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第506节

他扫视一圈,看到人群中的王绾,便问道:“王绾,你没事吗?”

“陛下,臣无碍。”王绾立刻躬身回道。

子婴愣了数秒才回过神来,再度问道:“我是问你有没有事,你从西都回到咸阳,难道是探亲的?”

王绾一愣,原来刚才公子看到自己,是问自己是不是有事禀报。

从西都千里迢迢回到咸阳,他自然是有事禀报,而且是大事。

可今日之前,李斯便已经说过,公子第一次早朝不要给太大的压力,能免则免。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王绾还说什么。

这件大事,晚个几天也无妨。

眼下,面对公子的逼问,王绾硬着头皮回道:“是的公子,这次回来是探亲的。”

“你一家老小都在西都,就连王崇文都被你调去西都,你回咸阳探什么亲?”

扫了一眼身边的李斯,见其给自己使眼色,王绾便再度回道:“公子,老臣念旧,多年未归,也是想和同僚聚一聚啊。”

听了这回答,子婴颇为无语,自己头一日上朝,不会就这样草草结束吧?

他的目光又扫向了自己的舅父,可王贲直接把头低下,身后的武将群体,更是一言不发。

无奈之下,子婴便挥了挥手,一旁的侍卫便要宣布退朝,可这咸阳宫外,却是有一道声音传了进来。

“公子,公子成了,终于成了!”

众人一愣,顿时回头望去,却见淳于越散着头发,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

子婴见状,心中一喜,起身问道:“淳老,不必这般慌张,你道说说,什么事成了。”

“大典呀公子,那个大典终于成了呀!”

……

第752章 这只是目录

咸阳宫内。

淳于越此刻手舞足蹈,惊喜的眼神下,掩盖不住上扬的嘴角。

在朝的官员们都知道淳于越的职责,便是给始皇陛下搜罗民间书籍,挑取有用之书,再编纂成册。

为的,便是让大秦,不,是各个族群辉煌的历史记录下来,其内容要涵盖天文地理农业医学,包罗万象,避免这些知识的精华,从历史的长河中遗落。

前几年,淳老还将编纂的团队迁往了安西郡,为的便是最快速度拿到西方送来的珍贵文书,可自从海上丝绸之路打通之后,淳老就回了咸阳。

而公子子婴没有让淳老失望,足足给他带来了上万册的文书,据说这样的手稿总共有十几万册。

只是众人没想到,才过了几年,这一本旷世奇书竟然已经完本。

子婴更是豁然起身,连忙走下台去,紧紧扶着淳老的手问道:“淳老,你刚才说什么?”

“成了,公子!大典编成了!”

淳于越还是异常的激动,当初吕不韦让门客编纂的《吕氏春秋》便傲然无比,在咸阳的门头上挂了上去,更是扬言谁能改一字,便赠他千金。

而此刻,淳于越也有这种想法,历经十几年的编纂,里外动用了近万人,收集手稿超过了百万之册。

其中他族的手稿和书籍,更是超过了五十万册,除了翻译的工作外,还要细细斟酌,选取符合条件的书籍,编纂成册。

只有参与过这样项目的人,才能知道,这份《大典》的完成,到底耗费了多少人的心血。

可淳于越可以拍着胸脯道:“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细细研究,挖掘了所有可以挖掘的书籍,把西方各国的历史串成了一条线,在确认无误的情况下,这才记录成册。

或许,眼下这个《大典》看似无用,可作为大儒的淳于越知道,这样的书籍,必然可以传颂万世。

确认大典成了,子婴兴奋地拍手道:“淳老,大秦不会忘记你们的努力,当要给你们狠狠地记上一功。”

闻言,淳于越却是收敛了笑容,脸上带着一丝悲意:“公子言重,老夫能参与到这样浩瀚卷录的编纂中,已是万幸,万不敢贪得半功啊。”

淳于越说的,是心中的实话,作为一个文人,能参与到这样一份功垂千古名,名扬史册的事情中,本就已经足够。

“不,该赏赐,还是要赏。”子婴拍着淳老的胳膊,安慰道:“这是你们应得的。”

听了这话,淳于越也不再辩驳,当即拱手道:“公子,当初老夫便问过,这《大典》应取何名,你说等事成之后再说,眼下事已完成,当让公子取个名字啊。”

“是啊公子,当得取个名字。”一旁的李斯,连忙附和。

身后的文官见状,便立刻跟着附和起来。

可子婴直接摆手:“莫要再提,这等传世之作名字岂能由我来取?自然要让大父定夺。”

说完,子婴便又朝着台上的龙椅走去。

望着子婴的后背,淳于越仿佛又回到了那一日,在扶苏的院子里,子婴对自己讲了一番大道理,便深深地镇住了淳于越。

而当初,子婴拒绝为这《大典》取名字之时,淳于越还以为是公子没有想好。

可今日一看,这名字公子本来就没想自己取,一直留给了始皇陛下。

这是要等自己成书之后,让陛下来赐名。

联想到始皇正值壮年之际,却是将监国的重任,放在了子婴的肩膀上,可见这爷孙俩都是在为对方着想啊。

想到这,淳于越不禁心中一动,心中感慨道:“天佑我大秦啊,能出这两位君王,我大秦何愁不万世相传。”

回到龙椅之上,子婴便问道:“淳老,你说这书成了,倒是抬上来,确认无误才能算定稿吧。”

书稿是成了,可这最后的定稿工作,还需要人来拍板。

正常来说,这得让大父来做,可他都让自己监国了,明显想要休息一阵,子婴自然要把这件事揽在身上。

一听这话,淳于越恍然道:“对对对,公子说得对,这就叫人送来,这就叫人送来。”

说完,淳于越便又提起衣袍,连忙向宫外跑去。

见他这般,李斯笑道:“公子,今日真是双喜临门啊,公子监国,这淳老的《大典》便编纂完毕,可喜可贺呀。”

他一说完,身后的百官,便有人立刻附和。

可子婴的脸色顿时就沉了下来,李斯的话语中多了几分得意,把子婴捧得比大父还高。

李斯浑身一颤,忽然想到了什么,便立刻想要跪下,身旁的王绾,却是伸手扶着他的胳膊,没让他跪下去。

王绾当即笑道:“李斯大人的意思,是陛下想要多带带重孙,这淳老就把好消息传来了。”

李斯的额头之上,已满是细汗,他立刻改口道:“是啊,我就是这个意思。”

台上的子婴闻言,便立刻接过话茬:“确实可贺啊……”

百官之中有人迷茫,有人恍然,有人庆幸。

台上之人,今年虽才二十,可那是三岁就灭了楚国的狠人,可不是他们这些大臣好忽悠的主。

李斯的后背已被冷汗浸湿,这两年自己的女儿成了子婴的夫人,倒让他说话大声了些,可刚才的眼神让他瞬间清醒,这可是未来的皇帝啊,自己断然不能胡言乱语。

好在,淳于越并未走远,才片刻的功夫,便又小跑过来。

他的身后,八个大汉抬着数百卷的书籍,就这般走到了大殿之内。

看到那堆如小山的书册,子婴顿时犯了难,不禁叹息道:“淳老,这些书你让我看完定稿,岂不是要几个月?”

放眼望去,这些个书册起码有数千册,就算自己一天可以看十册,也要小半年的功夫,自己目前还在监国呢,哪里有这么多的时间?

“公子误会了,这里是目录。”淳于越指着殿外笑道:“成稿的书籍在宫外,因为数量太多,便没让人给抬进来。”

听了这话,子婴只觉得自己的眼皮狂跳,这不愧是十几年才编纂成册的书,光是这目录,自己竟然就要看个小半年。

……

第753章 大秦要放贷?

历时十几年完成的《大典》一共五万多册,全书共十万三千卷,光是字数,便超过了五亿字。

其中书册中的插图,就多达三万幅。

子婴也不知道淳老从哪里寻来的画师,书稿里面的插图准确,画工精湛。

整个《大典》涵盖了天文、地理、民俗、农耕、历史以及宗教等内容。

时间线从公元前225年开始,记录了整个世界,各国的文化进程。

其中还用不小的篇幅,介绍了在这期间,历史上出现的重要人物。

这些书籍的内容客观事实,并没有因为是秦人所撰,便对内容修改,对于春秋战国时期,如齐桓公,燕文公之流皆是有详细的记录。

而在大秦之外,其余各国的历史名人皆有记录,不光是当朝的君王,让子婴诧异的就连柏拉图,以及荷马这样的人竟然都有记录。

看来,从镐京图书馆内拿出来的手稿,淳老也是花了大力气来筛选的。

最让子婴吃惊的,便是其余各国的历史。

其中就包含了罗马崛起,马其顿落幕,这还是前两年才发生的事,没想到,都编了进来。

里面最为详细的,自然是春秋战国数百年的战乱历史,子婴翻看最多的,也是这其中的书籍。

他本就是历史系的学生,关于春秋战国的历史也是熟记心中,可翻看淳老锁编纂的内容,却和自己所学习的,有了不少的出入。

自己所熟知的历史,那是从鼎鼎大名的《史记》上得知。

而眼前的书籍,却是活在这个时代之人所搜集而来,子婴相信,就算司马迁再有大才,也不可能比得过发动了国家机器的淳于越,所搜集的资料准确。

一本《史记》就让司马迁名垂千史,可这一堆书籍之中,春秋战国乃至周王朝的历史,只占了极小的一部分。

不过,有《吕氏春秋》在前,淳于越对于民间技艺乃至农耕医学的搜集,和《吕氏春秋》大相径庭。

可这些内容,只占了整个《大典》的1/4罢了,这里面有更多的书籍,是记录大秦之外的国家。

其中数籍最多的,便是另外的三个文明古国。

就连淳于越自己都没想到,被大秦灭亡的孔雀国,竟然有这么多的历史可挖。

当初子婴拿下波斯时,就从波斯给淳于越送了一大批关于孔雀国的书籍,翻译完后让淳于越大为吃惊,在孔雀国之前,雅利安人在这片大陆上还真就建立过庞大的国家。

其中可以记录进去最多的,便是关于佛教的记载。

不过,这些书籍在子婴看来还是偏少,佛教毕竟没有如后世那般昌盛,编纂出了那么多的经文。

眼下,只是佛教起势的前期罢了,子婴也不知道,未来这个佛教会发展成什么样。

而另一个篇幅颇多的国家,竟然是现在的塞琉古国。

在这片荒芜的大地上,也曾建立起辉煌的文明。

首节 上一节 506/5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谍影:大哥,为啥让我做特工

下一篇:三国第一毒士,曹操劝我冷静

推荐阅读