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161节

  赵吉对皇后与众妃嫔们,摆明了说这些,根本不怕外传出去。

  赵吉又问道:“皇后,意下如何?”

  郑皇后起身叩拜道:“妾赞同官家推崇节俭之风,自古以来明君圣主皆崇尚节俭,妾愿在后宫推行节俭……”

  后宫中,其余的上至贵妃下至夫人共计一百三十八位有名分妃嫔,虽然各自心中都有计较,这要是在后宫之中开创节俭之风,自己岂不是要过上苦日子了吗?

  不过,她们看到这推崇节俭之风,是当今天子赵官家,又得到了母仪天下的郑皇后的赞同,她们之中有大部分人是违心地叩拜并,表示赞同,齐呼道:

  “妾愿行节俭之风……”

  “官家圣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皇后贤德,千岁千千岁。”

  赵吉看到后宫的众妃嫔们都愿行节俭,心中甚悦,他屏退众妃嫔,只留下郑皇后,并与之谈起了想纳李太真为妃子以充后宫之事……

  郑皇后开明地回奏,道:

  “官家欲纳新人以充后宫,为官家开枝散叶,妾自然欣喜。

  然则,妾认为,官家纳道姑李太真以充后宫,恐有不妥。”

  赵吉面沉似水,问道:“有何不妥?”

  【PS,皇帝的后宫至关重要,后宫安定才能让皇帝没有后顾之忧。

  当然,这种暂时没有写露骨的床榻之戏,恐怕有些读者要有点小失望,看看下章能否在不会404的情况,适当写点儿精彩的剧情。(作者在封书的边缘,要疯狂的试探一下)。

  这章写了赵吉的后宫情况,特别是当今的郑皇后,皆是按史料记载的情况所写的,下一章节等写完了与花魁李师师的后宫生活后,就转入到主线剧情——政事、军事上的作战准备,以及之后对金国的大战……】

第193章 花烛明,影成双【万字大章求订阅】

  【万字大章求订阅】

  第192章,洞房花烛明,幔帐影成双!

  赵吉对一向开明贤良的郑皇后,反对他将李师师纳入后宫之事,甚是不悦。他面沉似水,问道:“有何不妥?”

  郑皇后理直气壮地说道:

  “道姑李太真是文逸真君门下弟子。

  如今德高望重的文逸真君携弟子李太真,为后宫妃嫔诊治病疾而入宫,官家却欲将文逸真君之徒收入后宫,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赵吉板着脸,道:“朕入龙德宫内,听文逸真君讲道,与其弟子李太真互生情愫。李太真并未看破红尘,一心想还俗。

  朕成全于李太真,有何不对?

  何况,文逸真君也同意其徒李太真还俗。

  故此,朕欲纳还俗的李太真入后宫。这又有何不妥?”

  “扑通”一声,郑皇后当面跪在了赵吉的面前,行大礼后,坚定地道:

  “妾冒死进谏,官家欲纳道姑李太真以充后宫,妾坚决反对。”

  赵吉知道自己的这位郑皇后贤良淑德,还敢于提出忤逆皇帝的进谏。

  曾经自己这副身体的原主宋徽宗,在御花园中宴请彼时的宠臣王黼……

  君臣都喝得半醉之时,王黼不仅给皇帝讲着荤段子,他还脱去上衣光着膀子爬上了树,引得原主宋徽宗嬉笑着拿竹杆要打王黼。

  正好这位郑皇后路过御花园,遇到君臣嬉闹的荒唐场景。

  郑皇后当场斥责原主宋徽宗和当时的宠臣王黼,道:

  ‘君臣礼崩,亡国之象……’

  赵吉知道郑皇后无论是对自己这副身体的原主宋徽宗的进谏,还是此时对朕不应该纳李师师为妃的进谏,其实都是为了维护大宋皇帝的形象,也是为了国家好。

  所以,穿越者赵吉并没有怪罪郑皇后之意,反而觉得郑皇后的皇后之位暂时是无人能替代得了的。

  此时,跪在赵吉面前的郑皇后,其实,有些话她还是无法直谏出来的。

  郑皇后身为后宫之首、母仪天下的皇后,宫内自然也是有些耳目的。

  她之所以反对赵官家纳道姑李太真入后宫,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她通过宫内的宦官打探出了李太真居然就是,京城第一楼——矾楼失踪了一月有余的花魁李师师!

  郑皇后并没有当众揭穿赵官家洗白李师师之举。

  一来,郑皇后是不想让自己的耳目被牵连治罪;

  二来,更为重要的是,郑皇后要顾及皇帝的颜面,不能将皇帝想纳青楼花魁为妃这样的丑事,当众说出口。

  郑皇后对心意已经决的赵官家奉劝道:

  “官家,前朝唐玄宗纳道姑杨玉环之后,

  有诗为证:‘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才导致了安史之乱!

  官家欲步唐玄宗之后尘乎?”

  “呵呵……”赵吉冷笑一声,他虽然也学唐玄宗李隆基的洗白手段,他赵吉想把李师师洗白后纳入后宫,

  但是,穿越者赵吉自认为,他绝对不会让大宋有像大唐天宝年间的危机发生。

  赵吉也想好了很多反驳郑皇后的言辞。

  赵吉扶起跪在面前的郑皇后,问道:

  “皇后觉得,将大唐的安史之乱,只让杨贵妃背锅,不冤枉吗?”

  “呃?!”郑皇后显然没有听懂赵吉说的“背锅”一词。

  赵吉解释道:“朕之意就是,把安史之乱的所有罪责,都推给一介女流之辈的杨贵妃去背负,这岂不冤枉?”

  郑皇后若有所思,低头不语。

  赵吉又道:“朕知皇后,才华横溢、谦恭有礼、好读诗书,

  然则,皇后可知唐朝在历经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

  唐高宗的“永徽之治”、

  武则天“贞观遗风”,

  最后到了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

  大唐已至鼎盛时期!

  为何就突然发生了安史之乱呢?”

  郑皇后深思过后,便回答道:

  “妾读史书所知,晚年的唐玄宗已失了年轻时的进取心,对于开元盛世沾沾自喜,

  唐玄宗因宠幸杨贵妃而怠政,过着声色犬马的荒淫无道生活,这才引发了安史之乱。

  故此,妾冒犯天威而进谏,请官家不要学唐玄宗,更不要纳道姑李太真入后宫。”

  赵吉却道:“世人皆称是杨贵妃之过。

  殊不知杨贵妃原本只是唐玄宗儿子李瑁的王妃,却被好色的唐玄宗占为己有,杨氏她能怎么办?

  只能顺从啊!

  若是晚年的唐玄宗不昏庸、不怠政、不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如何能导致朝纲败坏呢?

  若其不实行‘外重内轻’之军防,

  不重用野心勃勃的安禄山,岂能发生安史之乱?

  世人把罪责归咎于杨贵妃一人身上,岂不冤枉?!”

  郑皇后听到赵吉说得有道理,便点了一下头。

  赵吉见状立即高声道:

  “甚好!皇后已点头同意朕纳李太真入后宫。皇后可告退回宫,歇息去吧!”

  “呃?!”郑皇后无语了好一阵。

  她心中暗道:本宫只是点头同意官家您所说的安史之乱不能让杨贵妃一人承担罪责之事啊!

  本烛是并没同意官家您纳李太真为妃之事啊!

  可是,当郑皇后还想开口辩解之时,赵吉已经转身离去,留下了郑皇后一人在延福宫内发愣。

  不过,独自在延福宫大殿内的郑皇后,回想往事,在李师师没有被赵官以道姑身份带入后宫之前,赵官家像极了晚年时的那位荒淫昏庸无道的唐玄宗李隆基……

  可是,当李师师以道姑身份,随其师父文逸真君,入住龙德宫后,赵官家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开始励精图治、并处治了众多奸臣贪官,甚至还敢御驾亲,征平定了东南的方腊之乱。

  郑皇后心中暗道:

  “官家,如今却像史书所载的那位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了!

  难道这是因为矾楼花魁李师师入宫后,才给赵官家带来的改变吗?

  本宫阻止官家纳化名为李太真的李师师入后宫,难道是本宫之错吗?”

  ……

  赵吉没有理睬延福宫大殿里留下来的郑皇后,他进入偏殿,对梁师成道:

  “朕方才与皇后之言,梁大官,你可听清否?”

  “老奴皆听清了。”梁师成立即满脸堆笑道:

  “官家,是否要老奴去龙德宫宣旨?”

  赵吉微微一笑,心想大宦官梁师成还是有点用处的。

  他便道:“不必去宣旨。朕要梁大官按婚姻嫁娶之六礼,帮朕操办此事。”

  “啊?!”梁师成惊讶,不过他还是立即遵旨,道:

  “老奴遵旨。”

  梁师成十来岁时入宫净身,当宦官已经数十年,他还亲眼看到过当今天子兄的长哲宗皇帝大婚时,朝廷才按六礼操办的,那场婚礼的规模甚是宏大。

  即便当今天子赵官家,因其在当端王时,便已娶了王氏为端王妃,而赵官家继其兄长哲宗之位后,便理所当然地册封端王妃王氏为皇后,即便是王皇后已薨,立贵妃郑氏为皇后时,也不用再行皇帝大婚之礼了。

  可是,梁师成万万没有想到,当今天子欲纳矾楼花魁李师师充入后宫,却要行皇帝大婚前的六礼,这可绝对不合礼法的啊!

首节 上一节 161/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