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363节

“这样岂不是等于把世家甚至整个北方的百姓都得罪了?”张须陀有些不解。

杨素错愕,自己这个徒弟,有的时候就是太耿直了。

这是好性格,但是有时候转不过弯来也让人头疼。

拍了拍张须陀的肩膀,杨素解释道:“自己都要饿死了,还管得了他人会不会因为粮食被自己抢了而揍人么?”

张须陀怔了一下,恍然。

是啊,大周都要亡了,得罪世家或许还有挣扎一下的机会,再和供神一样供着世家,那到时候世家是怎么把自己卖掉的可能都不知道。在卖队友上,世家一向比较擅长,尤其是皇室队友。

哪怕是明知道这样不过饮鸩止渴,宇文宪也得先止渴。

不然就渴死了,连找解药的机会都没有。

杨素看着张须陀,心中也有些感慨。

世家习惯骑墙,皇室自然也习惯骑墙,最是无情帝王家,自然不是一句空话。

当皇室没用了的时候,世家不介意换一个皇帝。当世家没用了的时候,皇室也不介意把这个家族从世家豪门的序列之中扫出去。

诸如张须陀这样的年青一代成长在世家已经被削弱的时代,成熟于甚至已经没有了世家的时代,对于他们来说,世家就是已经被丢到垃圾堆之中的东西,是过时落伍的,就是应该灭亡的。

因此提到北方的世家,太尉府的参军们也往往面露不屑,哪怕他们之中很多人的出身甚至本来就是世家。

当时代变革的时候,总会有一批人敢为人先,他们固然是背叛了自己的阶级,但是他们所做的是为了整个时代的鼎革和民族的复兴,于家族、于旧制度,他们是背叛者,但是对于整个民族的存续,他们是英雄。

李荩忱所做的一切打破了三百年来世家的垄断,让这个时代的人看到了一片新天地,一片他们自己也能凭借着真才实学去挥毫泼墨的新天地,所以他们坚决站在世家的对立面,并不是什么很奇怪的事情。

一时间杨素都有些羡慕这些年轻人。

他们还年轻,未来是他们的,时代也是他们的。

要是自己还能年轻个二十岁就好了。

撸着袖子站在沙盘前大声说着自己的想法、纵论天下大势,何等的酣畅淋漓。

“长史?”张须陀好奇的看向杨素。

杨素的脸上带着一种悠然神往的神情,让张须陀诧异不已。

长史这是走神了?

在想什么?

杨素回过神来,轻轻咳嗽一声:“你快些回去吧,禀告陛下,太尉府会在两天之内拿出来新的作战计划。”

不等张须陀答应,杨素转身,拍了拍手:“都安静!”

议事堂上的参谋们同时看过来。

杨素提起声音:“对面的动向有了新的可能,现在某需要去证实这件事,甲组,立刻去联系军中斥候和白袍,乙组,去把邺城以南的水文和地理资料拿过来,丙组,大河中段沿线各处渡口码头的资料,半个时辰内搜集齐全!快!”

第一八六零章 卖队友?

就当太尉府在杨素的命令下,全力运转的时候,李荩忱也收到了白袍从北岸传回来的消息。

宇文宪派遣北周禁卫亲军对冀州世家登门拜访,其中就包括冀州目前依旧家势最大的清河崔氏,另外诸如巨鹿魏氏没错就是魏征的母族等等北方数得上的家族一个都没有跑掉。

并没有人知道宇文宪提出了什么要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家族现在都开始要为宇文宪全力服务了。

冀州世家之后,应该就是河东世家了,至于幽州那边,早就已经被摧残的不成样子,现在不过才恢复一点儿元气,估计宇文宪也看不上,就算是看上了也拿不到什么东西。

“饮鸩止渴,要鱼死。”李荩忱放下奏章,淡淡说道。

就算是把整个北方世家掀了个底朝天,宇文宪又能够拿到多少粮食呢?更何况这些世家真的会乖乖的把所有粮食都拿出来么?最后朝廷征粮的数额,怕是大多数都要落在平头老百姓的身上。

李荩忱突然想到了后世看过的一部电影。

豪绅们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账。

保不齐宇文宪就是打的这个算盘,不然的话世家们也不是那么好招惹的,不可能如此安静!

当然了,世家估计也不敢和宇文宪三七分账,七三分账估计都不敢,最多就是帮着宇文宪压迫一下下面的老百姓罢了。毕竟在世家把持民政并且充当地头蛇的社会制度之中,皇帝说话的确真的没有世家说话来的管用。

世家的利益不受损害,倒霉的自然就是平头老百姓了。

对此,李荩忱唯有冷笑。

“陛下,如此一来,世家无损,那宇文宪岂不是就不算饮鸩止渴?其尚有活路?”秘书监鲍兴在和属下官吏们低声交谈几句之后,忍不住问道。

陛下为何看上去还是一点儿不担心?

“平头老百姓,你们真的以为是那么好欺负的?”李荩忱径直说道,“若是如此,那大汉白袍这些年就真的吃干饭了。”

鲍兴等人怔了一下,想到了林邑的民乱。

白袍在发动百姓上似乎早就已经轻车熟路。别看老百姓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但是他们蕴藏的力量也不是可以忽略的,当年秦朝强不强?横扫六国无人能敌,最后还不是被大泽乡的一声呐喊给震得支离破碎、二世而亡?

他们打了一个寒颤。

宇文宪,你保重吧。

“明年春闱要把整个中原和青兖等地都囊括在其中,吏部和礼部那边一定不能放松。”李荩忱转移话题。

鲍兴急忙答应,春闱虽然要到明年,但是风声肯定是早就已经放出来了的,甚至各地州府已经可以提前准备乡试进行第一轮的选拔。

科举制度几乎可以说是大汉废除世家制度并且将世家子弟、寒门子弟和黔首百姓一视同仁的代表,因此现在开始强调并且推行科举,自然也是要收拢本地民心,从而让新收复土地上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为大汉后续北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也是作为一个模板给北方的百姓们看。

首节 上一节 1363/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