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我成了大明勋戚 第239节

“草民扬州人士汪志道,拜见佥宪大老爷!”

汪志道是江淮地区数一数二的大盐商,运河上民间运粮船,有三成是属于汪氏家族,可谓富甲一方。

他本人身上其实还有着生员功名,不过这个功名是靠着银钱买来的,面对沈忆宸这种位高权重的绯袍大员,商人身份自然不敢冒认士大夫功名,老老实实的行跪拜礼。

“汪兄不必如此客气,还请快快起身!”

沈忆宸热情无比的把汪志道从地上扶起,满面笑容没有丝毫的官架子,简直随和到了极点。

他的这副模样,却让在场的阳谷县官吏神情复杂。

当初在驿站就是被这笑容给骗了,还以为是个年轻官二代软柿子,结果一套恩威并施组合拳打下来,现如今县衙上下全都老实了。

沈忆宸的这种亲民态度,自然让汪志道受宠若惊,连称不敢当。

要知道山东地界还在盛传着沈忆宸铁面无私,为民除害杖毙了县令孟安维。汪志道本来还以为对方官威甚重,连买来的功名都不敢用,卑微的自称草民。

现在看来沈忆宸的形象,好像与外界流传的大不相同,堂堂绯袍大员如此礼遇自己这末等商人,也太礼贤下士了吧。

双方入座之后,沈忆宸开门见山说道:“本官意图想必汪兄已经很清楚,如今张秋镇百废待兴,就不绕圈子说话了。”

“不知汪兄能做成一笔多大的买卖?”

沈忆宸这种简单粗暴的问法,着实又让汪志道开了眼界。难怪短短时间之内,阳谷县境内灾民悉数获得救济,目光所及之处一副热火朝天的重建景象。

能有此剧变,看来跟状元公的性格有关,雷令风行!

“佥宪大老爷能拿出多少盐,草民就能做多大的生意。”

别的汪志道不敢口出狂言,要论起运河上做盐务买卖,他有着绝对的自信。

“好,汪兄果然大手笔!”

“本官每月能提供两万石盐,并且每月阳谷县还有着数十万民众衣食所需,汪兄如若能运来米粮肉食,本官可以全部交由你来供应。”

明朝前中期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遵循着以物换物的原则,沈忆宸现在继续米粮肉食,刚好可以用盐与汪志道进行交换。

按照明朝官盐每石二两的定价,这就是四万两白银的大生意,再加上数十万人的衣食住行,每个月交易量折合下来能达到六至七万两。

一般运河上的小商家,还真吃不下来。

只是沈忆宸的这番言语,让在场的卞和、姜沛等人,神情有些不太自然。

因为目前沈忆宸手中,别说两万石盐了,就连两石盐都没有。见过画大饼打空头支票的,还真没见过吹的这么狠的,万一山东都转运盐使司旗下盐场没“抢”过来,拿什么去支付两万石的盐引?

果然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沈忆宸表现的越热情,就越有奸商的潜质。

汪志道完全没有怀疑沈忆宸在空手套白狼,他在听完对方的筹码后,立马就给出了早就商定好的报价。

“佥宪大老爷信任,草民定当竭尽所能,每月运来足量的米粮肉食。另外扬州汪氏愿出白银三万两,在张秋镇置办商铺仓储!”

这就是汪志道给出的报价,张秋镇目前废墟一片,三万两足矣彰显诚意。

没想到沈忆宸听到这个报价后,立马就摇了摇头道:“十万两,本官专门给你划分出一条街为汪氏商行。”

十万两?

汪志道简直惊呆了,哪怕在寸土寸金的京师,买下一条街的产业可能都用不了十万两,张秋镇何德何能值十万两?

“佥宪大老爷,十万两有些过多了,草民承担不起。”

汪志道不敢得罪沈忆宸,只能委婉的表达拒绝,这个看起来面和心善的状元公,属实在狮子大开口。

“除了一条街的商行,本官治水期间将打通运河山东境内钞关,汪氏每艘运船关税比以往少收五成,并且快速放行通过,不会有任何的吃拿卡要!”

明宣德四年(1429年)在运河上设立了七座钞关,从北向南依次是京师崇文门,天津河西务、山东临清、淮安、扬州、苏州浒墅关、杭州北新关。

其中山东临清钞关,为大明七大钞关之首,每年征收税银在十万两以上。官方漕船名义上过关是不缴纳关税的,所以钞关主要征税对象,就是江浙地带的商户。

汪氏运船每年在山东临清关缴纳的关税,就得高达数万两。并且这还只是明面上的关税,暗地里被吃拿卡要的银钱,几乎还要翻个倍。

如果沈忆宸能做到取消吃拿卡要,提升过关效率,别说是减少五成,就算增加五成汪志道都觉得是笔划算的买卖。

要知道每次被卡在关卡费心费力费时,而且遇到梅雨季节,很容易导致整船的货物霉变损坏,损失远远超过了五成关税。

“草民愿出十万两购买商铺!”

见到汪志道没有过多犹豫就答应下来,沈忆宸满意的点了点头。

“汪兄爽快,另外本官今日所言,汪兄可以传递给其他的商户。凡在张秋镇购买商铺产业,一律得以享受通过五成优惠!”

其实认真说起来,沈忆宸的这个想法还是清末海关启发的灵感。

清末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为了赔偿巨额银钱,大清就把海关给抵押了出去。结果却出现了一件极其离谱的事情,那就是抵押出去的海关,收到的关税居然还多出来好几倍。

正是靠着海关结余银两,给腐朽清王朝续了一波命。

明朝运河钞关同样如此,只要能打击腐败提升通行效率,哪怕关税降低五成,可能收到的税也要比之前更多。

至少沈忆宸可以确定,在自己掌控之下,上缴给朝廷的不可能更少!

自己目前乃治水的御史钦差,临清也属于洪水泛滥区,用修建河堤名义去接手,可以说名正言顺。同时大明中枢还有一点好,那就是只要关税上缴到位,就几乎不会引发多少异议,反正谁收不是收?

钞关加地产,沈忆宸算是彻底解决了银钱上的问题!

第224章 强硬手段

十万两白银对于明朝江浙地区大盐商而言,用九牛一毛来形容肯定是夸张了,却也差不到哪里去。

明朝没有具体的盐商家底数据,但可以根据清雍正、乾隆两朝税收,一半以上来自于盐务推测,明朝的江浙盐商总家底应该不会低于三千万两。

原因就在于明朝的税务征收力度,相比较清朝实在差的太远,地方士大夫阶层跟商贾,能偷税逃税留存下来更多的利润。

所以别看商人社会地位低,明朝真正苦的还是地里刨食的农民。

汪志道与沈忆宸达成交易后,当天就让人运送来三万两白银,以及折算下来价值七万两的米粮肉食跟棉纱石材。

从运来石材这种治水重建急需的物资可以看出来,汪志道对于这次交易成功有着十拿九稳的把握,早早就备好了银钱货物,等着沈忆宸的开价。

当看着数百艘运船拥挤的堵在张秋镇码头,沈忆宸隐约感觉有点不对味。

沈忆宸本以为这笔生意是自己狮子大开口,用了一个天价空头支票,把张秋镇的商铺地产给“卖”了出去。

现在看来,自己的报价并没有突破汪志道的底价,依然处于他可接受范围之内,甚至还很轻松惬意。

用一句后世的网络名言形容,那就是可能自己血赚了,但汪志道绝对不亏!

早知如此,就应该试探性的报价二十万两,再等着对方去还价,说不定还能多弄来几万两白银。

只能说在做生意这方面经验,沈忆宸远不能跟汪志道这种大盐商比。

身边卞和望着河道上遮天蔽日的运船,与沈忆宸脑海中的“斤斤计较”完全不同,他此刻更多是唏嘘不已。

想当初匆忙从京师出镇山东治水,面对三省八府之地饥寒交迫的灾民,沈忆宸可以说一无所有,缺钱缺粮缺人!

现如今峰回路转,张秋镇的灾民突破十万,还有数十万灾民正在赶往路上,再也不用担心民力紧缺。另外朝廷水利银加上与商户达成的交易,银钱米粮问题也得以解决。

当时谁又能想到,这名年纪轻轻的佥都御史,真做到了力挽狂澜拯救苍生万民?

“东主,时至今日,山东地界百姓总算没了后顾之忧。”

卞和感叹了一句,他知道之前钱粮紧缺的压力,差点熬不过这个月底。

听着卞和的感慨,沈忆宸笑着回道:“不,还是有点忧虑的。”

“为何?”

“钱是到账了,货得从别人手上抢啊……”

说完这句话后,在卞和诧异眼神中,沈忆宸把目光看向了身旁的韩勇跟韩斌。

“韩佥事、韩千总听令。”

“卑职在!”

听到沈忆宸的号令,韩勇跟韩斌二人,立马拱手应声。

“韩佥事你率领泰安卫两千人,去接管黄河、清河两岸被冲毁的盐场。如遇到都转运盐使司阻拦,就报出本官名号,以阻拦河工大业为由治罪!”

“是,下官遵命!”

“韩千总你率领东昌卫运军一千人,另与陈主簿协调分拨出万余民工,以修筑河提的名义去接管运河临清钞关。如遇阻拦报出本官名号,理由同上。”

“下官必不辱使命!”

相比较之前沈忆宸下令摧毁流民拦截关卡,韩勇跟韩斌心中还有些打鼓不同。现在双饷实发跟每日伙食管饱的待遇,整个东昌卫跟泰安卫官兵上下,唯沈忆宸马首是瞻。

可能让他们去造反,还有些不太现实。单纯让他们办事,绝对没有二话指哪打哪。

“你们连日奔波辛苦,将来治水成功,本官不会忘记两位功劳。”

“下官岂敢贪功,能为佥宪效力,实乃吾等荣幸!”

韩勇跟韩斌两人回答,并不仅仅是恭维客气,还有打心眼里面的尊重跟敬佩。

以往在地方卫所任职,军户被各方歧视,每日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生怕哪天漕粮出问题就得家破人亡。

现如今在沈忆宸手下办事,从未有过体罚辱骂的情况发生,状元公始终客客气气给予军户尊重。并且每日能吃饱穿暖,还能有些闲钱寄回家中,给家人购置些新的衣服被褥。

这种日子,放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相比较起来,这点奔波辛劳又算得了什么?

至于什么治水之功,对于韩勇跟韩斌而言,更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历朝历代黄河之水,从未听说过大头兵还能分得功劳,朝廷也不可能表彰普通武人。

“去吧,有事记得禀告。”

“卑职告辞!”

两人领命后就快步离去,只是这幕场景放在阳谷县官吏眼中,又品读出了不同滋味。

自己一行人都是被沈忆宸这个状元公头衔给骗了,还以为文人魁首当贯彻士大夫准则。

结果以这段时间表现来看,沈忆宸行事风格与粗鄙武夫别无二致,甚至更为放肆,当着众人面就号令军士明抢!

真不知道这该说是没把自己等人当外人,还是彻底放飞自我无所顾忌,反正状元功名做到沈忆宸这份上,属实独一份了。

还没等阳谷县众官吏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就听到沈忆宸继续说道:“姜县丞听令。”

“下官在!”

震惊归震惊,现在听到沈忆宸的号令,姜沛几乎是条件反射的站出来领命。

抛除沈忆宸以往的简单粗暴手段,以及特立独行的风格,姜沛凭心而论自己同样更愿意在他手下任命。

身为下属,想要的不就是勇于承担,能做实事的上官吗?

从这点比较,沈忆宸比孟安维强了太多太多。

“如今阳谷县流民暴增,如何安置跟分配,还望姜县丞率领诸位同僚尽心尽力。”

首节 上一节 239/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