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第508节

王绾刚才提到民间借贷,子婴还以为是那些个王公世族有了闲钱,便开始这般营利。

可到了最后,竟然没想到,是犹大人在大秦放贷。

若是翻开历史,这一项生意,本就是他们擅长的。

从囤积大秦银票以求牟利,到现在直接在大秦境内放贷,这些人到底想干什么?

活腻了吗?

子婴没有直接发怒,沉声问道:“这帮人收取多少利息?”

官方可以借种子,但是不能借钱,虽然昌隆钱庄也算是最初级的银行,却是没有涉及这块业务。

子婴知道,谁家里没个急事?

邻里之间,借个几百钱缓缓急事也是正常,若是利息得当,也是无可厚非。

“公子,这利息可不便宜啊。”王绾惊叹一声:“三个月内交还,只收一成,半年内交还,便收三成。超过半年,便是十成收取。”

“十成?”子婴顿时惊呼道:“竟能收取这般多,岂不是高利贷了?”

王绾一脸苦笑:“公子,去年丝绸之劫,便是不少家庭家破人亡啊。”

大秦律法严苛细密,从婚丧嫁娶到民间纠纷一应俱全,而关于民间借贷的律法,也有相应的记录。

其内容,便只涉及到欠债还钱之类,却没有约定相关的利率。

任谁能想到,十几年前,大秦的民间借贷,还局限于粮食之上,这才多少年过去,其借贷的范围已经牵涉到了钱银上。

而且还是大笔的钱银。

这里的相关律法,还是旧时律法,那些个百姓世家,想要扩大生意规模,采买更多的货物,必然要去大规模举债。

若是认识士绅豪族,借点钱不在话下,可那些个没关系之人,便只能另想办法。

而那些犹大人,便闻着味,在大秦又东山再起起来。

三个月内,便要归还一成的利息,看似划算,实际上,这一个月便要规划1/10的利息。

相当于年化利率120%。

比之一年规划所要付出的利息还要高。

而这些借钱之人,本就是要押货运往西方各国销售,卖完货后,断不可能空车返回,定然要在罗马采购足够的香料,再回大秦销售。

光是在路上的行程,便需要年许左右,就算到了地方就能卖完,也超过了半年时间。

等于说,找犹大人借钱,利息最低都超过了年化利率百分之百,这不是高利贷是什么?

子婴不禁疑惑道:“这么高的利息,各地衙门是如何判的?”

“还能怎么判,白纸黑字签字画押,既然借了钱,自然要还。”王绾叹息着摇了摇头:“陛下给全国的百姓分了田地,无力偿还着便只得变卖田地,沦为他人佃农,泗水郡有一户还不起钱,便举家自焚了……”

“自焚?为何会被逼到如此地步?眼下我大秦还能饿死人吗?”子婴颇为不解。

“公子有所不知呀……”王绾拱手道:“欠债不还,按我大秦律例刺字外加流放三千里,有人贪心,借的太多,恐怕十辈子也赚不回来。”

子婴不禁一愣,大秦这些年来,一直在减轻刑罚,可对于一些定死了的罪责,倒是没有如何减缓。

比如杀人、比如抢劫,比如淫人妻女,而借钱不还这等铁证如山的案件,自然也在其列。

子婴没想到,这大秦发展速度这般快,所衍生出来的社会矛盾如此新颖,也如此棘手。

其中,让子婴颇为无语的,便是这犹大人竟然已经在泗水郡放起了高利贷。

这可是大秦内陆的一个郡,还不是最富的。

那其他郡呢?

东都西都呢?

岂不是满大街的犹大人?

子婴不知道的是,这一套放贷的生意逻辑,在罗马,在整个西方诸国,早就遍地开花。

他们在他国赚了大钱后,便都蜂拥前往大秦。

要知道,大秦百姓富裕,在大秦谈成一笔买卖,其所获得的利润,便相当于十笔。

借出去多少,一年下来,便可以收回等额的回报。

这样暴力的生意,如何不让他们疯狂?

再加上大秦律法规定,欠债还钱,否则便会重罚,借给大秦的百姓,反倒是最有保障的生意。

别人不还,还可以去告官,官府站在自己这边,也更有保障。

子婴也是没想到,监国第一日,便遇到这个难题,若是不妥善解决,这对大秦朝堂稳定,可以说是毒瘤。

“我父亲如何说?”

“太子的建议,便是老臣刚才所言,本想书面请示陛下,可奈何此事不一般,便让臣回来亲自说。哪知……”

哪知王绾刚回咸阳,嬴政便让子婴监国,这麻烦事,便又推到了子婴身上。

斟酌了半晌,子婴这才开口:“你刚才所说之事,准了,让昌隆钱庄向民间开放借贷,只是,万不可这般毫无节制,所要借贷之人,皆是拿取等价之物抵扣,才可办得钱款。当然,仅限我大秦良民。”

丝绸之路必须繁荣,这是子婴定下的基调,只有民间活络起来,有了足够赚钱的机会,大秦的子民,才会把精力放在这上面。

就比如,去年为何丝绸供货这般充足,除了民间桑蚕产量大增之外,江南各地的织造工坊,除了官家的工坊外,百姓士族组建的工坊遍地开花。

有钱的,便采购纺纱机,大规模雇佣百姓进行纺织。

没钱的,三两口家庭,亦可自己采买生丝纺织。

而不少民间的织造工坊,都用上了大型的蒸汽纺纱机,其产能规模,不亚于秦瑞宝号投资的工坊。

若是没有繁荣的丝绸之路,大秦能有这样的变化?

丝绸之路断不可落寞,官方也必须给予支持。

“那公子,这利息如何定?”王绾问道。

“三分利吧,太低不合适,太高也不合适,就先三分利试试,根据情况,看看日后是否要调整。”子婴顿了顿,补充道:“另外,同期开放存银服务,存入昌隆钱庄的钱,按照一分利给百姓结算。”

有存有借,这件事才能长久,否则,大秦的钱库恐怕很快就会被民间借完。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昌隆钱庄的作用。

利息太低,便有大量的人举债,出口的货物多了,势必会挤压,利息太高,会让这些百姓却步,有可能打压到真正困难之人。

三分利,便是月利息百分之三,相当于年化利率百分之三十六,这在以前绝对属于高利贷,可在当下的大秦,却正好合适。

丝绸之路若是走的顺利,一趟赚取下来的利润,便是数倍,不然那些个犹大人那般高的利息,还有那么多人借。

王绾一听,便暗自算了下一年的利息,感觉这才三成六的利息,着实有点低,可毕竟公子监国,也不好辩驳,何况后续还能再调。

他顿了顿,忍不住问道:“公子,那些个放贷的犹大人,当如何处理?”

……

第756章 子婴的新政

前两年,这些犹大人在整个丝绸之路上,囤积大秦银票,让刚刚兴盛起来的昌隆钱庄,差点遭遇了挤兑危机。

当初,便是没收了这群人的银票,杖责二十,赶出了大秦。

可谁也没想到,这才过了几年,这些人竟然又卷土重来。

在大秦各地放高利贷,做着稳赚不赔的买卖。

就连暴力至极的丝绸,也有翻车的时候,可这放高利贷,却是一本万利。

不管年景如何,都是稳赚。

沉默片刻,子婴沉声道:“看来,这帮人是研究过我大秦的律法,这才肆无忌惮。”

面部刺字,外加流放三千里,这等处罚,在当今的大秦,也算是重责。

更何况,这钱并不是不用还了,若是还有盈余当优先偿还债务。

等于大秦的律法,给了这帮放高利贷的犹大人,一个天然的沃土。

王绾闻言,也是不禁叹息一声。

顿了顿他回道:“公子,老臣也曾派人打听过,不光在大秦,丝绸之路沿线的各国,均有这些犹大人的身影,他们在各国放贷,谋求暴力,可到目前为止,也没听说哪个国家,有管过他们。”

当然没有管过,且不说这些个犹大人,有没有和各国贵族勾结,光是那些高高在上的贵族,怎会管下面百姓的死活。

而欠债还钱,和杀人偿命一样,是古来恒之的道理,告到哪里他们都有理。

可别人不管,大秦不能不管。

这就等米仓里进了老鼠,若是不除,他日必成祸患。

思量片刻,子婴便叮嘱道:“我大秦可不能放任不管,待会去找李斯,让人在秦律拟一道法令,民间不得私自借贷,若是发现,皆为充公。我让大父批阅之后,便告知天下。另外,那泗水郡的事,便不能这般轻了,定要严查,这期间是否涉嫌逼迫自焚之事。”

大秦儒法结合,尊的就是法治为本,凡事以秦律为准则,之前没有涉及到这块,子婴倒是不好直接斩了这帮犹大人。

顿了几秒,子婴补充道:“让各郡县都查查,是否有我秦人与这些犹大人的借贷纠纷,若是有条款未告知清楚,逼良为娼,乃是胁迫之嫌者,全部依据大秦律来判。”

王绾当即从袖口抽出了一个文书递了上去,“公子,关于这法令之事,我和李斯之前便已商议过。”

子婴顺手接过,不满道:“为何朝堂之上不呈上来。”

王绾苦笑两声,却是不敢回答。

李斯都打了招呼,他也不好驳了面子。

翻看几眼,子婴点了点头:“好,这文书我会呈给大父,不日便会昭告天下。另外,你再传令给各郡守,让其查查,这些个犹大人,有没有和当地官员有甚苟且之事,若是有,定不轻饶。”

这般暴利的高利贷生意,虽然才兴起没几年,可架不住别人眼红。

这些有胆子来大秦的犹大人,自然对这人情世故颇为熟悉,鬼知道他们会不会动用非常手段,来侵蚀大秦的官员。

“还是公子想的周到啊。”王绾忍不住赞叹道:“老臣可就没想的这般彻底。”

子婴当即摆手:“别拍马屁,没想到这些,你会把法令都提前准备好?”

王绾当即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公子和以前一样,还是这般不喜欢听这些奉承。

合上文书,子婴叹了口气,正色道:“这丝绸之路不能断,自明年始,秦瑞宝号的出货量,要逐年减少。”

眼下,整个丝绸之路八成的货物,都是通过秦瑞宝号卖入西域,而民间只占了两成,其中的货物又特别集中,大多以丝绸为主。

这才导致,去年丝绸价格大降,影响到了所有人的利益。

王绾刚想问话,子婴自言自语道:“得给这些百姓留足利润,民间才能繁荣啊。”

首节 上一节 508/5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谍影:大哥,为啥让我做特工

下一篇:三国第一毒士,曹操劝我冷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