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第502节

夏侯玄显然也是为郭誉高兴,笑着对曹爽道“大将军光是给子明封官了,怎么也得给他带点兵去呀,难道让他做孤胆英雄不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中几平无兵可调的曹爽完全是头痛不已,不知道如何来办

更让他为难的是,派何人领兵前往更是一个大问题。

司马煞倒是在文书后面批阅过了,建议由游击将军陈泰前往并州,接替田豫,主持并州的军政

但曹爽焉能不清楚司马懿的用心,陈泰乃是陈群之子,而陈家和司马家打得火热,司马煞此举,显然有把并州纳入他的势力范

围之下的企图。

“这老王八蛋,净想着趁火打劫呀!"曹爽气得暗骂起来,可却有些无可奈何,他现在手中无兵可调,无将可用,司马懿这是在

他的软肋啊!

第六百六十九章有喜了

曹爽气忧地回到了行宫之中,将诸将幕僚都召集起来,商议此事

众人皆是摇头,方今的局面之下,派出一位资望和能力皆出众的将领前往并州,还真是一件比较能办的事,似平除了司马蒸提

出来的人选陈泰之外,暂时还找不出其他合适的人来替代。

曹爽是一愁莫展,说实在的,他很清楚陈泰前往并州的后果将是什么,就算陈泰可以平定匈奴之乱,也必然会形成尾大不掉之

势,自己好容易在雍凉安插亲信,削夺了司马懿的不少势力,如果让司马懿在并州再培植出一股势力来,那就等于是让曹爽此前

的努力全都自费了

可不派陈泰去,又能派何人去,现在曹爽手下缺的就是得力的干将。

就在此时,立于阶下的郭誉忽然向前走了几步,拱手高声地道“大将军,末将愿往并州平定叛乱,为大将军分忧。

殿上的一堆人,官职都要比郭誉高,所以议事之时,郭誉是排在阶下的,并没有什么话语权,不过看着众人都纷纷地摇头,曹

爽是秋眉紧锁,所以郭誉才挺身而出,主动地请缨出战。

虽然郭誉已经两次出征,一次对吴作战,一次对蜀作战,但两次打仗,郭誉始终只是辅佐而已,上次征吴之时,他是参军,此

次伐蜀之战,他是长史,虽然官职提高了,但本质却没有变,领军者另有他人,他只是辅助而已。

想要真正地在这个即将到来的乱世之中立足,并且和司马家一争长短,郭誉必须要培养的自己的领军能力,而不是给别人当参

谋打下手。

此次汉中之战结束之后,郭誉还寻思着再找机会一试身手,淮南之战和汉中之战,给郭誉的历练确实是不少,但缺乏真正的领

军机会,也是让郭誉感到无比遗憾之处。

为将者,不光能冲锋陷阵,摧城拨寨,更能够运筹帷喔,决胜千里,如今郭誉在两次战役之中,只是充当了一名冲锋陷阵催城

拨寨的马前卒,并未有机会参与战略-决策。

所以,现在郭誉所欠缺的,就是一个单独领兵的机会,无人掣肘,无人制衡,郭誉便可以尽情地在战场上发挥他的才能,奇谋

妙计,纵横决断,让他成为真正的战场主宰者。

本来郭誉还不知道这样的机会什么时候才会降临,但没想到还没离开长安,这机会就已经是从天而降了。

听众人所议,有意让陈泰来领兵出征,救援并州,不过看曹爽的态度,似乎并不满意,想来也是因为陈泰是司马懿举荐的人。

郭誉当机立断,上前主动地请缨出战。

这样的机会,可是千载难逢,郭誉如何肯让它悄悄溜走。

曹爽脸上掠过一抹奇异之色,道"子明,你真有意去并州?

郭誉沉声地道"末将确有此意,绝非戏言。

司马昭轻轻地哼了一声,冷笑道"田刺史身经百战,威震北疆,尚不能制,你一个小小的校尉,凑什么热闹?"

郭誉不卑不亢地道“位卑未敢忘忧国,今匈奴叛于并州,扰乱的是我大魏的根基,某虽不才,愿效霍骡骑封狼居香,驱逐胡虏

曹爽一听,很是兴奋,道“霍去病十七岁曾出塞破匈奴,子明有此志向,甚好!此番伐蜀之战,你立有大功,本欲回京之后

再行封赏,既然你有北征之意,本大将军此刻便封你为平北将军,护匈奴中郎将,并赐竹节一支,前往并州,平定叛乱。

曹爽一高兴,给了郭誉很高的封赏,护匈奴中郎将自不必说,此番对匈奴作战,这个官职是必然要给的。而平北将军,是第三

品的将军,名号将军,四征四镇四平四安,位置仅次于四征将军和四镇将军,在军中地位也是极高的。

这个封赏,自然是在曹爽的计划之中的,那怕不给平北将军的封号,也肯定是要给其他地位相当的官职的,既然郭誉主动请缨

北征,那给他一个平北将军的官职也算是再合适不过了。

求鲜花

更为重要的是,曹爽给了郭誉假节的权力,别看这一根小小的竹杖,那代表的就是皇帝的权威,等同于尚方宝剑,皇帝不能事

事躬亲,所以必须指派人代行,然空口无信,辄以节为凭。

这根节杖,实物上为长八尺的竹竿,最上头装饰着族羽,颜色上在汉初为赤、后来易黄。

假节的权力是极大的,在战时有先斩后奏之权,本来假节者,最低官职也是刺史,不过郭誉此番对匈奴作战,为了便宜行事

曹爽便给了他假节的权力。

节分为假节、持节、使持节、假节锁,虽然假节是四种节权之中最低的一种,(假就是假借的意思,出征时使用,征战完成之

后归还),但对于此刻的郭誉而言,已经算是无上的荣耀了

司马昭日中是妒火中烧,但却也是无可奈何,郭誉现在所有的荣耀,都是他用功勋换来的,更何况,身为曹氏宗族之人,这么

一点特权也总是有的,司马昭再羡慕嫉妒恨也无事无补

夏侯玄显然也是为郭誉高兴,笑着对曹爽道"大将军光是给子明封官了,怎么也得给他带点兵去呀,难道让他做孤胆英雄不成

?"郭誉一直忙干慕乒的事务之中,不过收效也是相当显著的,在河东郡的一干官史的帮助下,郭誉提前几天圆满地完成了幕兵的

仟务。

由于郭誉坚持走精兵路线,所以这次募到的兵,堪称是高质量的,懂骑术,会射术的兵也招了不少,其余的士乒,都称得上位

格健壮,强劲彪悍,郭誉对这次的募兵甚是满意,

尤其是招到了不少的匠人,铁匠石匠木匠皮匠医匠等等,既多而全,完全可以涵盖各个技术工种,虽然说短期内这些匠人并没

有用武之地,但是从长远的角度上来看,郭誉的这笔买卖,做的极为合算。

他将这些招募来的匠人列为辅兵,编入了新成立的军械营之中。辅兵的粮馆高于正兵,这恐怕还是天下独一份的。亿

分享

举报

打赏

第六百七十章出乎意料

正是因为郭誉的优厚待遇,才会让这些匠人趋之若骂,争先恐后地加入军队之中

这也让许多人为之眼红,士农工商的社会定位,让他们始终认为农民要比手艺匠人地位更高,如今都加入军队,他们偏偏拿到

了粮饭要比他们瞧不起的匠人还要低,所以许多人难免会有微词。

有官更把这个问题反馈给了郭誉,郭誉只是微微一笑,淡淡地道"收什么样的兵,给什么样的饷,自然是按照规矩来办的,不

管谁有一技之长,都可以来试试,只有符合要求,都可以拿双倍的粮饷。否则的话,就一律闭嘴。

规矩自然是郭誉定的,想进入郭誉的军队,那么就得遵守郭誉的规矩,这"五三零"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勿庸置疑,郭誉更不会

因为别人的说三道四,就改变自己的初衷。

募兵进行的同时,练兵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邓艾是主管训练的,这些新募来的兵如果不进行系统的训练,是无法形成战斗力

的,所以邓艾练兵从一开始就进行着,经过几天的训练,还是卓有成效的。

但是真正形成战斗力,还是需要一点时间,郭誉自然是清楚的很,不过他并没有准备在河东完全练好兵再动身,由于时间的关

系,郭誉必须在二十来天后就踏上前往并州的路,只能是希望在实战之中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了

既然募兵已经是结束了,那么郭誉就是在等待北军四营的到来的,按时间推算,北军四营差不多这个时候应该就快要到来。

不过最先到达的,是高陵侯府的管事阿福,他亲自押解着运送钱粮的车队来到了安色,一路风尘仆仆,不过见到郭誉,他却是

满脸的笑容,开心得不得了。

郭誉的家书送到高陵侯府之后,高陵侯府上上下下都忙了起来,阿福主管着五石散的生产销售,所以郭誉所需要的这笔钱粮

肯定是从阿福那边出了

阿福为了确保路上的运输安全,他带领着家兵亲自押解,专门从洛阳赶到了安邑,还好洛阳到安邑的距离并不太远,那怕是舟

车劳顿,也只有用了五六天的时间,阿福便赶到了安邑。

如今郭誉在高陵候府的地位,那可是高高在上的,他的需求,那肯定是有求必应的,高陵候上下都不敢打半点的折扣,全力配

合,所以虽然高陵侯府比朝廷那边迟一点接到信,但效率上却是简洁高效的,比起繁文绸节的朝廷手续来,自然是省了不少事的

所以阿福轻轻松松地超越了朝廷的军队,先期一步到达了安邑。

郭誉对阿福的办事效率还是极为地肯定的,把最为赚钱的五石散生意交给他打理,看来还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

郭誉已经有三四个月没有回家了,自出征以来,他一直就忙于军务,连写一封信的机会也没有,不过当时在汉中打仗,道路断

绝,连粮草都运不进去,郭誉就算是写信,也无法递送回洛阳。

直到到了蒲坂津,郭誉才有机会给家里写一封书信,此刻见到阿福,自然首先要问询一下家里的情况,父母的身体状况,妻子

羊徽瑜的情况。

阿福一一答复,家里的情况一切安好,老爷曹演还是一如既往地在侯府和军营之间两头跑,呆在军营的时间肯定要比呆在家里

的时间多的多

夫人的身体也很好,只是挂念郭誉的安危,每日茶饭不思,直到郭誉写来了亲笔家书,她这才安心下来

首节 上一节 502/5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帝国人屠,开局龙象般若功

下一篇:家族百年:从民国开始永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