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第21节

  随着与齐秦两国经贸往来频繁,双方的联系也日益紧密,朝野内外也受到齐国的深重影响。一些海贸商人、开明学者,以及不少留学齐国的官员纷纷向朝廷建言,要革新变法,师随齐国,重科技、兴实学、办工厂,在大秦境内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从而摆脱目前愚昧落后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但此举,遭到朝堂上下众多守旧派势力的激烈反对。他们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坚决主张维护传统文化和既有的教育体系,反对借鉴齐国文化和制度。华夏文明传承千年,自有调节机制,只要施仁政,行礼义,足可维系朝廷内外一统,上下一体。

  至于什么所谓的科技、器物,乃至齐国的铁路、蒸汽机车,不过是“古今之奇观,绝世之巧术”而已。

  而且,一些“仁人志士”还透过现象看本质,对齐国的建立、发展、运行的逻辑,进行了研究,并总结道,“齐人之商贾与闻政,官商相保卫,资商力以养兵。”

  而我华夏数千年传统,则是“中国天下为家,已更数千载,政令统于一人,财赋归诸一人,尊卑贵贱礼制殊严,士农工商品流各别,逐末之人何得妄参国是?”

  对兴办工厂、倡导实业,扩大对外贸易,守旧派认为亦不可取,称“盖重农抑商所以教勤朴,而广生财之源,重士抑商多以劝德行,立制治之本,其实抑商贾之利权,即以伸朝廷爵位之权。”

  嗯,说直白点,就是我大秦是官尊商卑的社会秩序,乃至朝廷权威,均是建立在压制商业的基础上的,可不能像齐国那般,官商一体,颠覆了官员士绅的“尊贵”地位,没了体统。

  作为游学齐国三载,深切认识到秦齐两国之间巨大差距的杨升平,就是大秦朝堂中不折不扣的开明派。他在不同场合,都极力主张朝廷要进行一场彻底的维新变法,仿效齐国之政,厉行变革,从而像齐国一样,变得富裕而强大。

  大陆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资源禀赋更是要强出汉洲万分,齐国能在短短数十年迅速崛起,作为同文同种的大秦,若是能稍稍变法革新,再引进一些齐国诸多先进经验和技术,没理由会继续落后于齐国。

  然而,在古老的华夏大地,守旧顽固势力的强大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他们坚持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若是“正气为之不伸,数年之后,将尽驱中国之众咸归于夷(齐)不止。”

  朝堂中,守旧派对那些倡导维新变革的开明派展开了疯狂打压和攻讦。杨升平三十年的宦途中,数度起起落落。就在他担任此次访齐专使前,尚被贬至青海总督任上,整日里吹着凛冽寒风,看着遍地的牛羊,郁郁而不得志。

  要不是大秦乾元帝需要一位通晓外务并且熟悉齐国内情的官员为使,前往汉洲访问,杨升平怕是也不会被召入朝中,还被擢升为内阁次辅、礼部尚书之职。

  “为秦齐交好,继续维系双方百年盟约之谊,朕已着令内阁礼教部从明年开始,将秦国留学名额增加至八百人。”

  杨升平礼在太初宫永昌殿觐见泰平帝后,代表大秦乾元帝礼节性地问安泰平帝,并简短叙说了大秦朝堂的近况、国内民生,以及西北和漠北的战事。同时,对齐国予以大秦的财政和军事支持,表示了诚挚的感谢。

  而泰平帝则表现得较为平易,除了问候乾元帝外,还对大秦内部的新旧两派争执,表达了严重的关切,希望齐秦两国目前维持的友好关系,不以“个别人”的执念和喜恶,而受到损害,更不能因此,波及齐国的商人和旅行的国民。

  未了,泰平帝表示,为了增进齐秦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消弭隔阂,齐国内阁政府会拨出一些教育款项,用于资助那些有志于前来齐国留学的大秦学生。

  “非常感谢陛下的慷然之举。”杨升平拱手施礼道:“待本使返回南京后,必会奏请我皇,于国子监和各地府县监学中,遴选聪慧机变之人,前往贵国游学。”

  泰平帝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自三十多年前,太祖皇帝时期,便开始施行资助秦国学生留学之事,这么多年来,陆续培养了数千秦国留学生。虽然有不少人最后留在了齐国,成为齐国的人才储备。但那些回到大陆的秦国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和生活,潜移默化中,或多或少都会对齐国产生一种亲近感,以及一丝敬畏感。

  这些人要么进入大秦朝堂当中,成为亲齐国的开明派,要么从事于工商业,成为潜在的买办商人。通过他们,齐国间接扩大了在秦国的影响力,也对秦国的政治、军事,以及经济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

  “陛下,此前我大秦皇室请求与大齐皇室联姻,以维系两国亲近友好之势,但至今,贵国内阁仍不予回应。”就在此次觐见行将结束时,杨升平突然开口询问道:“本使为此颇感疑惑,特奏于陛下,聆听圣裁。”

  “哦。”泰平帝闻言,怔了一下,随即笑了笑,轻声说道:“此事,内阁已呈请于朕。不过,朕不同意联姻。”

  “陛下,敢闻此间情由?”杨升平心中生出一丝不快。

  什么意思,你们齐国皇室难道瞧不起我大秦皇室?

  “近亲不婚。”泰平帝说道:“贵使需知,朕与贵国皇帝乃为表亲,为子孙计,当不宜联姻。此间缘由,朕当亲笔书信致贵国皇帝,以示说明。”

  “近亲不婚?”杨升平诧异地看着泰平帝。

  “嗯,我齐国医学界已然证明,近亲通婚,后代多隐疾。”泰平帝微笑着说道:“若是想加强两国皇室之亲近,联姻也无不可,但需在三代旁系以外,另寻宗室子弟,以为通婚。”

  记得幼时,太祖皇帝曾耻笑欧洲的两家哈布斯堡王朝,说那两家子皇室,娶过来嫁过去的全是都亲戚,生出的后代,不是傻瓜,就是神经病,或者就是身体严重缺陷者。

  为了后人着想,更是为了皇室族群的健康,最好是严禁三代之内的近亲通婚。

  虽然,两国目前的适婚的皇室子女,已经不属于三代以内的近亲,但泰平帝一想到太祖皇帝的警言,还是下意识地拒绝自家的直系子(孙)女与秦国皇室联姻。

  “陛下,长安皇家医学院奏报,乐安大长公主情势已然不好,恐……时日无多。”秦国专使刚刚离去,一名皇室秘书官神情凝重地上前奏道。

  “准备车驾吧。”泰平帝立时起身,微微叹了一口气,“召皇后,随我一同去送姑母最后一程。”

第48章 长安皇家医学院

  位于玄武区的长安皇家医学院,并不仅仅是一座培养医学人才和研究各种病理的高等学府,在环境雅致的医学院北侧,还有一座规模巨大、堪称东部地区医疗条件最为优越的医院。

  整个医院占地五十多亩,拥有病床位六百八十多张,五栋多层建筑物呈星状分布,并由几组长廊连通,有问诊大厅、中药房、感染隔离区、普通病人区,诊治医疗区、还有相应的食堂、热水房、医护住宿区、厕所等各种功能设施。

  齐国发展到现在,社会分层已经比较明显了,皇室成员、高官显贵、巨富达人等成为这个国家最顶层的人群,他们除了获取大量的社会资源和财富外,也享受着普通人所未见的顶级待遇。

  而作为一家治病救人的医院,从病房的分类上,便赤果果地体现出这种巨大的社会等级差别。

  那些面向普通人的病房,即所谓的大病房,是一间间通透的大房间,里面只是简单地用屏风隔开,床位从八张到二十张不等,环境嘈杂,没有任何隐私空间,但收费比较低廉。不过,相对而言,儿童病房的条件会稍稍相对好一些。

  而普通小病房,条件就要好一些,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有单间、两人间和三人间,病人住在这里会更自在一些,主要面向稍有余资的中产阶级,病房内配有床头柜、衣柜、盥洗室什么的,护士室、值班室、配餐室之类的则是公共的。

  而高级病房,则完全属于特权阶层独有的待遇。不仅每间病房是单独的,而且里面还有休息室、浴室(兼厕所)、陪护室、办公室、会客室。

  房间里面铺着柔软的波斯地毯,浴室内有带巨幅镜子的洗脸盆,病床也是使用宣化(帝汶岛)优质楠木打制的,上面雕刻着精美的纹。病床前有床头柜,室内有衣柜,窗台上还放着鲜,就连窗帘都是丝绸质地的。

  高级病房外面还有专门为之服务的护士室、配餐室、检查室等,若是病人有什么紧急情况,诊治(或值班)的医生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

  宋文茹环顾病房一圈后,心中微微一叹,目光又转回到病床上那位昏睡的贵妇面庞上。

  “母亲自病倒后,便经常陷入昏睡当中。而每每醒来,则是虚汗淋淋,气若微虚,面色极差。”一名年近四旬的中年华服男子轻声说道:“几位诊治的医生言及,母亲病体已入膏肓,恐无力回天。最后的时日,怕是……就这几天了。近期,皇室的诸多成员也都纷纷前来探望母亲,以表慰问。”

  “你为何不早些告诉我?”

  “还不是担心母亲仍未见谅于你!”一名三十许的华贵女子冷声说道:“万一看到你了,急火攻心,病体加重,那伱就难辞其咎了!”

  “三妹!”那名华服男子低声斥道:“你如何说话?……她是你大姐!”

  “离家二十多年,母亲都不认她了,哪里还是我大姐?”那名华贵女子毫不客气地回应道。

  “三妹,你还像小时候那样尖酸小气。”宋文茹瞥了一眼那名女子,轻轻摇着头说道。

  “哼,我尖酸小气?总比某个忤逆不孝女子要强上几分吧!……二十多年,竟然于母亲不闻不问,于我宋家不理不睬!”

  “都少说两句吧。”宋长青看到宋文茹紧咬着下唇,眼圈发红,心下微微一叹,挥手制止道:“文茹是你母亲唤来的,勿要再行吵闹。……唉,都是一家人呀!”

  宋文柠听到父亲的诘责后,不再多言,只是恨恨地看了一眼宋文茹,随即便闷声坐在一旁的皮椅上,关切地看着病床上的母亲。

  母亲这一走,我们宋家怕是与皇室的距离就要疏远几分了。

  “……父亲,母亲的病……”一想到二十多年未见母亲,而自己再次看到她,竟然是在这种地方,而且还处于病重垂危的状况,宋文茹顿时鼻子一酸,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刘院长说,你母亲情况不是很好……”宋长青轻声说道:“前日,稍稍清醒的时候,突然念叨起你的名字。所以,我便让文言着人将你带来。……你母亲心里,还是念着你的。唉,二十多年,你这孩子是何苦呢?”

  “既然长安的医生看不好,我们将母亲送到建业去,那里的医疗条件和技术会不会要好一点?”宋文茹擦了擦眼泪,希冀地看着宋长青。

  “母亲病重期间,已经从建业请了两名医生过来。”宋文言插话道:“但他们细细检查过后,也认为母亲的病已然……晚矣。他们说,可能是母亲的胃部,以及消化系统损伤了,以至于呕血不断,上腹肿胀,难以进食。”

  在齐国,要说医疗手段和技术水平,那当属建业总医院。早在建国初期,建业城还是临时首都那会,齐国为了应对移民开荒期间流行的各种传染疾病,便建起了最早的医疗卫生系统。后来,前沿医学研究院、传染防治研究所、中医研究院、病毒研究所、外科手术实验中心等一系列医学研究机构相继成立。

  这些卫生研究机构甫一成立,便开展了多项医学卫生试验、水质检测、药品生产及试验等任务。还着手进行麻疹、鼠疫、猩红热、黄热病、白喉、天、疟疾等在汉洲本土及南洋海外领地肆虐的各种传染病的防治,以及积极提升妇幼生产保健、儿童营养不良等基础医学保障工作。

  通过多年的深入研究,以及持续不断地搜罗大陆地区的各种药方,齐国的中医草药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研究人员依托数十年来从大陆引进的数千册中医书籍,对各种中医古籍和古方进行反复考证、实验,同时对自古惯用的中药成方进行科学性的探讨和验证,为此不惜进行大量的人体试验,也要考据个究竟出来。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相当务实的行为。齐国目前超过一半的医疗人员(含高级护理人员)、百分之八十的有经验医生都师从中医,其中不乏来自秦国及朝鲜地区的知名郎中,他们很多人曾经在当地开设药铺,为病人切脉开药方,经验相当丰富。

  不过,在这个时期,毕竟极度缺乏现代医疗设备和现代药品,齐国的医疗机构还无法做到绝对的对症下药和有效性治疗。齐国人也只能一边从搜罗来的海量中国古医书中想办法,对各种中医疗法、理论、药方去芜存菁,试图找出对医疗事业有用的东西,另一边则不断通过各种活体实验,开拓最为前沿的医学手段和技术,努力推动着齐国的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另外,除了研究各种成人病症外,作为一个人口非常紧缺的移民国家,齐国医疗卫生部门毫无疑问也在育儿、妊娠以及妇科疾病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目前这方面的成就也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产妇死亡率已降低至10%——12%,而同期,欧洲产妇死亡率高达30%——35%;一岁以下的婴儿的平均死亡率也已经降到2%至3%,欧洲婴儿死亡率则在8%——12%,而被送到乳母家喂养的婴儿死亡率达到恐怖的66%。

  啰嗦一点,欧洲地区婴儿出生后,通常会抱给乳母喂养抚育,而不是由亲生母亲以母乳喂养。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欧洲人普遍认为母乳喂养会破坏女人的胸型,危害她的的健康,还会影响她的.性质.生活(因为性质生活会腐蚀母乳),因此,只有社会底层的女性才会选择母乳喂养。

  但是这些底层女性往往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劳动剥夺了她们母乳喂养的时间,因此,雇佣乳母成为了绝大多数欧洲母亲的选择。富贵之家也许会将乳母请到家里,但大部分孩子会被送到乳母的家中喂养,这些乳母大多居住在乡下,家中破敝不堪,被送去抚育的孩子一大半难逃早夭的噩运。

  而齐国在建国时期,医疗卫生部门就大力倡导婴儿母乳喂养,这对提高婴儿的存活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为了增加婴幼儿生长期间的营养,齐国民政部门还对部分缺乏母乳的家庭,提供牛乳、羊奶、麦芽等辅助婴幼儿食品的财政补贴。

  这些种种医疗卫生措施,对齐国的妇幼保健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在医疗卫生方面,齐国的发展水平已经远远超过秦国、朝鲜等传统东方国家,至于跟欧洲国家相比,更是甩了他们一个印度洋的距离,那些从“理发师托尼”和木匠转化过来的欧洲巫医,除了会放血、截肢、灌肠等粗暴手段外,根本没有任何有效的医治方法。圣水、鸦片、水银,就是他们引为包治百病的“仙丹神药”!

  齐国的医学研究人员一直认为,减少疾病死亡比鼓励出生更为重要。齐国是建立在一片蛮荒而贫瘠土地上的国家,而蛮荒的处女地则意味着不宜居,或者说这片土地未经环境改造、充满着各种致病因子,这从齐国建国初期几乎每个月都有大量人口死于各种流行病就能看得出来。齐国的东部、东南,以及西南地区,环境地理情况还稍微好一些,北方的建业府、东北的威海府、广阔的内陆地区,以及威远(今新几内亚岛)、宣化(帝汶岛)、靖平(今苏拉威西岛)、婆罗洲、吕宋、苏门答腊岛等周边领地,自然环境就显得不那么友好了。

  在那些地方,某个定居点也许每年死于土著袭扰的只有寥寥数人,但死于各种流行病、热带病甚至不知名疾病的数目往往是其几倍、十几倍,令人心惊不已。

  这也难怪荷兰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在美洲大力移民了那么久,却始终只有这么点人,实在是死亡率太高了。当然,北美的弗吉尼亚、新英格兰地区也大差不离,最初开荒的时候也是大把大把的人死于各种疾病,实在令人头疼无比。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一个较好的医疗体系和卫生防疫知识的话,那么开拓蛮荒地带的活计将变得无比危险。特别是在齐国早期大部分人口还都需要从遥远的大陆千里迢迢运过来,对良好的卫生制度和医疗体系的渴求程度甚至是远超旧大陆殖民国家的——嗯,我齐国可没那么多灰色牲口来供开荒消耗。当然,也正是这个原因,齐国对南洋土人的利用和压榨,也做到了极致,用他们的累累尸骨在广阔的蛮荒大地上趟出了一片又一片宜居沃土。

  所以,不论是从前,还是现在,乃至将来,齐国对医学研究的投入,都将会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在这个大争之世的殖民时代,人口永远都是最为重要的资源。

第49章 陆军的野望

  “你……来了。”

  齐国乐安大长公主齐子若看到隐在几个子女后面的宋文茹,虚弱地抬起头来,露出一丝微笑,朝她眨了眨眼,示意她走到近前。

  “母亲……”宋文茹急忙上前几步,紧紧握住母亲那只形销骨立的手,泪如雨下,无语凝噎。

  “你这些年……是怎么过的?”齐子若费力地抬起另外一只手,想努力地替女儿擦拭满脸的泪水,但终究病体虚弱,手臂又无力地垂了下去,“文茹,你可曾……恨我?”

  “没有……,我没有……”宋文茹泪眼摩挲地看着母亲,抽噎地说道:“女儿从来……从来没有怨过母亲,更没有对母亲生出……半点恨意。女儿不孝……”

  “唉……”齐子若看着泪人般的女儿,触动了心中的一丝柔软,“当年,伱执意要……要嫁于那个自诩前途远大的小军官,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你会有这个境遇。……这些年,吃了不少苦吧?”

  “女儿没有……吃苦。”

  “你的孩子呢?”齐子若抬眼看了看后面,轻声问道。

  “他在陆军服役,现下在印度……”

  “嗯……?他怎么……怎么也入了军队?”

  “……”宋文茹看着虚弱的母亲,泪如雨下。

  “唉……,这些渴望建功立业的少年人呀!”齐子若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脑海中却突然浮现出一个模糊的英武军官的身影。

  “我在军中服役,时日无常,如此一来,必不能有太多时日可与公主殿下相见。”

  “无妨!我等你。”

  “若是陛下不许……”

  “这是我的事。父皇那里,我自去说项,定不使之为阻碍。”

  “好,待我在军中有所功业之时,我必来长安寻你。”

  “既如此,那我在长安……等你。

  一晃眼,四十多年了,那个英武少年早已逝去,为了追求他的军功伟业,埋骨于非洲荒野之中。却未曾想到,自己的女儿,在二十多年前也会如她一般,同样喜欢上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青年军官,不顾自己的强烈反对,毅然离家而去,下嫁于他。

  这些热血的男儿们,为何会如此执着于沙场征战,醉心于开疆扩土,却独留身后一个个痴心苦候的可怜女人?——

  11月28日,总参谋部大楼。

  “……经过缜密推演和细致谋划,针对波斯的大规模军事干预行动,总参谋部拟定出动兵力组成如下:一,海军将于明年3月底前,从北海舰队、本土舰队,以及印度舰队抽调二十六艘舰船组建一支特遣远征舰队前往波斯地区,承担海上封锁、登陆掩护、驱逐外来海上势力、掌控海湾制海权等各项作战任务。该舰队辖下包括十七主力战舰、四艘武装侦查联络船、三艘补给船、一艘医疗船和一艘维修船,舰队司令官由印度舰队司令、海军骠骑将军(上将)褚云岭担任。”

  “二、陆军将从本土、宣化(今帝汶岛)、开化(今爪哇岛)抽调两个团五千四百余官兵,从顺国、卫国、吕宋(郑氏)、河仙、占城五个藩属国抽调七个营三千余官兵,于1月底前广宁集结。随后,分乘海军舰船和征用的商用运输船前往印度,会同孟加拉驻屯军一个团、科钦驻屯军一个团、宁阳驻屯军一个团,共计七千二百余仆从兵,共同组成波斯远征军,司令官由南洋卫戍司令官、陆军镇国将军(中将)傅卫荣担任。”

首节 上一节 21/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