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私房钱被娇妻李秀宁曝光

大唐:私房钱被娇妻李秀宁曝光 第225节

他身上很多功绩,全不是开拓性的,不是隋文帝隋炀帝打好基础,就是李渊打好基础了。

很多人会吹李世民打仗多厉害,但是你发现了吗?李世民就是一个贵族子弟,富二代。

他的打法就是富二代欺负穷二代的架势。

自己在粮草、盔甲、兵器等各方面占尽优势,欺负一些农民出身的势力,算什么本事。

他敢自己亲自带兵去跟东突厥死磕吗?

当时李世民亲率的这支精锐,应该就是大名鼎鼎的玄甲军。

李世民麾下的这支玄甲军,是由当时整个关中倾尽全力才打造出来的精锐。

就算关中地区倾尽全力支持,也只凑出了三千五百骑。

而且这支玄甲军,也是当初李世民迅速击破窦建德的关键所在。

但就算李世民用上了这支玄甲军,战事依然打成了胶着状态。

在李世民冲破刘黑阂步兵方阵之后,双方仍然打了整整一个下午。

而且打到最后,刘黑阔是已经率先逃走,等于整个刘黑阂军队是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和李世民硬怒了一个下午。

期间李世民还曾数次历险,多亏尉迟恭在其身边拼命,才保护住李世民的安全。

甚至到了最后,就算没有指挥,李世民依然拿不下来,只能放开洛水,来一招水淹七军。

但最重要的是,不管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资治通鉴》,对于这一战,都只记载了刘黑阂方面的伤亡,而没有记载李世民方面的伤亡。据考证,洛水之战当中,李世民方面的损失,恐怕丝毫不逊色于刘黑网方面,甚至要比刘黑阂方面更多!

洛水之战以后,刘黑阂仅以一千多余部逃往突厥。

但很快,仅仅过了半年之后,刘黑阂便借突厥兵马,再次反攻了回来。

李世民好不容易平定下来的地盘,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又被刘黑阂给拿下了。

不过这一次,当年原属于窦建德的旧部,已经被李家清理的差不多了,刘黑阂所能得到的支持,也相对有限。

但同时,在唐朝内部,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因为李世民军功太大,李渊害怕太子位置不稳,所以这一战不敢再让李世民出战,转而派太子李建成统军。

虽说统军将领由李世民换成了李建成,但刘黑闵的局面,却依然十分危险。一方面,刘黑阂当年的老部队,已经在落水一战中近乎损失殆尽,再也难打硬仗。另一方面,李建成虽然在演义小说当中,是个无能之辈。但在正史上,其才能却并不逊色于李世民多少。

这一战,刘黑闵败的一塌糊涂,被李建成派刘宏基在后面玩了命的追杀。刘黑周本想再次逃往突厥,以待东山再起。

但是在刘黑岗逃到饶阳之后,当地的刺史诸葛德威反叛,生擒了刘黑阂,拿刘黑闵的人头,去向唐朝抵了投名状闲。

武德六年二月,刘黑阂在洛州被李建成斩首,一代悍将,终成刀下之鬼。

而在刘黑阂死后,山东(赵得赵)、河北、河南地区,也终于被彻底平定下来,再无反叛。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刘黑闵的失败,其实很大程度在于他的后勤补给不行。能够率领战力较弱的农民军,和军备强悍的玄甲军打到胶着的状态,本身就说明了刘黑阂作为将领是何等的强悍。如果刘黑阂能够拥有一个稳固的后方,有相对强悍的后勤补给能力。那么当初洛水之战的结果,恐怕仍未可知。隋末最终的天下归属,恐怕也要出现变数了.

第407章窦建德麾下猛将谋士都值得争取!

刘黑闵此人的统帅能力都是相当不错,只是有个历史黑点,那就是勾结突厥。

可是当时此人也没有办法,毕竟李渊李世民也是勾结突厥,李渊李世民的势力实在太强的,他当时想要生存下去,也只能出此下策!

卢枫发现此人有野心,并不是甘愿久居人下之人,所以并没有打算将此人收至麾下。

但是卢枫还是给此人提供兵器盔甲粮草,还有1000精兵,都是善于做游击战的,让此人带着一千精兵遣回河北,招揽窦建德的旧部,在河北一带展开游击战,骚扰李渊李世民的后方!

在冷兵器时代还是可以搞游击战的,在楚汉争霸时期就一个著名的游击大师彭越。

彭越为秦末汉初名将,楚汉对717峙时,彭越一直领兵游动作战于梁、楚之地,常袭挠楚的后方,两次迫使项羽从回兵救援,以帮助刘邦在主要战场的作战。

刘黑闵可以跟此人效仿。

除此之外还有一人,窦建(cede)德手下的一个谋士凌敬,值得争取。

他为人足智多谋,有大志,原为窦建德帐下主簿,由于屡献其策,窦建德让他当任国子祭酒,成为窦军重要谋士之一。

在历史上的虎牢关之战之前,凌敬提议说:“应当全军渡过黄河北上,攻占怀州河阳,安排主将镇守。再率领大队人马击鼓举旗,跨越太行山,开进上党县,虚张声势隐藏目的,不必麻烦作战。加速赶到壶口,逐渐惊扰蒲津,夺取河东土地,这是上策。

实行这个方针定有三条好处:一是到无人防守的地方,军队万无一失;二是扩大地盘招募兵卒;三是唐军对王世充的包围自会解除。”

窦建德准备采纳这个建议,但是王世充的使者长孙安世私下送金银珠宝利诱窦建德麾下诸将,来扰乱他的决策。

诸将全都劝谏说:“凌敬不过是个书生,怎能跟他谈打仗呢?”

窦建德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回头向凌敬道歉说:

“现在群臣振奋,这是老天助我。凭这决战,必定会大获全胜。我已听从了大家的意见,不能照您的话办了。”

凌敬坚持争辩,窦建德很生气,强制撑持着走了。

他的妻子曹氏又对窦建德议论说:“祭酒凌敬的意见可以采纳,您为什么不采纳呢?请您沿着淡口那条路,乘着唐朝兵力空虚,集中兵力加速前进,以便夺取山北的土地,再凭借突厥的力量向西包抄关中,唐朝廷必然招回军队保卫自己,那么对王世充的包围就解除了。

如今部队滞留在虎牢城外,时间拖得长了,白白地自己劳苦自己,事情只怕办不成。”

窦建德说:“打仗不是女人过问的事。再说郑国命在旦夕,等待我们快去,既然答应援救他们,怎能碰上困难就退走,向天下表明我们说话不算话呢?”于是全部人马压向虎牢,唐军按兵不动以挫伤窦建德的锐气,后来窦建德大败被杀。

此人也算是有些能耐,也愿意投靠卢枫.

第408章瓦岗李密竟然想让卢枫投降,太狂妄了!

之前说卢枫击败了东突厥,威震四方,特别是饮马北海封狼居胥,更是让天下好诸侯震惊。

但是有一个人,他对卢枫却不屑一顾。他觉得自己才是天下盟主是应该能够君临天下的人。

他非常的看不上卢枫。

这个人不是唐国公李渊,而是魏国公李密。

李密非常狂妄,觉得自己一定能够击败王世充,然后占领洛阳,然后横扫长安,一通天下。

现在的李密确实是在最巅峰的时期。

这个李密特别是吞并了窦建德的队伍,好像自己的实力又大增了。

他就派人过来通告卢枫,让卢枫交出窦线娘和苏定方,语气相当的狂妄。

他甚至还想让卢枫来投奔自己,说是会封卢~枫做一个王爷。

现在了解一下这个李密,李密狂妄是有他的理由

李密,字玄邃,长安人。生于公元582年,-小李渊16岁。

也就是说,李渊成为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贴身侍卫时,李密方才出生。

两人的家世背景极有相近之处,李密的父亲李宽为隋朝上柱国,亦是关陇贵族门庭。

同李渊一样,自小接受极好的教育,文武双修,也同样天赋极高,志向远大。

优良的早期家庭环境,自身的性格天赋,少年的勤奋努力,李密后来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正是外部和内部因素结合的作用。

又是同李渊一样,李密年幼时因父亲李宽去世,而袭父爵蒲山公。

不同的是,他并没有皇亲国戚可依靠,也没有成为皇后的姨母照顾。

对少年李密来说,心理上的自立极其迫切。于是他“乃散家产,周赡亲故,养客礼贤,无所爱吝。”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已经善用家财来礼遇亲朋,结交四方好友,为自己培养可依赖的力量和优良的口碑,足可见绝非池中之物。

杨广继位之后,李密凭借父亲的影响力,做了宫内的千牛备身,担任礼仪护卫之职,本是个不扎眼的小角色,却也因此在史书上留下了名声。

李密的长相“额锐角方,瞳子黑白明澈”——棱角分明,眼含利光,天生不安分的相貌。

杨广某次在一队仪卫中看见他,问宇文述:那个黑脸小子是谁?

答:已故蒲山公李宽的儿子,叫李密。

杨广拂袖而去:这孩子一脸黑相,眼神太不寻常,朕看着不爽,让他走。

一语成谶,正是这个让杨广看着不爽的小孩,成为第一批反他的人。

大概在皇宫待着本来就颇感束缚,不够自由,听宇文述一劝说,李密高高兴兴的辞职,回家专心读书。

有关勤奋读书的成语很多,其中有一个“牛角挂书”便是李密贡献的。

“以蒲鞫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在闲适隐居的日子里,李密读《史记》,读《汉书》,读各路兵法。

古人读书与今人还是有很大区别,不光要读,更要背诵。如今,大篇背诵文章,被教育专家们称之为填鸭式的、拘泥思考的过时行为。

其实凡事都有两面性。

背诵什么,这是个人选择,有大智慧的人,要培养自己认知世界的能力,对经典的熟识程度就显得很重要。

其次,背诵之后,能消化多少?能不能形成自己的思考,结合当下的环境,得出自己的结论,形成自己的方法,这才是目的。

毋庸置疑,少年李密有着超出当时同龄人的智慧丈.

第409章忽悠李密,他做梦都想不到……

武则天问卢枫该怎么样答复李密。

卢枫淡淡一笑:“对于这种狂妄之徒,那就让他狂妄。天帝欲让人灭亡,必先让其疯狂。

那就顺他的意思,给他回信,就说人不在咱们这里,已经投奔西突厥,万民都顾望你为天下共主,我还很年轻,根本没有这个威望,等你成了大事,还把我封在太原,我就满足了。”

实际上,卢枫这么做,其实就是跟唐国公李渊学的。

唐国公李渊当时定都长安,当时李密就发信让李渊过来拜服自己。

当时李渊四面受敌,不想激怒李密,所以就算自己比李密大16岁,依然在书信里面以弟自称。

卢枫一直在忽悠李密,李密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他手下现在在最信任的最能干的大将徐世绩其实是卢枫的人。

不过说实话,这个李密在此之前表现都很不错,确实让天下震惊。

在此之前,楚国公杨素偶遇李密,见他读书入神,便问他读的何书,李密恭敬行礼答《项羽传》,杨素大感惊讶。

果然还有一颗不安分的心。

对当年一统天下的秦王朝来说,项羽可是不折不扣的反贼,还是出身楚国贵族的超级反贼。曾对着巡视天下的秦王座驾说出“彼可取而代之”的叛逆少年。

令人不解的是,辅佐杨坚杨广两代皇帝的杨素,按理应该对李密这个读项羽的落魄贵族后裔理应有所警觉,防范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史书记载“与语,大悦”,仅仅四个字一笔带过,杨素与李密的交谈内容已经无法得知,更不知道李密如何让杨素大为愉悦。

乃至其后对自己的儿子杨玄感说:“李密这个年轻人,学识气度,你们都远远不及,多与他来往。”

联想到其后不久,杨素即病重去世,且在卧榻之时,与杨广的关系已经是君臣猜忌颇深。

大概是人之将死,认知愈深,与其毁掉一个才气志向甚高的年轻人,不如留下一个可能给杨家的未来。

首节 上一节 225/2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之科技强国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