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68节

而久在南陈各处前线的淳于量很清楚,这章山郡是什么情况。一座什么都没有的空城,意味着守城的军队很难得到城中民夫和百姓的帮助和支持,哪怕这种帮助是在刀剑的胁迫之下。

更重要的整个章山郡无论是粮草还是器械,恐怕都是一概欠奉。

淳于量不知道这两个年轻小将到底是以怎样的勇气前挺到章山郡,但是淳于量清楚,他们如此做就等于将一枚钉子镶嵌在了尉迟迥的必由之路上,尉迟迥真的可以说是如鲠在喉。

作为一个从南梁时期就和尉迟迥多次较量过的老将,尉迟迥倒霉,淳于量当然高兴。

虽然淳于量知道萧世廉和李荩忱都是萧摩诃的人,而正是萧摩诃在吴明彻的大力栽培和提拔之下,成为不折不扣的南陈军方第一人。

而在吴明彻之前,这个位置本来就是淳于量的,结果因为吴明彻抢下淳于量的任务,率军北伐成功,这个位置方才落入吴明彻手中,现在又转而落入萧摩诃手中,和淳于量再无关系。

不过淳于量并没有因为对萧摩诃多少有的嫉妒和不满而就对李荩忱和萧世廉有偏见,作为一个沙场征战多年的老将,他还是能够拿捏清楚公私的,当初吴明彻抢下了淳于量的位置,统军进攻淮南,淳于量虽然对此多有不满,不过还是让自己在前线为将的儿子们全力配合,确保了吴明彻侧翼的安全。

这一次也是这个道理,面对从章山郡发过来的求援信,淳于量并没有任何的犹豫:

“随州还需要多久才能拿下来?”

第二百四十二章 效死而已

“回将军,随州城中的守军并不多,总共只有两三千人,咱们只要加紧攻打,两天之内肯定就能够拿下来,”一名将领急忙说道,“如果不是城中还有不少”

“这些老夫不想知道。”淳于量直接打断了他的话,虽然这是自己的亲信将领,但是他也没有丝毫留情面的意思,“老夫只能给你一天的时间,一天之内必须要拿下随州,十二个时辰之后的这个时候,老夫要站在随州的城门上!”

周围的将领们都怔了一下,面带错愕的神色,老将军之前曾经明确的说过,他们只是作为偏师中的偏师进攻一下随州沿线,对襄阳的守军起牵制作用,甚至拿不拿的下来随州都没有太大的区别,怎么现在突然着急起来了?

因为那从章山郡发过来的求援信?

“将军,这”那名将领有些为难的想要解释。

而淳于量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怎么,你做不到?”

一边说着,淳于量手按佩剑径直向前走:“如果你做不到,那老夫就亲自率众攻城!”

“将军,末将定不辱使命!”那将领急忙答应,作为淳于量的亲信将领,老将军的身体状况他可是清楚,更何况以老将军的年龄,就算是身体没有问题,也不可能让他亲自率众攻城,那样的话到时候别说怎么和朝廷交代,大家的脸又要往哪里放?

“将军,这随州真的重要么,我们为什么突然要加紧进攻?”另外胆子比较大的将领忍不住开口问道,要知道之前淳于量可是口口声声说过,随州可拿下、可不拿下,但是现在突然转变主意,多少让大家觉得匪夷所思。

更何况将领们也都是久在这随郢之地驻扎的了,对于这周围的情况都算是清楚,西南侧的随州和西北侧的析州等地共同构成了襄阳城的门户,而如果不是为了进攻襄阳,拿下来这门户似乎也没有太大的作用。

而以淳于量现在手中的兵力,进攻襄阳未免痴心妄想。

“拿下随州,以偏师北抵顺州,然后主力随老夫渡涢水,向北压迫樊城,向西压迫武泉郡,威慑尉迟迥的侧翼,甚至直接切断他的后路!”淳于量显然也没有再打算掩饰自己的打算,“这顺州一带的守军并不多,而且有淮南驻军的牵制,王轨恐怕也无法脱身救援,只要能够监视就好,老夫需要的,是让尉迟迥感到无法撤兵的恐惧!”

将领们下意识的看向一名亲卫适时摊开的舆图,顿时忍不住轻吸一口凉气。

武泉郡是襄阳的门户,扼守从襄阳南下章山郡的道路,换句话说,当尉迟迥的大军兵临章山郡城下的时候,武泉郡就是他最重要的后路,一旦攻占了武泉郡,就等于彻底切断了襄阳和章山郡之间的联系,从另一种程度上来讲,也等于直接将尉迟迥的大军变成了和江陵守军一样的孤军。

甚至江陵守军尚且还有江陵这等天下数一数二的坚城可以作为依凭,而尉迟迥到时候只能在旷野中和南陈大军决战。

因此这折而向西进攻武泉郡,和现在在随州这等襄阳的边缘门户处小打小闹可是有着天壤之别,按理说这不应该是偏师,而是彻头彻尾的主力应该干的活计。

之前这些将领们多少都对于让他们做偏师有意见,不过做偏师虽然获得的功劳少,不过也乐得清闲,至少不用和李荩忱、萧世廉或者其余进攻江陵城的将领那样刀头舔血。

然而现在老将军竟然一反常态,转而非得要参与到这一场大战中,在很多将领们看来,这不是自讨苦吃么。

守卫随州的这些北周地方士卒,和尉迟迥麾下的那些精锐,岂可同日而语,对付尉迟迥可远比在这里骚扰北周的边境来的危险,稍有不慎可就是全军覆没啊。

更何况老将军年事已高,又已经坐到了征西大将军的位置上,虽然还比不上司空吴明彻和现在实际上统率南陈大军的萧摩诃,但是谁提起淳于量的名字,不也得带着些尊重?老将军这不缺功勋也不缺名声的,何必要带着一支偏师如此犯险?

似乎察觉到周围疑惑的目光,淳于量冷声说道:“现在整个江陵战局已经到了最胶着的时候,能不能拿下江陵,已经不在于江陵城中还有多少守军和存粮,而在于能不能挡住从北方来的援兵,使得江陵城中再无抵抗的斗志。”

顿了一下,淳于量叹息说道:“九年之前就是因为南下的北周蛮夷,我们铩羽而归,难道九年之后,老夫还要眼睁睁看着咱们大陈重蹈覆辙?老夫所能做的,也就只有旁敲侧击,尽一份绵薄之力罢了。”

听到老将军如此一说,将领们顿时都露出惭愧的神色,他们尚且年轻,按理说应该是拼搏沙场、勇往直前的年岁,这为国尽忠的觉悟可不能还没有一个老将军高!

而淳于量不等于其余将领开口,感慨说道:“更何况老夫年长,已经没有太多的需求和追求,但是你们还不同,你们大多数都是跟在老夫身边时间不短了的,老夫不能坐视不管。这江陵一战现在虽然胶着,但是至少萧岿已经落入我们手中,接下来只要能拿下江陵,必然是彪炳史册的功勋,这样的功勋肯定回落在每一个参与人的头上。”

将领们下意识的对视一眼,淳于量的意思他们都明白,南陈想要这西梁之地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当年吴明彻拿下淮南的时候,陈顼大赏众军的场面他们还记得,这如果拿下了西梁,不但是开疆拓土,而且还是一雪前耻,双重的功劳和意义足够让陈顼给所有参与到这一场大战中的将领不菲的奖励。

更重要的是随着吴明彻、淳于量等老将的逐渐退出,现在南陈军中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因此陈顼很有可能借着这一次机会超拔一些崭露头角的将领。

单单是这一点,就足够让所有人眼热。

而更让将领们感动的是,老将军不惜以自己的名声和性命冒险,竟然有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他们考虑,这让大家在愈发羞愧的同时,对于老将军也更加敬佩。

老将军有命,大家不过效死而已。

第二百四十三章 八百里加急

淳于量并没有在意周围将领们的目光,他为了他们考虑固然是真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淳于量也未尝没有为自己考虑。

一来这荆湖战局无疑已经牵动整个南陈朝野的神经,谁都不可能忽略或者跳过这如火如荼的大战,因此这也就意味着不只是这随州城下或者江陵城下的一道道目光注视着战局,建康府中的帝王将相们也在翘首以待。

因此淳于量不用想也知道,当章山郡只有区区三千守军,而他们要面对的敌人十倍于己的时候,建康府中那位天子会下达怎样的命令,更不要说那李荩忱和萧世廉两个年轻人本来就是吴明彻府上常客,因此与其等着朝廷的旨意到达之后再迟迟进兵,还不如现在先出手,既能够给陛下留下一个好印象,也能够来得及抢占先机。

等到消息传到建康府,圣旨再传回来,那黄花菜都凉了,淳于量只负责给章山郡守军收尸便是。

二来淳于量可以不为自己考虑,却不得不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考虑。淳于家本来就人丁稀薄,算不得什么大世家,在淳于量之前不过只是一个只是刚刚能够在京城之中有立锥之地的普通家族罢了,随着淳于量的一步步崛起,淳于家方才有了今日的规模。

而整个淳于家的顶梁柱到现在依旧还是年迈的淳于量,他的几个子孙之中也就只有六儿子淳于岑还算有些能力,因为之前吴明彻北伐的时候曾经作为偏师牵制了敌人一部主力而立下功勋,其余的子孙真的都可以说烂泥扶不上墙,所以淳于量也没有多指望他们。

因此这一战他所为的不是自己的功勋,而是自己这些年栽培的这些将领以及还在淮南的儿子淳于岑。毕竟淳于量的功勋和官职都已经到了顶峰,一旦他还有所建树,按照惯例这些封赏自然就会落在他的部将以及子嗣身上。

到时候这些自己栽培的将领们得到提拔,自己的儿子获得封赏,淳于家方才能够继续支撑甚至发扬光大。

这是淳于量身为一个世家的家主必须要考虑以及承担的责任。

抬头看向前方不远处正被战火笼罩的城池,淳于量深深吸了一口气。刚才他的命令下达之后,原本只是试探性进攻的军队已经全力以赴,一面面将旗舞动着冲在最前面,受到淳于量刺激的年轻将领们挽着袖子、挥动兵刃大声吼叫、带头冲锋。

首节 上一节 168/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