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449节

而唐正良和欧阳莫等人则目光炯炯的看着李荩忱,李荩忱虽然至始至终都没有明确说出来自己要“得到”这个天下的话,但是他的野心和雄心已经没有丝毫的遮掩。

欧阳莫攥紧拳头,很是激动,因为他知道眼前的这位上官比他之前见到的任何一个官员都要重视工业的发展和建设。

唐正良则若有所思,李荩忱不仅仅表示了自己的万丈雄心,而且也在明显的告诉所有人,他很重视工业,甚至在未来这些器械制造行业很有可能发展到和农业同样重要的位置。

唐正良暂时还不清楚李荩忱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但是现在李荩忱已经表态了,他必须得慎重考虑这个问题,至少对于李荩忱展现出来的态度,唐正良需要表示赞同或者反对,而且峡江唐氏之后是不是需要选派更多的人前来工坊学习?

一时间唐正良和欧阳莫各怀心思,而李荩忱低声和几名工匠聊了几句,便转身走过来:“欧阳先生,已经建好的地方在哪一边,我们先过去看看吧。”

欧阳莫急忙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现在工坊已经建成了半座,按理说可以开始生产弓弩刀剑等,但是现在工坊的人手不够,属下觉得应该将其余的工坊先搭建起来。”

“欧阳先生,此事无须着急,某想要的是一个能够长久而平稳运行的工坊,如果单纯为了这一时半会儿的东西而使得这工坊粗制滥造,那么以后肯定要出大问题的。”李荩忱果断的说道,“另外一些大型器械的搭建还算顺利么?”

欧阳莫微微颔首:“属下从建康府过来的时候曾经携带不少图纸,之前在南部郡的时候就曾经按照图纸搭建了床子弩和投石机的工坊,只不过还有一些生产打造水车等的工坊,一来构筑物比较大,二来一时半会儿还不是急需的,所以就没有尝试,现在总算可以将这些工坊变成现实了。”

李荩忱点了点头,而欧阳莫激动的说道:“将军或许不知,这些图纸积攒在府库之中,很多都已经落满了灰尘,纸张也发黄变得脆弱不堪,属下当时只是抱着些许期望甚至是奢望将它们拿了出来,没有想到有一天这些东西可以变为现实。”

李荩忱伸手拍了拍欧阳莫的肩膀:“欧阳先生的心意某能够理解,你看,这一片天地、这一片大山,都可以让你放手施为,但是某需要看到成果,欧阳先生明白么?”

欧阳莫郑重的拍了拍胸口:“将军放心,我就算是把这一条命搭上,也要把这图纸变成现实,让咱们工坊生产出来的兵刃和器械帮助将军征战天下,也帮助百姓们安居乐业。”

李荩忱脸上的笑容收敛,正色说道:“欧阳先生此话之诚意某清楚,但是欧阳先生也要保重身体,没有了工坊我们可以继续造,但是如果没有了欧阳先生,让某看这那些图纸也只有头疼的份啊。”

实际上李荩忱这话说得多少也有些夸张,虽然李荩忱是文科生出身,但是毕竟还是有理工的底子的,看一看这个时代简易的图纸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尤其是他在前世做的就是仓库管理员,对于这种器械和图纸最是熟悉不过。

所谓没有吃过猪肉,但是见过猪跑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李荩忱这话被欧阳莫听在耳朵中,自然就很受用。李荩忱的尊重和信任当然让他斗志昂扬。而李荩忱沉声说道:“欧阳先生,任重而道远,现在工坊就能够生产一些大型的弓弩和投石机,而在以后,更应该增加一些创新和研发新的器械的地方,能明白某的意思么?”

欧阳莫迟疑片刻,微微颔首,他很清楚创新和生产根本不是一个概念,而创新意味着更多的失败和更多的投入,到头来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但是一旦成功了,那收益当然也是令人惊叹的。

这个才是李荩忱这一次想要强调的重点所在。

欧阳莫没有想到现在工坊还没有建造起来李荩忱就能够看得这么远,但是他很清楚李荩忱这样做并不是好高骛远。这工坊真的想要有如李荩忱所说的那样支撑起来整个势力,甚至以后追随着李荩忱走向天下,那研究和创新是必然的。

“属下明白!”欧阳莫郑重的一拱手。

而李荩忱微微一笑,旋即扭过头看向身边的唐正良:“天色也不早了,我们也尽快早些回去吧。”

唐正良急忙应了一声。而李荩忱微微眯眼,轻轻叹了一口气。

李荩忱可以说是挤出来一点儿时间将工坊这边的诸多事宜安排妥当,而现在估计萧世廉、裴子烈、骆牙和唐亦舜四个选定的未来的主官都已经抵达蜀郡了,李荩忱需要尽快回去和他们商量分工安排的事情,除此之外,算起来······

朝廷的使者似乎也快到了吧。

李荩忱这个时候方才想起来自己似乎已经连轴转了三四天,甚至睡觉都是直接在书房,只是为了早上起来第一眼就能够看到送过来的公文以及已经等候在外面的唐亦舜和唐正良等官员。

到现在李荩忱方才明白勤政也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不过现在如此多事情需要他来处理,主要还是因为巴蜀刚刚平定,各级别的管理尚且混乱,这也是为什么李荩忱更加迫切的想要确定一个稳妥的行政管理体系。

这些事情不可能全部压在他一个人的肩膀上,现在是巴蜀一个地方,李荩忱尚且可以处理,如果换做了整个天下,那么李荩忱恐怕非得累死不可,他还没有高尚的有如秦始皇和雍正爷那样勤于政务,如果能够有人分担一下,未尝不是好事。

第六百二十五章 制衡的难处

一个被两个大势力夹在中间的小国想要生存下去,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制衡,在两个大国之间寻找平衡,既让两个大国感受到这个小势力的存在感,又不会贸然出兵将这个小势力灭掉。

这当然就需要一定的技术,并且这个小国也应该有一定的实力,从而使得这两个大国更倾向于借助它的力量,而不是冒着腹背受敌的危险强行将这个小国一口吞下。

对于这个小国来说,制衡一来可以确保自己的安全,二来可以趁此机会不断地从两边获得好处,从而趁此机会壮大自己的实力,直到有一天不吭不响的成为足够和两个大国并肩存在。

想要制衡,肯定就需要相当高的智慧和手段,一旦出现什么差池或者过早的展现出来野心,那么肯定少不了身死国灭。比如二战前期的“平独镇露大波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自己什么都没有获得,反而整个国家都被硬生生的切开。

而三百年前的刘皇叔或许应该算是一个正面的例子,能够从新野一城之地辗转于曹操和孙权两个枭雄的手中,最终不但全有荆州和益州,而且还一度成为可以同时挑战孙权和曹操的存在,可惜之后刘皇叔专断独行,再加上巴蜀根基维稳,最终蜀汉盛极而衰,转而变成了三国之中最弱小的一个,只剩下了北伐的夙愿却永远都不可能完成。

李荩忱现在同样处于这样的位置上,南陈和北周都向他表示了善意,因为这两个国家的朝廷都不傻,都知道李荩忱是一个不好找热的刺猬,除非举国之力而来,否则一时半会儿很难将李荩忱解决掉,反而有可能导致自己在其他防线上的失利。

而如果能够拉拢到李荩忱,自然而然的就给对方的侧翼形成了非常大的压力,李荩忱向北可以进攻汉中、向南可以进攻荆州的侧翼,无论是向哪一边,对准的都是两个王朝不可能拱手让人的地方。

因此李荩忱虽然立足未稳,但是南陈和北周的善意已经抵达了,甚至北周的使者杨素要比南陈的使者许善心更快一步,当然杨素是悄然一人前来,和许善心的大张旗鼓截然相反。

不过许善心显然也知道自己现在在谁的地盘上,所以船过了夔门之后,他就让人先将仪仗收了起来,而李荩忱麾下的水师将领王昌也倒是很给朝廷“面子”,几艘楼船在夔门外排开架势,顿时让许善心乘坐的船只显得分外狭小。

许善心当然也知道王昌这根本不是什么护送,而是在向自己耀武扬威,但是事已至此,也没有什么好说的,毕竟入蜀之前许善心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而许善心这样的态度,显然已经不是一个宣旨使者应该有的态度,南陈朝廷对李荩忱拉拢的态度已经可想而知。

不过李荩忱对此并不领情,至少李荩忱还没有派出除了王昌之外的其余麾下将领或者官员前来迎接,最近的迎接人手由顾野王带领,才刚刚到合州,因此李荩忱对南陈朝廷使团的冷淡也无需多言。

甚至许善心在巴郡都没有见到实际上掌管巴郡的主官骆牙,因为现在骆牙已经风尘仆仆的赶到蜀郡参见李荩忱。

李荩忱一边斟酌着自己是不是应该再见一见杨素,一边快步走入议事堂。

议事堂上总共就只站着五个人,萧世廉和裴子烈站在一侧,而骆牙和唐亦舜相对他二人站立,巴人八部公认的领袖杜齐则站在萧世廉的一边只是竖起耳朵听着却并不开口说话。除了杜齐之外的四个人靠的很近,正在低声谈论着什么,五个人见到李荩忱走过来,急忙上前。

虽然只有五个人,却是李荩忱整个统治体系之中的核心了,这四个人是武官员的顶端,更代表着曾经追随李荩忱入蜀的南陈派系、以峡江唐氏为首的巴蜀本地派系以及同样不可忽视的巴人八部。

可以说这三部分构成了李荩忱现在的整个体系,李荩忱任何的决定只要他们同意了,也就等于三大派系达成一致,这样这个政策和命令当然才有成功落实下去的可能。

这种自然而然形成的派系李荩忱当然并不想着重去管,至少现在在这蒸蒸日上的体系之中形成一点儿竞争也不是什么坏事,毕竟巴蜀已经开始平稳的建设和发展,不再是当初一切应该以团结一致对外为主题,李荩忱当然也要开始逐步的放开舆论并且将自己全部攥在手中的力量下放。

在南陈和北周这两个庞然大物之间,李荩忱要学会如何制衡,而在自己的这些手下面前,李荩忱更要学会如何信任和放手。

“都到了。”李荩忱微笑着说道,“某之前的规划都已经写成信件或者当面和你们说过,都谈谈吧。”

萧世廉和裴子烈对视一眼,并没有着急开口说话,他们身为军方将领,一旦按照李荩忱的设想担当一方主官,那么就必然还要多抓起来民政,这当然是占了便宜的,所以他们根本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而骆牙和唐亦舜未来一个是泸州一带的主官,一个是蜀郡一带的主官,虽然都是经营后方,但是这后方也包括地方军权,他们等于变相的掌握民政和军政,这让他们多少心中有些惶惶然。

想要率军征战是每一个热血男儿的梦想,可是他们更清楚自己的定位,身为官,他们几乎没有接触过军事,很难在这上面有所建树,甚至一旦处理不当,还有可能成为自己被政敌哪怕现在还没有攻击的地方,所以作为很有自知之明的两个人,骆牙和唐亦舜实际上是想要拒绝的。

首节 上一节 449/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