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朱元璋:国师,替咱大明算一卦

朱元璋:国师,替咱大明算一卦 第137节

  “将军,我们非要灭北元吗?把他们赶出大漠不就行了?”这时,蓝玉突然上前问道。

  这几个月来,他们以宣化为据点,和上都的蒙古人展开了一场长期的拉锯战。

  打了这么久,大家其实都很累!

  把蒙古人赶出长城就行了啊,怎么还深入大漠啊,这可是蒙古人的地盘,和他们打很吃亏的。

  若不是罐头,他们根本撑不到现在。

  徐达没有说话,但脑海里,却浮现出那一晚,在观星楼上,国师与自己的谈话。

  他交代自己,这次北伐,不仅仅是把蒙古人赶出长城,还要把整个漠北,打下来。

  ……

  “国师,我大明只需要把元人赶出去就行了,为何一定要深入大漠?”观星楼八卦台上,徐达看着陆涯,这样问道。

  陆涯一边喝酒,一边道:

  “徐达,我问你,自唐以后,中原处处处在守势,辽人能揍你,女真人能揍你,蒙古人也能揍你,而中原永远处在处处挨打的位置,这是为什么?之前你把帖睦尔(元顺帝)赶出大都后,为何不继续乘胜追击?把北元彻底覆灭?”

  “蒙古人(,:,!去",'汉:!;,字是QuN':;)不把他们彻底消灭?永绝后患?”

  徐达皱眉沉思,半晌,他说道:

  “因为打不起,草原人以游牧为生,他们每一个人,自小就是战士,他们行军,也不需粮草,战马到了哪里,哪里就是他们的牧场。”

  “他们打家劫舍,是不需本钱的。可大明不同,大明要操练一个步弓手,所费钱粮太多。”

  “若是要发动上万人作战,更需要连绵的粮队,自京师将无数的粮草,延绵数百里,送到前方的将士们手里。”

  徐达顿了顿,又道:

  “蒙古人抢咱们一次,得到的财富和粮食,可能是他们一年辛苦所得的还要多,所以劫掠对他们而言,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

  “可我大明呢,每发动一次征战,所费的钱粮数之不尽,我大明的每一个青壮,都是宝贵的人力。”

  “少了一个劳动力,意味着不但没有产出,你还得拿钱粮养活他们。就算打赢了又如何,横扫大漠,将大漠的蒙古人打的丢盔弃甲,可收益是什么呢?”

  徐达叹息道:

  “除了牛马之外,这大漠里,没一样东西是我大明能看中的,那大漠里的战利品,都是破铜烂铁,咱们的军马,宁可随意抛弃,也懒得将其带回来。”

  “所以,即便我们胜了,我们其实也输了,元人就如乞丐,大明就是富户。”

  “乞丐抢了富人一次,便可过上几年好日子,所以他们每年都虎视眈眈,巴不得富人和他缠斗。”

  “可富人呢,打死再多的乞丐,除了耗费气力之外,结果一无所得。”

  徐达说到此处,略显无奈:

  “何况大漠的土地,并不适合农耕,他们的土地,抢来也没有用,大明即便深入了大漠,将蒙古人赶进了大漠的腹地,可又如何呢?”

  “他们还是会卷土重来!因为关外的疆土,对大明而言,只是巨大的负担。”

  “它不但没有产出,反而需要大明建立起密布的军镇,需要关内将无数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大漠中去。”

  “只有这样,才可维持大军在大漠中的存在,可若是天下太平倒也罢了,一旦国力衰弱,朝廷的钱粮不支时,这反而就成为了沉重的负担,我们和蒙古人,耗不起!”

  陆涯笑了起来,点头道:

  “是此理,所以大明可以战胜蒙古人十次、一百次、三百次,甚至可以将蒙古人彻底消亡。”

  “可最终,地还不是我们的,给了我们也无用,用不了几十年,大漠里又会有新的草原部族将蒙古人取而代之。”

  “最终他们卷土重来,只是换了一个部族,换了一个名字,可性质还是一群强盗。”

  徐达沉声道:

  “所以这深入大漠,根本就划不来,国师又为何非要我进入大漠?”

  陆涯深深看了徐达一眼:

  “难道,你就没想过,找一个长治久安的方法吗?这大漠之地,先是胡人,接着是匈奴,此后是鲜卑,再是突厥,是契丹,是女真,是蒙古,好似没有尽头一样,他们,永远是悬在中原头上的一把刀。”

  徐达沉默!

  话是这样,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大漠岂止是悬在大明头上的刀……它还是悬在大秦、大汉、北魏、甚至是大唐头上的刀。

  若非有大秦以举国之力建长城,这中原……都不知道会被祸害成什么样。

  大汉为了打匈奴,都打没了五分之四的人口,汉武帝也不得不下罪己诏。

  李世民文治武功,同样没能把突厥消灭。

  秦汉和隋唐都没办法,大明又有什么办法?

  徐达苦涩道:

  “这,千年来都没法解决的问题,大明怎么解决?大漠里的游牧民族,是杀不完的。”

  陆涯深深看了徐达一眼,摇头道:

  “不,有办法!”

  徐达心神一震,忙急促道:

  “什么办法?”

  陆涯点点头,道:

  “只要大明可以真正利用上大漠的753土地,也就是在大漠之中也能长出粮来,到了那个时候,也就意味着,大量的汉人可以出关定居,侵蚀草原人的生存空间。”

  徐达眼神闪烁:

  “……大漠种出粮食?可能吗?”

  陆涯唇边走起了点点笑意,老神在在的道:

  “大漠的土地,多风沙,农作物很难活。”

  徐达顿时遗憾起来:

  “这样啊,世上想来也没有能在大漠存活的作物吧,或许这便是天意,总归需要有一样东西来制住我们,使我们永不得安宁。”

  说罢,徐达叹了口气。

  陆涯喝了一口酒,面上没有什么表情。

  但心里却想着,其实这世上还有一种作物,是可以在大漠广泛种植的。

  若是这样的主粮可以深植大漠,以汉人的耕种天赋,怕是用不了多久,无数的荒土都将开垦出来。

  接着便会出现大量的田庄。

  田庄会催生集镇。

  集镇会衍生出巨大的城邑,在那里可以招募士兵,甚至大明不需付出太多成本,便可以让这些士兵就地补给。

  他们会带着汉人对土地的渴望深入大漠,疯狂的向草原人发起攻击,最终使草原人无路可走。

  陆涯见徐达有些灰心,便安慰道:

  “其实,有一种作物,是可以在大漠广泛种植的,而且还可以当做主粮。”

  徐达一脸难以置信。

  陆涯便笑着道:

  “这种作物,我叫它马铃薯,是一种耐寒作物,非常适合在辽东以及大漠中耕种。”

  事实上,在陆涯所在的上一个世界,土豆的主要产区,就在内蒙和东北。

  不只如此,便连外蒙古,也是以土豆为主食。

  粮食啊,一旦地里能种出粮食,就意味着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更多的人口,将需要更多的土地。

  什么是农业社会?

  农业社会是不追求财富的积累的。

  但是他们对于土地,尤其是那能产粮的土地,有一种发自肺腑的渴望.

第137章 汉人的胃口,绝不止那么一点

  大明朝堂的诸公,一律只想把元人赶出长城,反对在大漠和元人作战。

  对于主动出击,那更是想都别想。

  这是为何?

  这是因为,大规模的战争,没有给他们带来丝毫的好处。

  恰恰相反,一旦大战在即,大量的壮丁便要征伐,那么他们家里的万顷良田,谁来耕种?

  这不但没好处,还吃亏啊。

  可一旦能获得大量新土地呢?

  而且获得的,还是地里能生粮的土地……

  陆涯可从来不相信,朝中诸公背后的士绅和地主老爷们是善茬。

  别看他们满口仁义道德,喊得震天响。

  大爷的,这帮孙子为了争一口水源,为了争几块地,在乡间都敢组织数百上千人械斗。

  一年族里不死几个人,都不好意思出门见人。

  而整个大漠,何其的广褒?

  相比于那几十亩的水田,真如星辰之辉与萤火之光的区别。

  徐达眼睛发亮:

  “马铃薯?当真有这么神奇的作物?”

  陆涯微笑:

  “是的,就是这么神奇,而且这种作物,还有各种各样的吃法,比大米还要丰富。”

  陆涯掰着手指头,一字一句道:

首节 上一节 137/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1662,奋斗在路易十四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