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第509节

“公子的心里,是真的装了天下的百姓啊。我大秦强盛的起点,便是商鞅变法开始,其他,他最得意的,便是驭民六术,没想到公子却是要对着干。”这句话,王绾真情实意,没有一点拍马屁的心思。

“驭民六术?”子婴忍不住低笑摇头,“这样做,确实能让我大秦短期强盛,王朝更迭这般频繁,若我大秦只为这百余年的繁荣倒是可行,可我大秦是要传颂万代,自然要善待子民。”

在商鞅的看法里,这六术便是君王之道,把君王和百姓放在了对立面。

可结果如何?

若不是子婴,恐怕现在大秦已经亡了。

好在,经过自己努力,大父对自己的信任,大秦早已是另一片天地。

百姓富足安康,民间生活无忧,全都念着大秦皇室的好,唯有这般,大秦才能长久下去。

“公子说得对,我等自要好好研习。”王绾不置可否。

可大秦的这些政策,必然伤害了那些士族的利益,尤其是给民间借贷。

就比如这丝绸之路,有能力组建商队的是谁?

自然是那些早就富裕的士族豪门,百姓在其中的角色,只是桑农、纺织工,乃至运输脚力罢了。

想到这,子婴望向王绾,敲打道:“王绾,你在西都陪着我父,劳苦功高,有些事还得仰仗你,你也知晓我大秦的国策方向,今日便送你一句话,且记在心里。”

王绾一听,不敢怠慢,立刻拱手道:“请公子赐教!”

“商君知马力啊……”子婴深深地望了一眼王绾。

商鞅最后的下场,是被五马分尸而死,他自然知道马的力量有多大。

王绾一听,浑身一颤,当即便晓得其中含义,立刻跪下:“公子放心,老臣深知陛下和公子之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自当劝谏太子爱民如子。”

他哭笑不得,好在自己家里只有男丁,没有女眷,若是自己也牵涉到和李斯女儿他们争夺子婴正妻的漩涡中去,还不知道自己会是什么下场。

今日在朝堂上,李斯之言对陛下稍有不敬,便被公子瞪了一眼。

不过,王绾知晓,不管是陛下,还是公子,都是爱民如子的好君王。

大秦起码三代之内,必然海晏河清……不,是四代,现在子婴的长子,估计还在始皇的怀中,这才一岁不到,便已开始倾囊教导。

见王绾这般,子婴点点头,他起身背手,忽然说道:“我有一件国策,准备推行下去。”

王绾心中一动,便知道,这是公子监国的三把火。

他低头问道:“是何种国策,公子放心,我等必然尽力推行。”

“将百姓赋税减去一半。”子婴淡然出口。

……

第757章 我大秦,这么富有?

不管是发明了蒸汽轮船,还是蒸汽火车,不得不承认,眼下这个时代,还是以农耕为主。

农业种植,才是这个时代的色彩。

而大秦的赋税,主要就是在农业税上。

按照每户的田亩数量,进行征收。

不过,大秦在横扫六合,开疆扩土之后,都有相应的福利政策。

就比如拿下楚国,嬴政便免除了当地百姓三年的赋税,用以休养生息。

眼下,整个孔雀国,也是同样的政策,三年内,所有分出去的土地,皆是不用交税。

可三年之后,那便要按照正常的赋税来收取。

大秦的赋税分为很多种,其中土地税和人头税是重头。

可前几年,人头税便已经被移除,这就导致大秦的人口开始爆发式增长,各地出现了一大批的婴儿潮。

反正种地的粮食足够一家几口吃的,而刚出生的幼儿,又能吃多少?

人口变多,便代表着劳动力的增加,而人头税不用交了,只需要主交土地税便可。

再加上太学的出现,寒门学子只要用功,也有入仕的机会,官场不再是只有当兵一条途径。

按照每户生他五个儿子,只要有一个人能高中太学,一家人便立刻鸡犬升天。

就算考不中,也无妨,大秦的学堂多为免费,考不中回来种田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至此,不到十年的时间,大秦的人口竟是直接翻了一倍有余。

好在,目前的粮食产量,并不成什么问题。

而之前的徭役和兵役,也大为减少,大秦已经很久没有大规模征兵了,现在想要当兵,若不是特别勇武,得不到当地的举荐,根本就入了不军营。

免费的徭役早就取消,取而代之的是雇佣制,官方给你银钱让你去干活,那些个驰道便是这般修好的。

当然,也得称赞下那些个孔雀国俘虏的功劳,最苦最累的地段,都是他们修的。

可以说,一统六国后的十六年里,大秦子民的生活不知道好了多少。

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子竟然还要减去一半的赋税。

等于大秦一年征收上来的粮食,便要整整少了一半。

想到这,王绾不禁疑惑道:“公子,这般减负,是不是……不妥啊。”

王绾顿了几秒,这才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说说看,为什么不妥?”子婴也不意外,这样的国策推行下去,必然会有很多阻挠。

王绾顿时拱手回道:“公子,我大秦向来以农为本,这土地税便犹如我大秦的两条腿,此时若是折损一条,岂不是自断一腿?”

他虽然不管大秦后勤政务,可大秦的根基在哪里他是知道的,公子对百姓好,他清楚,可也不能太好了吧。

作为一个老秦人,王绾虽然本身没历经苦日子,可奉旨去外地赈灾时,他也是见过民生凋敝,衣不遮体的穷苦灾民。

那时候,他还年轻,也曾想着为大秦的子民做实事,可也仅仅只敢想想,往后百姓能吃饱肚子,有一件遮体的衣服就是万世之功。

可这才过了多少年,这一次从西都轮台回咸阳,驰道之上车水马龙,王绾下榻在驿馆之时,瞧见那些个百姓的衣着和吃喝,均是不差。

若不是对于百姓乘车衣着有规定,恐怕民间攀比之风,必当奢靡不已。

若说这是过往行商才有的派头,可就大错特错,在西都时,太子扶苏便经常体察民情,带着王绾去过不少乡镇调研,兴修水利,保证良田灌溉。

可即便是西都偏远之地,往年穷苦的农村,早就过上了王绾给他们定下的目标。

大秦的百姓并不穷,相反,还很富裕。

既然这般,就说明大秦的赋税并不重,可即便这样,公子还要减少一半的赋税。

纵使再不看好商君的驭民六术,也不能国弱民强吧。

“王绾,你知道土地税占我大秦赋税几成吗?”子婴忽然问道。

王绾一愣,这一项是李斯分管,他还真不知道,这几年坊市繁荣,确实增加了不少赋税渠道,可丝绸之路才几年?

见公子这般问,便试探道:“七成?”

子婴没有回答,直接从桌子上翻了个册子,便丢了过去。

王绾见状,顿时起身,慌忙上前翻阅起来,片刻后,他惊呼道:“两成?怎么才两成?我大秦五千万的百姓,所缴纳的赋税竟然才粮草?”

他不敢相信,那个以农为本的大秦,靠着土地税两条腿走路的大秦,其中的土地赋税,竟然只占所有赋税的两成。

王绾再度翻看手中的册子,里面详细记载了各个项目的税收比例,显然,这是李斯给始皇陛下的年度说服报告,翻看到最后一页,王绾整个人都呆住了。

秦始皇十五年。

也就是说,这个报告,还是去年的数据,若是再算上今年,大秦的土地税,竟然还不到整个赋税的两成。

“这,这……”

王绾张着嘴,却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望着一脸呆滞的王绾,子婴一字一句道:“你说的没错,我大秦是靠着农业赋税起家,可时代不同了,眼下,整个民间的商税,才是大秦的主流。”

王绾愣了愣神,吞了吞口水,望着眼前的公子,却是不知道说什么好。

新官上任三把火啊,大秦的土地税竟然已经萎缩成了这样,看来始皇陛下早就和公子商议过此事。

但,给百姓减税一半,这可是福泽万民的大事,谁颁布这道诏令,所有百姓都会念及他的好。

始皇为何自己不颁布?

为什么让公子监国后,公子就要颁布。

这就是始皇对公子的宠爱啊,要把这个万民牢记在心的功德,全部让给公子。

想通了这一切,王绾的心中却不知为何泛起了酸楚,这爷孙俩的感情很好,他自然清楚。

可这中间还夹着一个太子啊。

让公子来颁布诏书,太子岂不是很尴尬?

不过,王绾细想之下,又释然了,毕竟公子是太子的长子,而且为大秦立下了太多的功勋。

没有任何疑问,他就是太子之后的下一任皇帝,都是一家人,给谁不是给?

他当即拱手问道:“那公子准备何时公布?”

子婴想了下,回道:“新年之后吧,到时候把这条律令一起给大父过目,大父同意过后,便以他的名义昭告天下。”

“啊?”

王绾顿时瞪大了眼睛,愣在了原地。

……

第758章 排队到我了

王绾原本以为,这给百姓减负,是始皇留给公子的三把火之一。

为的,便是抬高公子的威望,让大秦的子民们记住,到底是谁为了他们好。

可没想到,公子竟然要让始皇来公布。

这下王绾倒是懵了,这减负的国策,到底是谁准备实行的?

想到这,王绾便问道:“公子,恕老臣愚钝,这给百姓减负,是否有更深的含义?”

这等国策,可是千古未有之,哪个国家不是想办法给百姓加税,可大秦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目前对于百姓身上的赋税,实际上已经很轻,并不繁重。

子婴解释道:“老丞相问得好,刚才的数字你也看了,目前我大秦的主要赋税在哪里?”

首节 上一节 509/5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谍影:大哥,为啥让我做特工

下一篇:三国第一毒士,曹操劝我冷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