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382节

暖香阁这里背靠后宫,实际上就等于给后宫留了一个跟在陛下身边的后门,虽说后宫不得干政,后宫妃嫔不能久涉前殿,但是这暖香阁到底是属于后宫还是属于前殿范围,难以明确,自然也就不在这禁令的约束范围内。

但是除了轮到自己侍寝之外,后宫妃嫔们一般不会过来的。

毕竟自己的事都够焦头烂额了,谁还闲得无聊跑过来伺候陛下?有尉迟贞跟在陛下身边盯着,又有蔡容坐镇太医院,李荩忱也出不了什么事,真的出了什么事,陈宣华和杨妙她们除了干着急之外也帮不上忙。

与其每天赖在陛下身边,还不如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陛下自然会更开心。

而对于秘书监的官员们来说,有事自然就在御书房汇报了,万一暖香阁之中有哪位妃嫔在,自己岂不是处境尴尬,更不会跑到暖香阁来求见陛下。

因此无事不登暖香阁,也是前殿后宫的一句笑谈。

陈宣华笑嘻嘻的说道:“听闻大军将下河东?”

李荩忱摇头:“最早可能也要到年前年后,需要看战局变化。”

顿了一下,他有些奇怪:“问这个干什么?”

这丫头什么时候对打仗感兴趣了?

陈宣华一本正经的说道:“河东、冀州等地多山,山中多良药,但是这些药材的贸易基本上都被周人商贾所垄断,导致河南各处的药房和医院往往需要从南方收购转运药材,因此”

李荩忱笑了笑,还真是无事不登暖香阁啊。

冀州和河东的商人都不是善于之辈,李荩忱当然清楚。冀州有大名赫赫的中山商人,而河东商贾虽然现在还不算有名,但是后世可是诞生了晋商这样富甲天下的群体。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些地方的商贾向南向北都可有发展的空间,向南和精明的南方人做生意,向北和草原上的狼做生意,自然而然有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

做生意和治病一样,对症下药,自然就可以“药到病除”。对什么地方的人用什么手段和态度,这些商贾精明着呢。就算是大汉南方的商贾和巴蜀商人,想要胜过他们一筹,也只能凭借自家手上的货物质量是实打实的好。

再加上正如陈宣华所言,河东山河表里,有太行、中条等群山环绕,山中药材产出本来就丰富,这些商贾依托地利,垄断北方的药材交易也在情理之中。更何况大家现在还处于敌对的状态,他们对大汉这边百般刁难亦是自然,不然的话宇宪就要找他们的麻烦了。

“那朕怎么帮你?”李荩忱揉了揉陈宣华的小脑袋。

关乎到大汉药房和医院的稳定发展,李荩忱自然不能袖手旁观。就算是陈宣华不来献殷勤,李荩忱也会管。

眼睛滴溜溜一转,陈宣华笑道:“自然最好是等大汉拿下河东之后,将这些生意尽数收归皇家药房,到时候这就是姊夫的生意了,届时药价如何,甚至整个市场如何定价,都在姊夫的掌控之中,谁敢说什么。”

李荩忱翻了翻白眼,你这是狐假虎威。

名义上固然是朕的生意,但是朕这每天这么多事要处理,哪里有闲工夫去管这种事,最后还不是你陈宣华的生意么?只不过打着皇室的旗号,自然没有人敢和你抢。

陈宣华眼巴巴的看着李荩忱,李荩忱却并没有完全让她如愿所偿:“河东和冀州商人哄抬药价的事,朕信你。但是他们现在毕竟是敌人,以后变成大汉子民,若他们愿意做大汉的顺民,那朕自然不能剥夺他们的饭碗,市场之所以称之为市场,便不是被一个人就能左右的,若是由药房来控制药价,那或许便宜了买药的人,但是药农和药商会不会因为药价过于便宜而不能生存?”

顿了一下,李荩忱感慨道:“换而言之,你觉得压低了药价,药房或许盈利不多,但是可以惠及更多的人,但是药商会不会也因此压低药材的采购价格?这样最后吃亏的并不是药商,而是种植和采药的平民百姓。”

陈宣华噘嘴,有些不高兴。

那又应该怎么办?

李荩忱捏了捏她的脸:“所以朕不可能帮你把这些药商一棒子打死,但是朕可以给你一个和他们谈一谈的渠道,有朕在背后撑腰,他们自然也不敢欺负你。到时候如何控制市场价格,让所有人都能够从中获利,而不是一些人获利,另外一些人却要面临生死,这需要你自己好好想一想,好好地和他们商量。价格的高低,非是一人所能决定,而是市场来决定并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才对。”

陈宣华若有所思,良久之后,郑重说道:“陛下所言在理,刚才是臣妾莽撞,还请陛下恕罪。”

“为国为民,何罪之有?”李荩忱一笑。

第一八八三章 我就知道姊夫你最好了

李荩忱并不打算因为陈宣华把问题想的太简单就批评她。毕竟她的出发点并没有坏处,而是也跑来征询李荩忱的意见,并没有因此而酿成过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需要好好锻炼锻炼,下次自然就可以避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

陈宣华抱住李荩忱的手臂:“我就知道,姊夫你最好了。”

手臂受到了挤压,李荩忱露出一抹笑意。

陈宣华好奇的问道:“今年冬天,我们不打算回江南了么?”

现在已经快入隆冬,李荩忱却没有起驾回京的意思,显然今年是要在洛阳过年了。而且明年开春可能还有大战,李荩忱待在洛阳也是情理之中的。

“想家了?”

“倒不是,”陈宣华笑道,“有陛下和姊妹们在,这里又何尝不是家呢,就是好奇陛下打算在洛阳呆多久。这边比南方要冷啊,妾身都有些不适应。”

李荩忱打量着陈宣华,这丫头应该不是说谎,而且她也没有说谎的必要,但是陈宣华流露出来的这种态度还是要让李荩忱有所警惕。这丫头一向是个乐天派,即使是这样也难掩对家乡的思念。

华夏乡土情结很重,这是众所周知的,现在洛阳行辕之中南臣众多,他们肯定也多少会有思乡之情,尤其是这一次李荩忱北上又是轻车简从,随驾官员也多数都是“抛妻弃子”,眼见得归期遥遥,思念是必然的。

当然了,古往今来,离别家乡远去他处为官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不过对于现在的江南随驾群臣而言,显然不仅仅是思乡那么简单。

大汉的国都是建康府,这个毋庸置疑,但是这一次李荩忱在洛阳停留的时间如此之久,自然就让这些南臣们心中有所想法。

洛阳那是什么地方,天中洛都,是从东汉到曹魏再到司马晋朝一路延承下来的国都所在,是实打实的天下中枢,对比洛阳,建康府本来就没有什么竞争力。

因为以建康府为都城的不外乎东吴、南朝这些偏安王朝,甚至建康府已经可以和“偏安江表”画上等号了,所以对上洛阳、长安这种北方帝都,南臣们本来就信心不够,更期盼着李荩忱只是将洛阳作为一个行宫、陪都所在,把大汉的重心还是放在建康府。

之前李荩忱也曾经去过长安,但是对长安的规划就是新修城池、修缮旧有宫室,显然最多也就是将这里作为陪都了,甚至当时李荩忱还赶在年前起驾回京,并没有在长安停留太长的时间。

这一次在洛阳就不一样了,摆明着要过年不说,洛阳城池修缮等等的也早早地提上日程,甚至大有把整个洛阳城回炉重造的意思,要不是国库实在是囊中羞涩,各个钱庄也都快被户部掏空,恐怕现在的洛阳城墙都已经被扒干净了。

当然了,主要原因还是北方未定,洛阳依旧是实打实的一线,隔着大河就能够看到敌人的游骑,所以大兴土木也不是时候,不然的话,李荩忱还是有很多办法挤出来钱财的。

主要是重修洛阳城,几乎就可以明确说这是要重修一座都城了,北方商贾、世家之流必然会鼎力支持,这些家伙们现在虽然被朝廷掏的差不多了,但是应该还没到完全被掏空的地步。

李荩忱陷入沉思,看来是时候要安抚一下南方的文武了,不然的话有可能引发朝堂上地域间的矛盾冲突。现在大汉的朝堂上已经有文武之间的冲突了,若是再多一些无端的地域黑,那么李荩忱可就有的头疼了。朝臣的冲突,也不是越多越好,不然的话关键的时候,众人拧不成一根绳,还是要出事的。

陈宣华打量着李荩忱,忍不住问道:“姊夫真的打算迁都么?”

李荩忱对她倒是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叹息一声:“我有这打算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南臣们的担忧实际上并不是空穴来风,河洛一直都是北方的政治中心所在,即使是南方发展了这么多年,论人口、论土地的开垦之类的,还是北方更胜一筹,不然的话有火器之犀利,李荩忱早就已经把宇文宪给平推了。

首节 上一节 1382/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