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247节

  他看向跪在殿内的一名皇城司密探押班,问道:

  “朕交待爱卿办的事,可否都办妥了?”

  这位密探头子不敢仰视天颜,声音颤抖地回答道:

  “微臣已让手下的探子们,按官家圣意,时时刻刻都留意观察所有入京的武举子。

  特别是官家吩咐微臣的,要让探子们特别留心观察的那几位武举子,

  如岳飞、吴阶、吴璘、杨再兴、牛皋、王贵、张宪几人,微臣绝不敢怠慢,早已加派人手,分成三班,昼夜不停地观察这几位武举子的言行……”

  赵吉酒意地点点头,说道:“如此甚好!”

  这位跪在殿中的皇城司押班,听到赵官家的表扬后,立即高兴地启奏道:

  “微臣据探子密报,已经写成了密折……”

  他说完,便跪着不敢起身,双手捧着数道密折于头顶。

  赵吉看到这位皇城司的密探头子办事效率还挺高,便道:

  “梁大官,把密折拿上来,朕阅之。”

  “老奴遵旨。”梁师成小跑着拿来了密折,交由赵官家亲启。

  ……

  自武举子入京以来的这一个来月,未出皇宫半步的赵吉,通过皇城司密探的天天奏报,已经对来京应试的那六百余位武举子们的表现和人品,做到了了如指掌。

  赵吉看完密探承上来的其中一封观察武举解元吴玠的折子后,他微微一笑,自言道:

  “果然,吴玠虽有一身本领,但其人却甚是好色啊!

  “不过,朕看他吴玠能听从圣旨,忍着好色之心,三天不去青楼和妓馆,或许……此人还是可堪重用的。”

  “朕倒要看看他吴玠和吴璘亲兄弟二人,在这界武举恩科会试中,能夺得第几名?”

  当然,赵吉敢确定吴玠和吴璘这对兄弟可堪重用,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戒了三天色;而是因为不能对外人道的原因。

  作为历史学霸的穿越者赵吉,自然是知道在历史中的吴玠和吴璘的抗金战功,那是可以比肩岳飞的伟大功绩。

  赵吉所知道的历史知识里提到过,南宋抗金主要有两个大战场。一个是中原地区,另一个则是川陕地区。

  中原地区的抗金大业,靠的是岳飞等一群将领;

  而在川陕地区的抗金大业,则完全依赖于吴玠和他的弟弟吴璘。

  可以说,吴玠和吴璘兄弟俩领兵守蜀,独撑了南宋的半壁江山,也承担了近乎一半的金军大举进攻的压力。

  吴玠,字晋卿,南宋抗金名将。

  虽然,赵吉知道吴玠在抗金诸将中,没有岳飞的名声显赫;

  但是,从抗击金军的人数以及扼守战略要地,对整个抗金局势所起的作用来看,吴玠在南宋众将中绝对可以比肩岳飞。

  岳飞的名声能够威震环宇,受万世后人敬仰,

  一方面是因他能够精忠报国,他在抗金取得了有可能恢复中原全部失地之时,却被冤杀而死了;

  另一方面,那就是岳飞的人品高洁,绝对能达到上古先贤圣人的标准!!!

  再加上后世的小说、戏曲大力宣传岳飞的精忠报国事迹,使众多不太了解两宋历史的人民大众,误以为整个南宋只有岳飞一员将领在抗金。

  其实,赵吉所熟知的那个没有穿越前的世界,吴玠早年的经历和现在他穿越来的这个世界里的,完全是一样的。

  这两个世界里的吴玠,在其二十七岁之前,都是从军御边,抗击西夏。

  到现在为止,唯一有所变化的就是,由于赵吉他这个穿越者来到这个世界的大宋,可能是引起了一点蝴蝶效应……

  在去年,赵吉凭着穿越者的优势,知道绝对不能让为害东南的方腊起义闹大成了气候,便比历史上的大宋出重兵征剿方腊的时间提前了。

  如此一来,对于还没有成大气候的方腊起义的提前征讨,使得用不着从西北调来数十万大军。

  在去年,赵吉御驾亲征平定方腊起义,只征调来了西北军中精锐之师,如刘氏父子所部、小校韩世忠等人,便顺利地平定了东南之乱。

  这样一来,在赵吉所知的历史中,本来应该会随西北军南下去征讨方腊的低级军官吴玠,便失去了一次立功晋升的机会。

  赵吉在没有穿越来这个世界之前,他读《宋史》时,犹记得上面关于吴玠在征方腊时立功的记载:

  宣和二年,吴玠随军南下,去镇压方腊起义,

  “(吴玠)破其众,擒酋长一人”,再破“河北贼”;累功至忠训郎、权任泾原第十一正将……

  想到这里,赵吉微微一笑,心中暗道:

  “虽然,朕穿越到这个世界,引起了一点蝴蝶效应,无意之中,把能通过随西北军南下征讨方腊所部而立军功的吴玠那条晋升之路给封堵住了;

  可是,正像那句话所说的一样:

  上天为其关上一道门,却无意之间,为其打开了一扇窗。”

  虽然,这个世界里的吴玠,失去了像韩世忠那样因征讨方腊而立功升官的机会,

  但是,朕在今年增开武举恩科,无论是地方的习武之人,还是军中的低级军官和士兵,只要本领够高,都可以参加武举恩科。

  如此一来,便让他吴玠从此走上了另一条能够成为名将的锦绣之路!

  赵吉看完了皇城司密探送上来的那道监视吴玠的密报,

  他微微一笑!

  他发现自己穿越来的这个世界里的吴玠,从其自身武功本领、人品以及好色程度来说,都跟他没有穿越来之前,那个世界里史书上记载的南宋名将吴玠,全都对上了!

  赵吉知道,史书上记载,在南宋建炎二年,吴玠和其弟吴璘开始领兵抗金,这对兄弟二人都以勇略知名。

  他们兄弟二人,先后归属于曲端、张浚麾下。

  在南宋对金军的富平之战失败后,吴玠领兵扼守和尚原与金军鏖战……

  和尚原之战中,吴玠率兵大败金兵兀术部,他长期扼守秦凤要塞而牵制金人对东南的压力,深得陇蜀百姓的拥戴。

  之后,他又据守饶凤关、仙人关等地,屡败金军,史称“微(吴)玠身当其冲,无蜀久矣”。

  历史上的吴玠,官位最高做到了开府仪同三司、四川宣抚使,可谓是手握蜀地重兵的一方诸侯。

  吴玠官至四川宣抚使,主政蜀地之时,‘汰冗员、节浮费,广设屯田、修复废堰,与胡世将创转船折运法,使粮储充足’。

  他领兵以蜀地之险,据守抗金军,最终保全了蜀地没有被强大的金军攻入。

  也让金军没有可能像三国时的魏国大军攻下了蜀地之后,沿江南下而灭吴那样灭掉南宋。

  吴玠没有任何背景,他是靠着拼死血战、屡立战功,一步步因战功而提升至独当一面的大将。

  吴玠常能体恤士卒,按能力军功选拔军官,从不任人唯亲,深得将士拥戴。

  吴玠统兵善用谋略,作战有大局观,不求眼前的小利,故能保持常胜。

  他和其弟吴璘镇守蜀地数十年,保全蜀地,始终也没有让金军攻占下来。

  赵吉从以前看过的史书记载中得知,吴玠和吴璘兄弟俩没有中兴四将的名声大,主要有两点原因。

  其一是因为吴玠个人名声不太好。

  他曾在对老上司曲端恩将仇报……

  吴玠的生活作风也不太好,他常服食丹药,嗜色如命……

  吴玠在守蜀时,常令部下为其物色美女……

  历史上的一代名将吴玠只活了四十七岁,最后是死于咯血。可能是因为他长期嗜色如命,以及服食丹药早早地掏空了身体有关吧?

  吴玠和吴璘兄弟俩没有中兴四将的名声大的第二点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吴璘的孙子吴曦叛国投金了……

  吴玠去世后,守蜀的军政大权由吴玠的弟弟吴璘接替。

  因蜀地远离南宋朝廷,地势险要,且吴氏兄弟手握重兵,是最容易发生拥兵自立的地方。

  因此南宋朝廷对吴家兄弟格外防备,四川钱粮都必须由朝廷管制。吴璘的孙子吴曦被留在、临安做官,实际就是作为人质,以防吴氏反叛。

  南宋朝廷对于吴氏既要用,又要防。

  公元1167年,吴璘去逝。他去逝之后的第三十九年,即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三月十二,朝廷议论出师北伐,诏命吴璘的孙子吴曦为四川宣抚副使、兴州知州,为北伐做准备,还允许他见机行事。

  开禧二年四月十七日,朝廷下旨,让吴曦兼任陕西、河东招抚使。

  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四月二十六,吴曦和他堂弟吴晛及徐景望、赵富、米修之、董镇共同谋反,暗中派门客姚淮源把关外的阶、成、和、凤四州献给金国,请求金国封他吴曦为蜀王。

  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吴曦公开投金叛宋,自称蜀王。

  吴曦称王之后的第四十一天,其部下杨巨源、李好义、李贵等人,率七十名勇士,趁着夜色,用斧头劈门,冲入吴曦的宫殿寝宫之内……

  李贵砍掉了惊慌失措的蜀王吴曦的项上人头,并肢解了他的尸体……

  他们又分别派遣手下将士,抓获了吴曦的家眷和亲信,连夜杀掉了吴曦的两个儿子和他的叔父吴柄、弟弟吴晫、堂弟吴晛、同党姚淮源、李珪、郭仲、米修之、郭澄等人……

  称王仅四十一天的吴曦,就这样结束了他四十六岁的反叛人生。

  吴曦的人头被装入匣中,献给朝廷。

  宋宁宗诏命处死吴曦的妻子,吴曦的亲兄弟都除去名籍和官职。

  吴璘的子孙都被迁出蜀地。

  吴玠的子孙则免于连坐,不受处罚,负责祭祀吴璘。

  吴曦的反叛行为,也毁掉了他堂祖父吴玠和祖父吴璘的守蜀之功。这应该就是吴玠和吴璘兄弟二人的未能跻身“中兴之将”的最主要原因吧?

  ……

  “唉!”赵吉思绪至此,轻叹一声。

  他心中暗道:吴玠和其弟吴璘一生忠于赵宋王朝,长年坐镇在蜀地的抗金前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惜他们的孙辈之中,却出了吴曦这个自立为王、投金叛宋的跳梁小丑!

  如今,吴阶和其弟吴璘,以军中选拔出来的武举子身份进京参加会试,他们俩的前途将会一片光明啊!

  虽然,朕这位穿越者,知道他们的后代子孙中,会出一个投金叛宋自立为王的跳梁小丑吴曦,

  但是,朕的大宋即将要对金国开战,正是用人之际,朕非常需要吴玠和吴璘这样的未来名将。

  ……

  “官家?!”在宝座下垂首侍立的大宦官梁师成,小声提醒轻呼道。

  梁师成这一声轻呼,把愣神陷入回忆中的赵吉,拉回了这个现实世界中来。

  赵吉看了一眼好心提醒他的大宦官梁师成,又看了一眼在大殿中跪着皇城司密探押班。

  只见这位密探押班,可能是因为没有得到旨意,已经跪在那里很长时间了,明显能看到他额头上布满了汗珠,身体还微微地颤抖着。

首节 上一节 247/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