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私房钱被娇妻李秀宁曝光

大唐:私房钱被娇妻李秀宁曝光 第226节

阅人无数的杨素,看对了李密,却看错了自己的儿子。

大业九年,杨广东征高句丽,杨玄感在黎阳督运粮草,看天下大乱的迹象已现,自己有兵有粮,心思一动,便起兵反隋。

反则反矣,却无谋天下之策,便从长安请来李密帮他谋划,李密在胸中早已多次推演天下形势,等的就是这个机会。即刻向杨玄感献出上中下三策.…

上策:打下榆关(今山海关)据守,掐断杨广归路,令隋军在关外溃散,天下无主,便可谋之;

中策:攻占长安都城,取得政治影响,与杨广对抗;

下策:攻打洛阳,占领东都,却容易左右受敌。

如果杨玄感此时取了李密的上策或中策,不知道整个隋唐史会有何变化,后来的李渊是否还能是第一个打进长安的人。

还是那句话,历史没有如果。

杨玄感终究是个短视公子哥,只看见洛阳有大量的官员家属,希望尽快造成影响力,对李密说:你的下策,才是上策啊,要先打洛阳。

嗯?李密一脸黑线,知道这哥们儿走不远了,谁说老子英雄儿3.4好汉的,杨玄感比他爹差远了。

杨玄感在洛阳地界打了几场胜仗,误用庸人,还没入城就有了称帝的打算,终于兵败如山倒,杨家也随之被清洗殆尽。

李密被捕又逃脱,亡命天涯隐姓埋名。壮志未酬心中凄凉,在淮阳郡写下《淮阳感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自比萧何和樊哙,感叹难遇明主.

第410章跟李密有一面之缘,这货只适合做谋士!

其实在此之前,李密和卢枫都有过一面之缘。

因为卢枫是五年前穿越过来的。

现在说起来应该算是七年前穿越的,因为距离刚开篇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两年。

所以原来在京城的时候,卢枫曾经见过李密。

卢枫发现李密还是适合做军师,做谋士的时候智谋深远。

一旦他做了君主,他骨子里面那些有问题的东西,比如心胸狭隘,不能容人,狂放自大目光短浅,全部涌现出来。

所以就算李密现在势力发展的很大,将瓦岗军做的好像可以占领好州郡,但是到22头来还是给卢枫做嫁衣。

说到几年前,大业十二年,李密来到了洛阳附近的瓦岗寨,受首领翟让重用,收服游勇,编制训练部队,将草莽出身,行盗匪之事的瓦岗寨流寇,变成了中原大地上反隋大浪中的一股中坚力量。

来到李渊起兵的大业十三年,受翟让推举,李密成为瓦岗寨义军的实际首领,称魏公,并率军刚刚夺下了兴洛仓和回洛仓两大中原粮仓,拥兵三十余万。

此时的李密,已经不是自比幕僚,谋求明主的失意英才,因瓦岗军中翟让旧部要重新推选翟让上位的传言,李密起了杀心,摆下鸿门宴,一举诛杀了对他有知遇之恩的翟让。

收服军心,取得了绝对的领导权,李密稳坐众人惧服的魏公之位,又在洛阳打败王世充,东到海滨、泰山,南到长江、淮河,各路郡县的义军都派使者来归附李密,甚至劝他立即称帝。

李密俨然以为自己已是天下盟主,全然忘记了曾熟读的《项羽传》中,项羽是如何自矜骄傲,最终以悲剧收场。

他准备用一封信把李渊召唤到身边来,他相信自己的号召力。

当时李渊坐在贾胡堡的营帐中,思考着中原局势的同时,收到了李密的来信。

信中大意就是你我都是李姓同宗,我现在蒙各路英雄厚爱,被推为盟主,希望你来辅佐我,目标都是相同的,杀杨广这个昏君,立杨侑为代王。

李渊笑了,咱们目标一样,可不代表目的就一致。

洛阳是不能去的,去的话就是提前火拼,这与方略相悖。

当然也不能严词拒绝,不需要跟李密决裂,而是要让他对自己放松警惕。

李渊用自己方式给李密回了信,正如之前对突厥那封信一样,写的低调,谦卑,不717惜让自己低到尘埃里,把对方架到更高的位子上去。

“今辱来旨,莫我肯顾。天生蒸民,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而谁,老夫年逾知命,愿不及此。”

——万民都顾望你为天下共主,我都过五十岁的人了,根本没这个愿望。等你成了大事,还把我封在陶唐故地,我就满足了。

收到这样的回信,李密的反应是,拿着信四处炫耀:连唐公都这么推举我,天下还有什么难平的?

所谓捧杀,不过如此.

第411章忽悠!捧杀!

历史上,李渊捧杀李密。

这一世,卢枫也来捧杀李密。

他让武则天给李密回信,里面也是如此说的。

“万民都顾望你为天下共主,我还很年轻,根本没有这个威望,等你成了大事,还把我封在太原,我就满足了。”

收到这样的回信,李密的反应跟历史一样,拿着信四处炫耀:连横扫东突厥的卢枫都这么推举我,天下还有什么难平的?

卢枫,那封信寄出去之后,就知道这个李密肯定还会跟洛阳的王世充死磕,一定不会按照柴孝和的意见引兵西攻长安,自己攻打长安的计划不变,也不会受到影响。

卢枫更多的是在研究历史上李渊的攻打长安计划,就是想走李渊走过的路,避免出现李渊的挫折,走李渊的路,让李渊无路可走。

历史上,李渊南下攻打霍邑,就遇到一阵阵坏消息。

大雨不停,应该从太原运来的补给粮草还未到。

出使突厥的刘文静亦无消息,流言却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军中传开:突厥人和刘武周准备趁太原城中空虚,引军攻占。

这个消息让李渊为之一惊,他太清楚留守太原的李渊吉有多大本事,恐怕是挡不住突厥人的,而太原是根据地,粮草、补给、将士的家属,都在那里,一旦落入突厥人手中,军心大乱,后路断绝。这怕是想都不敢想的局面。

李渊召集大家开会商议,大部分的将领都倾向于立刻返回太原。

李渊颇为摇摆,将目光投向了他最倚重的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

大郎和二郎的意见很一致:不退。

此时四处皆有庄稼,粮草不是问题;突厥和刘武周互相猜忌,不会打太原来消耗自己的力量;宋老生轻浮焦躁,打下来不会有难度。如果听闻一个流言,大军就开拔回撤,军中必然流言更甚,再想聚齐人心可就难了。

“诸人保家爱命,所谓言之者也;儿等捐躯力战,可谓行之者也。雨罢进军,若不杀宋老生而取霍邑,儿等敢以死谢々~!”

李氏兄弟这一番话讲道理鞭辟入里,表决心掷地有声,每一句都说在了李渊的心坎上,他要的就是这样的儿子和将领,否则遇难

则思退路,何以成就?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此时的李建成和李世民,绝无想到仅仅数年后,彼此便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七月二十八日,太原粮草至,传言不攻自破。

八月初一日,连绵多日的大雨终于停了。

八月初三日清晨,李渊与大郎二郎共同引军沿山道抵达霍邑。

在路上,李渊引而不发的问两人:如果宋老生闭门不战,你们待如何?

这是李渊的特点,他常常将一个可能出现的难题抛给他所信任的下属,当然主要就是两个儿子。

其实既然能想到这个难题,心中自然有了答案,否则如果李建成李世民一脸懵的说".…请父亲大人示下”,岂不尴尬的要死?

但一定要用询问方式,借大郎二郎嘴说出来,一来增强了他们的信心,二来(赵得赵)印证了自己的信任。即便说错了,他也有引导修正的后手闲。

用今天的话说,这个就叫做领导艺术。

李建成和李世民给他的回答,是他想要的:宋老生有勇无谋,凭借勇猛缉盗,朝廷派他守城是重大奖赏。如果不敢出战,朝廷的怀疑都够他死几回。只要用轻骑上前向他挑衅,宋老生必然按捺不住出城迎战。他一出城,便能拿下霍邑。

之后的战局印证了这番事先的谋划.

第412章李渊李世民父子不可轻视!

之前卢枫攻下霍邑的战争,沿用的就是李渊,李世民,李建成,他们父子的招数。

因为对付的都是同样的对手,宋老生,所以用同样的方法是奏效的。

看起来这场仗非常的容易,好像展现不出多少的能力。

但是仔细的去回顾历史上李渊,李世民,李建成他们攻下这个城池,是他们的第一场硬仗,也算是能够展现出李渊,李世民,李建成,他们父子的强悍之处。

确实是比一般的农民军要强悍许多,不愧是三717代国公世家出来的贵族子弟。

军事素养确实是比较厉害。

卢枫不可轻视他们。

历史上,此仗打的极为惨烈。

抵达霍邑后,李渊率数百骑兵在远处等待步兵主力,李建成和李世民只带数骑到城下挥动战旗,一边假意指挥包围城池,一边高声辱骂。宋老生果然一激就怒,尽率城中三万精兵分别从南门、东门杀出。

李渊遥观战局,遣李建成领左军,扼守东门,李世民领右军,扼守南门。

意思很明显,既然出来,就别回去了。

双方刚打个开头,李渊的部队就向后且战且退,有溃败迹象。急躁冒进的宋老生感觉我这三万精兵你们果真扛不动啊,引兵追的更急,大有好好打一场野外歼灭战再风光回城的气势。

这就对了,跑的离城远些,你想回也回不去了。

宋老生此时才发现,面对的情势不妙:正面是假意退缩的李渊和李建成,其军兵且战且退,越退越慢直到不退反进,越杀越勇。

后面李世民率骑兵冲击宋老生的军阵,杀红了眼,就连李世民本人把两把刀都砍的卷了刃,血满衣襟。

李渊命人在乱军中大喊宋老生已经(cede)被砍死啦,霍邑部队顿时军心大乱,斗志涣散,仗也不打了,扭头就往城里跑。李建成

和李世民已经驰向东门和南门,使得仅存的守军不敢打开城门。

勇猛的宋老生也只得借助城头抛下的绳索,再狼狈也得先回到城里再做计较。

刚抓住绳索上去不到几米,李渊的部将卢君鳄高高跃起,把宋老生拽下来乱刀斩杀,传首军中。

主将既死,胜负立判。

李渊命部队趁余勇一鼓作气,登上霍邑城头。

从晨至昏,一天的时间,攻下了霍邑。

残阳如血,李渊站在城头,内心怆然的看着城外郊野,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已经分不出纵横交错在一起的尸体,是敌我何方的。

虽然起兵必有涂炭,但这番景象,是李渊不愿见到的。大概这就是他一路上处处封官,希望以德服人,少动刀兵的原因。

仅这一点,已经强过当时各处的军阀和反隋义军。

李渊依例对将士论功行赏,授勋的官吏提醒他,奴仆、战士、将官的奖赏应该有区别。

李渊怒目视之:刀剑箭矢无眼的战场上,不见分出什么高低贵贱,评功论赏的时候,怎么就分出等级了?无论何人,立的什么功就受什么赏!.

第413章李渊不像史书上完全靠儿子!

历史上,李世民为了洗刷自己的清白,为了让自己不至于在玄武门之变这个事情上被人黑的太狠,所以他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开国元勋,将唐朝能够打下天下的功劳,一多半全都安在自己的头上。

这样一来,李世民又将他的父亲李渊的功劳抹杀了许多,将他大哥李建成的功劳也抹杀了许多。

实际上李建成并不是像史书上写的那么废物。

首节 上一节 226/2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之科技强国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