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445节

裴矩从来不怀疑龙门书院的未来,也不怀疑自己的未来。

他低头看了一眼自己手里的课本,这是礼部最新编撰的书院低年级通识课本,课本的前半部分是从《诗经》、《离骚》乃至于《玉台新咏》之中选出来的优秀诗词,中间一部分是从《论语》、《春秋》等中选出来的有哲理的文章,而后一部分则是历史知识,从遥远缥缈的炎黄时期一直延续到此时此刻。

各个篇章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有的是教授学生美好的道德品质,有的则是教授学生一些为人处世甚至治国理政的哲理,还有一些,就比如那些历史知识,自然便是培养学生对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归属感,以及身为一个华夏人的荣耀感。

我们是一个从炎黄到现在泱泱四千年的大国,我们现在脚下的这片土地是列祖列宗血汗凝聚,因此我们要珍惜祖宗的劳动成果,甚至不惜用性命去捍卫这一片山河。

裴矩之前也不是没有给学生上过课,家族之中的子弟,有空闲的时间他也会亲自教导,毕竟谁不希望自家子弟能够得到家传绝学之后出人头地?

但是他还真的从来没有上过这样的课,拿到课本的时候,即使是裴矩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还是难免惊讶。

从前人们教书育人,所使用的一般都是圣贤的诗词歌赋或者文章,以死记硬背为主,个中如何理解,往往还得依靠个人造化,而且往往这些理论很是零散,各家各户又往往有所私藏,优劣不一。

不说别的,就是徐陵家那么多藏书,徐家子弟在读书学习上就肯定比别家有优势。

而现在的课本,不但挑选今古优秀文章直接公之于众,让总角之龄的孩子也能够理解和背诵,而且还更成体系化,能够让人融会贯通,更好的结合过往和现在,尤其是将华夏古往今来的历史直接呈现出来,让人耳目一新。

更为重要的是,并不是某个书院有资格使用这样的课本,而是所有的书院,甚至无论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都有资格使用由礼部统一编撰、排版和印刷的课本,只不过公立的书院,都是由礼部集中发下去了,而私立的书院就需要自行购买了。

朝廷还没有财大气粗到那个地步,尤其是礼部,六部之中最大的清水衙门说的就是他们,江总这家伙才不会白白便宜那么多人的。

当然了,你们私立书院不想要这些教材也可以,但是看看教材封皮上“徐陵”、“顾野王”这些执士林牛耳的名字,就代表着这教材的可信度。

你们难道觉得没有了这些教材作为支撑,还能够吸引到足够多的学生么?从先生到教材你们都比不上公立的书院,学生凭什么去你们那里?

教材本身只是让裴矩震撼的一部分,更让裴矩震撼的,还是在历史部分的开头,陛下亲自题写的一句话。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裴矩不得不表示,就凭陛下有胆量把这么一句话写出来,他就是一个值得自己敬佩的君主。前两句尚且还好,最后一句,涉及到的可就是历朝历代最忌讳的东西。

兴替!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任何一个王朝的君主都希望自己能够传百代乃至千代万代,国祚绵长不息,而李荩忱明确的指出了,朝代乃至于时代的兴替是必然的,不要畏惧时代的改变,每一个人甚至要随时做好准备去追随时代的改变,甚至去改变时代。

作为一个后世人,李荩忱很清楚,当科技和思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改变是必然的。

他并不奢求自己的子孙能够传千代、万代而为君,他只期望这个民族能够从历史的兴替之中寻找到经验和教训,然后再下一次整个时代都发生改变的时候,依旧能够顽强而坚定的屹立在潮流的巅峰上,俯瞰芸芸各族。

裴矩不知道陛下是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不过陛下已经做到了太多常人做不到的,所以也不足为奇。

和他做对手,宇文宪可还真是倒霉啊。

或许拱手投降的宇文赟和陈叔宝,才是幸运的吧?

身后的读书声逐渐小了下来,而正好隔壁的先生也走过来。

“这就到时间了?”裴矩恍然回过神来。

他听到了下课的钟声。

那先生整好以暇的看着他,眼神的意思分明是难道你不信?

1秒记住爱尚

第一九六三章 教育科目的多样化

裴矩正想要说让我稍微拖一会堂,结果就被同僚无情的打断:

“山长,你可该下课了,不然的话我今天要讲的还真不少,保不齐要拖堂,耽误了孩子们吃饭,你可不能怪我。”

一起筚路蓝缕开创了而今这一片小天地,这些学院先生们和裴矩这个山长之间也没有外人,裴矩颔首,不拖堂不占课,自己作为山长应该以身作则。

他看了一眼这先生手里的课本,好奇地问道:“小小年纪,能学的会算学么?”

“这些很简单的。”先生抚摸着自己的教材,感慨万千,“我就常常后悔自己小的时候为何没有这样的机会。”

裴矩也知道这教算学的先生是礼部从一处商铺挖来的,原来好像是记账的伙计,没什么太大的本事,算数能力那是相当不错,让他来教算学,可要比裴矩他们来的强,论算数,裴矩也好,其余的世家子弟们也罢,还真的不行。

一开始的时候还有几个先生不服气,觉得自己出身世家,从小受的都是私塾教育,私塾教育可是他们眼中的精英教育,培养的都是社会顶尖人才,怎么会连小小的算数都不会呢?尤其是竟然要真的和这店铺伙计为伍,未免丢人啊。

结果课本一翻,这帮人就蔫儿了。

他们诗词歌赋那自然是样样精通,治国理政只要有所磨砺也能够胜任,但是这算学啊,以及书院在高年级开设的科学啊之类的,属实是两眼一摸瞎,即使是裴矩也是如此。

这些基本上都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裴矩身在北方,有的只是听到过名字,算学之中用到的一些典籍,比如九章算术之类的,甚至还曾经无聊的时候翻过,但根本没往心里去,有的就连概念听都没有听说过,还是实地考察了长安书院之后才知道的,不知不觉得北方和南方在教育方面上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差距。

尤其是在开设的科目以及教授的内容上,南方也已经突破了金陵书院和成都书院刚开设时候的科目,当时李荩忱到底还是不敢跳出原本儒学的范畴,所有的教学也都是以君子六艺为依托,哪怕所教授的内容实际上已经远不是君子六艺的范畴,至少在名义上还是如此。

但是现在已然不是如此,工业的快速发展,让大汉社会内部需要大量的人才,尤其是掌握有足够工业生产技术的人才。

即使是金陵书院和成都书院出来的学生也不是所有都能够为朝廷所用,李荩忱固然需要人才,却也一直在严守对人才的录用底线,如果你连科举考试都没有办法通过,那真的很抱歉,大汉宁肯让这个位置空缺着等待下一轮。

因此书院之中还有很多学生毕业之后需要面临就业的问题。

而现在各大工坊之中亦是供不应求,岗位都白白便宜了那些私立书院出来的学生。

这些公立书院自然也抓紧做出了调整,增开这方面的课程,尽可能地更全面培养学生。

裴矩看到的长安书院,也已经进行类似的调整和改革,这让裴矩更加意识到双方存在的巨大差距。

自己可不只是平地起高楼,甚至还要填补之前北方教育拉下的空缺,那也是一个深渊啊。

不过有差距不假,不代表已经不能弥补,裴矩对此充满信心也斗志十足。

远离官场斗争,他才意识到,原来世界还如此之大,未知的领域还如此之多,之前的自己,实在是孤陋寡闻了。

“还有多余的课本么?”裴矩问道。

首节 上一节 1445/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