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第507节

另外一个,让当初编纂的众人也颇为吃惊,竟然是大秦拿下城池的另一个国家,托勒密王朝。

在尼罗河的滋润下,也曾建立过强大的国家。

书房内。

子婴一本本翻看着这些书籍的目录,心潮澎湃。

那几十万册的书籍,让他一本本翻看,那是断然无法完成。

就连这目录,子婴也只是大致看一眼,挑选重点的科目进行翻看。

不过,整体下来,这《大典》的完成度非常高,其所蕴含的价值也是难以估量。

眼下,子婴要做的事,便是让大父,给这一份《大典》写一段序文介绍,并给它赐名。

至此,这件事就算成了!

往后的数千年,数万年,只要有人类文明存在,这样伟大的书籍,就不可能会消失。

另外,刚才在朝会之上,子婴也问了淳老,关于镐京图书馆内,那十几万卷手稿,是否有翻译的抄录本。

淳老的回答,让自己兴奋不已,这些手稿基本上都翻译了过来。

为此,子婴便立即拍板,要效仿镐京,在咸阳里,建设一座图书馆,供八方学子前来学习翻阅。

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才华之人,他们倾尽一生所留下的宝贵财富。

关上目录,子婴的心中颇为满意。

这件事,算是被淳老给圆满完成。

他当即起身,就要去后花园告诉大父,这件振奋的事。

可自己刚起身,门外的侍卫便禀报道:“公子,王绾大人求见!”

子婴一愣,顺势又坐下,回道:“让他进来吧。”

刚才在咸阳宫内,看到王绾的瞬间,子婴就知道,他回咸阳必然有事。

可王绾却说没事,这让第一次主持朝会的子婴颇为不解,眼下来找自己,恐怕还是真有事禀报。

片刻后,王绾一脸纠结地出现在了门口,他微抬起头,看了一眼子婴,便拱手道:“参见公子!”

“啊,王绾呐,你找我什么事?”

“这……”

王绾神色纠结,自己刚刚才在大殿上否认了有事,这会又私下找来,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开口。

“有事就说,一把年纪,还婆婆妈妈!”

闻言,王绾便不再犹豫,行了一礼叹息道:“公子恕罪,此事颇为繁琐,在大殿之上怕耽误时间,便只得私下禀报。”

“无妨,说来听听。”

“公子可还记得当年那犹大人囤积钱票之事?”王绾忽然问道。

“我当然记得!”子婴皱起眉头,不满道:“怎么?他们又来干这等事?我大秦海外的金银矿已经开采,倒也不必怕他们这般。”

王崇文已经归来,在非洲的金矿和美洲的银矿全部找到。

眼下,大秦共有数万人奔赴这两块大陆,挖掘金银。

而咸阳的金银储备,已经到了一个可观的数字,就算有人挤兑,大秦也有足够的金银可以兑换,并不会有什么影响。

王绾却是摇头,他叹息一声,回道:“公子,今日之事,并不是囤积银票,只是,臣想,我大秦的昌隆钱庄,能不能开拓一项业务。”

“什么业务?”

“给那些个想要做买卖之人,贷点钱银?”

子婴一愣,诧异道:“搞贷款?”

……

第754章 无孔不入的犹大人

丝绸之路打通之后,秦瑞宝号带头开始了贸易。

这泼天的财富降临下来,官府又没有禁止,其中有财力的士族大家,当即闻风而动,加入到了这场贸易中来。

只是可惜,路上丝绸之路颇远,所能装卸的货物有限,就算有不少人加入,依旧无法满足西方的需求。

而所有参与的人,都有丰厚的利润。

这一传十,十传百,有实力的,没实力的,都想参与进来分一杯羹。

久而久之,这丝绸之路便兴旺了起来。

之后,便是海上航道的开通,只是,这宝船可不是一般人能造的起的,主要的业务,还是握在了秦瑞宝号手里。

一些有实力的世家,也会建造一些偏小的宝船,把货物运往波斯,从而赚钱。

自此,整个民间便一发不可收拾。

不光是西方各国靠着丝绸之路过活,整个大秦,靠着这条路过活的行商不知道多少。

而昌隆钱庄的开设,更是极大减小了交易的难度。

各国大秦学堂的开设,让秦人去了西方诸国,也可以无障碍交流。

守在西都的扶苏,对这一变化感受最为真切,大秦俨然成了世界的中心,各种发色之人,开始在大秦频繁出现。

可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伴随着矛盾的出现。

丝绸之路虽然赚钱,可是需要压货,也就是提前从桑农手中收购生丝,然后去纺织厂加工成成品,这里面都是钱。

只有运到罗马之后,卖完才能变成钱。

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可以赚一万匹钱的士族,便想赚更多,可自己的银两只够买一万匹丝绸怎么办?

自然是找人借钱啊,这时候,民间借贷便应运而生。

反正运往罗马,这些丝绸是稳赚不赔,自己顶多少赚一点而已,可总比自己的一万匹丝绸要赚得多。

可有市场,就有风险,哪里有稳赚不赔的买卖?

以往,丝绸之路是单向的,只要有人从大秦把货运到西方,便能大赚一笔。

可眼下,丝绸之路成了双向的,你大秦的行商可以去罗马,那我罗马的行商就不能来大秦?

一些有头脑的贵族,便在坊市里,先拿到订单,让那些个贵族报数付下定金,统计需要进货的数量,然后再派人前往大秦,统一采买丝绸,然后再运回罗马。

这一来一回间,便吞掉了不少市场。

这些百姓的生意,可不像秦瑞宝号那般,可以直接和当地官府合作,由官府来收购,这些百姓的丝绸或者其他货物,本就是想要卖个更高的价格,并不走坊市收购。

前两年还是稳赚不赔,可这两年,便有不少人赔了本。

他们到了罗马,发现手上的丝绸没有那么容易卖出,可又不愿意低价卖给坊市,便只得等待市场回暖。

可去年丝绸丰收之年,大秦的生丝产量到达了顶峰,运去罗马的丝绸数量翻了倍,可消费水平依旧如初。

丝绸的价格便大打折扣,而秦瑞宝号家大业大,倒是无妨,可那些个大秦的行商,便亏大了。

不少人赔的血本无归。

等到王绾把这些事一一说完,子婴也不禁摇头:“没办法的事,这是市场规律,你我也左右不得,这罗马日日打仗,谁还能天天穿丝绸?”

说完后,子婴不禁疑惑道:“不对啊,丝绸在我大秦内部卖不掉吗?怎么都运往了罗马?”

王绾哭笑不得:“公子,这正是臣接下来要说的,我大秦百姓对于丝绸自然有需求,可毕竟咱们这里是原产地,丝绸的价格虽然贵,但也不是说高不可攀,相比于卖给罗马,大秦的价格就要便宜很多。但是……去年罗马的丝绸价格大跌,导致价格比我大秦内部的还要便宜……唉。”

王绾忍不住叹了口气,这期间的规律真是变幻莫测。

这几年罗马丝绸的价格,已经肉眼可见地跌落。

以往,只要运一车丝绸抵达罗马,这个家族便可以一辈子吃喝不愁。

而眼下,就算运个十车丝绸去罗马,也不够一家子一辈子的开销。

丝绸的价格,较之巅峰期跌落了太多。

不过,整体的价格,比大秦售卖自然要贵很多,只是去年是一个特殊情况。

“那你为何要让昌隆钱庄,开启借贷呢?”子婴疑惑道。

在大秦的历史中,自古就有向百姓借贷的规矩。

不过,这借贷的可不是银两,而是种子。

在百姓无钱买种时,可以向官府去借种子耕种,等到收成之后,再按照一定的利息,还给官府。

这样,百姓不会饿死,而官府多余的粮食,也能被利用,双赢的局面。

可眼下,借贷的却是钱财,而对象也不是一般的百姓,是想发大财的百姓。

子婴的本意,便是激活民间市场,只是没想到,这局面一旦打开,竟然有这么多的事务需要处理,他这才监国第一天,竟是这般头疼。

王绾回道:“公子,去年丝绸价格大跌,导致不少百姓亏本,无力偿还债务之下,导致不少家庭家破人亡啊。”

留在罗马,每一日都是花销,都需要钱,而且借贷的利息,每一日都在增加。

有人受不了,便提前降价,少赚一点也能够接受。

有人带头,便有人接力,丝绸的价格一路下跌,导致最终市场上的成交价,竟然趋同于大秦的售卖价格。

等于这些行商白跑了一趟,还赔了路费和人力。

这样的后果,便导致去年所有售卖丝绸的大秦商人,全部都没有挣到钱。

而秦瑞宝号售卖给罗马坊市的丝绸,也无法正常销售,导致对方取消了今年所需的配额。

不过,秦瑞宝号经验范围广,可不是只有丝绸一种,倒是没太大的影响。

而今年,前往罗马售卖丝绸的行商,便大大减少。

子婴想了片刻,摇头道:“自己想要赚取更多,自然要承担风险,家破人亡也要认!”

可王绾依旧苦着脸,叹息道:“公子,老臣的话还没说完,您知道是谁给这些人借的钱吗?”

“谁?”

“犹大人!”

……

第755章 银行的诞生

首节 上一节 507/5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谍影:大哥,为啥让我做特工

下一篇:三国第一毒士,曹操劝我冷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