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368节

李荩忱微微颔首,看了杨素一眼。

杨素到底是杨素,精明的很,只要不是自己职责内的事情,他是绝对不会多过问的,鸿沟的疏浚固然是为了能够在未来服务于战事,但是更多地还是牵扯到民生社稷,和太尉府的关系自然不大。

即使是太尉府现在很期望这条运河能够修通,也只能看户部和工部那边的意见。

工部实际上好说,这帮家伙一向对军方是有求必应,关键还是户部,尤其是现在户部正在策划分割,新的部门名为“农部”,已经在筹建之中,顾名思义,这农部自然就是为了把户部所管辖的粮食这一部分内容拿走,并且把原本实际上下放地方的劝农等职责收敛上来,与此同时,包括新耕作技术的研究、新作物的培育等等都将由农部居中协调指挥,避免地方上各自为战。

看上去是户部这个庞然大物被拆分了,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李荩忱这是借着拆分进一步增大了中央朝廷的权力,换而言之,原本的户部是二,那么拆分之后的户部和农部各自占了一点五,加起来就变成了三,这多出来的一自然就是从地方上收拢起来的权力。

加强中央集权,这是任何一个大一统王朝势必要去做的,李荩忱当然也不例外。不加强中央集权的话,难道等着地方上因为权力太大而最终自立为王?

尤其是现在的大汉,本来就是典型的强权政治,李荩忱作为皇帝在上,有着绝对的发言权和对整个朝野的控制权,这种发言权和控制权自然是建立在李荩忱对大汉军队有绝对掌控权以及在民间有至高无上的威望的基础上的,因此李荩忱想要怎么调整,朝中的官员们可以提出建议,但是地方的官员们是无法反驳的。

强权政治的坏处是可能因为一人的喜恶而导致整个王朝的辉煌或者衰败,而好处自然就是高效。高效的中枢机构带动下面地方机构,让整个大汉快速的运转。

现在李荩忱还很年轻,他有的是时间带领这个王朝一步步的向前走,也有的是精力来判断一件事的是非好坏,所以李荩忱并不害怕。高效的大汉能够快速的完成天下一统,并且内部社会也会按照李荩忱的规划快速发展,等到李荩忱真的因为年迈而不得不放权的时候,大汉已经不再是个婴儿,而是个成年人了,自然不需要李荩忱的指挥也知道自己应该向哪里走。

相比之下,对面的北周就是明显的分权政治,世家掌握着不少的权力,因此宇宪做什么事都有可能会受到阻碍,毕竟就算是符合一部分人的利益,也必然会损害另外一部分人的利益,他们不同意的话这件事就有可能做不成。

宇宪肯定也羡慕大汉的强权和高效,可惜他没得选。

这一次动兵威慑世家,更是直接把世家推到了北周朝廷的对立面,宇宪因此换来的短期内的国家高效运转,实际上是在强行催动这个国家动起来,在疯狂之后,必然是矛盾激化、最后支离破碎。

这也是李荩忱和杨素之前所谓的饮鸩止渴的更深层次所在。

当然了,宇宪在这上面也没得选,不让北周抓紧动员起来,那么他有可能都见不到来年的冬天。

现在的户部名义上是在分割,实际上却是在帮助李荩忱加强中央集权。

毕竟就算是农部被分割出去,还是在六部,不,现在应该说是七部的序列之中,甚至就连办公地点都可以不变,换个牌子就是了,归根结底还是本来就处理农耕粮食事务的那一帮人继续做下去。

受伤的总归不是朝廷中枢。

不过这件事也不是简单的事情,涉及到很多材料的移交、人员的选拔和考核等等,还要接受御史台的监察,以确保这个过程中不会有人滥用私情或者藏污纳垢。

所以户部这几天应该也很忙。

能不能拿出来确切的计划,杨素自己也没有信心。不过和杨素也没有什么关系了,他已经明确的告诉了陛下,我们太尉府有这样的计划,并且已经和户部、工部讨论过了。

他们办不好,那我们太尉府也爱莫能助啊。

李荩忱不再和杨素在这个话题上纠缠,杨素的精明性格就算是有再多的变化也没有办法改变,有些天性本来就是刻在骨子里的,反正这个家伙不会做对大汉不利的事情就好了,对于军方的未来掌门人,精明一点儿并不是什么坏事。

不然的话又如何才能算计的过敌人?

更何况历史上的杨素,本来也没有反骨,纵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是很老实的。

第一八六五章 朕给你这个机会

固然奸诈,但是做事一向恢弘大度,再加上战功卓越,在那个时代的名声也不能算是特别坏。

说到大度,李荩忱也倍感有趣。先是破镜重圆,再是成人之美,最后又是红拂夜奔,这家伙的大度似乎都落在给自己戴帽子上了,怎么看这帽子都有点绿。

不过他儿子杨玄感倒是真的不怎么老实。

甚至隋朝基业的崩塌,都可以说是从杨玄感之乱开始的。

李荩忱并不害怕杨玄感,现在的杨玄感还年轻,可是李荩忱也还年轻,他就算是作乱,对上年轻的李荩忱,有什么用?更何况有野心也是因人而异,杨玄感对上的是在高丽浪的飞起的隋炀帝,有胆量发起动乱,面对对军权有着绝对掌控的李荩忱,他有这个胆量么?

因此李荩忱会重用杨素,也不会把杨玄感怎么样。

甚至杨玄感要进入仕途,李荩忱也不会阻拦,只要你能够通过科举考试,一切按照规矩来。

历史已经变了,时代也已经变了,纵然历史的惯性很强大,李荩忱也有信心在需要自己改变的时候改变一切。

更何况杨素在大汉的体系之内,也不可能和历史上的越国公一样走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上,他最多只是走到武将的顶峰罢了,而在武将的顶峰上还有萧世廉和裴子烈两个人压着,因此可想而知,他的仕途终点就是太尉。

不过即使是太尉,那也是不容小觑的。

现在李荩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和杨素商量:“爱卿,河东战事是太尉府一手策划,朕以为此战之重要当为冬日之首,因此有所担忧。爱卿是否愿意走一遭,替朕在前线把把关?”

杨素怔了一下,旋即心中狂喜。

周围的官员们也都露出异样的神色。

帮陛下把把关,这是陛下明确的表示要让杨素去坐镇指挥了。

换而言之,河东之战的主帅就落在杨素的身上了。

从整个战局来看,河东之战的难度实际上并不是非常高,洛阳到陈留一线的汉军牵制着大河对岸的北周主力,平城的汉军又牵制着晋阳和幽州的周军,因此河东这里本来就是双方防线上共同的薄弱点,现在汉军准备从这里进攻,暗地里又有河东世家的支持,除非是主帅真的无能或者突生变数,不然的话对于大汉来说胜率非常高。

因此李荩忱让杨素去坐镇河东,显而易见就是让杨素去镀金的。

身为太尉府的长史,杨素现在履历上最大的缺漏就在于几乎没有率军独当一面的经验。这也是他能够在太尉府中服众,却不能在军中服众的原因所在。

军队中就是最简单的拳头大、道理硬,将士们所认可的自然也都是有赫赫战功的名将。李荩忱之所以不常在军队之中也依旧能够保持着很高的威望,就是因为早年带着汉军取得的一次次辉煌胜利,让汉家将士们已经忍不住将他神化,所以就算李荩忱不露面,也不妨碍大家心中对他的敬仰和信服。

杨素所缺的,显然就是这个。

而这也是阻拦他从太尉府的长史变成太尉的最后一扇门。

推开这扇门,杨素就具有了升任太尉的资格。

现在的太尉府,名义上是以萧摩诃为尊,但是萧摩诃早就已经处于半退隐状态,就在几个军事书院之间来回跑动,以教书育人为乐,毕竟自家儿子萧世廉已经位极人臣,自己这个当爹的当然是要越低调越好,而且年纪大了,培养些桃李又没有什么坏处,跑出去和年轻人们争夺功劳就实在是太不要脸了。

因此现在太尉府是杨素在执掌。太尉府内部,对杨素升任太尉当然没有什么意见,这是他应得的,所以只要杨素能够坐镇赢下河东之战,哪怕不是那么漂亮,也就算得到了军中的认可,自然就能够顺理成章的成为太尉。

“臣遵旨,”杨素郑重拱手,“臣当把控河东,为陛下开路!”

首节 上一节 1368/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