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638节

人心思变,这个时候北周想要隔着李荩忱控制的广大农村地区继续控制城池显然已经不太可能,并且城中的官吏和军队多数都是本地人。因此一旦李荩忱切断了西北几个城池和关中的联系,而又控制了他们大多数在城外的家属,那么这些人自然就很难保持对北周的忠诚。更何况这天下大势现在可是实打实的摆在这里,至少宇文宪和杨坚现在可不占据优势!

所以李荩忱这个要求并不过分。

到这里,于翼反倒是有些怀疑的看着李荩忱,按理说这个家伙也是狮子大开口的性格,怎么这一次这么小心谨慎?

李荩忱实际上又何尝没有自己的苦衷,他在西北的根基实在是太薄弱了,真正依靠的也就只有安定牛氏和天水梁氏等本地世家,而这些世家在真正的利益面前会不会和李荩忱继续保持一致,李荩忱真的不知道。

因此如果这一场大战继续打下去,李荩忱不敢确定西北的这些世家是不是依旧还会支持自己,尤其是万一李荩忱失败了,这些世家并不是没有做墙头草的可能。

所以李荩忱也需要一个暂时安稳的环境来让他收拾西北的乱局、调整巴蜀的民政民生,毕竟这一年巴蜀都在努力供应着军队,对于一个刚刚安定下来的地区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件好事,李荩忱不能再让战火延续到明年。

因此于翼打不下去了,李荩忱又何尝还能继续坚持?

看看李荩忱身边能够动用的兵马也知道,他实际上也快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所以李荩忱根本就没有有如当初在苍溪谷那样漫天要价,当时整个局势都掌控在李荩忱的手中,并且更多的巴人援军还在不断的赶来,除了粮草可能供应不足之外,李荩忱几乎没有任何需要担心的问题。而相反,尉迟迥和韦孝宽着急支援襄阳战场,也不想把过多的兵力折损在苍溪谷,再加上北周朝堂的明争暗斗更是让这两个老将同样感到疲惫,所以自然就给了李荩忱可乘之机。

而现在李荩忱根本就不具备当初那么优厚的条件,万一真的把于翼惹恼了,这谈判崩掉了,那李荩忱以后的日子也不会舒坦。

似乎明白了这个道理,于翼深深吸了一口气

李荩忱再怎么惨,也至少还是占据优势的,于翼并没有打算抬高底线,沉声说道:“汉中侯也是爽快人,既然如此我们就说定了。即日起老夫撤兵萧关,至于西北的情况,恐怕还要等老夫禀报朝廷之后才好做定夺······”

一边说着,于翼一边下意识的瞥向李荩忱,这实际上也是他在试探李荩忱,如果李荩忱同意的话,至少于翼可以先把军队撤回到萧关,到时候就算是朝廷不答应,那么军队也不会受到损失,也就还有了再战的机会。

不过李荩忱显然早就已经料到这一点,微微一笑:“如此也好,不过老将军年老体衰,这一来一去未免颇费周章,依某看,还是让少将军携带老将军的奏章回去比较稳妥。当然了为了表示诚意,将军在街亭的另外一支偏师也可以不动。”

于翼很想直接给李荩忱一拳,贺兰师那一支军队虽然现在并没有处于劣势,但是也算是孤悬在外,肯定不比在萧关之中安全。这等于李荩忱让于翼和贺兰师留下来当人质。一旦和北周朝廷没有达成一致,那么他们肯定是李荩忱果断动手铲除的目标。

于翼是北周的大司徒,而贺兰师也是驸马都尉,凭借两个人的身份,北周朝廷行事肯定也有所顾忌。对于现在已经是风雨飘摇的宇文赟小朝廷来说,现在已经经不起折损重将了,更经受不起士气的打击。

所以一旦李荩忱将于翼和贺兰师以这种方式“扣下”,北周朝廷必然在考虑的时候也会考虑到这一点。现在的杨坚最需要的可就是声望。对于出身寒门的杨坚来说,独孤家族的衰败对他来说可是催命符,如果他不能在对宇文宪的战争中取胜,那么必然就会失去宇文赟对他的信任,再加上弘农杨氏的背叛,杨坚已经没有任何依靠,到时候就算是高熲等寥寥数人还想要支持杨坚,他们背后的家族也得考虑考虑。

高家、郑家可都不是什么名门望族,也没有资本有如弘农杨氏那样经历了几次打击之后照样可以在两代人之内重新崛起,所以到时候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也可想而知。

于翼神情凝重,而李荩忱目不转睛的看着他。留下于翼是必须的,而留下贺兰师则是李荩忱为了以防万一。他虽然也算是研究过南北朝历史,但是绝对没有细致到知道每个人生卒年的地步。

不过蓝田于氏很快就没落下去,说明于翼必然不会长寿,算来应该也快到撒手西去的时候了,若是在谈判期间于翼真的发生个什么好歹,反而有可能被杨坚利用,进而转变成北周军队的怒火和士气。

李荩忱从来都不怀疑杨坚的能力,这个从寒门逆袭成为帝王的传奇人物,绝对有着比常人更加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对局势的掌控能力,一旦让他发现一点儿小浪涛,必定翻云覆雨之间变成滔天巨浪!

所以李荩忱能做的,也只有确保方方面面都没有问题,根本不给杨坚这个机会!

第九百零六章 明知道

李荩忱的目光落在于翼的身上,若是换做其余人,这个时候恐怕早就已经心神忐忑,可是于翼不知道在想什么,良久之后方才淡淡说道:“也好。”

本来于翼的心中就是倾向于和谈的,若是能够增加和谈的几率,委屈一下自己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不过没有想到自己一心求死前来,到头来却变成了一心求生,这让于翼心中只剩下了感慨。

不过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至少现在生要比死好。

一死了之固然痛快,尤其是对于于翼这种已经花甲之年的人来说,这辈子已经比同时代的大多数人长了,够本了。若不是早年厮杀太多,身上戾气缠身,恐怕早就已经被收了性命。

可是自己是痛快了,却要有多少人会因为自己的一死了之而不得不承担更多的痛苦?

蓝田于氏没有了自己这一棵参天大树,就只是别人眼中的肥肉,于翼可不觉得自己的几个儿子比杨素、李渊之流的争气,八柱国之中的其余几个世家,如赵氏已经败落,而陇西李氏却因为年轻一代的出众,只要没有大意外,之后肯定会复兴。

因此于翼可以不为自己和自己的身后名考虑,也得为蓝田于氏的未来考虑。或许很多人会以为作为世家子弟就很轻松,却又何尝考虑过,世家子弟也是在背负着整个家族向前,穿行在充满阴谋和诡谲的云端之上,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是整个家族几代人的努力付之东流。

普天之下,乱世之中,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难处,只是因为难处不同所以相互之间无法理解、甚至因为这些难处相互矛盾所以根本无法理解而已。

更何况于翼就算是不为蓝田于氏考虑,也得为自己效忠的陛下、服务了一辈子的北周考虑。至少现在,他这个老头子就只能返回云田老老实实的等着,死不得!

——————————————

“西北定矣!”

杨素放下从西北传回来的战报,长长舒了一口气。

坐在他对面的李渊有些诧异:“现在还只是汉中侯开出了条件,你如何知道陛下和随国公就一定会答应。”

杨素看着眼前这个家伙,这几天长安城中暗流涌动,几大世家不约而同的大门紧闭。可是李渊并没有躲在自己家里,偏偏跑到了杨素这里。显然李渊也清楚,只有从杨素这里才能够得到关于时局的第一手资料,就算是弘农杨氏这里实际上更危险一些也认了。

这也让杨素对李渊更多了几分认识。

之前李渊的慌张看来更多的是少年心性,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知道应该做什么的。

尤其是长孙晟现在已经崭露头角,李渊显然也开始期待着跟着杨素可以有大展身手的机会。

能够把握住机会,这就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毕竟在乱世之中,最多的便是机会,而最难把握的也是机会。

“眼见得这天越来越冷,大河上已经有浮冰了,冰冻应该也就是这两天的事情,甚至一夜之间就可能达成。”杨坚淡淡说道,“如今蒲坂和风陵渡战事已经很紧张,若是大河冰冻,长安所能仰仗的最后一线屏障将会烟消云散,蒲坂一带必然就不再是雄关漫道,至于应该如何越过大河冲入关中,想必陈王早就已经研究过很多遍了。”

“嘶——”李渊倒抽凉气。

现在韦孝宽亲自坐镇蒲坂,能够挡住宇文纯的进攻已经很不错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蒲坂津能够登陆的地方只有一小片,而宇文纯的麾下显然并不擅长水战,再加上大河浪涛颠簸,想要渡河不是那么容易的,可是一旦大河冰冻,一切自然就变得没有那么简单。

可想而知,宇文纯接下来的进攻肯定会更加猛烈。

更不要说潼关那边,尉迟迥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在这两个方向上面临的巨大压力,意味着杨坚根本不可能再抽身对付李荩忱,双线开战会让他彻底崩溃的。

“如此一来和谈是肯定的了?”李渊沉声说道。

杨素微微颔首,而李渊紧接着说道:“想必汉中侯也很希望和谈成功吧,只是不知道汉中侯接下来的目标又会在哪里?”

沉默片刻,杨素伸手蘸了些茶水,在桌子上勾勒:“现在巴蜀和西北已经平定不假,但是真正收拾民生肯定还需要半年到一年,而这一段时间无疑是汉中侯秣兵厉马的时候,如果某没有猜错的话,等到后年开春,陈人就要倒霉了。”

首节 上一节 638/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