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646节

萧湘怔了一下,看李荩忱一副根本不想退让的神情,无奈之下只能挥了挥手让身后的婢女们退下,若是李荩忱这幅样子传出了,那怕不是要被笑掉大牙。

当萧湘拿着勺子放到李荩忱嘴边的时候,李荩忱又摇了摇头:“不是用这个喂。”

一开始萧湘没有明白,不过李荩忱伸手在她的唇上点了点,顿时反应过来,顿时两朵红晕飞上脸颊,而李荩忱只是笑嘻嘻的看着她。

“夫君怎得如此没正行,都是要当王爷的人了。”萧湘嗔了一声,不过还是乖乖的自己先含了一口,而李荩忱一把揽住她,直接对准目标吻了下去。

汉中对于李荩忱来说终究只是短暂的停留,萧世廉和韩擒虎会在之后向赶到的官员交接工作、之后南下。而李荩忱趁着这几天天好,自然是先走一步,而他刚刚过了葭萌关,雪花一般的奏章就已经飞到了李荩忱的案头上,与此同时还有本来就在北上的徐德言和专门从蜀中赶过来的唐亦舜。

这两个代表李荩忱麾下已成气候的东南士族和巴蜀世家的官,显然都是带着任务在等李荩忱的。

看着桌案上已经堆得小山也似的奏章,李荩忱就知道是什么任务了。这些都是从巴蜀各地送上来的劝进表,一个个都是厚厚一叠,不用想也知道里面肯定是洋洋洒洒,这个时候当然都得拿出来真本事。以至于李荩忱都觉得自己可以怀疑这帮家伙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写好了,就等着现在。

“参见大将军。”既然李荩忱现在还没有称王,那么唐亦舜和徐德言还是很理智的保持了这个称呼。

李荩忱微微颔首,忍不住笑道:“都已经等不及了?”

徐德言和唐亦舜郑重说道:“大将军进位为王是众望所归,巴蜀武、将士和百姓都在翘首以待!”

对此李荩忱也很清楚,百姓也好,将士们也好,要的是一个奔头,一个能够让他们为之奋斗的理由,甚至哪怕是一个能够在生死关头可以让他们无所顾忌大吼的口号。

而对于这些世家和官员们来说,他们也想看到李荩忱实打实的走到这个位置上,这样他们的利益也自然而然的有所保障。

从龙要趁早,在这种事情上,大家讲究的就是一个“争先恐后”。若是比别人慢了,说不定以后在李荩忱那里就不好说话了,毕竟先来后到的顺序只要是个人都不可能无视。

李荩忱脸上的笑容收敛,沉声说道:“任重道远,坐拥一方乃是有德者为之,某才疏学浅、资历尚轻,若当大任,恐不利于这一方百姓。”

唐亦舜和徐德言对视一眼,都是会心一笑。

三请三让的流程,讲究的就是一个心照不宣。他们两个这一次前来,也是算代表全体官做第一请了。

“还请大将军三思!”两人同时齐声拱手。

李荩忱凝神思索,良久之后挥了挥手:“此事再做决断。”

顿了一下,显然李荩忱对于这样的做作也有些不耐烦,紧接着说道:“来,都坐下,现在都快过年了,算起来某已经快有一年没有回到蜀中了,蜀中情况如何?”

李荩忱不喜欢这些虚假的流程,大家自然也都松一口气,唐亦舜当即说道:“回禀将军,今年夏收和秋收虽然受到战乱的影响,但是基本都保持稳定,现在我们的库房之中粮草已经储存超过五十万石,足够未来征战用,另外明年的春耕已经开始组织,主要是各个工坊打造的农具正在下拨,争取在年前分配到户,好在现在我们的人口还不算很多,所以主要都聚集在城镇和工坊周围,农具的分拨并不算难。”

李荩忱微微颔首,实际上这也是他对巴蜀的发展做出的规划,以一个城镇为中心,内层是府衙和商业区,中间是工坊,外层是农业区,而不同的城镇再通过整修的官道串联在一起,连点成线、连线成变原先自然经济时代的混乱的格局。

这样自然可以方便商旅的往来以及工坊产品的运输和流通,与此同时农贸产品的集中和税收也更加省时省力,官吏们不再需要四处乱窜,只要按照道路区划一个片区一个片区的收集就可以,这样也便于核算,从一定程度上也防止了中间的偷税漏税以及中饱私囊行为。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巴蜀历经战乱,百业待兴,所以李荩忱可以在一张白纸上尽情挥毫泼墨,若是换在中原人口密集的地方,这样折腾恐怕是要引起动荡的。

对于李荩忱来说,有巴蜀作为样本,之后他想要在其余地方进行相似的建设,肯定受到的阻力也会更小。当然了如果李荩忱手中有用不完的钱财和吏员,他肯定懒得这样规划,不过历史上总是这样,暴富的人很多,但是真的要说能够让自己的财富在未来只多不少,那么恐怕还是那些一点一点打拼的人做得更好。

历史上的西班牙因为发现了美洲而一夜暴富,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西班牙的财富泛滥以及社会的无序发展,最终导致了偌大的帝国转瞬之间摇摇欲坠。

因此在李荩忱看来,创业之初,艰难一些也未尝不是好事。

“钱财呢?”李荩忱紧接着问道。

第九百一十九章 刺激经济

提到这个问题,唐亦舜顿时露出捉难的神情,似乎有些难以启齿。

见李荩忱的目光飘过来,唐亦舜深深吸了一口气:“启禀将军,钱财所剩无多。”

“哦?”李荩忱显然对于这个结果有些诧异。

他并不介意自己麾下的这些官员花钱,但是他必须得知道这些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花钱和乱花钱是两个概念,李荩忱也没有指望着唐亦舜他们能够吐出源源不断的金元宝出来,所以花钱是肯定的,不过蜀中素来是天府之国,之前虽然经过战乱和灾害,但是府库之中并非一穷二白,谁都得留点儿保底的以应对不时之需,更不要说各大世家的鼎力支持,尤其是峡江唐氏,几乎将家族的积蓄都赌上了,如果现在说支出的差不多了,那李荩忱一定得问清楚。

唐亦舜沉声说道:“无论是工坊建设、城池修缮,还是军队招募甚至是农耕用具打造,都需要一定的钱财投入,我们的府库之中钱财本来就不多的,现在已经花费的差不多了。不过淑霞认为,这些钱财既然投出去了,在不久之后肯定是可以得到回报的,而且按照将军所吩咐,这些事情本来就是不得不做,与其让这些钱财烂在府库中,不如让其造福百姓。”

顿了一下,唐亦舜还是有些为难的说道:“不过将军征战在外,属下担心将军不了解巴蜀的实际情况,再加上消息往来迟缓,所以和蜀中诸位商量之后擅作主张,还请将军恕罪。另外府库之中钱财已经所剩寥寥,恐怕在短时间内没有办法为大军征战提供更多的军饷,如果牵扯到巴蜀安危,属下愿意负责。”

一边说着,唐亦舜已经站了起来,大有直接跪在地上请罪的意思,不管怎么说这件事都是他最后拍板做决定的,这个时候自然也没有缩在后面的道理。

唐亦舜这样紧张兮兮的,李荩忱反倒是不好意思了,毕竟当初走的时候是他放权给这些人的,本来大家的利益就是一致的,因此李荩忱倒是不需要担心他们的忠诚问题,更何况李荩忱在走的时候都已经将具体的方向都安排下去了,剩下的细节问题实际上就算是李荩忱身在巴蜀也不会过多过问,他必须得给手下这些人足够的发展空间,让他们施展自己的才能当然也可以给自己减轻一点儿压力,并且这个目的有些时候占据主要。

因此就算是唐亦舜等人干出了什么不算太出格的事情,李荩忱也并不会责怪他们,更何况李荩忱让他们做这么多事,如果不花钱的话他们就办成了的话,那李荩忱才得好好考虑考虑呢。

看大将军脸上似乎并没有露出不愉的神色,唐亦舜和徐德言倒是有些惊讶。对于唐亦舜来说,想要办成李荩忱临走的时候吩咐的事情又不花钱那是不可能的,能够将钱财控制到没有花的一个子也不剩,实际上他已经尽力了,不过即使是如此,他还是做好了被大将军责罚的准备,无论如何这都有自己没有统筹好以及没有请示的责任在里面。

李荩忱倒是笑了一声:“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你做的没错。”

议事堂上紧张的气氛顿时舒缓了些许,而李荩忱沉声说道:“这些钱如果堆在府库中,那么只能让人安心,但是如果能够花出去,而且每一点都花在刀刃上,那才是真正让人安居。我们不要怕花钱,正如伯贤刚才所说,只要以后收得回来,那么我们现在花费的就是值当的。”

李荩忱这个观点显然让唐亦舜和徐德言都有些诧异。

好像大将军并不喜欢攒钱?

李荩忱伸手敲了敲桌子:“历史上景之治积攒了那么多的财富,可是在边境上依旧屡屡受到匈奴人的欺压,而汉武大帝大展雄风,虽然将景之治的积蓄挥霍掉很多,但是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匈奴人远遁三千里,从此大汉再无北境之忧,并且可以集中国力整顿内政、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引外来之财富,富贵华夏之子民。因此汉武大帝虽然穷,但是却依旧是后世敬仰的一代帝王。”

顿了一下,李荩忱的目光落在徐德言和唐亦舜的身上:“现在你们两个一个即将执掌汉中、策应西北,一个更是执掌巴蜀心腹之地,财政这一块一定要树立敢花钱的观念,只要我们在事先做好规划、让钱财花的有的放矢,那我们就不用担心缺钱。我们花出去的钱财只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利润,就让我们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有更多的钱可以使用,而多出来的这些钱可以折成军饷和运输粮草等等的费用,这样战争也不会影响到民政的发展,这样总比所有的钱财都堆在府库之中来的划算。”

虽然唐亦舜和徐德言都是受过良好世家教育的人,但是李荩忱这怎么都有些超前的金融思想着实让他们有些难以接受,不过两个人还是隐约意识到了这其中的道理,一齐拱手:

“属下遵命。”

而李荩忱轻轻呼了一口气,他不指望他们现在就能够轻而易举的礼节一千年之后的金融思想,毕竟就算是后人,如果是初学的话恐怕也需要反应很长时间。因此李荩忱现在还是要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让他们自己去按照自己的安排一步步实施。

不过这也给李荩忱提了一个醒,现在巴蜀已经不再是那个在乱世的夹缝中艰难求生的小团体了,因此战争将不应该几乎在整个团体的决策中扮演绝对重要的角色,至少自己应该多抽出来一些时间和精力放在民生和经济建设上,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钱财不但可以支撑战争的继续,而且其本身也是一种战争武器。

当打垮敌人的经济时候,这战争也就没有进行下去的必要了。

首节 上一节 646/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