过阴暗了?”

“这……”宋仁宗又是一愣,接着苦笑道:“这算得上是什么毛病,算了算了,还是继续念下一首。”

顾随连忙退了下去,他刚刚出头的意思不是非要挑这首词的毛病,而是告诉自己的朋党,这首词不是我侄孙所做,千万不要投这票就是了。

就这么一会的功夫,那老太监缓缓又念出第二首:“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咦?

顾随顿时大惊,怎么这首也不是那天顾允明念的那首词,这两首到底哪个才是允明所做,现在连顾随也有些迷糊了起来。

跟顾随不同,其它人听到这几句的时候,眼睛却突然亮了起来,大殿的噪声似乎都小了许多,唯有太监的声音变得更加的清晰。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首词念完,大殿中又是鸦雀无声,只是跟刚刚的无声相比,这次无声却是完全被这首词给震慑住,就连顾随也不由张大嘴巴,脑子里面猜测着这首词会是顾允明所做吗?如果真的是他,那么接下来根本就不用比了,就凭这一首词,别说是什么县试,怕是连会试都能拿个头名。

可是问题却来了,这个人又会是谁呢?

与其让贾昌朝提出这个想法,还不如自己先孤注一掷。

想到这,顾随突然站了出来,朗声道:“启奏陛下,微臣认为这首诗乃千古佳作,已经远远不是其它词能够比拟的,依微臣看,这场比试不比也罢,不管这首词是谁填,都当得起这钱塘县的头名。”

宋仁宗脸上闪过一丝意外,似乎没料到顾随居然提出这么一个大胆的主意,毕竟这两首词是谁写的自己已经是一清二楚,想到顾允明跟顾随的关系,宋仁宗还是忍不住提醒了一句:“顾爱卿的意思是,谁填了刚刚那首青玉案,谁就是这次比试的胜者?”

“正是。”

“还有一轮比试,难道顾爱卿真的不打算比了吗?”

官家说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首节 上一节 526/8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不求生

下一篇:我的历史聊天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