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367节

陈宣华当然知道李荩忱的时间很宝贵,竟然还专门过来喊她,心中顿时暖暖的,动作也加快了不少,不一会儿就简单的梳洗好,张嘴哈了一口气:“姊夫,还有味道么?”

“没有了,还有能不能不要叫姊夫了”李荩忱的负罪感又升了上来。

“那叫什么?”

“叫陛下。”

“好的,姊夫。”

“故意的?”

“对啊。”陈宣华得意的说道,不过旋即捂住了头。

李荩忱有些诧异。

“不打我?”

李荩忱当即又轻轻的给了她一个脑锛。

第一八六三章 破局之处仍在河东

陈宣华并没有纠缠李荩忱太长时间。

倒不是因为她多么懂事,而是吃早饭的时候她意识到应该在宫中的杨妙和蔡容都不在,顿时好奇的问了一句。

当得知她们两个昨天晚上帮自己承担了火力,现在还在赖床的时候,当即就乖乖吃饭不说话了。

李荩忱并没有再批评陈宣华,就事论事,内府财政问题短期内得到了解决并且找到了能够长期解决这个问题的途经,怎么来说都不是一件坏事,所以李荩忱还另外赏赐了陈宣华两件首饰。

当然了这丫头对首饰一向没有什么兴趣,要不是还需要出去见人,甚至有可能她一天之中都是披散着头发、穿着一身睡衣在宫里面乱晃,知道的是知道这是陈昭媛“不拘小节”,不知道的还以为什么时候跑出来的女鬼。

因此这首饰十有八九明天就会出现在洛阳某个当铺中,然后掌柜的满头大汗的看着皇家御制的东西,不知道该给多少钱。

李荩忱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听到过类似的报告,对此也只能一笑了之。反正赐给她了,她想要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李荩忱不管。这些钱最后肯定也都会落在医院或者药房上,又不是什么坏事。

今天李荩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听取太尉府关于河东之战的报告。

还不等李荩忱走入御书房,李平就已经迎了上来:“启禀陛下,平城战报。”

“结束了?”李荩忱呼了一口气,李平虽然看不出来有多高兴,但是至少也没有多悲伤。而且战报并不是密封的,这就说明至少不是惨败,甚至不是失败,所以不用担心影响到士气。

“独孤永业退守北燕州今涿鹿,依托水布置防线,并未再继续向前进攻,另外有一支偏师越过太行,经灵丘挺进繁畤今浑源西南,威胁我军侧翼,所以韩将军并未主动进攻。”李平解释道。

李荩忱打开战报看了一眼,大体和李平所说无差。

韩擒虎并不是没有和独孤永业交手,相反,于玺的骑兵跑在前面,击退了独孤永业的前锋,应该也是因为汉军骑兵的出现,让独孤永业最终放弃了继续向平城进兵的打算。

不过李荩忱不得不承认,独孤永业这一路偏师倒是神来之笔,从灵丘进入繁畤,意味着汉军沿着水南下白狼堆再进攻桑干郡和雁门关的道路已经位于北周这一路偏师兵锋下,从而形成和桑干郡宇纯所部的遥相呼应,迫使李靖也不得不收拢兵马一路退回平城。

骑兵已经先返回支援平城,李靖不过带着三千步卒,要不是独孤永业那边也摸不清楚李靖到底有几斤几两,恐怕独孤永业会直接派遣偏师越过水截杀李靖。

到底还是白狼堆之战打断了北周两路兵马之间的联络,让独孤永业只知道宇纯败了,却不知道宇纯到底是为什么败得,当然只能小心为上,尤其是汉军骑兵的出现说明汉军并没有在白狼堆之战中元气大伤,因此独孤永业更不敢贸然前进。

要是独孤永业知道自己眼睁睁的放李靖三千步卒大摇大摆的回去了,又应该作何感想?

杨素和鲍兴等人已经在御书房等着李荩忱,趁着李荩忱没有到,他们已经更新了沙盘上关于平城之战的指示,李荩忱看着沙盘,现在北周军队沿着水展开,虽然战线宽松,但是对平城依旧是夹击之态势,没有办法,平城的汉军数量并没有那么多,并不具备各个击破的能力,北周军队要想继续进攻,平城守军可能就找不到和白狼堆那样的机会了。

实际上白狼堆之战,主要是打了宇纯一个措手不及,而且实际上宇纯的损失也没有那么大,一万骑兵,最后收拢起来的应该也在五六千之上,至于没有了战马的败兵也应该有一两千,也就是说李靖这一番“大闹天宫”,对敌人造成的战损也就是两三千人。

不过此战宇纯最大的损失就是战马。

北周骑兵的配置都是一人双马,甚至鲜卑骑兵之中的精锐已经达到了一人三马乃至于四马,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骑兵的作战能力,而这一战,光是李靖缴获的战马就有三四千以上,再加上于玺收拢的千余匹游散的战马,汉军甚至都可以凭借这些战马扩充三千骑兵了,而最后也是凭着这些战马,李靖快速的带着人返回了平城,根本没有给独孤永业那一支偏师反应过来之后进攻自己的机会。

大部分逃出生天的北周骑兵,都只剩下了一匹战马,就算宇纯后来派人渡过水又收拢了不少战马,但是也改变不了现在有些尴尬的局面,就是鲜卑骑兵已经不可能和之前的鲜卑骑兵那样纵横千里、来去如风,实现极快的战略移动。

因此现在的宇纯也只能很郁闷的守着桑干郡,难以北上。

李荩忱看了一会儿沙盘,也只能叹息一声:“平城那边应当没有自己破局的办法,还得靠河东之战。”

独孤永业很聪明,保住了北周的步卒主力,只要独孤永业的大军还在,平城东边的威胁就一直存在。但是如果河东之战爆发,宇纯有可能会南下增援,这样自然就减轻了平城南边的压力。

“按照太尉府的计划,从后天开始,我军择机突袭风陵渡。”杨素沉声说道,“另外蒲坂我军也会配合发起进攻,牵制蒲州守军,迫使敌人不能增援风陵渡战场。”

“关键不在于风陵渡和蒲州,而在于从河东打开局面之后能不能守住,”李荩忱径直说道,“拿下河东之后必须要坚守到明年开春甚至立夏,太尉府对此有什么规划?”

杨素径直伸手在舆图上点了点:“启禀陛下,臣之前已经和工部商量过此事,现在大河冰冻,南北运输物资方便,守住河东并不是难事,而等到开春之后,大河解冻,就需要仰仗水师。大汉北上所需船只众多,只是凭借渭水工坊无法满足需求,因此臣以为应当趁着这个冬天疏浚鸿沟,引淮水入河,届时水师就可以凭借鸿沟直入大河。”

第一八六四章 强权大汉与分权北周

鸿沟,对于先秦两汉的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这是淮水和大河之间的通道,是曾经楚汉的分野,也是中原的命脉,这条人工运河也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王朝帝国的兴衰。而到了汉末,鸿沟常年没有疏浚,逐渐荒废。

一直到历史上隋唐时期修建大运河,鸿沟摇身一变成为了通济渠,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河段,再到宋代又成为了汴河,是都城汴梁的血脉河流。

而现在的鸿沟,应该是历史上最消沉的状态。

如果能够疏浚鸿沟,当然不是说和隋炀帝那样直接把河道挖的都能走大龙舟,而是可以通行运送粮草的船只和水师的战船,就已经足够支撑北伐之战。

不过李荩忱对此也有所担忧。

现在大汉具有那么雄厚的国力么?

隋朝就是被一条大运河再加上高丽三征给玩脱了的。

现在的大汉甚至还没有完成对天下的统一,贸然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即使是在农闲的时候,也会不会对国家的稳定产生影响?基础设施的建设从长远来看的确是服务于民生的,对社会自然也是百利而无一害,但是从短期来看,自然就需要大量的投入,朝廷拿不出来,这投入自然就落到了民间。

杨素径直说道:“此事可行与否,非是臣下范畴之内,臣断不敢越庖代俎,行非臣所辖之事。但臣之前已与户部、工部以及商部商量过此事,相信他们在几天内应该会给陛下拿出初步的计划。”

首节 上一节 1367/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