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朱元璋:国师,替咱大明算一卦

朱元璋:国师,替咱大明算一卦 第220节

  “朝廷不能一味地想着节流,认为只要人人节俭,才可以让更多人吃饱肚子。”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河里游的,海里游的,地里种的,都可以加工成食品,丰富大明百姓的口味,这才是真正的大功德。”

  朱元璋倒吸一口凉气。

  从前想要让人吃饱饭,朝廷所想的,永远是皇帝带头少吃一点,达官贵人以及士绅们在皇帝的道德感化之下,也少吃一些,救济一些百姓。

  如此可以让更多人能吃饱一些。

  可这个思路已经有千年之久。

  那么……为何不主动去开源呢?

  红薯是开源、这大黄鱼……岂不也是开源?

  大明是畏惧大海的。

  总认为,大海带给大明的害处,要比益处多。

  可今日,朱元璋心里计算着这巨大的捕捞量,又低头看着这大黄鱼羹,想着东南沿海的百姓。

  朱元'.!'(!",?去?'!;漢,!"字"""是QU?",n?;,:?)了想,凝视着陆涯:

  “可咱却听说,宋元时的渔民,也是打鱼,只是他们的收获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大。”

  “相反,许多渔民因为穷困,铤而走险,仗着出海之后,这海外成了无法无天,没有王法之地,变得桀骜不驯,日益难以管束,这……又是为何?”

  朱元璋问题的核心,在于海外之民无法约束。

  这些人出了海,三五成群。

  有的竟聚众数百数千。

  一旦打鱼没有收获,便索性袭击商船。

  甚至袭扰内陆,一旦犯事,朝廷缉捕,他们便远遁海外,自此逍遥。

  而在这个时代,如此的生产力之下,朝廷根本没有办法,对其有效地打击。

  最终的结果就是这样的化外之民越来越多,朝廷焦头烂额。

  “那么……倭寇从何而来呢?”陆涯问道:

  “倭寇不也是一群无法无天的化外之民吗?没有大明百姓为寇,自然会有倭寇。”

  “只要大海里,还有巨大的财富,大明不去取,自当有人去取。”

  “一味地禁止,并不是长久之道,这些年来,倭寇已愈演愈烈,正是因为在海洋之中,劫掠有利可图。”

  “倘若捕鱼能使人富足,那么谁愿意为寇?天下的百姓,无论是大明还是倭人,谁愿意为寇?无非就是活不下去罢了……”

  陆涯笑道:“可以在宁波府等地成立一个打渔司。”.

第189章 徐麒的海上漂流记

  朱元璋听着陆涯的话,若有所思地点头:

  “国师,咱还是不明白,大黄鱼怎么能打捞这么多?”

  对朱元璋来说,鱼可不是那么好抓的。

  陆涯说鱼可以养活东南沿海数百万百姓,可那得~需要多少鱼啊?

  能抓这么多鱼吗?

  陆涯微微一笑:

  “你听过敲船吗?”

  黄鱼的特点,就是每到特定的季节,就会涌入-至近海进行产卵。

  而此时,正是渔汛的最好时机。

  后世的许多渔民,在出海的时候,突然发现,黄鱼和其他的鱼不同。

  它们能发出强烈的间歇性声响。

  同时对音响也很敏感。

  它的主要发音器官是鳔及其两侧的声肌。

  当声肌收缩时,压迫内脏使鳔共振而发声。

  在生殖季节鱼群终日发出“咯咯”、“呜呜”的叫声,声音之大在鱼类中少见。

  这种发声一般认为是鱼群用以联络的手段,在生殖时期则作为鱼群集合的信号。

  于是乎,人们开始使用敲船的方法,可以让大黄鱼们集结起来。

  最丧心病狂的是,根据这一特点,后世的渔民,直接开始研究出针对大黄鱼的声呐,吸引鱼群聚集一起,而后用万吨渔船,将其一网打尽。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后世,大黄鱼几乎灭绝。

  若是谁能捕捞到野生且肥大的大黄鱼,几乎可以卖到天价。

  甚至,像这样丧尽天良,一网打尽的敲船行为,渐渐开始被禁止,为的就是保护濒危的大黄鱼。

  而在此时,大明开海禁之前,早已没有了打鱼这个行业,自然而然,野生的大黄鱼们,没有天敌。

  于是就开始疯狂地繁衍。

  在大海里,这样的鱼,何止亿万。

  “这海里,竟然还有这么奇葩的鱼,敲船就能引来?”朱元璋目瞪口呆。

  “当然。”陆涯点点头,夹了一块鱼肉。

  说到出海,朱元璋突然想到了什么,问道:

  “国师,那徐麒出海都快有一年了,他是不是……”

  朱元璋脸上有些担忧,他在思虑着,是不是继续派出舰船,前去打探西洋海域。

  只是……其中太过旷日弥久了。

  朱元璋不由地盯着陆涯看。

  这要是回不来了,多少钱要打水漂啊。

  徐麒的船队,可是贷了三千亿的款啊。

  陆涯陷入沉思,按理来说,若是徐麒还活着,船队也没有覆灭,那么……徐麒大概,应当到了马六甲海峡,就该回了吧。

  毕竟只是探路而已。

  或者说,这是一次航行的验证,只要验证合格,也该回航了。

  可现在,已接近一年了啊,还是一丁点的音讯都没有,难道……真的出事了?

  陆涯想了想道:

  “放心,徐麒还是很可靠的,他一定会回来的,他不回来,我给你一万箱罐头还账。”

  朱元璋眼睛一亮!

  陆涯又道:

  “大海之上,航行万里,谁可拍着胸脯就敢保证的,再等一等吧,若是徐麒再不回,就再派舰船至西洋打探。”

  事实上,陆涯其实也挺没底的。

  这大明,对于大海,可谓是一无所知。

  所谓的宋元的古籍和资料,不过是有人只当作了趣闻而已,以讹传讹之后,也早已面目全非。

  也只有徐家那等奇葩,吃饱了没事做,祖孙数代,去搜罗和考证那些天下人都漠不关心的古籍。

  ……

  徐麒的船队终于靠岸了。

  江南舰队威风凛凛的舰船,在这一片荒芜之地,气势滔天!

  徐麒在靠近一处吕松的海岛上,发现了一些大食人,在和他们努力的交涉之后,双方似乎都对对方有所忌惮。

  似乎这些大食人有意在此构建贸易点。

  不愿惹是生非。

  在他们得知徐麒来自东方的大明帝国,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同时,徐麒也得知了这些自称是大食人的西洋人已在吕宋、苏门答腊等地建立了诸多的贸易点。

  他们的货船已经开始来回穿梭于大西洋了。

  这是不速之客啊。

  徐麒也开始学习半生不熟的大食人语言。

  甚至在临走时,一个大食人小商贩似乎很乐意随徐麒一道继续深入海洋。

  并且愿意提供一些协助,他自称自己是海洋通。

  于是徐麒将这人留在了舰队上。

  这大食人很用心地观察着徐麒等人的一举一动,并且努力地在学习汉话。

  当然,他也想为自己取了一个内涵的汉名!

  徐麒表现得十分热情,立即表示愿意给他取一个具有深层含义的汉名——海上通。

  徐麒也特意给船上的水手、船夫、士兵们提个醒,万万不可泄露什么机密。

  海上通虽是夹杂着半生不熟的汉话,却四处在船上给人送上小礼品,向人示好。

  偶尔在学习汉话过程中,总会突然冷不丁地冒出一句,明国有多少军队,训练情况怎么样……

  这样的船只有多少等等!

  对此,船员们纷纷对他无视。

  此时,徐麒跳下了船,身后是激动万分的千户官杨柏,终于可以靠岸了。

  他们派出书吏,开始联络陆地上的村落或是城市。

  “此处乃是满剌国……”徐麒目光遥望远方,感受着这里的气息,口里道:

首节 上一节 220/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1662,奋斗在路易十四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