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362节

而现在自己就给他这个机会,倒要看看他能给大汉带来多少惊喜。

平城的战局一下子向对大汉有利的方向发展,自然而然原本河东的战略部署也要有所调整,本来大汉计划的自然是出动军队快速向北进攻以吸引宇文纯主力南下回师救援,但是现在宇文纯的实力已经被大大削弱,固然还有上万鲜卑骑兵留在晋阳,不过宇文纯应该已经不敢轻易动用这最后的鲜卑骑兵了。

万一再败了,北周将会失去对付大汉的所有底牌,到时候大汉只要全线进攻,完全可以把北周给推平了。

河东战局的战略目标自然就可以因此而发生改变,不找晋阳的麻烦了,就可以专门找河东世家的麻烦。

按照太尉府现在正在讨论的计划,汉军应该以蒲州为中心向东和向北展开,步步为营、巩固防线,确保大汉对本地的占领,尤其是尽快完成新政的推行,把本地的世家和百姓都彻底绑在大汉的车上,从而形成大汉对河东的实际占领,届时这里将会是最有力的一块跳板,帮助大汉继续进攻邺城。

当然了,如果不是现在大小河流都处于冰冻、至少是半冰封的状态下,汉军的水师完全可以沿着汾水、沁水长驱直入,那样太尉府这帮参谋们还真的敢想把整个太行以西都纳入大汉的版图之中。甚至就算是邺城,也能沿着漳水直接掏了它!

“现在周人在河东蒲州的守将是辛永达,此人是上柱国辛威的儿子,将门虎子,应该还有几分能力,但是统兵的经验并不多。”杨素站在李荩忱身边讲解,他已经懒得再提平城的事情,一说到这个,陛下就是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让杨素觉得自己是不是已经没有什么识人之明了,竟然还会怀疑李靖。

“周人名臣将相已经折损的差不多了,让一小将上阵也在情理之中,”李荩忱笑道,“只可惜辛永达不是辛威,即使是辛威在这里,天下大势,难道就能够挡得住?”

辛威对于南人来说,声名并不显赫,主要还是因为他并没有参与到对南朝的战事之中,不过当初北周进攻洛阳,韦孝宽都是辛威的副将,而辛威还因为有战功被御赐“普屯”姓氏。只可惜这员算是有帅才的大将几年前就已经病逝了,没有了站出来和汉军较量的机会。

“至于蒲州以东,周人援军从冀州等地而来,统兵的韩果、常善等人也都是周人骁将,不容小觑。”杨素紧接着说道,“目前河东敌军成掎角之势,除了蒲州之外,韩果所部已经抵达邵郡(今绛县南),扼守大河和我军对峙,常善所部已经抵达正平郡(今新绛),背靠汾水想要阻拦我军沿汾水直上晋阳的道路。”

李荩忱笑道:“爱卿看出来什么了么?”

杨素迟疑片刻,郑重说道:“敌人为守,却已经做好了扼住后方咽喉的准备,而不是全力增援前线,如果不是因为内部矛盾的话,那就是未战先怯。”

“未战先怯,河东之战,不足虑也!”李荩忱一摆手,径直向外走去。

对面浩浩荡荡开过来的援军,竟然停在后方几个要冲之处不敢前进,这是摆明了觉得蒲州守不住。难怪会把一个没了老爹的毛头小子给丢到蒲州去,因为知道就算是明摆着坑他,他也没有人在背后给撑腰,既然如此,不坑白不坑。

更何况不是所有的毛头小子都和李靖这样有天才,又没有接受过大汉书院这样系统化的教学,纵然将门之后,不过纸上谈兵之辈,估计也是立功心切,被老一辈的老狐狸们三言两语挑拨的就冲到前面去了,最后恐怕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若非如此,按理说北周军队更好的布置方式是以一员稳重老将坐镇蒲州,坚壁清野,死守这座绝对称得上坚固的城池,然后以敢打敢冲的年轻将领为左右两翼,汉军一旦包围上来,左右两翼快速张开包抄,汉军一旦想要分兵击破,那左右两翼向后收缩,固守后方城池,而蒲州守军冲出进攻汉军侧翼。

可是现在北周军队的布局,已经让李荩忱看出来他们根本就没有指望着能够战胜汉军,不过是在徒劳的固守要冲等待后续援兵罢了。

既然如此,那就更没有什么好担忧的了。

杨素的嘴角抽了抽。

陛下甩甩袖子就走了,让他觉得议事堂中那些为了河东之战的部署吵得面红耳赤的参谋们实在是小题大做。

就当让这些家伙们练一练军事部署能力了。

不过杨素并不觉得河东之战和平城之战就是今年冬天北方会采取的所有行动。尤其是河东之战的布局,让杨素在反应过来之后也觉得奇怪。

军中老将们耍滑头是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韩果和常善等人,背后都有家族在,为了家族能够在大汉继续好好生存,他们也不可能真的和大汉打的你死我活,但是坐在最上面的宇文宪,难道就会眼睁睁的看着下面的人这么耍滑头么?

宇文宪可不是一个傀儡皇帝,哪怕是北周的民政这一块几乎都要被世家给架空了,但是对于军权,宇文宪死死地把握着呢,不然的话诸如闻喜裴氏这样的大家族怎么可能服从他的命令。

刀架在脖子上,再有钱也没用。

河东之战变成这样的局面,对于宇文宪绝对不是有利的,甚至等于拱手将半个河东让给大汉。

宇文宪会同意?

洛阳一丢,平城一丢,河东又守不住,这局面甚至已经远比当年北齐面对北周的局面恶劣。

除非宇文宪还有别的打算。

第一八五九章 旧时代的背叛者

“长史!”张须陀快步走进来,打断了杨素的思索。

杨素有些诧异,张须陀作为太尉府的“发言人”,这些日子一直跟在李荩忱的身边,充当秘书监中的一员,秘书监鲍兴抵达洛阳之后,这个陛下身边的文书机构终于不再是空架子,鲍兴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从六部和太尉府以及御史台各抽调一个年轻吏员,组成大汉成立秘书监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

而这些人的任务很简单,就是分别处理和自己部门相关的奏章文书,经过他们筛选、分类和甄别之后的奏章再呈递李荩忱面前,这样自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李荩忱的工作量,陛下终于不用每天熬夜批阅奏章了,对此李荩忱很是赞赏。

最近熬夜的多,就连陈宣华和杨妙这两个小丫头都快满足不了了,回去还怎么面对家里更多的?

其实在之前李荩忱北上的时候,京中奏章往往都是经过顾野王等人筛选才会呈送李荩忱面前,但是这一次李荩忱并不是轻车简从北上,又是长期的坐镇洛阳,六部班子都很齐全,建康府那边主持朝中事务的唐亦舜和陈叔慎等人,当然不再帮李荩忱完成前期的筛选,而是一股脑的直接送过来。

没办法,李荩忱本来就分割、削弱相权,唐亦舜才不会去触这个霉头,更重要的是,他也得注意一下自己的名声,长期帮着陛下筛选奏章,那保不齐会有人给他戴上一个“擅权”、“君侧小人”的名头,他还没有足够的名望,当然不能先给自己招黑。

所以鲍兴如此安排,李荩忱和唐亦舜这一对相隔千里的君臣,都松了一口气。

张须陀就是代表太尉府驻扎在秘书监的人,秘书监那边本来就要求的是做事利落的年轻人,张须陀自然是不错的人选。杨素对于这个年轻人本来就有意大加栽培,让他去秘书监更是给他一个能够和其余部门的年轻俊才们相互认识、交流的途径。

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现在张须陀竟然回来了,这让杨素很诧异。

“怎么了?”

“陛下令属下过来告知长史,太尉府要提防孟津、白马北岸的敌人。”张须陀急忙说道。

杨素倒吸一口凉气。

他也在想这件事,没想到陛下也在考虑。

是啊,宇文宪在河东采取守势,不见得就是要放弃河东,还有可能是想要通过河东来拖住汉军并且吸引大汉的注意力,从而可以从另外的方向上取得突破。

白马、孟津、小平津、高唐这些要冲渡口,随时都有可能成为敌人进攻的目标。

汉军一旦松懈,就有可能给敌人可乘之机。

“某明白了,你回去吧,告知陛下,太尉府定当谨慎。”

张须陀应了一声,他也大概明白了李荩忱和杨素在担心什么,不由得多问了一句:“长史,宇文宪还有那么多的兵力可以调动么?若是三线开战,就连我们都有些吃力,更何况他?”

杨素笑了一声:“兵,大汉与周人都是不缺的,但是缺少的是钱粮,我们的钱粮都拿去扶助百姓开垦、耕作,所谓的是以后能够获得更多的钱粮,但是宇文宪手中实际上并没有钱粮,他想要,就必须用刀子从世家手中抢,而世家的手里,多多少少都是有的,甚至应该还不少,足够宇文宪三线开战首发

首节 上一节 1362/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