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639节

“一年,够么?”李渊怔了一下。

“对于别人来说或许不够,但是对于汉中侯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更甚至某相信他可以更早一步。”杨素淡淡说道,“且不说现在的陈国已经被汉中侯蚕食成什么样子,单单就是对陈国的了解,汉中侯甚至可能都在陈国人自己之上。”

李渊皱了皱眉,这句话他有些听不明白。

而杨素并不介意给这个自己欣赏的年轻人解释:

“从之前汉中侯给陈人设计的战略来看,汉中侯对陈人和我们都很了解,所以他能够敏锐的捕捉到江陵和巴蜀这样的疏漏之处。与其说是江陵之战成就了萧摩诃,倒不如说是汉中侯一手将萧摩诃送到了今天的这个位置上。

至于为什么······从后面萧摩诃对于汉中侯的支持就知道。而没有了汉中侯之后,难道你没有发现,陈人当真是举步维艰么?如果单纯说是我们提高了警惕,那汉中侯也不可能一步步走到今天。”

李渊张了张嘴,只能点头。

似乎意识到自己哪里说的有问题,杨素喃喃自语:“或许也并不是陈人并不了解他们自己,而是因为他们就算是知道事实,却有些事情根本不可能改变,比如陈顼已经年老昏庸,但是徐陵和吴明彻还没有能耐换掉一个皇帝。更比如陈叔宝虽然玩物丧志,但是却或许是陈顼这么多子嗣之中唯一一个成熟可以扶持的了······”

“而如此一来,哪怕是知道之后的路走不通,陈人只要还想忠诚于他们的王朝,也别无选择。”李渊苦笑道,想通这一点,李渊只能感慨,自己现在有选择的余地,或许已经没有办法抱怨了。这乱世之中比你倒霉的比比皆是。

第九百零七章 做些什么

顿了一下,杨素叹息一声:“李荩忱能够看穿的,显然徐陵和吴明彻这些老贼之后也都看穿了,所以他们现在已经向李荩忱靠拢,但是还有很多人本身就带着皇室的标签,所以他们也只能继续装糊涂,期望着最后那一天会来的晚一些······”

这乱世之中,掌权的人更迭有多快,大家心里都有数,南陈从陈霸先开国到现在不过才短短的二十年,皇帝已经换了好几个且不说,朝堂上的官员更是走马灯一般的变换,从最开始的侯安都、徐度等人到后来的吴明彻和徐陵等人,再到现在的东宫江总和孔范几个,或许谁都没有想到短短二十年中就有几代人过去了,算起来每一代人真正掌握权力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三四年。

而为了走上这个巅峰,他们几乎消耗了半生。

也或许是因此,至少对于现在控制南陈的东宫群臣来说,好好地享受当下权力带给他们的滋味,显然要比惶恐担心李荩忱哪一天会不会打上门来来的更重要。所以至少现在杨素没有听说过南陈有任何想要主动进攻甚至是加强防御的意思。

经过襄阳之战后的萧摩诃已经很少公开露面,显然襄阳之战对他的打击很大,而南陈军队也开始龟缩防御,甚至之前为了方便李荩忱入蜀而重新休整的信州等城池都已经再一次荒废。这些扼守三峡入口的要塞被轻而易举的放弃,更能够说明现在萧摩诃实际上也没有多少和李荩忱大动干戈的心思。

大家都累了,都想沉浸在这几年动荡之后少有的安宁之中。

“处道兄?”李渊试探性的问道,杨素已经发呆有一会儿了。

杨素这才回过神来,低声说道:“可想而知,汉中侯之后的目标肯定会转移到陈人身上,不平定荆州和江南,汉中侯单单是依靠现在的巴蜀和襄阳等地,很难支撑进攻关中和中原的战斗。尤其是现在增加了西北的地盘,对于他来说并不能算是一个大的臂助,反倒是更像是一个阻碍。”

李渊微微颔首,他的先辈李虎虽然只是寄籍在陇西李氏,但是经过三代人的不断融合,以及陇西李氏本来就有向关中进一步靠拢的心思,这两个家族已经达到了同气连枝的地步,至少李渊现在已经是实打实的陇西李氏族长。

犹豫李渊和陇西李氏的关系已经很亲近,所以他对于陇西以及整个西北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吐谷浑和突厥人的威胁让西北的人口在流失,大片的土地陆续荒芜,而因为北周这些年的重心一直都放在对北齐和南陈的战事上,对于西北和巴蜀等地也都是疏于管理,否则也不会给李荩忱这样的机会,不过这也意味着李荩忱想要西北发展,而不是变成自己的包袱,肯定要投入人力物力的。

杨素虽然不太清楚李荩忱的发展计划,但是也看的出来,巴蜀的元气还没有恢复,李荩忱根本就没有重建西北的能力。更何况从根本上来说,西北之所以衰落,是因为丝绸之路被切断,没有了丝绸之路,西北就自然而然的变成了一潭死水,如果李荩忱想要让水池中的水流动起来,就必须要开通丝绸之路。

可是现在西域本来就已经是小国林立、局势混乱,更不要说道路上还有吐谷浑和突厥,再加上西边大秦那里现在是什么情况早就已经没人知道,所以除了道路或许是现成的,路上的一切情况都不得而知,谈何容易!

因此杨素并不觉得李荩忱的重心会向西北偏移,恐怕这也是为什么李荩忱这一次如此着急地想要和北周谈判,与其双方在西北拉扯不断,不如抓紧做一个了断,哪怕是李荩忱放过萧关。

至少这对于现在长安城中的弘农杨氏和陇西李氏来说,不是一个坏消息。李荩忱不侧重于西北,就意味着短时间内他不会进攻关中,和杨坚就不会爆发太多的矛盾冲突。而杨坚为了不两面开战,肯定也不会傻乎乎的去找李荩忱的麻烦,这样双方的敌对关系一旦开始缓和,弘农杨氏和陇西李氏的活动余地自然也就随之大了很多。

在杨素的定位之中,弘农杨氏的身份应该是李荩忱在北周的使者和代言人,而不是现在的人质。

既然双方已经有了缓和的余地,那杨素就不能在家中高卧,等着杨坚有所表示了。他从来都不是一个等待机会送上门来的人。

“准备名剌,某要拜会随国公。”杨素霍然起身,整了整衣服,笑着看向诧异的李渊,“可要和某走一遭?”

李渊不由得笑了一声:“若是处道兄想要带着小弟开开眼界,小弟自然不会拒绝!”

——————————————————-

对于杨素的来访,杨坚很诧异,尤其是在他已经被蒲坂和萧关的战报弄的焦头烂额。

韦孝宽告急,而于翼更是败得彻底,杨建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人生竟然会艰难到这个程度。他作为一个寒门子弟,一步步爬到今天这个位置上,也不知道耗费了多少心血、又陪了多少笑脸。尤其是独孤信去世之后独孤世家的衰弱以及先帝宇文邕长久以来的猜忌和怀疑,更是让杨坚在失去了最大的臂助同时,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这也让他甚至在北周朝廷上淡化了很多年。

或许当初也是因为看中了杨坚的低调以及想要稳住这个很多人口中的乱臣贼子,宇文邕才会给身为太子的宇文赟定下和杨氏的婚姻。只不过恐怕宇文邕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之后会那么荒唐,硬生生的给自己立了五个皇后。当然因为和宇文宪的战事,这个时空中的宇文赟并没有大规模采选秀女——实际上他真正能控制的地盘也就只剩下关中了,也没有多少人可以让他挑选了,所以宇文赟现在实际上只有两个皇后。

不过因为除了正妻杨丽华之外的另外一个皇后朱满月是平民出身,而且比宇文赟年长很多,如果不是生下了宇文赟唯一的子嗣宇文阐,也很难享受到这样的地位。不过朱满月一向不会和杨丽华争夺,对杨丽华也是事事遵从,所以杨坚现在外戚国丈的身份还是很稳固的。

第九百零八章 不为我用

宇文赟虽然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荒唐皇帝之一,但是能够被宇文邕选中作为接班人,当然也不是一点儿能力也没有,他放心的重用杨坚,看中的又何尝不是杨坚的根底实在是薄弱。

只不过也正是因为历史上宇文赟对于杨坚的过度信任,才最终导致杨坚膨胀到无人可制的地步,最终取代了北周称帝。

可惜在这个时空中杨坚可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如果不是宇文赟以及高熲等人的支持,杨坚甚至已经很难在北周朝廷中立足。而对于弘农杨氏,杨坚更是心情复杂。他和弘农杨氏有着一样的姓氏,曾几何时,杨坚幻想着弘农杨氏能够接受自己,哪怕只是寄籍在弘农杨氏之下,至少这样杨坚就有了足够的底气,至少关中内部会团结一心。

可是事实是,弘农杨氏果断的站在了李荩忱哪一边,而相应的,一直受到打压的陇西李氏和长孙氏也都作出了选择,甚至长孙晟现在已经变成了李荩忱的行军主簿,并且帮着李荩忱拿下了天水城。至于弘农杨氏的杨素就更不用说,现在满朝文武谁不知道杨素实际上就是李荩忱在长安的代言人?

也因此,杨坚虽然可以恐吓弘农杨氏,但是却没有办法真的将他们怎么样,至少在现在这个阶段,在面对李荩忱上,杨坚只能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毕竟他本人实际上并不算很擅长军事谋略,而麾下将领之中最有名望和能力的韦孝宽都是李荩忱的手下败将,所以可以说至少在现阶段,杨坚是不具备和李荩忱全面开战的条件和实力的。

所以对于李荩忱的条件,杨坚实际上也没有太多的选择,若是不答应的话,更吃亏的还是他。

而杨素此时正快步穿过杨坚府衙的回廊。

他见杨坚,主要是为了向杨坚争取到弘农杨氏的安全地位,如果弘农杨氏依旧被杨坚用现在这种方式封锁的话,那么早晚会支撑不下去的,毕竟一个庞大世家的运转可不单单依靠的是人脉和积蓄,附庸在这个家族羽翼之下的人实际上才是家族能够继续向前良性发展的依靠,这些农夫、工匠不断的为家族创造收入、拓展影响,才能让一个家族越来越强大。

可是无疑现在杨坚的做法封锁了弘农杨氏和外界的交流,很多没有了家族支持的酒楼客栈、商铺和工坊都受到了行业中竞争对手的打压,这就让杨素必须要为家族的生存而努力了。

李荩忱绝对不会因为弘农杨氏的生存而专门给杨坚列出条款,如果那样的话,李荩忱要杨素又有何用?如此简单的局面若是杨素自己都不能打开的话,也没有办法向李荩忱证明自己的作用。

现在的实际情况并不是李荩忱需要弘农杨氏的扶持才能在这个时代站稳脚跟,而是弘农杨氏必须要向李荩忱证明这个家族依然有使用和存在的价值,才能在李荩忱的心中占据一席之地。李荩忱对于长孙晟的任用已经能够表明李荩忱对这些世家的态度。

只要你们有能力,那么李荩忱是来者不拒的,哪怕是鲜卑人!

从个人情感上来讲,李荩忱对于鲜卑人当然是没有多少好感的,但是他必须承认,经过这百余年的演变,汉化之后的鲜卑人已经万泉河汉民族融为了一体,不过即使是如此,这些鲜卑人也依旧保留着足够的力量和底蕴,毕竟作为整个北方的统治阶级这么多年,他们还是有足够的权力的。

因此李荩忱想要拿下北方,就不可能真的和汉化的鲜卑人撕破脸皮,这样只会让北方更加动荡不安。更何况在李荩忱的设想中,类似于唐朝那样的包容开放的朝代才是最适合这个时代的、才是最能够让整个民族从三百年分裂的伤痛之中走出来的模式,而这其中自然就应该对鲜卑人更加包容。

穿过回廊,便看到了议事堂,杨素深深吸了一口气,拾阶而上,而他身后的李渊更是神情肃然,颇有几分“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觉。

对于杨坚,杨素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好感。

首节 上一节 639/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