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第350节

第三百九十六章邓艾的方案

“曹公子,你怎么会在这儿?"身后有人惊喜地道。

一般而言,属于中军的参军多数时候是会留在帐中,为主将出谋划策,不会身临前线,而此刻郭誉出现在了阵地的最前沿,无

让人感到吃惊。

郭誉回过头,笑了笑,说话的人正是石苞,而他身边一样身穿着铠甲的正是邓艾,这里是骁骑营的驻地,距离吴军营地最近

稍后发起冲锋时,骁骑营也将是当仁不让的先锋主力。

“我随便看看。"郭誉随口道,"怎么样,马上就要进入战斗了,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石苞咧嘴一笑道:“曹公子放心吧,我们绝对不会给你脸上抹黑的。

石苞期待这场战斗已经很久了,既然投身军旅,石苞就不再是那个只治农桑的小县吏了,战场就是他最为广阔的舞台,想要加

官晋爵,混出一个人样来,那他就必须要在这场血与火的战斗中24炼自己,他渴望着杀敌立功,同样也渴望着鱼跃龙门,步入

人生的巅峰。

而他所懂憬的一切,并不再是镜花水月,只要自己努力,一切就都可以争取得到。

与石苞的激情满满不同,邓艾则表现的要沉稳的多,他虽然没有说话,但从他坚定的眸光之中,郭誉一样可以看到他对这场战

斗的渴望。

战场就是功名富贵的源泉,是步入成功的阶梯,如果没有战争,这些渴望着建功立业的将士将会变得籍籍无名,在庸碌之中度

过平凡的一生,纵然是一代名将,最终也会潦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只有战争,他们才有机会大放异彩,才有机会扬名于世,生于乱世,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是一种不幸,但对于石苞和邓艾这样

的旷世名将来说,却是幸甚之至,只有在这个时代,才会体现他们的价值

郭誉对邓艾道:“士载,听说你每到一地,都喜欢勘测地利,指定军营处所,谋划行军路线,随我走走如何,我想听听你的高

“唯。"邓艾俯身称是。

邓艾有一个习惯,每次出门之时路经一地,总喜欢勘测地形,谋划军事,那儿适合扎营,那儿适合防守,那儿适合进攻,他都

会指点一二,就连具体的行军路线,他经常都会在图纸上画出来

一个管中田的官,却操着领军将领的心,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为此,邓艾时常还会受到同行之人的嘲笑,认为他是不自量力,

不过邓艾丝毫没有受到旁人的影响,始终是我行我素,不管经过哪儿,都会按照自己的习惯,亲自勘测规划,俨然就如同是-

位领军的大将军一样。

郭誉带上邓艾,一路往前,在距离吴军营地只有两三里的地方才停了下来,所幸这儿丛林茂密,他们掩身在树丛的后面,对面

往来巡弋的吴军士兵并没有发现。

不过郭誉不敢再往前走了,越接近吴军营地,便有越多的明岗暗哨,明岗还好说,远远地就可以瞧得见,也就能躲得开,但暗

哨布置在隐秘处,很难发现,恐怕只有到了近前才能知晓,但到了近前的时候,只怕郭誉就已经是暴露了。

如果郭誉暴露了,那后果很可能是灾难性的,吴军便会察觉背后有魏军的活动,然后不遗余力地来搜查,那样夏侯玄的整个计

划就会流产,魏军只能是由偷袭战改打遭遇战,结果难以想象。

所以郭誉呆在一个比较安全的位置上之后,便不再往前走了,指着前面吴军的营地,对邓艾道:“如果你现在是领军主将,你

会采用怎么的方式来进攻?

邓艾跟随着郭誉一路前行,虽然一直是默不作声,但他的脑子却没有闲着,暗暗地在心里早已经是谋划好了,此刻听郭誉相问

邓艾毫不犹豫地便将自己的心中所想道了出来。

郭誉不禁是暗暗称奇,邓艾的进军路线和方式几乎和夏侯玄的是一模一样,要知道夏侯玄的这份作战计划,可是他弹精竭虑废

寝忘食地搞了两天才搞出来的,而邓艾只是刚刚看了两眼,就随口而出,果真是一个军事奇才。

名将确实是名将,不服还真是不行,要知道,郭誉也仔细观察过地形地势,但如果让他拿得出同等质量的作战方案来,还真是

勉为其难的事。

毕竟这是郭誉第一次亲历战争,纵然此前读过无数的兵法兵书,但郭誉明白,实战和兵书其实是两回事,战场之上,你可以决

定开头,但你永远也无法决定结果。

郭誉对邓艾道: "士载,方才你规划的是进攻的路线,如果我军战况不利,遭遇敌军围困,又该当如何撤退?

邓艾明显地为之一滞,别人制定计划,总是往好的一方面考虑,如何发起进攻,如何乘胜追击,而郭誉则403是明显走的是另

一条路子,仗还未打就考虑败退的事了,完全的与众不同啊。

不过,邓艾倒没有反驳,毕竟未雨绸谬也是深谋远虑的智者才会想到的,他沉吟了半响,这才给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撤退方案。

邓女之所以会沉吟半响,是因为此前邓艾还直没有考虎过这方面的事,未进先考虎退,本身就是一件丧士气的事

但邓艾思路敏捷,那怕此前没有考虑过,此刻默想片刻,还是能给出郭誉一个比较满意的方案来

郭誉暗暗地点头,邓艾的这个方案虽然说不能尽善尽美,但却不失为一条好的退路,如果战斗不利的话,倒是完全可以采纳邓

艾的这个方案,至少征南军不会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郭誉没有完全否定夏侯玄的作战计划,不过夏侯玄的计划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光考虎了如何去里应外合来破敌,没有考

虑到一旦战事不利,整个征南军的三万人马将何处何从

孤军深入敌后,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而一旦陷入敌军的围困之后,如何才能脱困,夏侯玄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一点。

第三百九十七章 爽约

看看临近午时了,郭誉也不敢耽搁,于是和邓艾告辞,返回了中军,

这个时候全体征南军的将士已经休息完毕,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各营各部的军队已经是集结完成,就单等着夏侯玄最后的命

曹魏的中军并不是一支养尊处优的贵族军队,而是真正的帝国精锐,他们曾多次参与对吴对蜀作战,每次都是在最为紧急最为

关键的时候投入战场,力挽狂澜。

当年的街亭之战,魏国中军正是在张部的率领之下,长途行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了蜀军一个措手不及,利用蜀将马逻的

扎营失误,一举攻克街亭要塞,让趁兴而来的诸葛亮是败兴而回,蜀国为之精心准备了数年的北伐,化为了无有。

曹魏的中军就如同是中流砥柱一般,每次在战况最为危急的时候,总会出现中军的身影,他们就如同是救火英雄一般,东线着

了火救东线,西线着了火救西线,无往不胜。

此时到达淮南战场上的曹魏中军,不少的将士都参与过对蜀对吴作战,算得上是老兵了,大战在即,这些经历过战场厮杀的老

乒不但没有半点的紧张情绪,反而是变得极为地亢奋起来,热血沸腾,激情四溢。

那些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难免会有一些紧张,但在这种情绪的调动之下,恐惧感很快就丧失殆尽了,代之而来的是一种莫名

的兴奋,和对即将到来的战斗的渴望。

郭誉在往回走的途中,就可以感受到这种浓烈的气氛,越是临近战时,这种气氛就越发浓重,整支军队的气势都处于一种高涨

的状态,古人说一鼓作气,魏军此刻就算没有鼓声的激励,同样也是斗志昂扬,士气如虹。

回到了中军,郭誉看到夏侯玄正在对任览说着什么,大概是最后的一些布署吧,稍后的冲锋作战之中,中军的长史和参军这些

人是不会参与到进攻之中,不过后勤诸多事务,还需得他们来处理,显然夏侯玄就是交待后勤事务的。

看到郭誉回来,夏侯玄笑着和他打了招呼,万事俱备,单等司马懿那边的信号了。

"子明,你去了哪儿/?"

郭誉答道:“我随处看了看,吴军连营数里,想必驻扎着不少的军队,这一战想必定然是一场恶战。

夏侯玄哈哈一笑道: "那倒是未必,只要我军里应外合前后夹击,吴军阵势必定大乱,再想组织有效抵抗,恐怕也是难事。

夏侯玄对此战是志在必得,言谈举止之间颇有几分自信

郭誉没有再说什么,此刻夏侯玄正在兴头上,郭誉也不想扫他的兴,更何况,郭誉也无法断定战斗的走向,现在说什么也是言

之过早。

其实这场战斗的关键在司马懿,如果司马懿能玄兵抢渡淮河,拖住吴军的主力,夏侯玄再从背后插上吴军一刀,这场战斗恐怕

很快就能结束了。

任览令人取过一根木棍来,插在了地上,用来确定时间

这个时代的人没有什么准确的时间观念,计时大多是看太阳,日出而作,日落而歇,辅助的工具有日咎和漏刻,精准是谈不上

的,但可以大致计算出时刻来。

还好今天日光明媚,插上一根木棍就可以根据木棍的影子长短来判断时间了,当木棍的影子达到最短的时候,就正是午时时分。

前方吴军的营地隐约传来军队集结的声音,偶尔还可以看到尘土飞扬,显然吴军也进入到了临战状态之中,但淮河对岸久久地

没有传递过来消息,让夏侯玄心情莫名变得烦躁起来。

按照他和司马懿事先的约定,双方举狼烟为号,只要夏侯玄看到安风渡方向升起狼烟,征南军就可以发起袭击了。

但木棍的影子越来越短,但淮河对岸始终却是没有动静,夏候玄的脸色开始变得阴郁起来。

如果没有司马懿所率大军的接应,夏侯玄的这支军队完全就是孤军深入,以三万人面对吴军十几万的军队,谈何赢面,能不输

个全军覆灭,就已经烧高香了。

其实夏侯玄所有作战计划,都是围绕着魏军主力来进行的,只要渡河的魏军主力吸引大部分吴军的注意力,夏侯玄才有成功的

可能。

但现在司马懿那边是沓无音讯,这无疑让夏侯玄是踏入了左右维谷之中,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

木棍的影子彻底地变为了最短,午时已至,但东北方向的天空中依然只是蓝天白云,丝毫看不到半点狼烟的影子

夏侯玄眉头紧锁在了一起,双手紧紧地摸着拳头,脸色阴沉到了极致,他目不转睛地盯着东北方向的天空,就连脸上的肌肉都

轻微地发生了扭曲。

首节 上一节 350/5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帝国人屠,开局龙象般若功

下一篇:家族百年:从民国开始永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