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第346节

杆,箭头还留在肉里,血流如注,他急急地向王基道

王基轻轻地摇摇头,道:“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派得出去信使吗?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如今只有死守,别无他策了。

王基下令各部,坚守城头阵地,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守住安风城。

丹阳兵的攻势虽猛,但守城军队有王基这个主心骨在,还是靠着顽强的意志击退了丹阳兵的进攻,把守城池未失。

唐咨留赞也是一整天守在前沿阵地上督战,待到夕阳日暮之时,也未能拿下安风城,只得禀报于诸葛恪。

"王基?"诸葛恪微微有些诧异,先前他以为安风城不过是一块任他拿捏的软柿子,但没想到居然是一个硬荐,这倒让诸葛恪对

这位守城的安丰太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没想到这个王基倒是有些本事的,既然如此,安风城倒也不必再强攻了,拿不下来也

许更好,司马煞的大军已到汝南,距离淮河不远,如果他知道安风危在旦夕,定然倍道兼程前来救援,安风津这一仗,才是最为

关键的一仗,等打完这一仗,回头再来取安风城吧。

“唯。"唐咨留赞暗暗地松了一口气,拿不下安风来,他们十分害怕诸葛恪会责备,但此刻诸葛恪心情大好,显然没有要追究他

们的意思,这让唐咨留赞心中暗称侥幸。

诸葛恪忽然问道:“你们攻城一日,可曾见城中派出求援的信使?

唐咨留赞对视了一眼,皆摇头道:“没有,当时末将将安风城围困地水泄不通,别说他们派出信使,就算是一只鸟,也休想插

而过

诸葛恪微微地皱了皱眉,王基派不出人来,司马煞那边定然不知道安风的情况,又怎么可能会轻易地上钩呢?

诸葛恪来回地背着手在地上踱着步,转来转去,看得唐咨和留赞头都晕了,他们擅长打仗,可不擅长智谋,也不知道该如何是

好,只能是尴尬地站在那儿。

半响,诸葛恪停住了脚步,眼睛为之一亮,自语道: "有了,需如此这般,还怕司马煞不肯就范么?"

第三百八十九章兵抵汝南

每日近百里的行军对步兵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光是铠甲军械这些东西就已经沉重不堪了,大都督司马懿规定,每名士兵还

必须要携带七天的口粮,这样的负重,对于魏军步兵而言,简直就是如噩梦一般。

而且在行军途中,所携带的口粮并不是用来吃的,那是备用军粮,只有在战斗其间或者是后勤保障中断的情况下,才可以吃

平时正常行军的时候,则是有大锅灶,所以这个负重并不会逐日减少。

这样高强度的行军就是为了保证军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到淮南前线之中,由于从洛阳起兵,一路前往淮南,所涂径的地

区都是在魏国的腹地,根本就不用担心到遭遇敌人伏击的情况。

所以司马煞不恤军力,倍道而进,只用了十余天,就从洛阳赶到了汝南,距离淮河前线,已经是咫尺之遥了。

这已经不是司马懿第一玩倍道而行的计谋了,当年孟达在新城造反,司马懿闻讯之后,火速进军,倍道而行,原本孟达认为一

个月后才能赶来的司马仲达,仅仅只用了八天时间,就已经是兵临城下了,猝不及防之下,孟达失手遭擒,全军覆灭。

司马懿在这方面可是经验老道,轻重缓急的火候掌握地炉火纯青,这次淮南事急,司马懿自然不敢有所耽搁,全力以赴,赶往

救援。

不过到达汝南之后,司马煞立刻调低了行军的速度,这里已经距离前线不远了,为了防备吴军可能的偷袭,司马煞自然不敢再

不恤军力,将士兵的体力和精力都消耗在行军途中,万一敌军夜袭,体力极度透支的魏军士兵恐怕连战斗的力气都没有了。

司马懿是不会给敌军制造任何机会的。

不过对于郭誉而言,却没有任何负担,那怕是一天行军百里,跨下有战马,都不是个什么事,一点都不~觉得累。

这是郭誉平生第一次出征,他所见所学的东西还真的很多,身为参军,他的主要的职责就是帮着征南将军夏侯玄处理各种公文

和信件,不过由于夏侯玄的地位由主将变为了副将,相对而言他需要处理的公文就少得多了,郭誉一路行来,反倒是轻松惬意不

不过职务虽然轻闲,但郭誉却不让自己轻闲下来,每日行军之时,他都要观察军队的行军阵列及扎营驻军时的各个细节,这些

都是需要他学习的地方,平心而论,司马懿在这些方面,做的是无可挑剔,无论是行军还是宿营,都是井井有条,颇有-章法。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一位成功的名将,并不是说他平生取得过何等的功勋和殊荣,而是在点滴之间,都可以做到完美极致。

而在这方面,郭誉需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需要走的路还很长,虽然他将司马懿视为平生之敌,但在某些方面,他却也不得不

视司马懿为师,因为从司马懿的身上,他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

师敌长技以制敌,郭誉贪婪地学习着一切,所有一切有益的东西,对自己成长有所帮助的东西,郭誉皆不放过.

这次出征,还没有同敌人接触,郭誉就已经学到了不少东西,真可以称得上是不虚此行。

到达汝南之后,即将投入到战场之上了,郭誉心中更多了一份期待,真正的战斗就要打响,这将会是他亲历的第一次战争

大军未动,斥侯先行,司马懿还未抵达淮南前线,他派出去的斥侯就已经是活动频繁,不断地将前线的消息给传递回来。

斥侯就是大军的一双眼睛,可以洞悉前面发生的一切,一般领军者,斥侯的作用仅限于侦察,所侦察的范围为周围十至二十里

的范围,以确定对方有没有在此区域内设伏,为大军的行进提供安全的信息。

但做为司马懿的斥侯,则要辛苦的多,他们所侦察的范围何止提高了十倍,司马懿还未曾抵达淮河,淮南的一切他就都已经可

以明察秋毫,了如指掌。

求鲜花

大军在汝南扎营下寨,司马懿也很快拿到了斥侯带来的最新情报,吴军先前围攻寿春、六安和戈阳的军队,突然间全部撤离

不知所踪。

长史陈圭贺道:“太傅威名所至,吴逆不战而逃,恐怕此刻已经是鼠窜南回,太傅兵不血刃,便解了淮南三郡之围,可喜可贺

夏侯玄冷笑一声,道:“敌情未明,又怎知吴军是不战而逃?说不定这是吴人的阴谋呢?

陈圭不服地道:“夏侯将军恐怕是第一次来淮南吧,吴人打仗多势利,三城攻而不克,我大军援兵又至,腹背受敌之下,焉能

不逃?

夏侯玄悠然地道:“这和某第一次来淮南有何关系?战场之上,讯息万变,吴人上次可以不战而逃,这次却是未必,战场之上

难不成还能凭猜测打仗的吗?吴军究竟何往,至少也得斥侯探明才是吧?

护军将军牛金道:“斥侯也不是神,如果敌人有意躲藏或者是故布疑阵的时候,斥侯也很难探明其去向,就算是查到一些蛛丝

马迹,是真是假,还得甄别才行。

牛金所说的倒是实情,斥侯神通再广,所探听到的情报也是有限的,如果对方刻意地隐瞒行藏或者是故布疑阵来迷惑对手的时

候,斥侯要不很难得到情报或者拿到的情报严重掺杂水分,甚至会误导领军者的判断力。

这时候就要看领军者的火眼金睛了,如何去伪存真,存一大堆有用无用的信息之中,抽丝剥苗,拿到有价值的情书,那才是直

正见功底的时候。

司马懿半眯着眼睛,缓缓地道:“夏侯将军、牛护军所言极是,在未得吴人确切消息之前,一切即不可定论。

这时,督军胡遵匆匆入帐,上前拱干道: "启真大都督,得到确切的消息,吴人撤用六安方兵,改攻安风城,战况激列。安主

太守王基请求大都督立刻派兵增援。"亿

长按喜欢的段落可记录想法

第三百九十章何处设伏

司马懿微闭的双目突然地张了开来,双目精光灼灼,沉声道:“此消息可确切否?

胡遵道: "此消息是安丰太守王基派人突围出来,专程送达的,十分可靠。

司马懿微微颌首,既然是安丰太守派人送来的求援信息,那倒不会有假,毕竟安风城就摆在那儿,司马懿只需派人核实一下

便可知道这消息的真伪。

斥侯打探消息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对固定的目标可以探听的比较详细,而对于那些移动的或隐藏的目标,往往就很难掌握,

安风城是摆在那儿的,是否受到攻击其实很简单,只需派几名斥候,渡过淮河前往侦察一下,就清楚不过了

但吴军这次出征,可“四零三"是有着二十万人马的,除去滋扰荆州的那两万人,吴军在淮南,可是整整集结着十八万的军队.

用十八万的军队,去攻击一座只有八千守军的城池,再怎么看都是一个笑话。

司马懿当然不相信吴军的全部主力会去攻击一座安风城,但是从寿春和弋阳撤下来的吴军呢,魏军的斥侯并没有发现他们的踪

迹,仿佛这十多万的军队,凭空从人间蒸发了一般。

司马懿缓缓地沉声道:“吴国不是有三路兵马么,除去攻打安冈那一路,剩下的两路人马现存何处?"

胡遵面带难色,道:“攻打安风的是吴军诸葛恪部,其余两路诸葛瑾部和全琼部,暂未知下落,末将正遣人四处打探,相信很

快便有结果。

司马懿八风不动,淡然地道:“既然对方有意要隐藏行迹,如何肯轻易地让你们发现,看来此次孙权的胃口蛮大的,他所图的

可远不止淮南三那,他这是想一口吞掉我这十万大军。

众将皆为之愕然,吴国虽然出动了二十万的大军,但魏国在南线至少也驻扎着十余万的军队,加上这次增援而来的十万大军

双方的兵力基本上是持平的。

打仗么,互有胜负是很正常的事,但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想要全歼对方,几乎是异想天开的事,除非领军者智障了,犯了不

可饶恕的错误,否则很难全军覆灭。

赤壁之战几乎是曹操败的最惨的一次,但曹军丢掉荆州,却是一年之后的事,此后魏吴两国多次交手,甚至好几次都是双方投

入几十万人马的大战役,但是再未发生那种近乎全军覆灭的状况。

其中魏国输得最惨的那次石亭之战,也不过才折损了一万多人马,司马懿称孙权这次图谋甚大,想全歼魏军,众将听来,皆不

以为然,以为孙权自不量力,痴心妄想。

胡遵道:“大都督,安风遭敌人重兵包围,危在旦夕,还请大都督即刻发兵,救援安风,迟则恐怕城陷矣。

司马懿依然是不动声色地道:“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吴军攻城者不过才五万,安风有守军八千,尚未

首节 上一节 346/5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帝国人屠,开局龙象般若功

下一篇:家族百年:从民国开始永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