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抗战之大上海皇帝

抗战之大上海皇帝 第725节

马来亚的归属问题自从华泰军完全占领了马来亚之后已经搁置两个多月了,英国人原本是不着急的,等战争结束之后,美国人腾出手来,他们就可以拉着美国人一起对华泰国施加压力。

可是华泰国悄悄地联系荷兰,使得荷兰把印尼的治理权交给了华泰国,这就让英国人坐不住了。

别人看不出来,难道老谋深算的丘吉尔这种老牌政治家看不到这其中存在着猫腻吗?外界所有人都认为荷兰人是无力再管理印尼了,因此不得不把印尼交给华泰国,可是各国首脑们谁看不出来这中间有内幕交易?政治家们谁会相信一个国家会把属地没有任何代价的交给另一个国家?这简直不可能!

政治家们谁都猜得出来,华泰国肯定是给了荷兰什么巨大的好处,否则不可能这么轻易的就得到了印尼。

究竟是什么好处呢?各国政治家们都纷纷猜测,貌似华泰国除了军工科技很发达之外,再就只剩下钱多了!没错,华泰国唯一的缺点就是钱太多了!

于是各国政治家们断定华泰国肯定是从荷兰人手上用钱购买了印尼,这到底花去了多少钱呢?没有人猜得到,华泰国和荷兰两国都对此避讳莫深,一言不发,但他们断定绝对不在少数,也许是一个天文数字。

于是英国人脑子活动开了,眼看着大英帝国在远东的势力已经名存实亡,再也没有能力涉足远东事务,与其就马来亚的问题整天跟华泰国扯皮,还不如捞点实惠,与其战后向美国人借钱,还不如现在把马来亚卖给华泰国,换取足够的资金用于战后重建,尽快回复经济实力。

而且这样一来,英国也不用再为远东的事务操心,印度和缅甸等地的资源、兵员可以为全力服务于本土。

为此英国高层连续召开了好几次会议,特别是议会方面,整天争吵不休,甚至有人还在会议上大打出手,以丘吉尔为首的一班人希望把马来亚卖给好价钱,而另外一些人则希望政府全力保住马来亚,因为这些人很多都在马来亚有利益,失去了马来亚,他们也就失去了很大一部分收入来源。

英国上层人士们都清楚,想让华泰国把马来亚吐出来,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华泰国可不是民国,华泰国说话有足够的底气,可以对任何国家说“不”,任何国家想对华泰国怎么样,还得掂量一二,而且现在在战时,各国经济情况都不怎么好,包括美国在内,在经济方面很大程度上都不得不依赖华泰国,用武力、经济制裁都不行,能怎么办?只有谈判,尽最大的努力用马来亚从华泰国那里换回一些东西或者足够的金钱。

宗翰得到东方霸的指示之后,给丘吉尔发起了一封电报,问要多少钱?英国人不知道该要多少,他们也不知道华泰国从荷兰手里买来印尼花了多少钱,反正是越多越好,英国经过讨论之后狮子大开口,张口就要五十亿英镑。

宗翰看了回复之后,差点没跳脚骂娘,直接让秘书去回电报过去:“你方没有谈判诚意啊,这种价格谁受得了?还是不谈了!”

总之一句话,不给一个可以接受的价格,那么谈判就没有必要进行下去,宗翰的意思很清楚,你英国人虽然厉害,但是你现在能耐我何?你的军队没有我国的同意到不了马来亚,你的人到不了马来亚就行使不了治理权,马来亚有我国的军队,我想怎么搞就怎么搞,你能怎么样?

英国两议会再次陷入争吵,连国王都不得不介入其中,最后决定这个事情由丘吉尔全权处理,丘吉尔得到授权之后致电宗翰,说这件事情在电报中不好谈,建议双方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进行详细的商谈。

恰逢此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力邀民国最高当局老蒋和华泰国内阁首相宗翰、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一起会谈,宗翰也因此同意在五国首脑会议期间详谈此事。

早在六月初,美国总统罗斯福向国府、华泰国表达了拟约丘吉尔、斯大林、蒋介石、宗翰会谈的意愿。6月7日,蒋介石致电宋子文面告罗斯福,指出在苏、日未公开决裂以前,蒋参加会晤是否将使斯大林感觉不便?建议美、英、苏、华泰四国领袖可先行会谈,若有机会,他本人愿随时与罗斯福晤面。7月4日,罗斯福建议蒋相见于重庆与华盛顿间之中途地点。8日,蒋复电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相晤时间以9月以后最为适宜。

此时五国首脑人物会面的时间基本上定在了9月之后,只是具体时间和会晤地点还没有确定,毕竟谁都不愿去往别人的大本营会晤,面子问题而已。

此后罗斯福又邀老蒋和宗翰到华盛顿当面会晤,不过宗翰以此时正值进攻东南亚的日军,需全力保证国内稳定和军队后勤补给问题为由而拒绝,老蒋也以“军政羁身,似难远行”为由婉言谢绝。

同时宗翰邀罗斯福、丘吉尔到曼谷进行会晤,老蒋也邀他们去重庆会晤,罗斯福和丘吉尔当然不能同意,就为了这个会晤的地点,几大国首脑一直互不相让。

罗斯福为什么要召集几大国首脑会晤?为了就是在战后分配利益,重新制定国际新秩序,作为牵头人,美国人肯定有足够的话语权,而且美国确实也在二战中出钱最多。不过那些钱可不是白给的。

东方霸对美国人的心思了如指掌,不过他不在乎,他圈定的地盘是必须要拿到手的,美国人想把手伸进太平洋西海岸,那是做梦!印度洋也不容美国人染指,至于陆地上,华泰国对印度有些鞭长莫及,不过可以在印度洋上弄一些军事基地,而缅甸在战后就让它独立好了,让它作为华泰国和英国势力的缓冲地,唯一要控制好的就是绝不能让缅甸成为毒品的发源地,必须进行坚决的打击,因为华泰国紧靠缅甸,一旦缅甸成为毒品发源地,华泰国首先成为受害对象。(未完待续。。)

第八七零章 苏德再次血拼

花点钱买下马来亚的治理权对于东方霸来说不算什么,就怕英国人不肯卖,一直揪着这事不放,时间拖长了,反而容易给其他国家干涉的借口,如果能达成交易,华泰国就不用担心了,是英国人自己卖的,其他国家根本没有干涉的借口,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先例,俄国人把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人,其他国家不是也不能干涉吗?

这件事情东方霸交给政府去谈,他也不用操心了,反正现在马来亚在华泰国的手上,英国人还翻不了天。

从七月五号开始,欧洲大陆再次爆发了大战,对阵双方仍旧是德国和苏联,不过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也不太平静。

从这天开始,苏德双方在库尔斯克发生大战,库尔斯克位于俄罗斯西部,西南邻乌克兰,面积2.98万平方公里。1032年见于史籍。1095年曾是基辅罗斯要塞,13世纪被蒙古帝国摧毁,1597年重建。

今年年初,苏军答应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后,乘胜追击,收复大量失地,但德军在溃败的同时,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元帅也开始计划向苏军反扑。他主动放弃了一些重要据点,诱使苏军深入,苏军在不断进攻中,战线越拉越长,而德军却趁机完成了兵力的集结。2月19日,曼施坦因指挥刚组建的南方集团军群向顿涅茨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苏联西南方面军发起反击,至3月2日。苏军西南方面军遭到了重创,其第5集团军遭到了毁灭,3月6日,德军开始向哈尔科夫进攻,3月14日,苏军被迫放弃一个月前刚刚攻占的哈尔科夫,后撤至库尔斯克南面的奥博扬地区,为防止战线的彻底崩溃,苏最高统帅部把第1坦克集团军从列宁格勒南调,此外第21和第64集团军也被从斯大林格勒调至这些方向。此后。战线趋于稳定。

曼施坦因的这次反击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突出部的形成。在其北部,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控制了奥廖尔一带。在其南面,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控制了别尔哥罗德地区。在突出部内的是苏联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苏德双方在此形成僵持,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即将展开。

双方在库尔斯克地区对峙了近四个月的时间。并不断蓄积力量。坦克、飞机、大炮不断向这里汇集。

德军指挥官主要有:埃里希?冯?曼施坦因、京特?冯?克鲁格、赫尔曼?霍特、瓦尔特?莫德尔、汉斯.赛德曼、罗伯特?里特尔?冯?格莱姆。

苏军指挥官主要有:格奥尔吉?朱可夫、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尼古拉?费多罗维奇?瓦图京、伊万?科涅夫。

苏军投入总兵力达到190多万人。德国投入兵力78万多人,双方总兵力超过260万,德国在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率先发起了进攻。不过在近代战争中,并不是兵力越多就容易打胜战,一场大型战役的胜负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也许一方在战损和歼敌方面取得了优势,但是在整个战略上却落败,也许一方在一场战役中落败,但在战略上却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国与国的战争,特别是在近代战中,一场战役的胜负并不能决定整个国家的胜负,反而从这场战役说明很多问题。

比如日本侵略中国,先期日军部队势如破竹,挟大胜之威使得很多人当了汉奸,但是有战略眼光的人却从日军部队的进攻中看出了日本人资源不足,攻击后劲乏力。再比如,德国席卷欧洲,世人都以为英国人铁定完蛋了,可是英国人却挺了下来,庞大的殖民地给他源源不断地输血,使得它能够苟延残喘,再加上英吉利海峡保住了它这条老命,如果没有英吉利海峡,英国人就算有再强大的舰队也是灭国的下场。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的莫德尔上将的第9集团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部,该集团军共有21个德国师和3个匈牙利师,33.5万人,其中有6个坦克师,共有590辆坦克,424门火炮。

在突出部的中部是德中央集团军群的第2集团军,9.6万人,他们在这个攻势中,将起辅助作用,主要任务是保持突出部南北的德军之间的联系。

在突出部南部是曼斯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包括霍特将军的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集群。第4装甲集团军下辖第52步兵军、第48装甲军和第2党卫装甲军共22.4万人,925辆坦克,704门火炮;右翼的肯普夫集群,拥有10个师,12.6万人,344辆坦克和25门火炮。

此外,还有约20个师部署在上述各突击集团的翼侧。第4、第6航空队的航空兵负责支援陆军。这样德军的进攻总兵力达到接近8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1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700辆,飞机2050架。德军为这次进攻还投入了大量新式兵器包括“虎”式、“豹”式坦克的改进型和“斐迪南式反坦克歼击车”以及“胡蜂”等自行火炮,以及“福克沃尔夫190a”(fw-190a)式战斗机和“汉克尔129(he-129)”式攻击机。

德国人这种搞法,苏联人也受不了了,他们也在积极部署。在一次会议上,斯大林最终被说服,采纳了朱可夫的计划。于是苏联红军开始在库尔斯克转入了积极的防御准备。

在前沿阵地,苏联红军精心地设计他们的防御,构筑了数道防线,防御纵深超过100英里,整个防御体系由大量互相紧密配合的战壕、铁丝网、反坦克火力点和反坦克沟壕以及雷区组成,在德军最可能的进攻方向上,聚集了大量的兵力和火力。

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部,正对着德中央集团军群方向的是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包括第70、第13、第48、第60、第65集团军以及第2坦克集团军,总兵力达71.1万人,1.1万门大炮和迫击炮,1785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由于苏联红军认为强大的德中央集团军群会担当此次德军的主攻,苏联红军在这个方向的力量也是最强的,朱可夫元帅也亲自在此坐镇指挥。

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部,面对德南方集团军群的是瓦图京的沃罗涅日方面军,下辖第6、第7近卫集团军、第40、第38、第69集团军、第1坦克集团军以及步兵第35军,总兵力62.5万人,8718门大炮和迫击炮,170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在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后方是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它的任务是两个方面军形势吃紧时,向它们提供增援,而一旦库尔斯克防线被德军突破,它将成为最后一道防线,而当苏联红军转入反攻时,它将提供新鲜的兵力。该方面军辖近卫第4、第5集团军、第27、第47、第53集团军、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近卫第3、第5、第7骑兵军、近卫第4坦克军、近卫第1、第3机械化军。总兵力为57.3万人,8510门大炮和迫击炮,163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与欧洲战争每次大战,苏德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超过两百多万,超过上万门火炮、几千辆坦克、上千架战机相比,东方的地面战争的规模实在是不值一提。

但这也与欧洲和亚洲的地形不同有关,在东方,除去蒙古大草原等地势平坦地带,亚洲各地不是高山、丘陵、就是水网密集、河流众多,丛林密布,在这样复杂的地形下,就算有再多的坦克、火炮也施展不开,兵力越多反而是累赘。

而在欧洲又不同,欧洲大陆大部分都是平原地带,除去几条比较有名的河流,宽阔平坦的地形适合大规模坦克装甲集团冲锋,有名的要塞也很少,基本上无险可守。

苏联红军们在战壕里蹲守,他们认为德军可能发动进攻的日子都平安地渡过了,几个月来前线显得十分平静。

时间转眼到了7月,有人上书斯大林,认为苏联红军应该率先展开攻势,因为苏联红军所做的准备都是为了夏季的德军攻势而准备的,如果到了秋天苏联红军的工事就将失去作用。

德国人太粗心大意了,竟然将具体进攻的时间告诉了下层士兵。苏联红军统帅部下令抓住一个德军俘虏审问。在突出部南部的苏联近卫第6集团军捕获了德军第168步兵师的一个士兵,他供认德军即将在第二天开始进攻,凌晨,在突出部北部的苏第13集团军俘虏了一个德军德国第6步兵师的中士,他也供认德军将在几小时之后发动进攻。

为了打乱德军进攻步骤,朱可夫于5日2时20分下达向德军阵地实施了炮火反准备的命令,库尔斯克会战的序幕由此拉开。(未完待续。。)

首节 上一节 725/8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投奔舅舅赵高却被献给太后

下一篇:抗战:都别抢了!这小子是我李云龙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