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754节

李荩忱的惊讶,是在于运河的开通以及这些年潜心推动工商业的发展,竟然这么快就让自己看到了曙光。眼前的这座钟离城,的确已经有了历史上京杭大运河沿线重镇,诸如扬州、济宁、临清这般的繁荣场景了,意味着这个时代的人们也已经意识到了商贸发展的重要性并且愿意在这上面有所努力。

眼前的这些集市、码头,还有货物的装卸、储存和贸易,背后并没有多少李荩忱一力推动的影子。陛下日理万机,当然不可能注意到运河沿岸一个城镇的建设,他顶多就是说一说,在运河沿岸可以挑选几座城池作为货物中转之处罢了,至于挑选的是哪里、挑选出来之后又应该怎么办,抱歉,陛下是没有这个精力在乎这些事的,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而事实证明,负责营建钟离城以及其他运河沿岸城镇的工部和商部以及地方州府并没有让自己失望。

大汉拿下北方的时间到底不算是非常长,所以现在只是把北方纳入大汉的商贸网络了而已,所以北方的商贸发展至少到现在是没有办法和南方相比的。北方的人口虽然相比于南方已然还占据优势,但是市场的开拓总归是需要时间,没有一两年以上的潜心耕耘,恐怕就连北方的一些重要州府都没有办法和南方一个普通城镇相比。

不说别的,单单是眼前的这个钟离城,曾经在南陈的版图上也就是一个普通城镇罢了,如果不是因为其军事意义上的重要性,恐怕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会听到这个地名。

可是现在钟离城的繁华,相比于北方冀州、青州等地的州府也不遑多让。

这说明至少这个时代已经有一群人认识到了借助运河能够进行怎样的发展,已经明白通过推动工商业的进步能够为国家也为自己创造怎样的财富。

李荩忱曾经辛苦播下的种子,这个时候,不只是生根发芽,甚至还已经逐渐成长为一棵小树苗,伴随着大汉这一棵参天大树一起成长。

荒野上的一棵树是不可能独自成活的。

只有一片树林,才能一起面对风雨。

在接受了一群钟离城官吏和商贾们的觐见之后,李荩忱又带着群臣巡视了一圈钟离城的集市还有码头,一路上也不知道多少百姓参拜他们的皇帝陛下,“万岁”之声山呼海啸,震撼寰宇。

万岁,在这个时代还不是皇帝的专属。但是当看到那些百姓的目光之中满满的都是崇拜甚至是虔诚的时候,当看到钟离城这几乎不敢想象的繁华景象之后,跟在陛下身边的群臣,甚至在心中忍不住感慨,这普天之下,真正能够当得起“万岁”这两个字的,恐怕就只有陛下了。

因为只有陛下所做的这些事,才是真正改变了整个时代的事。相比之下,每一个人引以为傲的那些功劳,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怕是连陛下的万分之一都没有。

而假如让此时正笑嘻嘻的和外面的百姓们打招呼,丝毫没有一点儿皇帝陛下应该有的威严模样的李荩忱,知道群臣们是什么样的想法,恐怕只会在心中感慨一下:朕真正做的,实际上不过只是提出了一些大概的想法,各行各业,社会的每个方面,朕都略微指点了指点。

真正把这个时代推动着向前走,并且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实际上是你们。

每个人所做的只是可能微乎其微、并不会影响到社会运转哪怕是一瞬的工作,但是当所有人的工作、所有人的努力加在一起的时候,这一切自然就变得不同。

时代因之而发展,国家因之而强盛。

所以真正当得起这万岁之称呼,真正受得了这万民之山呼的,不只是李荩忱,还有在场的每一个人,甚至是百姓们自己。

因为今日钟离之繁荣,也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用汗水换来的,李荩忱不过是给了他们一个机会罢了。

没有努力,还是白搭。

在场的每一个人,在李荩忱看来,都经得起后世的敬仰。

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是一个自己一手缔造的、回荡着进取和拼搏的时代。

是个好时候啊!

李荩忱脸上的笑容更盛。

百姓们更是齐齐欢呼。

第二三三五章 君臣“离心”

在大汉百姓们的心中,皇帝陛下有很多的形象。

陛下以武开国,自从起兵巴蜀之后,战北周、战西北、入江南、下南洋、北伐,再到现在的暴打吐谷浑、震慑四方,可以说嘴上一直喊着“天下太平”口号的皇帝陛下,实际上一直在用拳头“以理服人”,大汉今日的疆域,都是陛下带着大汉子弟用鲜血和牺牲打下来的。

所以陛下出现最多的就是军神一样的形象。尤其是陛下还喜欢御驾亲征,更是让这种形象深入人心。而实际上跟在陛下身边的人都很清楚,这位皇帝陛下虽然是个指挥打仗的好手,但是实际上在大汉的将领们都成长起来并且可以独当一面之后,便几乎很少插手战事的直接指挥,每一次御驾亲征,更多的是扮演一个吉祥物的身份。

嗯,可能古往今来,这种主动当吉祥物的皇帝也不多。

除此之外,陛下在百姓们心中的形象,可能更多的是锐意进取,说好听点是这样,在一些人的口中,则是离经叛道。

毕竟他所做的这些,几乎和历朝历代格格不入。

找不到参考,大家也不好直接说他做的不对,尤其是现在他做的这些正逐渐的为大家带来肉眼都能看到的好处,因此说不对都有点儿底气不足了,因此“离经叛道”也变成了那些对朝廷不满的人最后的一点儿说辞。

这样的说辞显然是没有什么说服力的。

当今陛下,离的是什么经?叛的是什么道?其实大家也都说不清楚,顶多也就还是牵强附会,说一说他不遵守祖宗礼法之类的。

可是李荩忱除了做事随意了一些之外,的确没有什么大毛病在。

尤其是还有同行衬托。

谁说陛下离经叛道的?陛下不介意请他们去拜访一下宇赟和陈叔宝,让你们看看什么是真正的离经叛道。而且南北朝这么多朝代,离经叛道的君主多了去了,陛下这种,根本排不上好。

正是因为这些正面和负面的说法交错,才让李荩忱的形象变得有些复杂。他是一些人口中战无不胜的战神,他是一些人口中积极进取的明君,他是一些人口中总有新奇思路的神仙这些人基本都是工部或者商部的,陛下随口一言就经常让他们惊为天人,他还是一些人口中的胡作非为,是一些人口中的穷兵黩武

说法不同,形象不同,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大汉的陛下到底是怎样的一位皇帝了,只能说至少从他现在的所作所为来看,他虽然喜好对外征战,喜好一些新奇的东西,但是至少当得起“明君”这个赞美,不然的话百姓们也不会心甘情愿的山呼“万岁”。

当今日真正见到李荩忱,见到那个含笑和大家打招呼的身影时候,百姓们心中所塑造的种种陛下的形象几乎轰然倒塌。

这个看上去三十岁左右的男子,不是很英俊吧,但是一双剑眉自带着三分杀气,可是脸上的笑容又是那么的和蔼可亲,没有一点儿严肃,不端任何架子,与其说这是君上,不如说是哪个邻家大哥哥。

招招手,就像是在招呼自己的兄弟姊妹们。

在形象短暂的崩塌之后,百姓们心中对陛下的好感几乎是很快就溢了出来。

如此和善亲民的皇帝陛下,怎么可能是有些小人嘴中所说、所猜忌的那样!

古往今来,帝王,甚至是皇室宗亲,都在努力维持自己的权威,能耍威风的地方绝对要耍威风,走南闯北的商贾们是见过皇家阵仗的,甚至不只是见过一国之阵仗。

低垂的帘幕,华丽的马车,前呼后拥,恶仆开路。

这才是皇室的形象。

首节 上一节 1754/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