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3节

赵印选拱手,诺然领命

随后三人又做了一些商讨,当然,主要都是朱由榔问,二将作答,逐渐将桂林周边防御部署大致安排清楚了。

话说桂北三路防御清军的战线中,随着中军中师和后师的援军抵达,赵印选手中大约已有三万五六千人马。但除却柳州、平乐两府抵御东西两路的兵马,剩下守备桂林周边的兵力大约仅有一万多,而后朱由榔、高一功率军入桂林后,又带来了一万五千光复前军士卒和三千宿卫兵马,总计三万余人。

一番部署后,三人作出决议

以中军左师副将胡一青部率中军威字营和前军一营再加上原本就在本地驻守的千余残兵,共六千人出镇尧山、芦田。

以前军左师总兵袁宗第领前军两营约五千余人出镇义宁。

最后,再以中军左师总兵赵印选为主、前军前师总兵郝摇旗为副总率一万人防御北面岩关、千秋峡一线,而剩下一万人马由高一功总领作为总预备队。

朱由榔入城后并没有打出龙纛和天子身份,仅是对外以内阁次辅,分管兵部的吕大器进桂林前线督战宣称。

不过毕竟突然多出近两万援军,这对于桂林军民依然是极大的振奋。毕竟清军入关以来,种种恶行罄竹难书,广西士民也是有所耳闻,再加上两广之地民风彪悍,故而无论是士绅还是百姓均有坚定守城抗战之心。

至于为什么没有打出龙纛,按高一功的说法是还没有到时候,此时东西两路清军尚还没有取得太大成果,北面明军也还能顶住,过早暴露朱由榔的位置,吸引清军的反而不好,不如先拖几日,也能为李定国方面多争取几天时间。

虽然从自己观察能感觉到,赵印选是一员良将,总理防务大概无所遗漏,但朱由榔却还是有些不放下心,待花了两日做完安排后,竟是在李景兴数十亲卫便衣扈从下,白龙鱼服,微服出了府衙,巡视桂林城防。

一圈看下来,朱由榔心中却颇为沉重。

光复中军的士卒披甲不足两成,虽然经过整编,编制指挥算是完整,但训练依然不足,好在随着佛山铁冶的运作,武器方面是不缺的。

但桂林城头却仅有十来门佛郎机炮而已,即使加上军中携带的大炮,总计也就大小三十门佛郎机而已,这等火力怕是不足与孔有德的炮兵较量十个回合。

至于光复前军的一万五千将士,却是要比中军要强得多,毕竟前军这五六万士卒,那可都是当初顺军从陕西到岭南,一路滚打剩下的老卒,能活到现在,战斗力可不是开玩笑的。其中部分老营精锐,甚至完全可以与满蒙八旗劲旅五五开的。

唯独在这装备上,前军由于辗转数千里,就比较吃紧,虽然约三成的披甲率比中军还是强些,但比起孔、尚、耿所部清军却依旧有些差距,更别说和尼堪的八旗兵相比了。

可目前仅仅是岩关一线的清军,至少就有七万人马,是桂林方面兵力的两倍以上,岩关一线明军七倍以上。而等到自己把龙纛打出,吸引东西两路清军后,清军总兵力便能突破十万,即使保守估计也能有十三四万,是桂林明军的四倍乃至五倍以上......

第46章 奇袭岩关

“轰隆隆”

“轰隆隆”

桂林以北延漓水门户要冲之地,依次有着岩关、千秋峡、百丈山、灵川等关城屏障。

此时,正在这道天险防线的第一道阵线——岩关之前,炮火硝烟如同雾霾般让整个关前都陷入模糊,随着孔、尚两军调动,使出全力,二十门红衣大炮在距离岩关两里开外的山丘上火力全开。

经过多日的狂轰滥炸和反复冲击,原本就称不上多么固若金汤的岩关已然摇摇欲坠,多段城墙、炮楼坍塌,伤亡过千,若非前日桂林方面派来的一营新增前军援兵,恐怕早已沦陷。

那大炮林立的山丘之上,孔、尚二人正向南眺望形势,周边轰隆炮声不断。

说起这孔有德作为满清当中,为数不多具有实权和显要地位的汉将,最为可以依仗的便是这红衣大炮和炮兵之利。

可以说满清能够自辽东一路南下,攻城破府、走州过县,孔有德、尚可喜等人的炮兵之利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功劳。

所谓红夷大炮,其原型是欧洲在16世纪发明的长身管、纺锤形结构的火炮,在明代后期传入中国,并很快被仿制。所有类似设计的火炮都被中国统称为称红夷大炮,也称红衣大炮。

这种无论是设计还是制造水平,相较于明朝中前期的简易火器都有着巨大进步的大口径炮铳,无论是守城还是攻城都比一般的佛郎机火炮更有优势。

这玩意最早是万历、天启年间,明朝一些有远见的官僚从当时位于澳门的葡萄牙人那里引进而来。后来也的确在辽东战事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其他不说,当年宁远大战中,袁崇焕就是用这种犀利火器重挫后金大军,甚至把清太祖努尔哈赤给轰成了重伤,不治而亡。

但不得不说,此时的满清作为一个新兴政权,还是非常有进取之心的,在吃过了红衣大炮的亏后,满清便一直想要获取这种犀利武器。

直到孔、尚等人带着精锐兵马和工匠还有许多大炮投降而来,可谓是打瞌睡遇枕头,对于野战凶猛而缺乏攻城手段的八旗军而言简直如虎添翼。

崇祯四年,后金在沈阳利用俘虏过来的工匠刘汉,成功仿制了西洋大炮,定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他们以复杂的退火、淬火程序处理火炮的不同部位,由于夷字犯上满洲人的忌讳,红夷大炮便更名为“红衣大炮”。

事实也的确如此,顺治元年(1645年)十二月,在入关战争中出击潼关,李自成的大顺军列阵迎战,清军因主力及大炮尚未到达,坚守不战,次年正月,又以红衣大炮重创李自成的大顺军。

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二十四日,清军调集数十门红衣大炮轰击扬州城,直接给城墙开了几个大口子,精锐再反复冲击,突入城内。史可法血书告急,南明政权却置若罔闻。次日扬州城破,史可法杀身成仁。

红衣大炮作为这个年代技术含量较高的火器,铸造工艺极难,即使此时满清已经入关数年,但一共也就装备了六十多门而已。

而今为了突破桂林,分割两广,平灭南廷,清军足足拿出了三分之一的红衣大炮部署桂北,势在必得。

“大将军,这岩关久攻不下也不是个事啊......”

尚可喜见炮火准备得差不多了,又是一营清兵集结起来向城头发起冲击,转头对孔有德道

“唉,岩关地势险要,强攻恐怕难取,再加之明军援兵不断,确实须图他计。”

孔有德一边眺望局势,一边回答

尚可喜若有所思道

“大将军,不如遣一偏师绕融江东进,从西侧两面夹击,再以大炮压制,一举图功!”

孔有德稍稍思忖后,道

“这法子我原先也想过,但岩关西侧乃是六峒,一向有百丈山方面明军派的哨营监督,恐怕难以瞒过岩关守军,届时岩关有备又与千秋峡、灵川方面通气,派兵北上截击我派往西侧的偏师,又当如何?”

孔有德戎马数十年,并非饭桶,这种迂回夹击的策略,他怎么可能没有考虑过。

但尚可喜却是呵呵一笑道

“这正是末将另一打算。”

而后尚可喜凑近孔有德,低声道

“大将军,末将军中有一扬州时的降将,听他言与这六峒方面的守将乃是同乡,闻言这守将也非是什么忠贞之辈,若是让他去......”

二人凑在一块商议之时,清军向岩关的又一次攻击已然开始了。

无数密密麻麻的清军汉卒衔刀持盾,抬着云梯朝城头冲杀而来,身后搭建的高台上,数千清军弓手也弯弓向城头射击,箭如雨下,本就被炮火轰击得一塌糊涂的城墙更加危险。

但明军也非是吃素的,这些刚刚补充而来的光复前军士卒都是原顺军老卒,战斗力颇为彪悍,硬是靠着檑木滚石,居高临下,用城头上的为数不多的几门佛郎机和火铳、弓箭拼死力抗。

“选锋队快给爷上去!”

“先登者赏银五十两!”

城下清军将佐手持腰刀,不断呼喊,战前用高额赏银组织起来的五百选锋冲击在前,顺着云梯衔刀而上。

“砰砰!”

“放铳!放铳!”

“把砖石都给我扔下去!照着梯子砸!”

城头上的光复军参将乃是一员前军将佐,原为左师总兵袁宗第麾下,入桂林后作为援军将在岩关坚守了十来日的明军替换了下来。

一通铳弹、滚石纷纷如水泼下,城下惨叫不断

但清军箭矢也是猛烈,不时有着还在举着滚石、火铳的明军士卒应声倒地。

“冲啊!”

数十名清军选锋见状爬上城头,擎刀而进。

“亲卫随我来!”

那光复军参将提起朴刀,也招呼作为预备队的一百多亲卫扑杀而去。

双方在城墙上短兵相接,呼杀震天

一刻钟、两刻钟

半个时辰过去了,声音终于逐渐平静下来,随着爬上城头的选锋被明军肃清,清军丢下几百具尸体,含恨从城下退却。

-------------------------------------

“已经分派下去了?”

“嗯,已经都交代完了。”

孔有德在大帐中询问尚可喜,虽然二人依然定下了奇袭之策,但是却得等到明天一早黎明之时才能实施。

在这个年代,是很少存在所谓大规模“夜袭”的,一方面是由于这时候的军队组织度极低,士兵大多都是文盲,白天能看到旗帜之类的还好,一旦到了夜里,指挥极为混乱,恐怕还没到目的地就走散得七七八八了;二则是因为这年头士兵营养极差,由于缺乏肉食(其实绝大部分士兵可能连肉都没见过几次),缺少必要的维生素摄入,导致普遍患有夜盲症,除了少部分精锐外,都是缺乏在夜里作战的基本能力的。

于是尚可喜思虑之后,决定亲率三千精锐,在拂晓时从西面迂回至岩关侧后,等当日上午孔有德率部正面强攻后,前后夹击,一鼓而定。

不一会儿,一员偏将入账拱手报告

“二位王爷,新来消息,六峒守将已降。”

尚可喜点头,而后对孔有德道

“大将军,末将先去了。”

次日拂晓,约三千清军精锐披甲带刃,在尚可喜带领下迂回到了六峒,由于六峒那为数不多的明军已然投降,所以岩关方面并未发现,而本地的土著壮民对于明清两方都没什么好感,大多冷眼旁观。

等到日头升起,到了上午之后,三千清军继续运动直至离岩关二十里开外,随着岩关方向炮火鸣响,硝烟升腾,尚可喜一声令下,大军立即向北直插岩关!

第47章 岩关失陷,北线危急

“快!抱砖石堵住缺口!”

岩关守将带着亲卫不断指挥着麾下士卒,用砖石把一段被轰塌的城墙堆堵起来,炮火停下后,大队士卒立即上城楼布防。

呼啦啦又是密密麻麻的清军步卒扛着云梯、擎着刀矛,站在前面的一律着甲,持着圆盾,那随风飞舞的“金钱鼠尾”隔着数百米便能看见。

又是一番铳子、箭雨泼下,城墙前惨叫连连,大军开始蚁附攻城。

守将见状有些疑惑,这假鞑子昨日下午还攻城受挫,近日又来,人数上也没比昨日多,莫非打算就此耗死自己?

不一会儿,战事渐热,明军全部士卒都向这面涌来,投石、放铳,准备迎接清军攻势。

“选锋先登!”

城下带头清军将佐振臂一呼,数百选锋精锐再次攀城而上,与明军冲杀一片。

城头上两军交锋,血流如注,不得不说,光复前军的将士打的相当英勇,数次差点就将清军选锋彻底赶下城去。

岩关守将手持朴刀,左砍右劈,带着亲卫把十几名清军选锋逼到了墙角。

正在这争战正酣之时,他身后却突然跑来一员小校,身上多处负伤,衣甲散乱。

“将军,后面......后面......”

守将扭头皱眉

“后面怎么了?”

“清军从城后偷袭!咱们被六峒那个姓李的王八蛋卖了!”

“什么?”

还没待守将反应过来,岩关城后已然传来一片喊杀之声,渐渐逼近。

首节 上一节 33/1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魏芳华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