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第464节
而淳于越带着编纂的队伍,还在尉犁等待翻译前方带回来的书籍。
可眼下,海上丝绸之路已经打通,倒不用淳老奔波千里。
往后,只要坐镇咸阳,便可以完成这一项工作。
不过,这一次走的比较急,大秦留守在亚历山大城内,还有不少人,定期会把图书馆内抄录的手稿给运回来。
几万卷的工作量,外加上文字不一样,秦人在抄录时,容易抄错。
一旦抄错了,这一段话的意思,便变了味,到时候翻译出来的内容,反而不准确。
为此,阿基米德便想了个法子,让他派人来抄录,而秦人则在身边进行收录,这样来增加这些手稿的准确率。
几万卷的手稿,翻译再加上选取内容,之后再编纂成册,这是一个海量的工作。
可淳老得知之后,便马不停蹄,带着众人朝着咸阳赶来。
可以料想,往后的时间,对于艾薇儿等人的事业开展,淳于越帮不上什么忙。
“公子放心,这件事,我萧何一定办妥。”萧何也不废话,直接表态。
闻言,子婴点了点头,望向艾薇儿,说道:“这段时间,我们会很忙,我大秦的律法会很快下达到各郡县。当务之急,是要把你老师的手稿编纂成教材,然后再进行教授。”
艾薇儿自然知道,这种事急不得,便点头道:“公子放心,这件事,我的那些个学长们,已经在做了,想必很快就能完成。”
有了教材之后,便可以广泛抄录,只要内容传播开来,便能迅速形成燎原之势。
不过,眼下的教材,算得上是简陋,子婴还想把自己能背下来的物理知识加入其中,不过,这都是后话。
安排好了这件事后,子婴整理好了衣着,这才一个人朝着后花园走去。
他知道,在那里,还有自己的大母和母亲,正在等着自己,自己已经躲过了几次,这一次能不能躲过,还不清楚。
……
大秦的新年,来的格外的快。
子婴发现自己,只是忙碌了两个月,便到了新年的祭典。
那日,在后花园中,大母和母亲,倒是没有为难子婴,只是提出了一个要求。
子婴不是要开设数学和物理学么,那蒙恬和李斯的女儿,便是他最先的学生,等让子婴亲手教会两人。
这个要求不算过分,子婴自然一口答应了下来。
可那些个复杂的数学公式,他早就忘记了,这教授的工作,便丢给了艾薇儿。
就这样,在艾薇儿忙碌的闲暇时间,两位少女便来找艾薇儿学习这些知识内容。
而子婴,便是和阿基米德的几位弟子,开始编纂属于大秦的第一本物理学教材。
除了阿基米德已经研究出来的力学和杠杆原理之外,子婴更是把牛顿的三大定律编入了教材内。
同时,他还为阿基米的弟子们好好地上了一课。
等到新年伊始,这一本教材,便正式出炉。
淳于越也在这时,回了咸阳。
对于新的两门学科,他倒是没太大的兴趣,反倒是对子婴带来的那些手稿颇感兴趣。
在新年的第一天。
关于太学新增两门学科的文书,便正式发往了各地。
而各地学堂内,均是派遣了优秀的教师前往咸阳,来学习这两门学科。
教授课程的事,自然由淳于越来安排,而艾薇儿和她的学长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来办。
而百姓之中,更是盛传,公子子婴要在新年后行冠礼,并确认未来正妻的候选人。
这对于大秦来说,自然是一件盛事,整个咸阳张灯结彩,不少人更是冒着严寒,前往咸阳,就是想要获取一手的消息,到时候好回去跟人吹牛。
而蒙恬和李斯的女儿,已经成了众人心目中的共识,子婴的正妻,必然在两人身上选出。
可冠礼如期举行,事后,公子却并没有确定谁才是正妻。
对于这些个外部的闲言碎语,子婴自然没有时间理会。
他已经带着艾薇儿等人,开启了蒸汽机的研究,让他颇为诧异的,便是蒙恬和李斯的女儿,学习能力竟是这般强悍,也参与到了这个项目中来。
……
春去冬来。
眨眼之间,两年的时间便过去了。
渭水河畔,这一日,张灯结彩,人头攒动。
他们的身后,便是已经建设完毕,奢华大气的阿旁宫。
这里,代表了大秦盛世,最为繁华的一面,可今日颇为奇怪,这些围在渭水岸边的百姓们,却是没有一人回头看一眼阿旁宫。
他们就这样站在岸边,踮着脚尖,在搜寻着什么。
自始皇和公子归来之后,便对渭水岸边的港口进行了修缮,大秦各海港的船只,皆是可以直达渭水。
整个黄河,已然形成了一条繁忙的航道。
可今日,这渭水之上,却是一艘船也没有。
也不知过了多久,忽然有人喊道:“看,快看,出来了,出来了!!”
听到声音的百姓,赶忙伸长脖子,想要看看这河边上出来的到底是什么。
一些站在前头的人,不用踮脚,也看清了驶来的是什么。
那是一艘中等的宝船,比大秦能乘坐千人的宝船,要小上一圈。
可船体之上,却是有铁皮包裹,显然比那些个木制的船只,更加坚固。
最让众人诧异的,便是这艘宝船的中间,有个巨大的圆筒,整个船体上,却是没有见到风帆。
没有风帆的船,如何能行动?
可这些个百姓,并不奇怪,他们高举着双手,兴奋地喊着:
“看,冒烟了,冒烟了!那是蒸汽机在冒烟,我大秦的蒸汽轮船,真的做出来了!”
……
第687章 橡胶轮胎和子婴的计划
渭水岸边,人声鼎沸。
今日,便是大秦蒸汽轮船的第一次试航,也不知道这些个百姓哪里的来的消息,皆是在岸边等着。
此刻,渭水之上,大秦的第一艘蒸汽轮船正喷出白色的蒸汽,没有风帆,可行驶的速度依旧迅速。
百姓们瞧见这般巨物,自是彩旗飘扬,齐声呐喊。
这几年,大秦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
蒸汽轮船上,子婴站在船头,诧异地望着岸边密密麻麻的人群。
“今日府内有告示?为何会有这般多的人聚在此处?”他扫向了一旁的王崇文,疑惑道。
王崇文抬头瞧了一眼,便叹息道:“唉,公子,此事兴许是哪个工坊的老板传出去的,你也知道,但凡有点儿风声,看热闹的百姓,能少得了?”
“那倒是。”子婴不置可否,“怎么样,艾薇儿,这蒸汽轮船还是给咱们造出来了吧?”
当初在琅琊船坊,子婴当着艾薇儿的面,说要让她往后造个蒸汽动力的轮船,艾薇儿当初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能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就把这艘船给造出来了。
最为重要的,便是得到了公子子婴的大力支持,所有需要的人力和物力,大秦全力支持。
而最核心的技术部分,也是公子提出畅享,艾薇儿带着几人来进行试验。
不过,和传统的铁皮战船不一样,这艘蒸汽轮船,也只是木制的外部,包裹了一层铁皮。
毕竟,大秦的冶铁技术,还在蓬勃发展,还没有到子婴想的那般先进。
可这艘蒸汽轮船的动力,却是完全由蒸汽推动,所要消耗的能源,便是煤炭。
见子婴这般说,艾薇儿顿感不好意思,欠了欠身:“公子说笑了,这艘船能在这么快的时间内完成,我们不过是辅助而已,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公子来完成的。”
这两年的时间,子婴并没有闲着,虽然大母和母亲给自己下了命令,要带着李斯和蒙恬的女儿,其目的,子婴用脚指头都想得出来。
可子婴每日忙碌的很,倒是没什么时间陪这些女眷。
阿基米德的弟子,虽然有钻研精神,却不适合当老师教授知识。
淳于越又在忙着翻译那些源源不断送回的手稿,压根没有时间操办这些事。
整个太学的机构分支,乃至于前期教师的培养,以及各郡县的学堂如何安排,便全都落在了李斯的身上。
而李斯和蒙恬的女儿,在这件事上,帮了不少忙,她们跟着艾薇儿教授的第一批学员,往后各郡县提交上来的教师,便都是她们安排人来培训。
在上下人员通力的配合之下,大秦太学增加学科的事,才算走上了正轨。
眼下,想要考入太学的学子,必须在学堂内学习儒法两科,外加数学和物理学。
只是眼下时间太短,在打造这艘蒸汽轮船时,太学的这些学子们,并没能帮上什么忙。
可在打造这艘蒸汽轮船时,所堆积起来的技术科技,却在方方面面影响着大秦。
自始皇归来半年后,官府就推出了新一代的纺纱机,让江南那些个缫丝作坊效率大大提高。
紧接着,便是太原郡、上党郡一带的大型煤矿开采。
往年里,这些个煤矿,只能用人工手工开采,效率极慢,而且运输出来极为困难。
大多也只能有一些富户人家,才能使用到煤炭资源。
毕竟,老百姓的家庭里取暖,可以砍伐树木,去烧个柴火,倒是用不到煤炭。
但,那些个工坊内,想要让蒸汽机运转起来,烧柴火显然不行,而太原郡提供的煤炭,便最为适合。
紧接着,为了建造这艘蒸汽轮船的铁皮,小型的冶铁工坊,便开始兴盛起来。
子婴相信,只要时间足够,大秦的面貌必然会焕然一新。
蒸汽轮船沿着渭水一路北上后,便又折返,这一次试航相当的成功。
等到轮船靠岸,两岸的百姓早已散去,子婴带着几人下了轮船,便上了一旁的马车。
紧接着,马蹄声便响了起来。
车内,王崇文忍不住笑道:“公子,现在这马蹄声,比这轮子的声音还要大。”
上一篇:民国谍影:大哥,为啥让我做特工
下一篇:三国第一毒士,曹操劝我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