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448节

耕战是国家之根本,作战的时候确实是在比拼谁的兵力多、谁的粮草多,但是李荩忱更清楚,当器械和技术更为发达的时候,确实可以弥补人数和粮食上的不足,这也是李荩忱现在想要和北周或者南陈分庭抗礼的唯一的选择。

毕竟南陈和北周立国已经这么多年,要说没有一点儿积攒,李荩忱当然不信,但是李荩忱又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弥补这差距。

看着快步迎出来的欧阳莫,李荩忱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想到第一次见到欧阳莫的时候,这个将作监出身的大匠对于未来很是担忧,对于自己的选择更是犹豫和疑惑。

可是现在欧阳莫的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笑容,原本习惯披散下来的头发整齐的收拢,整个人腰杆挺得笔直,仿佛年轻了很多,从上到下充满了斗志,整个人就像是换了一个人。

李荩忱随手将马缰递给身后的李平:“欧阳先生,现在工程的建设进行的怎么样了?”

欧阳莫微笑着说道:“启禀将军,在十天之内,第一座工坊就可以建造起来了,而在两个月之内,我敢保证十座工坊可以拔地而起,再加上南部郡那边的工坊,供给大军戍守和征战已经差不多了,只是属下有一个疑惑,这工坊建造起来不假,可是人手······”

说着说着,欧阳莫的脸色已经变得严肃,这才是他一直最担心的问题,实际上之前在南部郡的时候,欧阳莫就已经发现过这个问题,只不过当时南部郡的工坊规模很小,随着李荩忱送来不少战俘可以作为几乎免费的劳动力,工坊才能正常的运转下去。

可是现在李荩忱建造起来的这一大片工坊,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不是当时南部郡的那一点儿工坊能够相比的,所以欧阳墨肯定会担心劳动力的问题。

如果到时候没有办法保证这么多工坊都正常运营的话,那此时修建起来岂不是很浪费。

李荩忱沉声说道:“工坊的修建还要继续,资金这边你不用担心,至于人手,现在还在春耕的抢救之中,多少有些捉襟见肘,这个也不用担心,可以先放缓修建的速度,而春耕结束之后,到夏收还有一段时间,某会安排地方官员配合招募小工,而等过了夏收,整个冬季都可以招募人手,这个尽可以放心。”

欧阳莫微微颔首,这确实也是现在能够想到的唯一办法。反正在秋收之后,大多数的百姓也都无事可做,如果能够给予他们一定的报酬,他们肯定愿意过来做工。

李荩忱紧接着吩咐一句:“农耕固然非常重要,但是这些工坊的建设同样不容忽视,某将这工坊交给你,不要让某失望,也无须在任何需要的方面上向别人让步,如果和地方上有什么矛盾,可以直接告诉某,这里距离蜀郡可不算远呢。”

欧阳莫急忙点头,旋即苦笑着说道:“将军说到这个,属下实际上正好有一件事不知道讲不当讲。”

“说!”李荩忱瞥了他一眼。

而欧阳莫沉声说道:“这些工坊建造在山边,虽然大多数的地方、包括住宿的楼舍都在山上,但是终究占据了不少土地,因此属下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听到传闻······”

李荩忱怔了一下,旋即明白欧阳莫的意思,在古人的心中,“士农工商”依次排列,工匠的身份地位在“农”之下,也就比社会底层的商人好一些。

华夏民族一向安土重迁,而耕战又是国家的根基,所以看重农业而不看重需要四处走动的工匠和商人也在情理之中,对此李荩忱并没有什么好批判的,毕竟这本来就是一个大陆文明应该呈现出来的状态,尤其是很多情况下还会出现灾荒,更是让粮食的存在显得非常重要,使得华夏民族对于农业的倚重一直持续数千年。

第六百二十三章 科技兴国

但是在李荩忱这里,这种现状当然应该有所变化,李荩忱当然很清楚农业的重要性,但是他更清楚此时着重发展工业会给自己带来多少好处,哪怕是这种工业根本无法和后世的工业相提并论。

科技兴国是,说得简单,但是做起来没有那么简单。

李荩忱这一次建立起来的工坊选择在了蜀郡南方的群山边缘,整个工坊区域依山而建,一直延伸到山中,这样一来可以方便的就地取材,二来也不至于占用太多的农业用地。可是即使是如此,延伸到山下的工坊还是占据了将近百亩的土地,毕竟一些大型器械是很难在山上组装的,安置在山下也在情理之中。

当即李荩忱看向身后快步赶上来的唐正良,这个曾经的巴郡太守现在已经调任蜀郡太守,也算是右迁,毕竟蜀郡才是整个巴蜀的核心,蜀郡太守和巴郡太守虽然都是太守,但是在地位上就是有差距。唐正良当然也没有奢望能够一步登天,这样的变动就已经足以让他满意。

当然唐正良跟着李荩忱东奔西跑的劳碌命却是从来没有变过。

不过对此唐正良并没有怨言,只有这样将每一寸土地都踩过的上司才是他心目中理想的上司。

“临邛郡(今邛崃)本地的官员都打过招呼了么?”李荩忱低声问道。

唐正良急忙颔首:“早上就已经吩咐过了,欧阳先生说的之前确实是出现过,本地官员也曾经向属下反映过这个问题,属下让他们坚定立场,疏导舆论,现在将军亲自赶过来视察,想必他们更能清楚此间的利害,以后自然会更注意。”

唐正良说的情况李荩忱很清楚,因为他知道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想要一时半会儿的就有所改变是很难的,尤其是现在工坊草创,甚至都没有办法带来什么好处,周围的百姓甚至官员们心中存在疑惑和不满都在情理之中。

甚至李荩忱都没有办法保证唐正良等自己身边的官员没有这样的疑惑。真正想要将这一切改变,还得需要一段时间。

李荩忱微微颔首,旋即快步走入工坊之中,欧阳莫和唐正良不知道李荩忱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能快步跟上。

一名名正在劳作的丁壮和工匠都看到了快步走进来的李荩忱,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没有见过李荩忱,但是一看这个年轻人的衣着打扮,再看自家大匠欧阳莫跟在后面恭恭敬敬的态度,自然而然就知道前来的是谁。

镇西将军李荩忱,这个一手打下了巴蜀,创造了奇迹的年轻人,就出现在他们的眼前。

就在这个时候,工坊的中间突然传来敲锣的声音,工匠和丁壮们放下了手中的家伙,不过这一次他们并没有着急聚拢过去。这锣声是开饭的意思,现在已经到了正午饭点,只不过李荩忱还有欧阳莫等人此时也站在工坊的中央空地上。

一个个棚子搭了起来,热气腾腾的大锅饭端出来,几名火头军正紧张地忙碌着,丝毫没有注意到身后有人走过来。

“开饭了!”一名胖厨子大声吆喝着,不过下一刻他就看到了不远处的李荩忱和欧阳莫等人,一时间竟然说不出话来。

而李荩忱快步走上来,笑着说道:“某这从蜀郡一路赶过来,肚子早就饿的咕咕叫了,在这里蹭一顿饭可好?”

胖厨子的手哆嗦了一下,急忙连连点头,而李荩忱很自然的拿起来一个盘子排队,同时回头说道:“开饭了,都不来吃饭么?”

那些还有些迟疑的工匠和丁壮们顿时呼啦啦的涌上来,而李平等亲卫着急的想要保护住李荩忱,李荩忱却伸手让他们退下,看着走到自己身后略微有些局促的一名年轻工匠:“这里吃的还好,住的还算习惯么?”

那年轻工匠脸已经涨得通红,他是欧阳莫的学徒,当初入蜀的时候曾经在楼船上远远的见过一眼李荩忱,可以说这个以一己之力平定巴蜀的年轻将军是所有这一辈年轻人的偶像和榜样,而此时李荩忱就站在他的身前,带着亲切的语气,让这年轻工匠觉得自己真的是祖坟上冒青烟了,一时间说话都已经结结巴巴:

“吃得好,住,住的舒服,将军放心!”

李荩忱哈哈大笑:“这就好,某还指望着未来依靠你们支撑起一片天空,如果你们受了什么委屈,某心中可是过意不去啊!”

一边说着,李荩忱一边走上前,热气腾腾的猪肉炖菜浇在碗里,而几名火头军同样激动的看着自家将军,李荩忱闻了闻香味,冲着他们比了一个很棒的手势。

一名名工匠和丁壮打了饭散开来,而唐正良和欧阳莫也一人端了一碗,坐在李荩忱身边,欧阳莫显然早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吃的唏哩呼噜,而唐正良尚且保持着世家子弟的最后一点儿架子,不过显然这热腾腾、香喷喷的猪肉炖菜对他也很有诱惑力。

李荩忱很快就把饭吃完了,这猪肉炖菜终究是菜多肉少,不过在这个战乱的时代,能够见到肉片就已经很不错了。随手将碗放下,李荩忱站起来环顾四周,不少工匠和丁壮们都已经吃完了,李荩忱当即朗声说道:“弟兄们,某今天来到这里,看你们干的热火朝天、看你们吃的很好,某很开心!”

李荩忱洪亮的声音拔地而起,一道道目光顿时汇聚在了他的身上。而李荩忱一挥手:“你们脚下现在踩着的土地,将在一年之内建造成为巴蜀最大的工坊,从这个工坊之中生产的农业器械将可以满足整个巴蜀的农耕需要;从这个工坊中生产的箭矢刀枪,将可以让十万大军横扫天下;从这个工坊中制造出来的攻城器具,可以让天下任何一座坚城都无法阻挡我们的兵锋!”

一名名工匠激动的看着李荩忱,他们知道李荩忱所言非虚,他们知道李荩忱给他们描绘了最理想却又正在逐步实现的未来。

李荩忱跺了跺脚,朗声说道:“你们没有什么好自卑的,你们也没有什么好后悔的,你们今天抛洒出的汗水,下的力气,都是为了一起支撑起来我们头顶上的这片天穹!所以——”

第六百二十四章 重点

李荩忱的声音更高:“诸位,把这工坊搭建起来,让它好好的运转起来,支撑起我们的未来,在之后,某会给你们更广阔的天地,某会带着你们,让你们的足迹遍布整个天下!”

无数的工匠霍然起身,无数的壮丁挺直了腰杆。

他们不管李荩忱的承诺到底是真是假,至少现在李荩忱给了他们承诺,给他们勾画出来一个美好的蓝图,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足够了。

首节 上一节 448/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