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我成了大明勋戚 第628节

第二条党同伐异,联合吏部考核权力,大肆排挤官场同僚,外派打击言官清流。

第三条专权擅政,内阁遥控六部施政,打破阁部平衡从而出现首辅主宰百官。

第四条违背礼法,沈忆宸取销了《大明会典》中很多关于上下尊卑的礼法规定,包括且不限于隔一品避马,隔三品跪等等。

第五条目无尊上,仗着帝王师身份,多次不对皇帝行大礼,简直能称之为大不敬!

第六条与民争利,开海禁,筑海关,收海税,朝廷推行商业违背了“士农工商”的祖制,败坏了仁义道德,来日人人“不言义,只言利”。

第七条穷兵黩武,麓川战事稍平,就想着出兵西征,还曾筹备北伐。古人云好战必亡,如此推崇武事征伐四方,大明必受其害!

这“七宗罪”公布出来,朝野内外可谓是一片哗然,众官员曾经皆认为领衔反对沈忆宸的,会是前任礼部尚书胡濙,结果谁能想到最终由弟子杨鸿泽吹响了进攻的号角。

除了杨鸿泽的弹劾,礼部尚书何文渊、刑部尚书俞士悦、都御使王文、通政使乐恽、工部侍郎赵荣等人,纷纷选择同一时间上疏皇帝,痛斥沈忆宸跟沈党的枉法行为,掀开了文官集团的全面反攻序幕。

如此的声势浩大,别说是年仅七岁幼帝朱见清无法处理,就连喜欢插手朝政的曹吉祥,一时间都有些乱了阵脚,不敢代替皇帝随意做出决断。

没办法,曹吉祥左思右想之下,只能带着小皇帝前往后宫,面见太皇太后孙氏跟皇太后杭氏,关键时刻还是需要皇族来稳定局势。

太皇太后孙氏这两年后宫生涯,可以说心态上有了很大的改观。当初景泰帝朱祁钰主政的时候,她虽然对权势不太执着,但对嫡子皇位旁落还是不甘心,期望通过后宫干政来夺回属于英宗一脉的帝位。

只是天下大势所趋,帝系传承不是她一个女子能左右,局势几经反转之下最终由明良帝朱见清即位,算是为兄弟两代帝王之间的争夺画上了一个句号。

本来孙太皇太后都认定,自己将被囚禁在慈宁宫这方圆之地孤老终身,结果谁能想到沈忆宸言出必行,真的做到了给予自由,两年过来没有任何的限制。

经历过人生的起起落落,特别是见证着大明从土木堡之后的困境,朝着中兴的方向发展,孙太皇太后看清楚了许多东西,对于沈忆宸的那些恩恩怨怨也早已经放下。

听完曹吉祥关于前朝纷争的诉说,她神情始终如常,仿佛这并不是一件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一样。

“太皇太后,沈宫保专权擅政已经犯了众怒,如果不给百官一个交代,恐怕很难把事端给平息下去,长此以往下去会引发朝野动荡。”

“奴婢担任司礼监掌印,实在是不敢大意,特领着万岁爷前来请太后平稳局势!”

曹吉祥故意满脸慌张惶恐的强调事态严重性,他的印象之中孙太后跟沈忆宸积怨颇深,并且还曾被硬生生阻断了临朝称制的念想。

现如今沈忆宸前朝被群起而攻之,对于孙太皇太后而言是个绝佳的好机会,把握住便能顺理成章的罢黜沈忆宸,从而做到掌控幼帝垂帘听政。

听到曹吉祥的描述,坐在一旁的杭太后立马就慌张起来,相比较孙太后再怎么妇道人家,好歹也历经五帝见识过太多朝堂的风风雨雨。

杭太后小户人家出身,母凭子贵才得以母仪天下,一听到要朝野动荡,下意识就朝着孙太皇太后询问道:“母后,前朝沈忆宸又惹出事端,会不会影响到皇儿?”

杭太后虽然母凭子贵,但朱见清终究不是亲生儿子,外面还有一个法统更为名正言顺的沂王朱见深。她害怕朝野的动荡会顺势影响到明良帝的统治权,要是英宗一脉趁势复辟就危险了。

“慌什么,前朝争端是好事,难道你想要看到朝臣们其乐融融,一团和气?”

孙太皇太后板着脸训斥一句,对于皇家而言根本不怕官员纷争,相反这就意味着朝堂没有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况且屋内曹吉祥这个司礼监掌印在,杭太后这般怯弱岂不是让内官看了笑话。

听到母后的训斥,杭太后不敢多言,立马就认错道:“臣妾失仪了,还请母后见谅。”

“皇帝年幼,尔执掌六宫还是得稳重些,别遇事慌慌张张的。”

“是,臣妾明白。”

孙太皇太后看似是告诫杭太后,实则把目光放在了曹吉祥身上,以前她身为局中人看不清楚很多东西,现如今远离了政治的纷纷扰扰,反倒能以局外人的身份领悟不少。

回想起来,曹吉祥不是什么省油的灯,现如今他领着皇帝过来,恐怕目的也不是为了请自己出山稳定朝堂。

王振当权的时代,孙太皇太后同样是经历过,甚至可以说纵容过。有过土木堡之变的惨痛教训,她肯定不会再亲手培养出第二个王振。

可能沈忆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良臣贤相,但绝对比宦官当权要好上太多太多。

“曹公公,朝堂出现政见之争很正常,沈宫保执掌朝政以来大明欣欣向荣出现中兴之相,也是有目共睹。

“哀家已经不问朝政多年,前朝之事前朝了,就别牵扯到后宫来,相信以沈宫保执政才华定能平息纷争,不用过多担忧。”

太皇太后孙氏的回复,完全出乎曹吉祥的意料,整个人懵圈的呆立在原地。

他一直认为孙氏这些年深居后宫,是迫于形势的蛰伏,定然对沈忆宸的掌权心有不甘。结果就目前来看,太皇太后好像还挺信任沈忆宸,就算忘却了对权势的渴望,难道还能忘却杀子之仇吗?

曹吉祥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更揣摩不透孙太皇太后的本心,于是乎只能继续煽动道:“太皇太后,同为阁臣的杨阁老,已经列出了沈宫保的七宗罪,专权程度堪比霍光曹操之流。”

“如果不趁此机会加以限制,恐怕日后朝堂将成为一言堂!”

曹吉祥本以为说出沈忆宸的“权臣”身份,会让孙太皇太后感到忌惮跟危机。结果没想到对方听到后,脸色立马就阴沉了下来,冷冷问道:“曹吉祥,这是你应该多嘴的事情吗?”

后宫不得干政,宦官同样不能,曹吉祥这是专横跋扈惯了,忘却了自己的内官身份,公然对孙太皇太后议论起当朝大臣!

听到孙太皇太后的警告,曹吉祥本能的感到心中一股怒火,他这两年养尊处优人人称之为“内相”,哪怕连皇帝都“俯首帖耳”没有在意身份。

结果这么一个身处后宫的老太婆,毫不留情面的训斥自己,对于曹吉祥来说算是许久没有感受到这里“冒犯”。

不过这股无名怒火很快就降了下去,曹吉祥终究还是没有昏了头,忘却眼前这个老太婆的身份。脸上立马流露出一副诚惶诚恐的神情,下跪请罪道:“是奴婢多嘴了,还请太皇太后恕罪。”

见到曹吉祥这副“惊恐”的样子,一直坐在旁边沉默不语的明良帝,赶紧帮着说了一句:“皇祖母,曹伴伴是一时心急才会说错话,您就大人不记小人过。”

本来孙太皇太后还板着个脸,听到皇孙的求情后,脸上神情柔和了下来,顺势道:“既然皇帝帮你求情,就起来吧。”

“谢太皇太后。”

曹吉祥赶紧磕头谢恩,埋下去的嘴角却流露出一抹冷笑,只要皇帝信任依赖自己,等明良帝亲政之后,没有血缘关系的太皇太后又算得了什么。

大行皇帝能囚禁,明良帝同样能!

只是曹吉祥心中那抹皇帝信任的告慰,很快便被太皇太后孙氏的一句询问给粉碎。

“皇帝,哀家不便插手政务,你身为大明天子,如何看待沈宫保。”

明良帝再怎么年幼,他也是大明的九五至尊,孙太皇太后想要知道,皇帝对于沈忆宸这个帝王师的态度。

“回禀皇祖母,朕相信先生绝非权臣,乃匡扶社稷的辅弼之臣!”

如果说明良帝帮曹吉祥求情,仅是带着孩童良善亲近的本性,那么评价沈忆宸几乎是充斥着一股绝对的盲目信任。

这种态度跟信任,别说是让孙太皇太后感到意外,就连站在一旁的曹吉祥,脸上都是满满震惊神情。难道自己的日夜陪伴,真就抵不上沈忆宸隔三差五的讲学吗?

此子到底有着怎样的魔力,能让皇帝如此笃信,自己又输在了哪里?

曹吉祥想不明白这个问题,一股无力感跟挫败感充斥心头,他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浑浑噩噩的离开慈宁宫。直到等候在司礼监衙门的嗣子曹钦,见到他这副魂不守舍的模样,呼唤多声才让曹吉祥回过神来。

“钦儿,你一定要好好执掌京营,切莫让为父失望!”

面对曹吉祥双手搭在自己肩膀上,这句语重心长的告诫,曹青有些不明所以。

但是对于父亲的遵从,让他还是赶紧点头应道:“是,父亲大人,孩儿一定会好好掌管京营。”

得到了曹钦的承诺,曹吉祥仿佛松了一口气,嘴中轻声喃喃了一句:“咱家绝对不会再让人如此轻视羞辱,哪怕她是太皇太后!”

“父亲大人,你说什么?”

曹钦没有听清楚曹吉祥的话语,还以为是对自己的告诫,于是追问了一句。

“没什么,记住了为父的话就好。”

……

深宫之中曹吉祥在太皇太后那里吃了瘪,另外一边的文渊阁,吏部尚书李贤、工部尚书徐有贞,得知了阁臣杨鸿泽公开上疏弹劾沈忆宸“七宗罪”后。

便第一时间赶到了沈忆宸的值房,想要商讨应对之策。

因为他们都很清楚,这次不是一般的弹劾,而是朝廷文官集团对沈党的宣战。双方互相忌惮隐忍了这么久,随着前任礼部尚书胡濙的致仕,再无可以压制之人。

说实话面对弹劾,李贤跟徐有贞两人除了意外,更多的不是慌乱,而是一种莫名的兴奋。文官集团那边有胡濙压制,“沈党”这边领袖沈忆宸,又何尝不是维持着朝堂阵营之间脆弱的平衡?

双方的少壮激进派,其实早就已经看对方不顺眼,文官集团认为沈党这边都是一群见利忘义的小人,企图掌控朝堂为祸天下。

沈党视文官集团大多数官员为尸位素餐之辈,早就已经被时代淘汰踢出官场,他们的存在才是对百姓万民的危害,沈忆宸的经世致用跟锐意进取,才能让大明迎来中兴!

现在对方主动开战,终于不用维系那脆弱的平衡,可以放开手脚互相攻讦。

李贤跟徐有贞两人来到值房,发现屋内还有阁臣商辂,至于沈忆宸一脸平静的坐在书桌面前,手上拿着的正是杨鸿泽那篇“七宗罪”的上疏弹劾。

“沈宫保,商中堂。”

“大冢宰、大司空。”

进屋之后李贤和徐有贞,与商辂客气了互相拱手打了声招呼,唯独沈忆宸就像是没有看到听见一样,注意力依旧全盘放在弹劾奏章上面,脸上的神情颇为玩味。

直到过了差不多片刻钟之久,沈忆宸才放下手中的奏章,用着一种意味深长的语气说道:“没想到在杨中堂的眼中,本阁部专权擅政到了如此地步。”

“不过话说回来,杨中堂没有弹劾我任何关于私德方面的问题,你们说这是不是在某种意义上,算是对本阁部的一种认可跟称赞?”

啊?

屋内等候的几人,想过无数种沈忆宸看完弹劾奏章的反应。

可能是愤怒,也可能是不屑,还有可能是委屈,却唯独没有想到沈忆宸会流露出一种沾沾自喜,仿佛是收到了表扬的反应。

果然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沈宫保还真是异于常人……

第611章 人格平等

“沈宫保,你还真有闲情逸致考虑杨中堂是不是称赞,朝中言官清流们都已经群情激忿,叫嚣该如何罢黜你的内阁首辅之位了。”

商辂苦笑着回应一句,值房内有同僚在场,他这次没有称呼“向北”,而是用上了官场尊称。

“呵,户部外派申请的数量已经证明,言官清流不过是一群道貌岸然的乌合之众罢了。现如今他们主动挑起事端,干脆宫保可以趁此机会把他们给一网打尽!”

徐有贞非常不屑的回应了一句,其实这次弹劾事件中,除了沈忆宸外,他的弹劾奏章是排在第二位。

毕竟细究起来,徐有贞早年间官场黑点还真不少,再加之外派治水期间,他的秉性注定了会使出非常多的逾矩手段。

以往朝中有沈忆宸罩着,加上治水带来的民间口碑,很多人心中不满也只能忍着。现在就连沈忆宸都自身难保,那么徐有贞必然会被人给挖旧账,正常情况下已经不是能不能保住乌纱帽的问题,而是会不会问罪下狱!

只不过对于这些弹劾,徐有贞毫不在意,想要挖黑历史玩阴的,官场谁又比谁更干净?

他这次来到文渊阁前,已经召集了一批“沈党”的中坚力量,只需等着沈忆宸一声令下,包括礼部尚书何文渊、阁臣杨鸿泽、刑部尚书俞士悦等等重臣,均会在第一时间收到雪花般的弹劾奏章。

明朝党争的雏形便是如此,当官场战火燃烧起来之后,那么是非对错就已经不重要了,纯粹屁股决定脑袋看自己处于何方阵营。

听着徐有贞的强势回应,沈忆宸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笑容,轻轻摇头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杨中堂有些弹劾内容,站在他的角度上不无道理,本阁部确实打算让内阁凌驾于六部之上。”

徐有贞跟李贤的到来,坐实了沈忆宸主宰朝政的地位,同时也把内阁操控六部的指证给坐实了。

封建王朝六部制的全称为“三省六部制”,本来六部就应该成为一个彻底的执行部门,决策权在于皇帝跟三省主官,从而保证权力集中决策的同时,还能不影响施政效率。

可是到了明清两朝,皇权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废除了三省跟宰相,直接由六部主官兼具决策跟执行权力。但问题出在六部主官名义上是平等的,各方没有任何上下级的率属关系,真出现分歧要么就廷议要么就等着皇帝断夺。

直到明朝中后期内阁崛起,首辅才有了点宰执的味道,从而有了张居正变法大幅度提高施政效率,帮助大明续了几十年的国运。

只可惜首辅终究没有宰执的法理权,一旦某任首辅能力不行,再遇上皇帝昏庸过头不理朝政,整个行政效率就得处于极其低下的状态。

这点明朝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在收税上面,中后期几乎是普遍逃税漏税,没办法只有大量外派太监,任由他们贪腐才能从地方压榨上来一点民脂民膏。

沈忆宸未来的朝堂改革方向,那便是让天子垂拱而治,内阁拥有法理上的决策权,内阁首辅担当实际上的政府首脑。最终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看能不能在自己致仕退休之前,用律法形式来约束君权的膨胀,提前上演“君主立宪制”。

哪怕就是自己手中无法完成这样超前的政治体制,至少得把内阁跟六部的平等关系改为率属关系,避免朝堂上许多毫无意义的内部损耗跟互相推诿。

对于封建王朝而言,权力集中不一定是好事,毕竟有可能出现庸官佞臣,可中央政府权力分散那一定是坏事,这点跟现代社会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百官互相攻讦带来的效率低下,后果只会让百姓生存的更加艰难,让地方豪强剥削的更加肆无忌惮。

首节 上一节 628/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