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434节

乐昌秀眉皱起来,的确,徐陵对大汉劳苦功高,即使是退隐之后也没有说真的不问世事,且不说很多大汉官场上的风波,背后还需要徐陵出面安抚群臣百姓,只是那徐陵当时一手创建的成都书院,就让他一直放不下心来。

岳麓书院有颜家坐镇,金陵书院又有萧家父子坐镇,更何况还在陛下的眼皮子底下,唯有成都书院,孤悬巴蜀,周围本来就没有多少书院,若是再没有如徐陵这样的大儒坐镇,恐怕用不了几年就要烟消云散了。

毕竟没有大儒又不靠近都城,久在川蜀已经快要和外界隔绝,真正想要求学的学生谁还会来这里?

更何况巴蜀是巴人八部以及南中不少部落、羌人部落等等安置的地方,朝廷只是给他们划分耕地,让他们和华夏汉人混在一起耕作,终究只是一种办法,谁都不能保证这些人就这样会融入大汉的农耕化之中。

所以用衣冠化教导这些人就成为另外一个好的选择。

承担这个责任的,除了遍布各个州府的小书院之外,还有作为巴蜀第一学府并且居中调度的成都书院。可以说维持成都书院的运转,不仅仅是教育上的任务,还是政治上的任务。

徐陵接过来成都书院这个沉重的担子,也就等于把这些任务都接了过来,同时他也积极的发动各地大儒入蜀,让人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时代,教化蛮夷对于大儒们来说,都是值得追求的事情,所以响应徐陵的人很多。

这是一个或许没有多少人有化,但是所有人都尊重化并且愿意传播化的时代。

除此之外,徐陵常年往来于建康府和成都书院之间,一手促成了成都书院和国内众多工坊、书院之间的合作,让学生争取不只是在做学术上有长处,而且还要对社会上各种技术发展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够保证在时代发展的道路上不至于被丢在后面。

可以说成都书院能够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和徐陵有莫大的关系,徐陵说是第二功臣,即使是亲自组建成都书院的李荩忱而或者姚察等人都不敢说第一。

除了成都书院,徐陵这些年为大汉所做的那些事大家也都知道,可以说大汉的教育学,徐陵就是祖师爷。

徐陵在教育界的地位和孙思邈在医学界的地位一样。

大汉的任何人,都不忍心失去徐陵。

乐昌攥紧了拳头,沉声说道:“也就是说,很有可能没救了?”

孙思邈苦笑:“启禀皇后,臣现在所能做的,也只有尽可能的根据孝穆公的病情反应调整用药,但是孝穆公身上疾病众多,肺部、胃部等处都已经有病患,换句话说,孝穆公已然风烛残年,上天想要让他歇息了,就算是臣有通天之能,也不能再做什么。”

旁边的萧氏已经忍不住捂住了脸,低声哭泣。

乐昌沉默良久之后,方才忍不住长叹。

李荩忱不在场,她就是顶梁柱,谁都能流泪,她不可以。

哪怕是对于她来说,徐陵也算得上恩师。

“现在还能看孝穆公一下吗?”乐昌试探性的问道。

孙思邈本来想说什么,不过最终还是顿住了,点了点头。

乐昌没有想到自己再一次见到徐陵,竟然是在这种情况下。

屋子密不透风,弥漫着浓烈的药味。

白发披散下来的老人靠在床榻上,脸色苍白,甚至于让他的皱纹看上去都深了起来,岁月很无情的在他的脸颊上刻满沧桑,而点点老年斑就像是斑驳陆离的墙,代表着这面曾经为南方王朝抵挡北方滚滚黑潮的墙,在看到无数的后辈们已经深入敌人腹心之地后,终于支撑不住,要倒塌了。

徐陵显然没有想到乐昌竟然会进来。

他勉强挤出来一丝笑容,不过旋即脸上就带上了痛苦的神色,显然这笑容也让他觉得太难了。

乐昌一丝不苟的躬身行礼,哪怕平时以她和徐陵的关系,再加上乐昌的身份地位,见面之后实际上往往是简单的拱手。

第一九四九章 犹记当年,石头山上

徐陵一时默然,乐昌的郑重让他不敢怠慢,想要起身行礼,但是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有力气站起来,只能苦涩的摇了摇头。

自己真的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不需要任何人说,徐陵自己就能够感觉出来。

乐昌径直上前:“孝穆公今日模样,令人何其心疼啊。”

徐陵勉强一笑,声音很是沙哑:“老夫这一生,看尽了风云变幻,也算是值得了,只可惜没有看到这人间换太平啊。”

乐昌急忙说道:“孝穆公何出此言,孝穆公当然能够看到陛下一统天下的时候。”

不过话说出来之后,乐昌就意识到自己好像失言了。

徐陵伸手遥遥点了点乐昌,似乎想要说你这个小丫头都已经身在这样的位置上了,竟然还会有这么低级的错误。

不过他并没有想要再给乐昌“上课”的意思,径直说道:“没想到老夫竟然真的都活不到那个时候了,也是,是老夫太奢求了,毕竟老夫这些年走过的路,看过的烟云,也太多了,看够了,看够了”

缓缓闭上眼睛,徐陵喃喃说道:“这一生,够长了。乐昌?”

乐昌向前一步:“孝穆公,我在的。”

一如多年之前,她在徐陵这里求学读书一样。

乐昌的声音很低,眼眶之中已经有泪水翻滚。

对于她来说,陈顼是虽然疼爱自己,但是为了保持君王威严而严厉、喜怒不形于色的帝王,是一个严格的父亲。而徐陵,对她谆谆教导,就像是弥补了早年撒手人寰的母亲位置一样。

徐陵淡淡说道:“你知道老夫这一生,最难忘的是什么么?”

乐昌摇了摇头。

徐陵微微抬头,看着风吹动帷幕,乳白色的帷幕上,过往似乎历历在目。

“最难忘的,就是当年石头山上,那白衣少年石破天惊。”徐陵笑了一声,“老夫当时虽然觉得或许有些事情要发生改变,但是当时的自己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切竟然真的改变了,改变的就连老夫都不敢相信,改变的面目全非。”

或许是说话有点多,徐陵已经忍不住咳嗽起来。

乐昌想要上前搀扶他,不过他伸手阻止了乐昌,此时他的脸上已经泛起了潮红,声音也在颤抖:

“前半生舞文弄墨,人在中年又朝堂纵横,然不过是寻常人所为罢了。唯有这后半生教书育人、传播我华夏文化、华夏衣冠,方是老夫毕生骄傲。这一切的开始,都在那石头山上,都在那少年傲立之后。”

乐昌一时间怔住了。

犹记当年,石头山上,年轻的李荩忱意气风发。

首节 上一节 1434/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