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我成了大明勋戚 第240节

张秋镇重建需要征调五万流民,后续更有数十万流民得在阳谷县境内安置,这份重任对于姜沛等阳谷县官吏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挑战。

“下官与阳谷县同僚,定不负佥宪所托!”

“很好,去做事吧。”

沈忆宸满意的点了点头,不管张秋镇官吏以前如何,现在确实有点一方父母官的样子了。

安排完诸项事宜后,沈忆宸打算去城外的河提巡视一番,看看工程进度如何。

这些日子为银钱忙的焦头烂额,河工治水之事几乎全权交给了卞和跟主簿陈涛。现在终于算是缓了口气,也该把主要精力转移到河工上面。

再过两个月就是春汛期,届时黄河、清河、运河等水流将会暴涨。沈忆宸不仅仅要保证现有决口堵上,还得保证整条堤坝不会再有新的决口。

否则在春夏汛期洪流攻势下,想要堵上难于登天,可以说治水成败与否,就看着两个月的工程进度。

只不过还没等沈忆宸走出城门,就看到远处出现了大队车马飞驰扬起的尘土。转瞬之间,巡抚张骥率领着一行随从,就出现在沈忆宸的面前。

“张抚台大驾光临张秋镇,本官礼数不周还请见谅。”

沈忆宸拱了拱手表示迎接,语气颇为客气,心中却冷若寒霜。

他大概猜测到了对方此行的目的,无非就是想要试探自己是否知道马辉国账本的事情。

山东百万灾民性命,都不能让张骥在意分毫,现在威胁到了切身利益,就开始紧张万分。

这种人主政一方,等同于为祸一方!

“沈佥宪属实客气,本官可不敢当。”

张骥连忙拱手回礼,脸上挂着一副热情笑容,仿佛见到了熟识老友。

“本官正准备出城视察河工之事,不知抚台今日前来可有要事?”

哪怕心如明镜,沈忆宸依然得装出一副全然不知的模样,这种事情越晚摊牌对自己越有利。

“没什么紧要事情,就是听闻最近有大量流民涌入张秋镇,本官担心沈佥宪忙不过来,于是特地过来帮衬一二。”

“有劳张抚台费心,流民均已安置妥当。”

“沈佥宪真乃能臣干吏,令吾等地方官汗颜,难怪能得到陛下看重。”

“张抚台谬赞,如无要事那本官就先行一步,还请自便。”

说完这句话后,沈忆宸就打算拱手告辞。

喜欢绕圈子打哑迷就慢慢打,自己还得前往河提巡视工程,没那么多时间跟张骥闲扯。

“沈佥宪请慢一步!”

看到沈忆宸准备走人,张骥有些着急了,账本事关身家性命,他必须得寻求一个答案。

“张抚台还有何吩咐?”

“实不相瞒,最近马参政房中丢失了一册账本,不知沈佥宪是否有所耳闻?”

张骥开门见山,并且在说完这句话后,目光死死的盯着沈忆宸面目,想要从他接下来的表情变化探出端倪。

“本官在张秋镇治水,怎会得知马参政账本之事?”

沈忆宸表现出一副意外的模样,没有露出丝毫的破绽,这种入门演技早就在京师锻炼过无数遍,张骥属实有些小看人了。

“此账本记载着布政司的税粮银钱,事关明年上缴朝廷赋税。本官也是病急乱投医,所以才来询问沈佥宪,还望见谅。”

没有察觉出沈忆宸表情变化,张骥立马就换了另外一套说词。

“张抚台心急本官能理解,要不等巡视河提回来,本官张贴告示悬赏,看看遗失账本是否被人给捡到了?”

“那就多谢沈佥宪了。”

“张抚台客气,告辞。”

说罢,沈忆宸再次拱手转身离去。

望着沈忆宸离去的背影,张骥目光逐渐阴森了起来,他身旁一个幕僚靠了过来说道:“东主,沈忆宸嫌疑很大。”

“看出来了。”

张骥冒险说出账本的事情,就是想要看看沈忆宸是否会有细微的表情变化。

结果却事与愿违,沈忆宸不为所动。

不过在特定情况下,没有表情变化才是最大的漏洞!

沈忆宸这段时间与布政司衙门相当不对付,特别是到目前为止,布政司答应的二十万两水利银还没有到账。

理论上来说,遇到布政司参政丢失了账本,沈忆宸定当会询问水利银的事情。毕竟这种莫名其妙的事情突然发生,正常人都会当作是布政司推托拨付银钱的借口。

巡视河工再怎么紧急,也比不上这种时候的二十万两真金白银。偏偏沈忆宸一句话都没说,相反神情特别淡定自然,才是最大的不正常。

“东主,那接下来怎么做?”

“你立马前往鲁王府,把账本在沈忆宸手中的事情禀告王爷,此事无法急于一时,必须得从长计议了。”

“是。”

张骥幕僚领命之后,骑上快马就朝着鲁王府方向疾驰而去。

不管是讲和还是武斗,想要动沈忆宸这种绯袍佥都御史,都得由鲁王来做出最终决定。

另外一边的沈忆宸,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张骥给看出破绽。没有追讨银钱之事,纯粹是最近这两天数十万两银钱米粮入账,让他心情大好没有那么急迫,自然就不着急要账。

张秋镇决堤的河岸地点,此时已经密密麻麻一片民工,正在紧锣密鼓的挖掘着新河道,先行把低洼之处的积水给排出去,再来封堵上决口。

见到沈忆宸前来,主簿陈涛从人群中跑了出来,赶忙向前行礼跪拜。

不过这一次,还没等陈涛跪下去,沈忆宸就抢先一步扶住了他的手臂说道:“陈主簿以后见到本官,毋需再行跪拜礼,仅作揖就好。”

“佥宪,礼仪不可废!”

陈涛还打算坚持,他八品主簿距离沈忆宸官职相差太远,按照《大明会典》必须得行跪拜礼。

“本官说了不需要,这是命令。”

如今陈涛身为治水的“总工程师”,人才就当给予足够的尊重。

而且阳谷县官吏们,现在也被打压整治的差不多,没有了当初的那种阳奉阴违,沈忆宸打算以后见自己一律不用跪拜。

“下官遵命。”

面对沈忆宸的命令,陈涛自然是不敢违命。

“陈主簿,你来与本官说说现在治水如何了。”

“回佥宪,排水的河道支流如今以挖掘出上千米,很快就能与下游水道相互联通,再过几日就能把洼地积水给排出去。”

“等积水出去后,下官将立即组织民力堵上决口,困扰张秋镇半年的黄河水患将终结!”

第225章 真正亲民官

黄河张秋段属于沙湾,土质堤坝极其脆弱。必须得挖出长长的引流河道,才能保证不会让决口连成一片,形成更大的洪泛区。

在这个没有工程机械的时代,陈涛指挥着数万民工,仅用了十来天时间,就挖出了一条长千余米,深宽均有数米的河道,绝对称得上是个奇迹。

“本官果然没有看错人,陈主簿督工进展神速,实乃百姓之福!”

尽快堵上黄河堤坝决口,除了能避免春汛期到来的水势危机,说不定还能让张秋镇的百姓赶上春耕。

就如同之前韩勇担心的那样,重建城镇跟河工大业,用不了这么多的流民,不可能搭设粥棚白白养着。

大部分的灾民还得靠分配田地,让他们自力更生。

赶上春耕,就意味着能多生产出来一年粮食,不仅能缓解沈忆宸的米粮压力,还能让灾民自己积攒更多的财富。

毕竟沈忆宸暂时不缺钱,不代表永远没有后顾之忧。河工大业一旦彻底启动起来,单单官府差役、卫所军户、民工劳役的饷银支出,每个月就会高达十万两。

河堤想要修建成百年工程,势必许多险要河道得用上坚固的石堤,这放在明朝同样费用不菲。

早日让阳谷县恢复往昔耕种繁荣,获得合理的财政收入,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否则就是无根之水得不停想办法搞钱。

“其实治水能进展神速,功劳更多是在佥宪身上!”

陈涛不敢居功,拱手回了沈忆宸一句。

“陈主簿,没想到你除了治水督工,奉承同样是一把好手呀。”

沈忆宸开了一句玩笑,陈涛看起来憨厚老实的,这功劳也能甩到自己身上。

他可不是什么贪功之人,这段时间忙的都没来河堤看过一眼,得多厚脸皮才好意思居功。

“下官可没有奉承佥宪,而是历年治水河工之事,从未有过此等速度。”

“如若不是佥宪能让百姓信任,愿意出工出力,任下官再怎么巧舌如簧,也达不到今日的工期。”

陈涛在张秋镇担任主簿接近二十年,曾在数任朝廷委派的治水大臣手下任事过。以往征调的徭役民力,绝大多数都是被强征而来,吃不饱穿不暖还得受监工的鞭子。

就这种待遇,哪怕自己有雄心壮志,也无法调动民工的积极性。

现在河道上的局面与之前截然相反,无需动用任何的残酷刑罚,甚至都不需要自己去动员,民力们每日热火朝天干劲十足。

生怕自己偷懒耍滑,被踢出治水的劳役队伍,不但没有了银钱工饷,还没了每日管饱的米饭肉食。

以至于原本维持秩序的卫所兵役,无所事事的情况下,也加入到工程的民力队伍中,为张秋镇治水出一份力。

这等场面,陈涛生平未见,不是沈忆宸的功劳,何人能做到?

面对陈涛的肺腑之言,沈忆宸淡淡笑了笑回道:“与其说是本官的功劳,不如说是参与河工民力的功劳。”

“陈主簿,你带本官去巡视一番,边看边说。”

“是,下官遵命!”

说罢,陈涛就走在前面领路,实地介绍目前的工程步骤。

正在挖掘河道支流的民工们,远远看到一名身着绯袍的官员走了过来,还没等他走近看清楚相貌,就纷纷欢呼雀跃起来。

原因很简单,整个山东地界官居四品的绯袍大员,除了沈忆宸会来到河堤亲自视察,就没有其他人的可能性。

“这身红色官袍肯定是状元公来了!”

“除了状元公还能有谁,弟兄们赶紧站好迎接!”

“四儿你把脸上沙土抹掉,面对状元公得相貌干净,不能无礼!”

“状元公乃当世青天,怎能站着迎接,当行跪拜礼!”

离远了这群民力们还七嘴八舌的讨论,当沈忆宸真正来到他们面前的时候,许多人都呆呆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哪怕其中很多人都不止一次见过沈忆宸,却依然难掩内心中激动的情绪,可以说他们这条命都是眼前这个年轻人救的!

首节 上一节 240/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