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580节

所以时至今日,龙门书院之中的女学,也不过只有十几人罢了,而且都还是最开始的蒙学阶段。至于原本为女学准备的大批屋舍,这个时候实际上都空着,按照书院的规划,暂时先用于开办一些技能培训的短期课程,主要也是针对各地选拔上来的官吏,也算是地尽其用。

说句实话,身为山长的裴矩对于能够成功开办起来女学并没有多少信心,出身世家的他本身也只是刚刚开始把自己思考问题的一些思路跳出世家的范畴,当然也不可能就直接接受开办女学这种概念,简直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只不过内府和朝廷双重压力下来,尤其是陛下的压力下来,裴矩也只能硬着头皮这么干。但是他也倾向于能够只是先做做样子。

但是今天陛下带着晋陵公主前来书院并且亲自给公主注册入学,这就让整个龙门女学原本尴尬的地位一下子不复存在,陛下作为背书,公主在里面上课,你们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就算不为别的,能够和最受陛下宠爱的晋陵公主套近乎,大好的机会你不要?

皇室公主,在很多情况下已经跳出了女流无实权的范畴,尤其是一些用拥立之功的公主,更是会在皇室之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先汉的馆陶长公主自然就不用说了,没有这位也就没有汉武大帝,而后来南朝刘宋的那位刘楚玉也不用说,皇帝尚且让其三分。

当然了大多数情况下也要看皇帝本身,假如皇帝本身对这位姊姊或者妹妹并没有什么好感和亲近之情的话,自然一切都是免谈。

但是且看现在的大汉,长公主可是实打实掌握着权力的,内府之中除了皇后之外,威望最高、权力最大的实际上就属她了,相比之下尉迟炽繁和萧湘还要稍微让一让,毕竟在现在书院体系逐渐独立的实际情况下,由李怜儿亲自坐镇指挥的医院体系已经逐渐成为内府的主体,不容小觑。

而晋陵公主,同样颇受陛下宠爱,单是这晋陵一郡封地之大,当初就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保不齐今日的晋陵公主,以后就是一位如今日长公主这般的存在,所以前来示好并不是什么坏事。

裴矩看着在院子里带着弟弟玩耍的晋陵公主,额头已经微微有汗珠冒出,可想而知,过不了多久,听闻消息的各家各户就会开始把女儿送过来,女学很有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繁荣。

自己得多加权衡各方啊,不然的话有支持的就会有反对的,这些持反对态度的保不齐就要给自己施加压力。

“爱卿,好一座龙门书院啊。”李荩忱此时站在裴矩的身边说道。

裴矩深吸一口气,是啊,好一座书院,希望不会因为您老人家这么一搞而出什么岔子,不过他表面上当然还是要恭敬地说道:“书院营造,教书育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陛下之功德,后人自当感怀。”

李荩忱哈哈笑道:“但愿吧。”

“臣请陛下攘助一事。”裴矩紧接着说道。

“爱卿但说无妨。”李荩忱的心情看上去不错。

“还请陛下带着全书院师生一起,在这预留出来的道路两侧种下树木,并为龙门书院题名。”裴矩郑重拱手。

李荩忱这才想起来,龙门书院的牌匾的确还没有挂上,只是在门口立了一个牌子,原本自己还以为是内部还没有装修完所以不算正式开门,没想到裴矩是早有“预谋”。

龙门书院是要建设成为大汉的最高学府的,由陛下亲自题写匾额,的确要比任何人写都来的合适,这一下子就能把之前徐陵为其余书院题写的匾额比下去,彰显龙门书院独一无二的地位。

不过李荩忱其实是有些惭愧的,他的书法虽然在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曾经勤学苦练,但是平日里事务繁忙,再加上自己又是半路出家,因此也就只能说“堪用”,属实是没有办法和徐陵这个级别的相比的,孝穆公那是什么人物,治世之能臣或许不能完全称得上,但是在诗书礼乐这方面,独步天下啊!他的书法,自然是没的说。

“陛下笔墨,一字千金。”裴矩此时还以为李荩忱并不愿意,急忙说道,“悬挂龙门上,更能鼓舞士子、努力学习。”

“也好,笔墨伺候!”李荩忱颔首。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也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很快李荩忱就写下了龙飞凤舞的四个大字,裴矩当然才不管是好是坏,他要的就是陛下的落款而已,盖在那里的印比陛下的这四个字来得重要,当下他便是好一通称赞,闹得李荩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也是为难裴矩了,再怎么说这个闻喜裴氏家主的书法也不差,让他这样捏着鼻子拍马屁,李荩忱都有些过意不去。

题完字自然就是一起植树。

书院师生都已经恭敬在外等候,而还有一圈各个报社的记者们围在周围,人数不遑多让。

李荩忱这一次主要是以家长的身份来送两个孩子入学,因此本意并不想非常高调,毕竟他要强调自己是以一个孩子父亲的身份,而不是大汉陛下的身份。所以官方层面上也没有通知报社。

只不过不需要官方统治,众多报社一个赛一个的嗅觉灵敏,陛下车驾出宫,哪怕是轻车简从,也会直接被他们抓住,立刻跟着过来。除此之外李荩忱觉得自己也有充分的理由怀疑,裴矩这家伙本身也跟很多报社通风报信来着,不过泄露陛下行踪毕竟是可大可小的罪名,李荩忱此时倒是并不打算深究此事,但估计洛阳府那边很快就会和裴矩接洽,至少龙门书院这边要给出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不然的话就得再找一个替罪羊了。

在这方面,李荩忱相信裴矩既然有胆量去做,自然也就应该把一切都布置妥当了。

第二一三四章 天子门生

裴矩早就准备好的树种是桃树和李树,很有象征意义。

再加上陛下亲笔题写的牌匾,李荩忱在龙门书院晃了一圈,就会直接让龙门书院天下扬名。

本来龙门书院就被标榜为新时代的太学,陛下又如此鼎力支持,更是会让很多原本还在犹豫的人果断地选择此处。太学是什么,从太学里出来的学生,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天子门生啊!

李荩忱对此也只能说,裴矩这也算是把名人效应运用的炉火纯青,和李荩忱当时专门请徐陵坐镇成都书院有异曲同工之妙,更重要的是,好歹徐陵徐陵在成都书院还是正儿八经上课的,而裴矩这么搞,简直就是空手套白狼。

不过龙门书院本来就是李荩忱规划之中的大汉最高学府,所以为龙门书院免费做做宣传,李荩忱并不介意,只要裴矩不让自己失望就好了。

一名名龙门书院的孩子已经翘首以待,对于他们来说,能够见到李荩忱就已经是此生的荣幸,此时更是脸上难掩激动的神情。

李荩忱看着这些孩子,心情自然也是大好。

这些孩子在书院之中学习,从小接受的就是大汉的新式教育和新式思想,可以说他们是世家豪门等等制度最坚定的反对者。现在李荩忱所需要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这些已经雌伏在自己麾下的世家们什么时候就会跳出来搞事情,毕竟李荩忱现在都已经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多精力可以一直看着这些家伙,可想而知,等到自己年迈或者千古之后,这些家伙很有可能会死灰复燃。

到了那个时候,这些书院之中的孩子们也就成长起来,他们将会成为大汉锐意进取、砥砺改革的新一代人。而且算算时间,李荩忱很清楚这一代人都会有谁,历史上唐初一手缔造贞观之治的群臣们,这个时候应该正是读书上进的年纪,只是不知道现在这些孩子之中,有没有魏征、杜如晦?

至少长孙无忌的名字,李荩忱记得之前好像在蒙学的名单之中看到过,只不过现在长孙无忌也不过就只有五六岁罢了,因为是长孙晟的儿子,所以在外也受到特殊的照顾,不然的话以其鲜卑子弟的身份,似乎很难进入蒙学。

从年龄来算的话,此时魏征和杜如晦等人也应该到了入学的年纪,只是不知道在不在这周围的人群之中有没有他们的踪影。

时至今日,李荩忱已经不再把大汉的未来或者说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寄托在对某个历史上名臣将相的搜寻上。整个时代的背景都已经改变,真正有才能的人会自己脱颖而出,不需要李荩忱的刻意扶持,比如李渊和张须陀这种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人物,即使是李荩忱没有刻意安排,甚至还有所压制,也改变不了他们依旧是人中翘楚的事实。

相比之下,李荩忱更加上心的,实际上还是其余的那些原本在历史上默默无闻,甚至有可能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留下来的人。他们经过大汉书院的培养,谁能知道不会成为下一个名臣名相,为大汉之栋梁?毕竟时代变了,思想也变了,历史上有赫赫威名的人不见得就能够顺应新的思想,而历史上默默无闻的人,保不齐在抓住机会之后就能够展露出来自己的才能,一飞冲天。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固然不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情况下往往会有大量的金子被掩埋在地下,等到他们发光的时候,或许已经用不到他们了,或者他们本身也都已经垂垂老矣,发光又有什么用?可不是人人都有精力能够成为姜太公。

李荩忱亲手在书院内部中心大道的尽头植下一棵树,看着在风中甚至微微晃动的小树苗,李荩忱长长呼了一口气。希望这书院的孩子们也会和这些小树苗一样,汲取营养,茁壮成长。

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齐齐背诵诗经中的诗词,琅琅声音在龙门书院之中回响,又盘旋直上云霄。

在第二天出版的洛阳日报中,一名从现场返回的记者这样写道:

“当孩子们的声音响起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放下手头上的活计,听着孩子们的声音。声音是那么的清脆和动听,以至于我们甚至都忘了记录。最后陛下带着孩子们又齐齐背诵了诗经中的无衣一篇,只不过这首诗一向的肃杀在孩子们的声音中显得那么的从容和壮阔,我们从中感受到最多的,并不是将士们生死与共的勇敢,而是一群年轻人、一群未来可能的栋梁们并肩向前进的斗志。我不知道这些孩子们到底懂不懂这首诗表达什么意思,但是我想说的是,他们应该都懂,自己要做什么。”

李荩忱端坐在大殿上,左手边的户部尚书陈叔慎、礼部尚书江总、刑部尚书沈君高等人和右手边的乐昌、尉迟炽繁还有昨天从河内赶回来的萧湘相互对视。

要讨论的事情实际上很简单,内府现在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朝廷不可能放任内府继续如此发展。

首节 上一节 1580/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