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112节

  赵吉满意地点了点头,道:“楷儿说得甚至好。构儿,小小年纪,能跟你三哥有同样勇敢的想法,也难能可贵!

  如今,朕要带上你俩陪父皇御驾亲临南城,学我大宋真宗皇帝为守城兵将鼓舞士气。

  这反贼方腊,有想夺我大宋江山之志。

  方腊匪军举事造反,不过一月,却日益壮大。

  朕必须将方腊匪军趁早剿灭干净,才能利国利民,让东南百姓免于战火涂炭……”

  郓王赵楷和康王小赵构,立即叩拜道:“父皇圣明……”

  赵吉郑重地道:“面对敌人,不要贪生怕死。

  人皆固有一死,要将生死看淡!

  犯我大宋者,虽远必诛!”

  郓王赵楷和康王小赵构,立即一副受教了的样子,向赵吉谢恩,道:

  “儿臣谨记父皇之教导……”

  …………

  酉时初,日已偏西,夕阳之下,赵吉带着两位皇子赵楷和赵构,皆内穿精良软铠,由大宦官梁师成陪同着,皇城司三百名亲从官(兵)严密的保护下,登临上了南城……

  “吾皇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万岁!”

  ……

  赵吉所到之处,无论是守在城上的兵将,还是城下的官兵预备队,亦或是负责后勤的民夫们,皆士气高涨、喊声震天,对赵吉高呼着“吾皇万岁万万岁!”

  ……

  守杭~州南城的主将王禀统制,惊闻赵官家到此,他跑上前,单膝跪城,行抱拳军礼,道:

  “臣王禀叩见赵官家。方腊匪军已至南城外一里余地,正在列阵,肉眼可见之,应该是要准备攻城了。”

  赵吉从城垛向前望去,果然在南城五百多米外的空地之上,一大群身穿各式衣着的农民义军,一望都不到头,在那空旷之地上正在列阵……

  赵吉心中感叹:若朕能在这大宋发明出火炮,那么这一里之地远的敌军,就可轻松开炮轰出了……

  可是,现在还是冷兵器时代,暂时还没有火炮,只用弓箭和抛石机(即砲机),这一里多地远,还是很难打得到的。

  赵吉看到,一里之外的方腊匪军,应该是先头部队,正在整队,好像还在等后续人马的到来,然后可能就要进行攻城了。

  一里之外,方腊匪军人山人海,他们暂时也都不急着向南城这边开赴过来。

  赵吉心潮澎湃:这是朕这个穿越者,来到这大宋的第一仗,必须要打出一个惊天动地的大胜仗来。

  朕若连方腊匪军剿灭都费劲,朕这个穿越者,怎么指挥对兴起的强大金国进行灭其国的国战呢?

  现在双方还未开城,赵吉借着这个空当,立即搀扶起了王禀,道:

  “王将军,快快平身。朕知道了。你不用陪在朕的身边,速速去指挥官兵守好城吧!”

  王禀站起身来,道:“臣王禀遵旨。

  臣王禀还有一事要向官家奏明。”

  赵吉道:“王将军请讲。”

  王禀道:“方腊匪军即将攻城,此城乃危险之地,臣王禀请官家下城,速速去往安全之处。”

  “哈哈哈……”赵吉大笑,道:

  “朕既然来了,便是‘即来之则安之’。

  朕身边有三百名皇城司亲从官护驾,有何危险。”

  王禀早就看到了赵官家护驾的情况,

  赵官家周围有一百名举着盾牌的亲从官,

  还一百皇城司的弓箭手和一百名手持刀枪的亲从官。

  不过,即便护驾如此严密,王禀还是不放心,他刚想继续劝赵官家回城内时,

  赵吉便开口打断了他的话,继续说道:

  “太宗、太宗皇帝,哪一位没有上过战场呢?

  朕来到南城,就是要给我军鼓舞士气,令方腊匪军见朕而闻风丧胆!

  王将军速去指挥守城官兵,朕在这里不用爱卿多分心。”

  王禀被如此英勇无畏的赵官家给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也不再矫情了,抱拳道:

  “臣王禀遵旨。臣要登城楼之上指挥兵将守城,官家同去否?”

  站在城墙过道上面的赵吉,转身向后,抬头望去,果然有一座高出瞭敌台三四丈的高大城楼。

  赵吉点头道:“朕上城楼,登高望远,看看这方腊匪军,一会是如何被我军击溃的。”

  王禀一边兴奋于赵官家如此有胆识敢登城,稳定军心、激励士气,他一边还真的很担心一会儿即将开始的攻、守城大战时,抛石、箭矢无眼,万一哪一下落在了赵官家身上,那可就是有负皇恩了……

  王禀如此一说后,引得赵官家跟他同去比瞭敌台更靠后一些、更高一些、也更安全一些的城楼止时,杭州城的守城主将王禀心里略安了一些。

  登上南城楼的赵吉,果然是高一尺便能远望出一丈。他看到,这南城外一里到二里之远,皆是方腊匪军……

  特别让赵吉气愤的是,方腊匪军大部队中间,居然打着一个挺大的黄罗伞。这黄罗伞,学名叫做【华盖】。据史书记载: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

  特么的,你方腊也用仿制粗糙的【华盖】——黄罗伞,这分明就是想夺朕的大宋天下啊!

  方腊必须得死!

  这么远的距离,敌军的人马,在赵吉的眼中,都变得很小。赵吉除了能看到那因为距离远而小得没有拳头大的醒目黄罗伞【华盖】外,其它的如他所关心的派去的招安使者尚书左丞张邦昌以及刘豫和刘麟父子,那就根本看不到的。

  赵吉突然来了一个灵感,这不是因为远而看不太清敌军吗?等朕得胜凯旋回京城后,能否制作出望远镜呢?

  望远镜的原理,即便是朕这个历史系的学霸穿越者,也是知道的。只不过,玻璃透镜难搞,最主要的如今还没有玻璃……

  朕剿灭了方腊匪军后,也要让人试一试,能否用火炉窖,把硅砂细粉(石英砂)等物烧制出玻璃……

  “报!”一名传事信骑兵跑上城楼,打断了赵吉的思绪。

  “禀报王将军。“杭~州东城,未见方腊匪军来犯,东城守军皆严阵以待……”

  又前后跑上城楼来两名传事信骑兵,分别单膝跪地,禀报道:

  “报!王将军,杭~州北城,未见方腊匪军来犯,北城守军皆严阵以待……”

  “报!王将军,杭~州北城,未见方腊匪军来犯,北城守军皆严阵以待……”

  王禀站在城楼之上,对传事信骑兵,道:

  “传本将军令,东、北、西三城兵将,提高警惕,以防方腊匪军是诱攻南城,而实攻他处。

  东、北、西三城守将,把好预备用官军准备好。若某一城守城战事吃紧,得本将令后,便速调预备队驰援之。”

  “得令!”

  ……

  三名传事信骑兵跑下城楼,翻身上马,急驰而去……

  赵吉看到擅于守城战的统制王禀,调度有方,忠诚勇武、不愧是一员能载入史册的大宋抗金名将。

  而且,赵吉一上这南城城楼时,便发现,在这城楼内,除了有三面战鼓、四面铜锣外,还分散着安放了八个装满水的大水缸,那上面还漂浮着数个大瓢,大水缸旁放着数个铁盆。每个大水缸旁边,还站着八个准备扑火的兵吏。

  赵吉知道有这城楼是砖木混合结合的,攻城战中敌军若有火箭、或是抛石机上装着燃烧着的火球,抛到这城楼上,及易失火。故此,做好灭火的准备很有必要。

  赵吉赞叹,道:“王将军,擅于守城,准备充分,高度有方,朕心甚慰!”

  王禀报拳道:“臣王禀谢官家盛赞!”

  站在城楼之上王禀虽然对官家谢恩时,他的目光也紧盯着城楼下面前方的方腊匪军动向……

  赵吉一看,这王禀是守城的主将,朕也就少与他说话,少打扰他吧!

  毕竟,朕只能在大的战略上进行指挥,还能游刃有余,这种具体的守城之战,还要以像擅于守城的名将王禀的指挥为主。

  赵吉化身乖宝宝,不再动与王禀搭话了。

  王禀目光炯炯,看向远方。

  突然,王禀道:“方腊匪军已经整队完毕,前部已经向南城逼近,我军做好准备。”

  “得令……”

  守城的兵将,皆做了御敌准备……

  抛石机上早已装好了石头,弓箭手也将箭矢搭顾弓弦之上……

  赵吉站在城楼上,目光向方腊匪军的先锋部队,约有五六千人马,从一里多远外的主阵,渐渐地向这南城逼进……

  方腊匪军的先锋军,只要还是以步兵为主。骑马的皆是匪军中的方腊私封的大小武将,不过百骑。

  方腊派出的这批先锋步军,有的穿着抢来的官吏或厢军兵丁脱衣服,个别者还穿着原本的自己的破旧衣服,他们无论是否在脑袋上戴着抢来的头盔或是范阳笠,皆在其头上缠着大红等色的头巾……

  方腊匪军的先锋军,由悍将方七佛统领,其部还带着从之前攻陷的州城兵库内抢夺来的攻城器:十数架渡濠所用的折迭濠桥、十余辆冲车、三十余辆投石车、近百架【云梯】、……”

  赵吉看着敌军渐渐地逼近,他知道一场规模甚大的攻城与守城战,就要到来了。

  此时,赵吉说不紧张,那是假的。但是,他在略有些紧张的同时,更是希望难一下自己破敌之计能否成功。这计划便是,先守好城消耗敌军,再刘延庆和杨惟忠这两部出奇兵,分左右两路去突袭方腊匪军左左侧后翼……

  赵吉对身边的梁师成,命令道:

  “将那为害东南日久的朱冲、朱勔的人头,悬挂于城上那“劝方腊所部弃暗投明”大条幅的旁边,以动摇方腊匪军之军心,浇灭方腊匪军高涨的士气。”

  “老奴遵旨……”

  此时,彪形大汉方七佛,骑在之前他抢来的高头大战马上,率领先锋军走到了距离杭~州南城门二百余步远。

  方七佛勒马而立,战马嘶鸣,他高声传令,道:“弟兄们,准备好攻城器具!

  再将圣公交给本将的三名投降我义军的大宋狗官,都给本将押解到那护城护城河前…………”

第155章 朕射杀投敌的宋奸

  第一百五十四章朕要射杀投敌的宋奸

  方七佛勒马而立,战马嘶鸣,他高声传令,道:

  “弟兄们,准备好攻城器具!

首节 上一节 112/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