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随永乐北征

大明:开局随永乐北征 第498节

准确的说是让户部、兵部帮忙传话,从国库、各级官吏、卫所将兵的手里借钱。

铜钱、金银、宝5.2钞都可以,来者不拒,借一年,一成利,到期后本息一气儿返还

兵部倒是好说话。

户部尚书夏元吉,当场急眼了。

铜钱、金银、宝钞都可以,那借到的九成九以上都得是宝钞,借宝钞就得还宝钞!

内廷哪有那么多的宝钞,还不是得加印!

好不容易稳住的宝钞兑比,这一下又得崩了!

夏元吉风风火火的进宫了,竭力反对大量加印宝钞。

在朱老四的再三保证下,夏大算盘才放下心来,继而又是一头雾水:难不成内廷借宝钞还能还现银?!

想到这夏元吉自嘲的笑了笑:

借宝钞还现银这么可能,应该是还粮食才对,皇庄的粮食不比国库少,怕是要放霉了

第六百六十二章:先到先得,兑完为止

....

翌日一早。

户部、兵部的行文就传到了惠民商行的手里。

惠民商行再借助空中通讯队伍,将官方行文传到遍及大明全境的各地分行所在。

各地分行拿着上级衙门的行文,开始收集大明军、政公有,及个人私有的宝钞

半个月后。

各地汇总,总共得宝钞约六千万锭,还有…折银约一百二十万两的铜钱跟杂、官银。

么看错!

不仅有宝钞,还有现货银钱!

勋贵、世袭武臣、各级官员总共借给惠民商行,折银五十多万两的铜钱跟杂、官银;

剩下的杂钱折银接近七十万两,全部是普通吏员、兵卒出借的。

最底层的兵卒都敢借钱出来,那就只有一个解释,就是信任!

不信任,谁会拿真金白银的家底儿往外借?

朱瞻基放下账簿对侯显发话道:“交代下去,宝钞跟现银都原封不动的保存好!”

“让银行把利钱提前预备好,说是一成利,就得结一成利,利钱记到03内帑的账上,不能转计,账不能乱…”

这十二万两银子,扔的朱瞻基心里极为舒服!

惠民商行大规模举债借宝钞的消息,不可避免的漏了出去。

商人阶级也不可避免的,主动跳进了朱瞻基挖好的坑里面:

“哎呀呀,马掌柜你收到消息没有呀,内廷举债借宝钞了,听说许了一成的利钱!”

“借就借呗,这有啥,内廷又不是还不起,惠民商行、珍宝楼哪个不是日进斗金呐?”

“嘿呀,你怎么就看不透呢!”

“内廷借宝钞当然也要还宝钞,要还宝钞,不就得印宝钞么,无本的买卖还不是想印多少就印多少?!”

“瞎~~宝钞才稳了几年又要乱印!”

“户部乱派就够折腾人的了,怎么内廷也跟着瞎胡闹,再印就跟宣纸一个价了,除了钞关哪都花不了”

等这些消息灵通的商人都达成了共识。

都认定宝钞还要继续贬值的时候。

大明皇家银行即将解锁了宝钞比兑业务,雪花官银统一兑率一比四十五。

没有人觉得这是在耍流氓。

因为,他们私底下自己兑比这个还低,还没人会拿现银兑换,都是拿次货做抵。

而且雪花官银比市面上的各朝杂银品质更高,更值钱。

至于官方认可的一比十,只有钞关缴税能用,民间交易早就不认了。

也正是钞关在艰难的维持着宝钞的兑率。

不出意外的话,宝钞的真实兑率将在未来的几十年间,一路狂跌到一比一千,然后退出实际应用的货币体系!

幸亏大明的税制是粮食本位,而非信用货币,要不然大明朝的国运就到此为止了。

皇家银行门口,又都贴上了大红通告:宝钞回兑,为期三天,五天后一早开始。

明确限制只有两条:五千钞锭以下者不兑,钞面损坏严重者不兑。

这一下就把全部的底层百姓都挡在了银行的外边,骂一阵儿就骂一阵儿吧,到大结局就该哭着谢恩了。

除了明确的数额限制外,还有一条隐性的限制:现银不多,先到先得,兑完为止。

在聪明人看来。

天下没有白给的好处,尤其是朝廷的肉食者,更不会有这个好心

预先取之必先与之。

内廷这次破天荒的发慈悲,回兑宝钞,不过是在抡大棒之前,先扔一颗甜枣出来。

大苦头还在后边等着提[|(取'[群)[+:!-#八"^'六"一}.(零+)_六-四.七)四,六。

朝廷将要增发的宝钞,一定是又落在他们这些人的身上了。

要不然为什么不喂百姓吃甜枣?!

想通关节后,即刻派人前往银行周边的客栈开房占地方。

以便能先众人一步,将为数不多的‘甜枣’全吞下来。

聪明人不少。

被那句‘现银不多,先到先得,兑完为止’给吓到的人更多。

所以。

各地银行分行周边的客栈陆续客满。

第五天一早,晨钟还没响。

这帮人就乌泱泱的挤到了客栈门口,横眉竖眼的看谁都是对手,都是等宵禁解除,好冲到银行门口占首位。

到了银行他们就没机会这么推操了。

银行里边都被一排排胳臂粗、一人高的木栅栏隔开的单行通道,入口只入,出口只出。

从柜台处领完银票,再拿着银票到银库外换领银子,有银票在银子领不领的都无所谓了。

银票就相当于是古代的存折,写多少就是多少

基本上到第一天中午就没什么人了。

后都来的稀稀拉拉的少数人,要么是家离得太远的,要么就是消息不怎么灵的。

第二天,小猫两三只。

第三天,无。。。

回兑期结束。

朱瞻基拿着账簿眉头皱成了个山疙瘩。

数不对!

大明一共印了两亿一千多万锭宝钞。

减去借来的六千万锭,再减去四十多年来900赏赐朝贡使节、土司的一千三百万锭,最多也就还剩一亿三千七万锭在民间。

怎么能是一亿四千万?!

老百姓的还没兑呢,总数就超了三百多万?!

“宝钞提举司的账目…你核过没有?”朱瞻基朝侯显问道。

侯显擦了擦额上的汗水,小心翼翼的回道:

“奴婢带人核了三遍,结果全都一样,包括假钞,私印钞,废钞,全都一一核实,一条都没漏…”

“你自己看!!”

侯显接过账簿,仔细核对了两遍,数目确实对不上,对上朱瞻基森冷的目光,直打磕巴:

“这,这…”

“你确定内廷核账的时候…没核错?”

侯显急道:“奴婢以性命担保,备册上的数,绝对没算错!”

“备册上的数没错,难不成是提举司还有册没归档…上一次印钞是什么时候?”

“永乐七年,皇上亲征前,加印过一次,从那以后,再没加印,都是定数,永乐十年干脆就停了。”

停了这么长时间,肯定是早就归档了。

“你拿上账册,叫上锦衣卫去一趟户部…”

%

第六百六十三章:肠子都悔青了

皇家银行回兑宝钞这么大的事儿,户部自然是早有关注

过后找相熟的商人一打听,他们的宝钞居然全都兑完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

无一例外。

全都一气儿兑光了!

首节 上一节 498/5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朕乃大汉忠良董太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