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69节

而那之前看似牢不可破的随州城,转瞬之间就快成了狼群嘴边瑟瑟发抖的羔羊。

这随州城中有两千多守军,面对淳于量这一万多人的进攻尚且支撑不到第三天,不知道那李荩忱和萧世廉,到底是以怎样的勇气横在章山郡,又不知道他们能够支撑多久?

淳于量并没有看随州的战事,那随州城不过是他的囊中之物罢了,老人只是面向西方章山郡的方向,喃喃自语:

“老夫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若是你们还有本事留着性命活到这一场大战后,老夫倒是很有兴趣和你们见见面。”

建康府,皇宫御书房。

“生擒萧岿?!”看着着急入宫、一头大汗的吴明彻,陈顼的神情一变再变,手微微颤抖着伸出来拿起来那一份吴明彻亲自送过来的八百里加急快报。

这只有薄薄一张纸的快报,经过日行八百里的长途跋涉,送到陈顼的案头上,不知道累坏了多少人、累死了多少马。或许是因为这些人的汗水,又或许是因为那千里之外战场上每一个搏命厮杀的身影,让这一份单薄的快报落在陈顼的手中,重若千钧。

吴明彻一边喘息着,一边点了点头,而一旁的乐昌公主从宦官手中接过来一杯茶递给吴明彻,微微一笑,转身退到阴影之中。

虽然不知道这有些许日子未曾出现的公主殿下,为什么又来到了这御书房,不过现在吴明彻关注的并不是这个。陈顼手中那一份情报已经足够吸引他全部的注意。

“生擒萧岿,生擒萧岿”陈顼喃喃念叨着,激动的来回踱步,“好,干得好,干得漂亮!”

九年之前萧岿出逃,按理说南陈也有绕开江陵城直扑纪南的可能,然而当时吴明彻太谨慎了,向北方派出的哨骑都集中在东北襄阳方向上,并没有在意西北方向、近在咫尺的纪南城,因此等南陈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为时太晚,滚滚如浪潮而来的北周铁骑,让吴明彻面对物却不得不饮恨而归。

这一次萧岿故技重施,以为能够利用这种灯下黑的方式从南陈的手中再一次保住性命,然而他的一切终究被看穿,从天而降的南陈军队将萧岿和大半数的西梁皇室来了个包圆。

九年前的那一场大战,在前线指挥的是吴明彻,而就在后方巴陵坐镇的便是当时的摄政王陈顼,这一场大战中放任萧岿在眼皮子底下躲了那么久,是吴明彻的遗憾,又何尝不是陈顼的遗憾?

陈顼重新拿起来快报,逐行阅读着上面的每一个字,喃喃说道:“裴子烈、萧世廉、李荩忱很好,这三个年轻人很好,一招奇兵,打出了我大陈的威风!”

吴明彻微微一笑:“这三个年轻人上一次在吕梁之战中就曾经出谋划策、率军冲锋,功勋颇多,这一次再立新功,的确值得称赞。”

而一直默默不语的乐昌公主也听到这三个自家父皇不断重复的名字,在心中细细咀嚼着。而最出乎意料,却又在她能理解之中的,恐怕就是“李荩忱”这三个字了。

那个没有一丝半点儿世家公子哥油头粉面样子的年轻人,他潇洒大气的诗词、稳重甚至带着隐忍的性格虽然已经有许久未曾见面,甚至听到这个名字,乐昌此时依旧有些恍惚。

果然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江陵一战,给了他远比在这压抑沉闷的京城之中更好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天地,让他得以一飞冲天。

陈顼的脸涨得通红,如果再年轻十岁二十岁,陈顼恐怕已经按捺不住激动,提着剑就冲出去召集军队,杀奔前线了。

“拿下萧岿之后呢?”陈顼紧跟着翻动战报,“他们北上章山郡?”

吴明彻此时脸上的笑意也收敛起来,凝重的点了点头:“不光是北上章山郡抵挡尉迟迥,而且他们只有三千人”89

第二百四十四章 皆动

“什么?!”陈顼将战报重重的拍在桌子上,“前线的军队都去哪儿了?!”

自己以倾国之力支持萧摩诃,他就只抽调出来了三千人北上封堵章山郡这个至关重要的节点?

而乐昌古井不波的俏脸上也露出一丝诧异,旋即秀眉微蹙,心不知不觉得跳的更快了,让她下意识的伸手拿起来旁边桌子上的茶杯,双手捧住,也只有杯壁上传来的温度方才能让她静下心来。

吴明彻作为司空,主管军事,显然对于这方面知道的细节更多,当即沉声说道:“现在前线征西大将军淳于量正进攻随州,平北将军任忠正进攻沔阳,而其余各军则顿兵江陵城下,每少一兵一卒都有可能拖延攻破江陵城的日期,因此臣想左卫将军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不得已?”陈顼哼了一声,却并没有多说。

作为一个在沙场上征战长大的帝王,他也清楚自己终究不是在前线,对于前线的情况之了解比不上萧摩诃,说不定真的如吴明彻所言,萧摩诃也有一些困难,或者已经施以援手,只是消息还没有传过来。

径直快步走到舆图边,陈顼沉声说道:“无论如何,能够抓获萧岿,终究是大功一件,不过现在前线混乱,各军卖命,若是贸然只赏赐其中几人,难免会引起其余各部不满,所以传旨前线,此三人的功劳先记着,朕不会忘的,也督促其余各部加紧进攻,不要给西梁喘息之机。”

吴明彻急忙一拱手:“臣遵旨。”

“还有,”陈顼话锋一转,“我们在淮南还有多少兵马?”

“陛下的意思是”吴明彻诧异的抬起头。

陈顼冷声说道:“集中淮南兵力,在淮西方向上向淮川郡、汝南郡牵制进攻,无须真的拿下多少城池,但是务必要摆出西向增援随州的态势,让襄阳守军不敢继续增兵,也减缓随州那边的压力。”

“诺!”吴明彻郑重一颔首。现在整个南陈已经投入了十足十的力道,随着陈顼这一道旨意下来,甚至一直处于守势的淮南守军都要冒险牵制进攻,至于能不能拿下江陵,解除这个多年的心腹之患,就前线的了。

萧摩诃、裴子烈、李荩忱在吕梁的时候你们没有让某失望,希望这一次也不要辜负某的期望、不要辜负陛下和整个大陈的嘱托。

现在吴明彻身在建康府,对于荆州也只是鞭长莫及,他现在所能够帮忙的,也就只有淮南了:“对了,陛下,淮南战事应该交给谁来负责?”

陈顼怔了一下,这才想起来南陈在淮南和之前有一员大将统筹不一样,现在是樊猛、陆子才和吴明彻的儿子吴惠觉分别统率本部兵马坐镇三个方向。

不过他并没有着急下决断,而是微笑着看向吴明彻:“不知道司空以为如何?”

吴明彻皱了皱眉,没有想到这个包袱竟然又被陈顼给甩过来了。要知道淮南能够有现在的平衡,实在是耗费了吴明彻不少功夫,而事实证明陆子才和吴惠觉也没有让吴明彻失望,至少现在他们能够维持属于他们麾下的防线,在向北和王轨分庭抗礼的同时,向西隔断梁郡樊猛和扬州刺史之间的联系以及互相利用的可能。

而现在这个问题又重新摆到了台面上,淮南不动还好,淮南一动,至少得有一个大将率军出征,这样一来淮南诡异而巧妙的权力平衡无疑就会被打破。

如果让陆子才或者吴惠觉率军出征的话,他们原本管辖的地盘就得有一部分落在樊猛手中,而甚至还会有一部分落在扬州刺史手中,到时候扬州刺史手中的力量自然就会再一次扩大。

这个在上一次的浪潮之中蛰伏下来的二皇子,会不会再一次蠢蠢欲动?而吴明彻很清楚,现在正是太子东宫这边最为虚弱的时候,在臣上面,也就只有东宫属臣还在,其余大多数在朝堂上偏向于东宫的官员都在前线等待接收新的州府或者帮忙转运粮食和器械,根本就不在朝中。

至于武官方面,更是不用说,现在在这建康府,也就只有右卫将军毛喜麾下的军队尚且可以为东宫的依凭。

说一句不好听的,如果现在陈叔陵骤然发难,别说是陈叔宝未来的皇位还有没有,甚至就连陈顼都得掂量掂量了。

因此无论是陈顼还是吴明彻,都清楚不能再给扬州刺史一丝一毫壮大的机会,否则到时候他们京城之中的这些人就得开始坐立不安了,不过显然陈顼并不想做背负这个“罪名”,所以这个坏人还得吴明彻来做。

吴明彻咬了咬牙,现在的他又哪里还有别的选择,反正他身上东宫的标记都已经没有办法洗掉了,倒不如一条路走到黑。

老头子本来就是打算解甲归田的主儿,难道还怕你个陈叔陵?

当即吴明彻沉声说道:“依臣看来,现在江陵战局吃紧,拖延不得,应当择取距离淮西最近的将领和军队,因此驻扎在梁郡的樊将军是不二人选,另外樊将军麾下的兵马当年曾经多次追随老臣作战,老臣对之颇为了解,可以称之为精兵悍将,因此老臣敢肯定,樊将军能够完成牵制的任务。”

陈顼眉毛一挑,连连点头:“好,那就樊猛!”

首节 上一节 169/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